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科研越来越重视。但是,真正做起来,仍有不少一线教师感到困惑迷茫。管理者应当给予适当指导与鼓励而不是挖苦,自己也应当自省发愤努力。
关键词: 一线教师 选题 指导 鼓励 发愤
说到素质教育,这仿佛已是很久远的话题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这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并且,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然而,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论素质教育”,确实并非易事。
二十年前——当然即使今天也仍有类似情形,有位年轻教师为完成教研任务,交了大约是草草写就的名为《论素质教育》的所谓论文,大抵因为字不甚工、文亦粗糙、题又太大,受到了不点名的批评。那是在学术年会上,校长一字一板地说:“论素质教育——专家都论不了,你论素质教育——那是你能论的吗?”之后,也自然要提醒大家:选题尽量要小,要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是应用性的实践研究,旨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探索。写那些熟视无睹的教育现象,忽然发现的现实问题,油然而生的相关想法乃至联想,成功的经验与喜悦,失败的遗憾与困惑,课后对教育教学行为方法和具体问题的针对性的反思、追问,观察学生表现的思考,读书的收获或观课、抑或来自生活的某种启示,从已有成果的可操作的创造性应用研究中的总结……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选题,并关注、追踪、分析。总之,写自己的想法,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与教学之道。
当时,他那似乎带有讥讽语气与挖苦的神情,我们还依稀记得,而其对于当事人的刺激也可想而知。
直到后来,我们都一直怀疑说的是某位教师,因当时见他脸红脖子粗的,我们有时也开玩笑,每每学着校长的语气表情,在他面前重演:“论素质教育——专家都论不了,你论素质教育——那是你能论的吗?”他又愤愤然,且反驳:“啊,素质教育偏专家论,别人就不能论?再说,咱们当时年轻,也不明白呀,人一生下来就会走路啊?谁生来就会论素质教育呢!再说了,谁知道那论文是谁写的?我也没说是我写的啊?”于是,惹得大家一阵笑,他又一次脸红脖子粗……
现在想来,我们虽是随便开开玩笑,但毕竟也有奚落挖苦意味,是不应该的。毕竟也不能确定是他写的,即使是,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校长也没点名,是临场有感而发,也不是故意要伤害谁,虽然确让人感到了奚落的味道,但动机是好的。大抵意在说明:理论性研究的大课题不太适合一线教师,而实践应用性研究之类的小题目较为适合,只是恨铁不成钢,急于强调题要做得小些罢了。不过是举了个具体例子,却无意中伤及了当事个体——挫伤了其继续教研的积极性。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那么,教师也是人,不是例外。教师同样需要肯定性的评价,需要赞许、褒奖与欣赏——虽然中肯的批评也不可或缺,正面的引导和表扬从来都是生成希望的强大内驱力。倘若给予适当引领,那么专家或许能从这里走出来。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毕竟是初学,一则可能本来平时就缺少积累的准备,或则本身素质或曰文化底蕴存在不足,或对教育科研这种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不甚了解,或则缺失教研经历而懵懵懂懂,抑或对于具体任务未接受具体指导,又没有认真思考研究过……选题失当在所难免。有些新手,常规的教育教学恐怕是刚刚上路,或者还没有上路,工作尚且力不从心,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情境还处在熟悉阶段,没有经验,虽然也可以独特的视角反映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反映问题与困惑,抑或成功的些许的欣喜,等等,但有多少人能做好呢?面对那样的责备或批评,其不平是有理由的。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专家并非天生的,常人经努力也未必不能成为专家,“登高必自卑”,只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罢了。况且,素质教育内涵丰富,也不一定必要专家来论。常人或可通过独特视角或许也会有独到发现,抑或能给予专家启示也未可知。不过,对“锁定”的所谓当事人来说,虽然别的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当时和直到现在对于教科研还是时常谈虎色变,以至今日都没做成像样的课题,或独立发表过像样的文章,也有“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因素在。
然而,我们认为更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全归咎于校长的一句话而怨天尤人。倘他的话有如此力量,为什么不视为一种激励刺激呢?我们自然渴望赞赏的唤醒、鼓舞与激励,但生活本来就不可能总是相伴赞许的鲜花与掌声,批评固然也逆耳,但也如醍醐灌顶给人以鞭策与警醒。二十年光阴不算短,倘能笃学、敏行、反思、总结,励志发愤:十年积蓄,十年钻研,厚积薄发,二十年足矣。何必耿耿于怀呢?倘能发愤作为,说不定已成专家了,至少也会有所成就了,更要从心底说声谢谢,又何怨之有呢?
万事悠悠,就看我们怎样面对——怎样辩证看待,或因事而成,或因势而败,也在自己。管理者固然应研究领导艺术、管理策略,多些唤醒、鼓励;我们也要争气,自省而励志图强,不能自暴自弃。如此,“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1],“一路上有多少困难,就有多少希望”[2],就可以成就自己,就会有明月朗照,更会见薄明的曙光,心底自会升起一轮朝阳。
参考文献:
[1]基督徒.眼光[Z].耶路撒冷:基督徒.
[2]晓妍.放飞梦想 奔向希望[Z].辽宁:吴宏彬,2009.
关键词: 一线教师 选题 指导 鼓励 发愤
说到素质教育,这仿佛已是很久远的话题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这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并且,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然而,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论素质教育”,确实并非易事。
二十年前——当然即使今天也仍有类似情形,有位年轻教师为完成教研任务,交了大约是草草写就的名为《论素质教育》的所谓论文,大抵因为字不甚工、文亦粗糙、题又太大,受到了不点名的批评。那是在学术年会上,校长一字一板地说:“论素质教育——专家都论不了,你论素质教育——那是你能论的吗?”之后,也自然要提醒大家:选题尽量要小,要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是应用性的实践研究,旨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探索。写那些熟视无睹的教育现象,忽然发现的现实问题,油然而生的相关想法乃至联想,成功的经验与喜悦,失败的遗憾与困惑,课后对教育教学行为方法和具体问题的针对性的反思、追问,观察学生表现的思考,读书的收获或观课、抑或来自生活的某种启示,从已有成果的可操作的创造性应用研究中的总结……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选题,并关注、追踪、分析。总之,写自己的想法,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与教学之道。
当时,他那似乎带有讥讽语气与挖苦的神情,我们还依稀记得,而其对于当事人的刺激也可想而知。
直到后来,我们都一直怀疑说的是某位教师,因当时见他脸红脖子粗的,我们有时也开玩笑,每每学着校长的语气表情,在他面前重演:“论素质教育——专家都论不了,你论素质教育——那是你能论的吗?”他又愤愤然,且反驳:“啊,素质教育偏专家论,别人就不能论?再说,咱们当时年轻,也不明白呀,人一生下来就会走路啊?谁生来就会论素质教育呢!再说了,谁知道那论文是谁写的?我也没说是我写的啊?”于是,惹得大家一阵笑,他又一次脸红脖子粗……
现在想来,我们虽是随便开开玩笑,但毕竟也有奚落挖苦意味,是不应该的。毕竟也不能确定是他写的,即使是,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校长也没点名,是临场有感而发,也不是故意要伤害谁,虽然确让人感到了奚落的味道,但动机是好的。大抵意在说明:理论性研究的大课题不太适合一线教师,而实践应用性研究之类的小题目较为适合,只是恨铁不成钢,急于强调题要做得小些罢了。不过是举了个具体例子,却无意中伤及了当事个体——挫伤了其继续教研的积极性。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那么,教师也是人,不是例外。教师同样需要肯定性的评价,需要赞许、褒奖与欣赏——虽然中肯的批评也不可或缺,正面的引导和表扬从来都是生成希望的强大内驱力。倘若给予适当引领,那么专家或许能从这里走出来。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毕竟是初学,一则可能本来平时就缺少积累的准备,或则本身素质或曰文化底蕴存在不足,或对教育科研这种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不甚了解,或则缺失教研经历而懵懵懂懂,抑或对于具体任务未接受具体指导,又没有认真思考研究过……选题失当在所难免。有些新手,常规的教育教学恐怕是刚刚上路,或者还没有上路,工作尚且力不从心,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情境还处在熟悉阶段,没有经验,虽然也可以独特的视角反映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反映问题与困惑,抑或成功的些许的欣喜,等等,但有多少人能做好呢?面对那样的责备或批评,其不平是有理由的。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专家并非天生的,常人经努力也未必不能成为专家,“登高必自卑”,只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罢了。况且,素质教育内涵丰富,也不一定必要专家来论。常人或可通过独特视角或许也会有独到发现,抑或能给予专家启示也未可知。不过,对“锁定”的所谓当事人来说,虽然别的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当时和直到现在对于教科研还是时常谈虎色变,以至今日都没做成像样的课题,或独立发表过像样的文章,也有“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因素在。
然而,我们认为更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全归咎于校长的一句话而怨天尤人。倘他的话有如此力量,为什么不视为一种激励刺激呢?我们自然渴望赞赏的唤醒、鼓舞与激励,但生活本来就不可能总是相伴赞许的鲜花与掌声,批评固然也逆耳,但也如醍醐灌顶给人以鞭策与警醒。二十年光阴不算短,倘能笃学、敏行、反思、总结,励志发愤:十年积蓄,十年钻研,厚积薄发,二十年足矣。何必耿耿于怀呢?倘能发愤作为,说不定已成专家了,至少也会有所成就了,更要从心底说声谢谢,又何怨之有呢?
万事悠悠,就看我们怎样面对——怎样辩证看待,或因事而成,或因势而败,也在自己。管理者固然应研究领导艺术、管理策略,多些唤醒、鼓励;我们也要争气,自省而励志图强,不能自暴自弃。如此,“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1],“一路上有多少困难,就有多少希望”[2],就可以成就自己,就会有明月朗照,更会见薄明的曙光,心底自会升起一轮朝阳。
参考文献:
[1]基督徒.眼光[Z].耶路撒冷:基督徒.
[2]晓妍.放飞梦想 奔向希望[Z].辽宁:吴宏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