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细粒度透见事物本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观世界里,物理学家已经弄清楚了光子的“量子纠缠”。研究发现,一对光子,让它们彼此靠近产生干涉,形成纠缠状态,此后无论把它俩拉开多远的距离,它们都会心心相印,彼此纠缠。实验证实,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甚至可以达到光速的一万倍。目前可以操作8光子纠缠。在未来,如果能操作100个光子,就可以实施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如果能操作1000个光子,就可以研究人的“意识”和“自由意志”,进而弄清楚“爱”的过程,因为宇宙在冥冥之中本身就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对光子纠缠的细粒度研究,反过来却可能弄清楚人的“意志”和“情感”,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下,脑神经科学已经进入最小的“神经元”领域,通过对其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不少有益于改进教学的指导成果。譬如,神经元为了加快自身的信息传递速度,会在轴突上形成髓磷脂。髓磷脂越厚,传递某类特定信息的速度就越快。研究发现,多锻炼、多饮水和多吃水果,有利于增加包裹神经元的髓磷脂厚度,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联结。
  当今的医学研究,已经推进到了基因的层面。通过分析人体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可以完整地绘制出个人基因组图谱,该图谱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个人基因组图谱,富含人一生的信息,从图谱中可以读出一个人过去在什么时段患过什么病,知道他现在的基本健康状况,预测未来可能患上某种疾病,甚至预判寿命。
  当今教育,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下钻”的细粒度研究。仅凭借中医式的模糊判断,很难洞见教育的本质。大数据、云计算已如潮水般淹没一切,教育也不能幸免。信息技术需要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也许,“细粒度”可以带给我们对教育研究的哲学思考。教育真正的变革一定发生在细小、细微的细节,因为“细”才更“真”和“实”,因为“细”才可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
  详尽的数据记录,可以实现更细微、精准的洞察。譬如,学生的成绩,不仅仅是一个汇总的简单数据,而且是多维度、多因素的“元数据”群组。通过对元数据的分析,还原成绩的真相;课堂的优劣,不是简单的印象判断,而是多指标、多视角的客观观察。在质性评价基础上,更多地依赖于数据的量化,呈现师生互动的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依靠几场“高大上”的专家讲座,而是依赖于随时随身地推送教学名师的视频讲解,依赖于全日制跟随式的常态教研。
  探索物质的组成,我们在微观世界中找到了“量子纠缠”。“多光子的纠缠”研究反过来最有可能弄清楚人的“意识”和“意志”,包括人间的“爱”。生物工程推进到基因水平,绘制出个人的“无字天书”,它直观地刻画出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我们是否应该追问,教育的最小“粒子”究竟是什么?真实地实践或许才有找到教育“上帝粒子”的可能,我们期待着。
其他文献
本文考虑具有Hardy位势的非线性Schrodinger系统,分别利用变量替换、测试函数和积分估计证明了系统非负经典整体解的Liouville型定理成立.
当前的多带近完美吸收通常是利用多层叠堆或多特征尺寸组合阵列结构来实现,这给实验制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吸收率高达99%的四窄带近完美吸收,它是通过将单
<正> 在高炉一代寿命或一个中修炉役期中,高炉炉体中下部大部分时间是处在无砖衬状态下工作,冷却壁是炉体保护环节中的第三道防线,砖衬被蚀或脱落后,冷却壁存续时间的长短对
为使微定位系统具有较高灵活性,设计了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微动平台.首先,基于双平行四连杆机构及对称并联结构对台体进行设计,并进一步设计了辅助测量及承载模块;然后制作出微
本文介绍100~3高炉采用高碱度烧结矿配加酸性冷固结球团矿冶炼的试验情况,试验取得了增产节焦的效果。
针对游程长度隐写算法存在嵌入容量小的问题,提出基于Hilbert曲线扫描改进的游程长度隐写算法,该算法能增加可用于嵌入秘密信息的游程数量,也因此有效地增大了嵌入容量.新算法利用比特流中游程长度的奇偶特性来嵌入秘密信息.嵌入过程首先使用Hilbert扫描曲线对载体图像的像素进行置乱,再将置乱的载体图像分解为8个位平面,然后通过分析置乱后得到的各个位平面比特流分布来确定可用于嵌入信息的游程,最后修改在
本文简述了换热器高温部位使用未经钝化处理的排气阀式热管的效果。经4年半生产实践表明,该热管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文章着重对钝化问题作了阐述。
通过对碳纳米场效应晶体管(CarbonNanotubeFieldEffectTransistor,CNFET)多阈值特性和多值逻辑原理的研究,结合移位寄存器设计方法,提出基于CNFET的具有左移右移并入并出功能
“我们的创造力哪里去了?”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尚俊杰副院长8月在昆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创新课程研训会上抛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缺乏。中国的教育历来强调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却很少提及。“什么是创新?是不是有一个场地,一群学生就可以创新?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创新需要载体。”尚俊杰副院长如是
本文讨论了铁矿石的软熔性能、矿石的批重、矿焦混装及中心装焦对高炉软熔带的影响,认为从这几方面着手能有效地控制软熔带,从而有利于高炉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