进城务工子女不良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到我校来上学的进城务工子女人数呈阶梯式上升,2009年已超全校总生数的30%以上,今年更达60%多。因为进城务工子女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等,大家走在同一个大家庭学习、生活,导致心理上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问题。
  一、不良心理的表现
  1.生活艰苦而产生自卑
  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这个环境陌生,再加上听不懂或不会说本地话、被本地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就产生了自卑心理:(1)因从外地来,居住的环境比较差,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经济上比较拮据的自卑;有部分不希望同学知道自己家庭困难,尽一切可能筹措学费和生活费,令自卑感很重。(2)学习中接触到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或更时尚的文化消费,加上同学间的攀比,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种種差异并以此产生的自卑。(3)个别同学的言行:一个轻视的眼神,一句冷言冷语,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抑郁性人格。
  2.行为习惯不良而恐惧
  进城务工子女的优点不少:勤劳节俭、肯吃苦、独立适应能力强、热情助人、诚实善良、不欺负人、不势利等。他们大多来自贵州、四川等农村地区,民风质朴,待人有礼貌。在校时,只要见到老师,不管认识与否,都会给予以一个善意的微笑,甜甜地送上一句:“老师好!”。不可否认,他们行为习惯问题较多。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纪律观念淡薄的弱点;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态度随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草草完成;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卫生意识较差,乱吃零食乱扔东西,又经常不洗头、洗澡、换衣服等。
  3.学习成绩不高而逃避
  因进城务工子女大多数随父母工作而从外地转学来,有的在当地接受的教育,因师资、学习条件的关系,造成基础不扎实,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因语言不通,有些知识不过关,导致学习上有了语言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教育对策与实施
  小学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一)营造关爱气氛
  在硬件投入的同时,要营造关心爱护特困生的良好氛围,广大教师、学生要充分地理解进城务工子女所处的处境,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充满亲情、友情和关爱的大家庭。教育本地的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每个学生都应主动地帮助进城务工子女解决困难,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献上一份同学的真诚,鼓励他们多与进城务工子女交朋友。同时在学生中进行消费行为引导,树立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可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自立光荣的优良风气。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认识到勤工助学不是单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它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进城务工子女参加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文娱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党的温暖,师生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以增强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给予集体温暖
  当学生犯了错,可选择师生谈话、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老师则从中探究其内心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其长处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约束,从失误中争取进步,增强上进心。此外,我感到对于任何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时送去赞许和微笑,对老师是轻而易举,对学生而言却是强心剂,能产生极大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真诚,能促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我对这些学生坚持一视同仁,决不另眼看待,弃之不顾。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放手使用他们,适时帮助和指导其提高工作能力,形成班级核心力量,发挥出积极作用,让这些进城务工的子女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带动着更多同学共同进步。例如:班上的冯珊珊来自湛江农村,刚来到班里,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不会听,学习成绩老跟不上,慢慢地,她有点害怕学习,经常说忘记带作业,经我的了解后,原来她根本无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于是,我每天下午把她留下来,帮她补课,把拉下的成绩追上去,半个学期过去了,她成绩逐渐追上来了,从此再也没有缺交作业了。
  (三)理解、支持、鼓励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教学进度、教材选用使他们的学习基础有着明显差异的。另外,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在文化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帮教孩子,有些忙于生计没法顾及到孩子学习这一头,没法帮管孩子,因此造成了孩子在小学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学习成绩不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和老师关注的重点。因此,除了教好自身的课程,我还利用放学之余、课堂之外,不计科目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困惑,并利用班级内的骨干力量实行手拉手的幫教政策,逐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的距离,当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时,我及时给予表演鼓励,帮助了进城务工子女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在我的努力教育下,我们班上的周洪伟、李静、黄达宇、颜煜等多个同学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和提高。首先,在行为习惯方面,更能自我约束,衣着整洁,待人接物大胆有礼,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及时工整,且遇到难题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其次,他们敢与同学交流、嬉戏,与同学们打成了一片,本地孩子也都以正常的眼光和友善看待外来孩子了。再者,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方法体系,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队伍日趋壮大,进城务工子女越来越多,其教育工作也将日趋具体化,希望老师们都能正视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给予他们帮助、爱心,使其感到大家对他们的关心,更好地学习。
其他文献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教学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学生主体参与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从教学实践出发,把学生作为课堂教
期刊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本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自私心理、保守心理、自卑心理等多方面。那么,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指的是言行举止只考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三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
期刊
习近平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对中国这艘巨轮而言不仅是时代的选择,更是历史的传承,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新型国家”,新中国在一次次改革探索中,筑起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活力、创新的实力。进一步阐明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重大。  一、《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彰显成效  201
期刊
课前预习是体现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平时,在合作学习的的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好学生唱独角戏。聪明的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智力较差的学生自认为不如人家,总是听他们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也因为时间短,心中没有答案,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听别人说,惯性思维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因个体差异存在,相同的时间
期刊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经常迟到,逃课,在课堂上 不是说话、睡觉,就是搞恶作剧,顶撞老师,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我找他谈话,他却非常神气,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就是这样,看你老师能把我怎样?  很明显,这个学生已经是“老油条”了,他早已把自己定位在“差”“坏”学生的行列。他明知道自己后进而毫无羞耻之心,相反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还故作神气。为啥如此?其实他的推理很简单:我是一个坏学生 坏学生就不怕做
期刊
Michael Fullan曾经说过“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当事人和直接推动者、践行者,是决定改革走向的关键、核心要素。教师在课堂内容方面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高度的自主性,他们对文件、课程的取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每个教师对所教课程、教材的理解和领会都有一定的差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作不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改革,小学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如何写作,如何运用自己的情感,如何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这是素质教育中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一、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重形式轻内容  作文就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技巧的深度把握,充分利用文字将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达出来,让
期刊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年级,它承接着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延续,身心的成长,品德的形成等重要任务。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是儿童过渡到成年的起始阶段。当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眼光都聚焦于毕业班学生成绩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心理正在复杂地变化。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并把它作为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思想教育与心理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的
期刊
目前,受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应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本研究以技工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对技工院校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场所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重点了解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