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连贯有三大因素:保持话题统一、合理安排句序、运用言语的呼应和衔接。解答连贯题一定要牢记这三要素。另外,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注意思路贯通;深刻认识文章所要反映的客观对象,把握客观对象的内在联系。下面结合题例向大家介绍解答连贯题的几种技巧。
一、搜索关键词法
此方法是指抓住给出句子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比较、整合,依此来进行排序。
例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我们首先从上面四句话中搜索出关键词“世界”,①、②、④句都出现了“世界”一词。再来看各句“世界”前的修饰限制成份,分别为“大千”、“一”、“在这样的”,可以很容易地确定④句在①、②句之后;其次①句里有另一关键词“正是”,这是紧承②句的标志性词语,这又可判定①句排在②句之后;最后搜索出③句的关键词“这”,可进一步推断出③句为最后一句。这样就水到渠成得出正确排序:②①④③。
二、紧扣句首词法
这种方法是指分析所给句子时要紧紧扣住每一句的第一个词来展开,抓住了句首词就抓住了这一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前后句的勾连以及句意的层次。
例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哪一项语序排列正确()。
①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又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②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③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
④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⑤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
A.③④⑤①② 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③⑤ D.①⑤④②③
本例共有五句话,第一步,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句的首词,先把它们一一列出:“在”、“要想”、“泛读”、“泛读”、“阅读”,可以发现这些句首词中,“在”、“要想”是紧承前句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泛读”是这段话的中心词,再结合句意,判断:③句排在各句之首。有人要提出疑问,③、④句的句首词都为“泛读”,那又如何确定哪一句为首句呢?虽然③、④句都以“泛读”开头,但④句的次要词为“可以”,有总结的意思,而③句的次要词为“是”,表示判断。这样,我们可以推断③句为整段话的首句。第二步,就是如何确定①、②、④、⑤句的顺序,②句中“要想”这一词以及句末的祈使句式,实际就是暗示我们:我们如果要想怎样,就要怎样,此句可作为尾句。第三步,在①、④、⑤句中与③句联系最为紧密的应是①句,因为①句中有一关键词“大量”与③句中的“快速”相照应,可推断其为第二句,接着④、⑤句的排序也就明朗化了。据此,得出正确答案为B。
三、梳理关系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连句时,句子之间往往隐含着多种关系,要正确解答,关键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辨明关系。
例3排列下面的句子,使语意连贯。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年轮,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该题虽然只有四个排列项,但其中隐含着多种关系,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辨三组关系:A.说明对象与其他说明内容的关系。说明的对象是“年轮”还是“树龄”?仔细分析可知,应为“年轮”。B.并列关系。①承接④句用“另外”引出其他有关“年轮”的信息,与④句是并列关系,而③句中“重视”的“科学信息资料”显然是指以上内容。C.因果关系。③句中连词“因此”表结果,其“因”就是“丰富的自然信息”,所以③句应在最后。答案:②④①③。
四、筛选淘汰法
筛选淘汰法是指通过已给出的答案进行筛选,然后一一排除错误答案。筛选过程中要注意比较、推敲,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久居的温暖湿润的江南,
①凋落得迟迟慢慢,
②树叶的凋零要蔓延秋冬两个季节,
③因而不见落叶稠密如雨的景象。
④显出极不情愿的情状,
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
此排序题,整个句意是对江南落叶的描写,这样我们可判定第②句为首句,淘汰C;再比较A、B、D三个答案,④③句都无法紧承②句,答案A、D也被删除,所以唯一答案为B。
五、选定中心句法
选定中心句法,顾名思义,即从所给出的句子中遴选出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再辅以其它方法,以此来判定最终的顺序。
例5下列各句正确的排序是()。
①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如果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③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
⑤一旦产生新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A.②①⑤④③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④⑤②
很明显,本例中③句为中心句,谈了创造力的问题,而①、②、④、⑤句都是围绕“创造力”来谈的,由此可确定③句为首句,然后再运用筛选淘汰法,会得出正确答案为D。同样上面例4中,也很容易观察出②句为中心句。
以上介绍的5种解题技巧,并非是孤立地运用,如果我们在提高语感能力的同时,辅以上面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那解答连贯题就比较容易了。
一、搜索关键词法
此方法是指抓住给出句子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比较、整合,依此来进行排序。
例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我们首先从上面四句话中搜索出关键词“世界”,①、②、④句都出现了“世界”一词。再来看各句“世界”前的修饰限制成份,分别为“大千”、“一”、“在这样的”,可以很容易地确定④句在①、②句之后;其次①句里有另一关键词“正是”,这是紧承②句的标志性词语,这又可判定①句排在②句之后;最后搜索出③句的关键词“这”,可进一步推断出③句为最后一句。这样就水到渠成得出正确排序:②①④③。
二、紧扣句首词法
这种方法是指分析所给句子时要紧紧扣住每一句的第一个词来展开,抓住了句首词就抓住了这一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前后句的勾连以及句意的层次。
例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哪一项语序排列正确()。
①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又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②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③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
④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⑤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
A.③④⑤①② 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③⑤ D.①⑤④②③
本例共有五句话,第一步,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句的首词,先把它们一一列出:“在”、“要想”、“泛读”、“泛读”、“阅读”,可以发现这些句首词中,“在”、“要想”是紧承前句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泛读”是这段话的中心词,再结合句意,判断:③句排在各句之首。有人要提出疑问,③、④句的句首词都为“泛读”,那又如何确定哪一句为首句呢?虽然③、④句都以“泛读”开头,但④句的次要词为“可以”,有总结的意思,而③句的次要词为“是”,表示判断。这样,我们可以推断③句为整段话的首句。第二步,就是如何确定①、②、④、⑤句的顺序,②句中“要想”这一词以及句末的祈使句式,实际就是暗示我们:我们如果要想怎样,就要怎样,此句可作为尾句。第三步,在①、④、⑤句中与③句联系最为紧密的应是①句,因为①句中有一关键词“大量”与③句中的“快速”相照应,可推断其为第二句,接着④、⑤句的排序也就明朗化了。据此,得出正确答案为B。
三、梳理关系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连句时,句子之间往往隐含着多种关系,要正确解答,关键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辨明关系。
例3排列下面的句子,使语意连贯。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年轮,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该题虽然只有四个排列项,但其中隐含着多种关系,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辨三组关系:A.说明对象与其他说明内容的关系。说明的对象是“年轮”还是“树龄”?仔细分析可知,应为“年轮”。B.并列关系。①承接④句用“另外”引出其他有关“年轮”的信息,与④句是并列关系,而③句中“重视”的“科学信息资料”显然是指以上内容。C.因果关系。③句中连词“因此”表结果,其“因”就是“丰富的自然信息”,所以③句应在最后。答案:②④①③。
四、筛选淘汰法
筛选淘汰法是指通过已给出的答案进行筛选,然后一一排除错误答案。筛选过程中要注意比较、推敲,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久居的温暖湿润的江南,
①凋落得迟迟慢慢,
②树叶的凋零要蔓延秋冬两个季节,
③因而不见落叶稠密如雨的景象。
④显出极不情愿的情状,
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
此排序题,整个句意是对江南落叶的描写,这样我们可判定第②句为首句,淘汰C;再比较A、B、D三个答案,④③句都无法紧承②句,答案A、D也被删除,所以唯一答案为B。
五、选定中心句法
选定中心句法,顾名思义,即从所给出的句子中遴选出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再辅以其它方法,以此来判定最终的顺序。
例5下列各句正确的排序是()。
①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如果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③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
⑤一旦产生新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A.②①⑤④③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④⑤②
很明显,本例中③句为中心句,谈了创造力的问题,而①、②、④、⑤句都是围绕“创造力”来谈的,由此可确定③句为首句,然后再运用筛选淘汰法,会得出正确答案为D。同样上面例4中,也很容易观察出②句为中心句。
以上介绍的5种解题技巧,并非是孤立地运用,如果我们在提高语感能力的同时,辅以上面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那解答连贯题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