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解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交互活动的一个过程。当读者走进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理解文本信息的阅读目的才能实现。这给我们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阅读材料为例,从解读标题和插图、解读文本结构、解读写作手法、解读文化背景四个方面,浅析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文本解读 英语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03-02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而脱离文本语境的词汇学习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们应还原阅读教学以本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信息,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不同体裁和话题的材料对阅读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仔细解读文本,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这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2]。下面,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部分阅读材料为例,浅谈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操作的可能性,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解读标题和插图,预测文本信息
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浓缩,读者能够通过标题洞悉文章的中心要点。而插图往往是对文本内容的形象和直观化表达,可以激起读者的想象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以人教版必修五Unit1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教师在读前可以让学生看插图并针对这个标题提出他们的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三个:Who is John Snow? How he defeats king cholera? Why the author calls the cholera as a king? 另外,文本所附插圖是一幅标有各种记号的地图,学生由此可以预测John Snow为解决霍乱所采取的办法。最后通过阅读,这三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通过这种深层次解读,学生对这样一位具有严谨探索精神的科学家更加肃然起敬。标题和插图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二者的作用。从这两个切入口着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后续阅读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解读文章结构,梳理文本信息
一篇文章我们首先应把它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即我们所说的语篇意识。若不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要旨,只关注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不但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还可能在通读全文后仍“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从语篇的高度俯视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准确把握细节的附着点[3]。以必修二Unit2 An Interview为例。单元的主题是Olympic Games。学生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阅读部分是一个问答式的采访: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作家,穿越至现代,对一名奥运志愿者进行采访,对比了古今奥运的异同。这一独特的视角的确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但因一问一答的采访式文本,细节信息零散,学生未必能很好的抓住文章脉络,读过之后犹如过眼云烟。这就需要教师纵观全文,理清这一问一答中间的内在逻辑,搭建文本框架(如下表所示),让学生明了文本的内容。
三、解读写作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为了更好地呈现文本,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通过解读细节部分的写作手法,读者能够实现跟作者的共情。这是理解文本从表层到深层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若能够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之魅力,升华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能够为学生阅读英文原著打下基础。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1 Anne’s Best Friend中有这样一句话: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这个句子not…until已经足以表现安妮在躲避纳粹期间,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然而她并没有就此停止表达情感。下着雨的黑夜,狂风雷鸣,这些在我们看来平常且不招人喜欢的自然现象在她看来都是如此令人神往。她用一个拟人的手法把这种迷恋淋漓尽致地表达。有了这层解读,学生更能体会安妮此刻的孤独和恐惧,对纳粹党的残暴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能够欣赏到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四、解读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意识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文字材料能够呈现和保存文化知识,而文化背景又为文本的呈现提供了土壤。文化背景包括文本创作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相关知识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的解读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为例,当beyond演唱的《光辉岁月》在学生耳畔响起时,曼德拉的一生犹如电影般在学生的脑海中上演。他一生致力于反种族隔离运动,饱经坎坷和挫折。种族隔离制度最终得以终结。而这位在牢狱中服刑27年的南非总统也赢得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只有当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在读前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深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五、结语
终上所述,多方位的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语言文化”[4]。教师只有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才能设计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多方位地解读文本,提高教学效率,把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艳春,李涛. 深入解读文本 优化教学设计[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 傅咏梅. 例谈文本解读缺失和失当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影响[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2).
[3] 葛炳芳.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关键词】文本解读 英语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03-02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而脱离文本语境的词汇学习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们应还原阅读教学以本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信息,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不同体裁和话题的材料对阅读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仔细解读文本,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这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2]。下面,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部分阅读材料为例,浅谈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操作的可能性,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解读标题和插图,预测文本信息
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浓缩,读者能够通过标题洞悉文章的中心要点。而插图往往是对文本内容的形象和直观化表达,可以激起读者的想象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以人教版必修五Unit1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教师在读前可以让学生看插图并针对这个标题提出他们的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三个:Who is John Snow? How he defeats king cholera? Why the author calls the cholera as a king? 另外,文本所附插圖是一幅标有各种记号的地图,学生由此可以预测John Snow为解决霍乱所采取的办法。最后通过阅读,这三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通过这种深层次解读,学生对这样一位具有严谨探索精神的科学家更加肃然起敬。标题和插图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二者的作用。从这两个切入口着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后续阅读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解读文章结构,梳理文本信息
一篇文章我们首先应把它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即我们所说的语篇意识。若不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要旨,只关注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不但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还可能在通读全文后仍“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从语篇的高度俯视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准确把握细节的附着点[3]。以必修二Unit2 An Interview为例。单元的主题是Olympic Games。学生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阅读部分是一个问答式的采访: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作家,穿越至现代,对一名奥运志愿者进行采访,对比了古今奥运的异同。这一独特的视角的确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但因一问一答的采访式文本,细节信息零散,学生未必能很好的抓住文章脉络,读过之后犹如过眼云烟。这就需要教师纵观全文,理清这一问一答中间的内在逻辑,搭建文本框架(如下表所示),让学生明了文本的内容。
三、解读写作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为了更好地呈现文本,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通过解读细节部分的写作手法,读者能够实现跟作者的共情。这是理解文本从表层到深层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若能够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之魅力,升华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能够为学生阅读英文原著打下基础。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1 Anne’s Best Friend中有这样一句话: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这个句子not…until已经足以表现安妮在躲避纳粹期间,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然而她并没有就此停止表达情感。下着雨的黑夜,狂风雷鸣,这些在我们看来平常且不招人喜欢的自然现象在她看来都是如此令人神往。她用一个拟人的手法把这种迷恋淋漓尽致地表达。有了这层解读,学生更能体会安妮此刻的孤独和恐惧,对纳粹党的残暴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能够欣赏到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四、解读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意识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文字材料能够呈现和保存文化知识,而文化背景又为文本的呈现提供了土壤。文化背景包括文本创作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相关知识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的解读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为例,当beyond演唱的《光辉岁月》在学生耳畔响起时,曼德拉的一生犹如电影般在学生的脑海中上演。他一生致力于反种族隔离运动,饱经坎坷和挫折。种族隔离制度最终得以终结。而这位在牢狱中服刑27年的南非总统也赢得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只有当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在读前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深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五、结语
终上所述,多方位的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语言文化”[4]。教师只有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才能设计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多方位地解读文本,提高教学效率,把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艳春,李涛. 深入解读文本 优化教学设计[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 傅咏梅. 例谈文本解读缺失和失当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影响[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2).
[3] 葛炳芳.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