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看猴去 各国国家公园观野生猴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眼又到了猴年。这猴子可不一般,是灵长类动物的俗称,不仅是与我们人类DNA最接近的动物,也是大自然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甚至可以轻松地使用工具来觅食,智商绝对碾压其他森林动物。我们中国人对于猴子的感情也不一般,妇孺皆知的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大众对于猴子的最高期盼,也是为数不多由动物化身为英雄的代表。
  猴子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很多国家可以很轻松地观赏到不同种类的猴子。在这金猴迎春之际,我就把之前在不同国家所拍摄到的一些猴子照片与大家分享,一起携猴贺新年。
  马来西亚沙巴红猩猩(Orang-utan)
  
  把红猩猩比作濒危“贵族”,一点也不过分。这些主要分布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大型灵长类动物完全可以灵活运用其四肢,可以轻松地在树上悬荡,优雅而自信地在树冠层上生活栖息,绝不用跳跃,即使来到了地面上也可以四肢并用地行走。但是红猩猩在野外的生殖率很低,平均每4年才产一仔,而且幼仔死亡率高达40%,所以目前红猩猩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红猩猩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或者次生林的树冠层,单独或成对生活,白天活动,以野果、树叶、种子、昆虫、鸟卵及其他小动物为食。雄性一般体长可以达到1.5米,体重约75千克,就好像人类一样,所以红猩猩的英文Orang-utan在当地马来语中的意思就是“林中野人”。
  去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看红猩猩肯定是最大的亮点。在东沙巴山打根的西必洛红猩猩保护中心,可以看到这些可爱的家伙,整个保护区为半开放式,所以在这里看到定时来觅食的红猩猩就有可能是野生的。如果想要看到纯野生的红猩猩,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驱车离开山打根,来到约5~6小时车程外的丹侬谷即可实现。
  丹侬谷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原始低地热带雨林,面积4万多公顷的保护区有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包括上百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以及其他爬行动物昆虫等,还有濒危的红猩猩、婆罗洲侏儒象等。徒步行进中观赏雨林中的动植物是件有趣的事,虽然茂密的树冠将丛林遮个严严实实,不过地面还是有很多奇特的植物和昆虫。而我的主要目标就是沙巴洲的王牌濒危动物——红猩猩。在野外观赏拍摄红猩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根据声音以及对于它们栖息习性的了解,来判断如何在一大片茂密昏暗的雨林中找到它们。一路上我紧紧跟在自然向导身后,艰难地在雨林深处徒步前行,耳边只是听到四周鸟鸣声以及我们双脚在泥路上发出的声响。
  突然自然向导示意我停下,一指前方约20米高的树冠层,竟然是一只雄性红猩猩正在笃定地进食。当时我真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终于在原始雨林中找到了濒危物种红猩猩,赶紧举起相机拍摄。动物向导告诉我,这是一只成年雄性红猩猩,平时独自生活,领地范围很大,也很自由,每天吃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下来。红猩猩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没有特别吃惊,而是自顾自地摘食嫩叶。成年的雄性红猩猩两颊生出“颊胝”,老年时脸呈圆盘形,看上去很和善的样子。镜头中,红猩猩突然对着我做了一个怪脸,好像和我打招呼似的,随后就消失在树林中。
  说到在雨林里可能遇到的危险,向导很风趣地说,在雨林里徒步行走最危险的不是猎食动物,也不是凶猛的爬行动物,而是红猩猩,因为红猩猩终日在树冠活动,每几天就要搭建一个新的窝,所以总是会折断树枝树叶,在树顶弄一个很舒服的窝。但是对于底下徒步的人来说,高空坠物就很危险了,万一被树干砸到,绝对是可怕的。
  泰国考艾国家公园白掌长臂猿(White-handed Gibbon)
  
  白掌长臂猿是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雨林中的濒危灵长类动物,常年栖息于树冠层,以嫩枝芽、树叶、果实、昆虫、鸟卵为食。白掌长臂猿也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但以小型群体形式生活,每个群体领域范围大约为54公顷。白掌长臂猿体长42~64厘米,后肢长10~15厘米,体重5~7千克,无尾。有黑褐色或棕黄色两种色型,雌雄两性都有。最具特色的自然是其手、脚为白色,故称白掌长臂猿。此外自眉的边缘经面颊到下颌有一圈白毛形成的圆环,把脸部勾勒得十分醒目。
  白掌长臂猿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中国等地,最容易观赏到的地方就是位于泰国曼谷北部约2~3小时车程的考艾国家公园,这里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一大早我跟随着自然向导进入国家公园保护区的热带雨林,这里并没有大型猎食动物,所以进入森林是寻找长臂猿的最佳方式。一大早长臂猿家族们开始了它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是声张领地的对唱,只听到它们抑扬顿挫、尖锐刺耳的吼叫声,穿透力极强,却完全不知道如何透过密林发现它们的踪迹。
  
  追踪着吼叫声徒步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头顶树冠层见到了神秘的它们。距离很远,用500mm长焦镜头才把它们的影像记录下来。它们依旧活跃在早上的“歌会”中,完全看不到地面上的我们。这些长臂猿主要两种颜色,淡黄色和黑色为主,有雌雄之分,据专家分析这颜色也是不同种群的毛色。最关键的是当它们移动起来,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它们“四肢带了手套脚套”一般,白色的,毛茸茸,非常的显眼,也感觉很可爱。它们栖息在树干上,一会儿吼叫几声,一会儿相互依偎在一起捉虱子,还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母亲怀中抱着的宝宝,小宝宝也是手脚“穿戴”着白色的手套和袜子。   基本上,去考艾国家公园就可以看到白掌长臂猿的踪迹,一般建议2~3天,这样有机会可以确保拍摄到,而且有机会可以观赏到其他野生动物和鸟类。
  哥斯达黎加的蜘蛛猴(Spider Monkey)
  
  蜘蛛猴属于悬猴科,它们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细长,在树上活动时,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故得此名。一般来说它们的体长35~66厘米,但是尾巴基本在60~90厘米之间,超过体长。它们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主要食物是树叶和果实,群居,不过白天主要分散在雨林里各自觅食,只有到了晚上才一起相聚睡觉。蜘蛛猴的头又圆又小,毛多且密,没有拇指,能直立行走。
  来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在位于北部的托托盖若自然保护区就见到了蜘蛛猴。这片保护区是标准的热带雨林,类似于亚马孙,在雨林中蜿蜒着一条河流,而游客也主要通过乘坐游船在河道里探索大自然。在河边的树上往往可以看到蜘蛛猴的踪迹,相对来说,它们并不神秘,动作也很大,所以很容易发现。蜘蛛猴在树上移动的速度绝对快,毕竟它们除灵活的四肢之外,还有一条粗长的尾巴帮忙,多了一只手。它们也很喜欢来到河边来觅食,因为在河两岸往往有一些嫩叶或者植物的果实。
  
  看它们在河边进食不得不佩服它们的技巧,就好像拍电影吊威亚一样,它们的尾巴牢牢地吊在背后的树干上,很长却很稳固,使得它们可以轻松地腾出双手觅食,双脚还可以平衡,真是游刃有余。据说蜘蛛猴的长尾巴除了固定身体以外,还有一个奇特的功能:散热,就好像狗利用舌头散热一样,蜘蛛猴是靠它的尾巴来调节体温的。
  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Ring-tailed Lemur)
  
  说到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第一反应就是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里面的朱立安国王,正是这家伙,还记得么?电影里那个很有领导才能,喜欢跳舞唱歌的家伙。
  狐猴Lemur是生活在与大陆隔绝的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的一个特别物种。由于6000万年前,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分离,成为被时间遗忘的孤岛。岛上没有大型猛兽(千万别被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误导,马达加斯加没有狮子,没有长颈鹿,没有企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以狐猴得以在这片世外桃源生存和繁衍生息下来,而在其他地方都已经灭绝。要知道,狐猴可是从后恐龙时期生活至今的活化石。不过正因为没有天敌,所以狐猴在发展进化上还是属于原始灵长类。
  
  环尾狐猴体长约为30~45厘米,尾长为40~50厘米,体重约2千克。头比例较小,但是耳边长有很多绒毛,感觉像是狐狸,所以我们叫它狐猴,当然还是猴子。毛色主要是浅灰色,有一些白色和黑色的部分,最典型的就是其黑白环的长尾巴,基本有11~12个黑白圆环图案,这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和其他狐猴类主要区分的特征。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环尾狐猴主要的栖息地并非是森林,而是疏林裸岩地带,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南部和西部。它们一般以群居为主,食物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
  跟随着自然向导进入保护区寻找它们的踪迹,事实上很容易,它们数量众多,基本寻觅着就可以发现它们。白天是它们主要活动的时间,除了觅食以外,群体之间相互的沟通交流是最主要的行为。一群环尾狐猴聚集在一起,相互梳理皮毛,或者依偎在一起,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举动。而且它们性情很温和,对于游客的靠近拍摄一般没有特别的敌意。近距离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后肢明显比前肢长很多,所以在攀爬、奔跑和跳跃的时候都可以轻松完成, 也很适合在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栖息。
  
  看到好几只带着宝宝的环尾狐猴妈妈路过,小家伙明显对于我们更好奇,打量着我们。它们在妈妈背上很稳固,即使在行进过程中,小家伙也会牢牢地抓住妈妈的后背。
  肯尼亚的狒狒(Baboon)
  
  狒狒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雨林、稀树草原、半荒漠地区以及高山地区,个别种类也见于阿拉伯半岛。它们主要在地面活动和觅食,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食物从树叶果实到昆虫鸟类,甚至还会捕获小型哺乳动物,比如犬羚等,那尖而长的犬齿就是它们捕猎进食肉食的利器。一般狒狒体长60~120厘米,尤其是雄性狒狒体型要明显大于雌性,最重的狒狒可以达到60千克。狒狒一般头部粗长,四肢等长,短而粗,利于地面爬行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狒狒也是仅次于猩猩的第二大灵长类猴类。
  在东非肯尼亚或者坦桑尼亚观赏狒狒是很容易的,基本上在国家公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甚至有时候在道路上也可以看到它们集体出来觅食,一群狒狒端坐在道路两旁,看着就让人好笑,就好像黑社会一般。不过真别小看这些猴子,其凶狠程度可是很厉害的,甚至一群狒狒可以和狮子对峙。它们的天敌是花豹,所以在晚上它们会栖息在山洞里或者树干上,避免被花豹埋伏。
  在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同样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狒狒的行为。如今的它们早已习惯了游客和车辆,就在国家公园的道路两旁活动。在狒狒群体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首领自然是凶猛健壮且体型较大的雄狒狒,而母狒狒主要就是负责带孩子。它们也有明显的领地意识,一旦有其它狒狒入侵,相互之间的打斗绝对是惊天动地的。
  
  一旦自己的孩子没有活下来,母狒狒就会去抢群里其他母亲的孩子来养。我就在马赛马拉拍摄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母亲凑在另外一个狒狒母亲旁边,一有机会就拼命拽扯小狒狒的手脚,试图把小家伙抢到自己的怀里。
  肯尼亚的东非黑白疣猴(Eastern Black-and-white Colobus)
  东非黑白疣猴是栖息于东非的一种濒危而又非常漂亮的猴子,体长约50~70厘米,毛色多为黑白相间,身体两侧长着斗篷一样的白色长毛,从肩膀向下延伸到整个背部,看上去就散发贵族的气息,也因此遭到猎杀。它们的拇指已经退化成一个小疣,所以得名疣猴。主要生活在东非的热带丛林里,或者接近草原的树林中,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叶子、野果等为食。一般是群居为主,也被誉为“东非的美猴王”。
  我第一次看到东非黑白疣猴的样子其实不是在野外,而是在一家肯尼亚的英式酒店里,也不是活体,而是皮毛。因为东非黑白疣猴的皮毛非常漂亮柔顺,所以在上个世纪初期,很多都遭到当时来此的欧洲人的猎杀,几乎灭种。当然,如今这些猴子已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被有效地保护起来。
  
  在肯尼亚的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我终于看到了真正野生的东非黑白疣猴。就在湖边高大的黄热树顶部,母猴带着小猴正在觅食,稳稳地坐在树干上。一般黑白疣猴只在树冠层活动,不会来到地面。从下往上看这些疣猴,黑白两色分明,完全可以从一片丛林中辨别出来,尤其明显的是长长的尾巴,在中下端呈明显的白色,犹如道士的拂尘一般。身体两侧的白色长毛也很显著,很难想象在大自然中如何能够保持如此“顺滑干净”的毛发,要知道在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可是以多雨而闻名。它们的脸颊也很有特色,头顶部的黑色发冠,脸四周一圈白色,而中间则又是黑色,就好像戴了一个面具。
  相比东非常见的黑长尾猴,东非黑白疣猴的数量很少,也只能在若干保护区才得以见到。
其他文献
告别了知跪乳之恩的羊,迎来了有灵长之聪的猴。举国欢庆新春之际,先向读者朋友们道一声:猴年吉祥,猴年快乐!    猴子是人们熟知的动物,它们大都灵巧活泼,组成了生物界中最受人类喜爱的种群之一。猴类也被称为灵长类,大脑发达,四肢可以使用简单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可以分开,有助于攀爬树枝和拿东西。猴子穴居山涧,跳跃攀援,灵巧无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唐·李白)“夜船将泊棹
期刊
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些地方,它时不时出现在新闻时事里,那萦绕耳边的名字似乎又离得很遥远。你以为那里只是一场冲突, 只是几声枪响,只是几多离散。但当有一天亲身踏上那片土地时,内心所感受到的,却近得如同针扎了一下,刺痛心灵。  巴勒斯坦,便是如此。  用涂鸦拆除高墙  行走于巴以墙边,看着满墙的涂鸦,我开始变得沉默。墙上的文字和图案有些超乎我的预期,本以为这堵举世闻名的巴以墙上会出现大量咒骂以色列的涂鸦
期刊
时值晚秋,冬季临近,一场大雪在汗马自然保护区如约而至。有经验的老同志告诉我说:这场大雪不会走了,骤降的气温完全可以挽留住它们,可以陪同我们度过一个漫长而快乐的冬天了!  清晨,我站在窗前,望着飘飘洒洒的漫天大雪,欣然观赏,仔细品味,思绪万千……因为我爱雪,尤其对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的雪更是情有独钟!汗马中心管理站 胡金贵/摄  在春天里,我钦佩你:大地复苏,残雪消融;你在阳光的抚爱下,化作滚滚流
期刊
如果说不同地区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因地制宜的选择,那么越南下龙湾海上人家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上帝的恩泽,他们沐浴并享受着海上的日出与日落,与大海朝夕相处,看似漂泊,实则与大海融为了一体。日日夜夜远离世俗的渔家生活,使得他们成为了海的儿女。  海上人家的诗意栖居  很难想象自己跟随游船漂浮在越南的下龙湾海域,我的视线里观察不到海浪翻卷,知觉上也丝毫感受不到狂风扑面,这与我曾到过那些波涛汹涌的海域是如
期刊
每天日出日落时分前后的30分钟,被称之为摄影的魔幻时间(Magic Time,也翻译为魔法时间),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阳光在大气层中的传播距离较白天其他时段长,大气会对阳光进行散射,而红橙光的波长较长,难以被散射,紫、蓝等较短波长较容易被散射,所以,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现红色。    选择拍摄地可把握住几个特点:  海边是拍日出日落的首选之地,其次是高山、湖边;  远离尘嚣的无人区、自然保护区也是最佳
期刊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息了大约300万年,人类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和空气在内的整个地球环境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    在工业发展以前,地球上的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新鲜的。人类和自然界一直相安无事,那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有限,最多只是局部的改变。但是,近200年来,工业革命让人们学会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从此,生产
期刊
孟广庆,字醒父,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于齐白石弟子卢光照,擅长写意花鸟、工草虫、兼工山水。作品清新俊逸,自然简朴。所画花卉、翎毛、草虫、蔬果,情趣盎然,轻灵洒脱;山水则空灵碧透,气韵生动,以简约的笔墨描绘生动的形象,布局章法不落俗套。30余年研习齐派真谛,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意风格。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群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它们的踪迹几乎
期刊
那是怎样的一潭碧水啊,孕育于天地造化之间,站在潭水边,只有无比的欣喜和赞叹。我并不是要刻意吟风颂月,言语也不足以描述这仙境般的所在。如果柳宗元、朱自清和我一样站在潭边,或许会懊悔当初太早用完了那么许多词汇赞美那些寻常湖水,如今惊艳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因为我站在了苏阿海沟池畔。  一场夙愿一场游  小时候看旅游摄影杂志,看到过这样一池碧潭,就不禁感叹,天地间居然能有这样的所在。然而,彼时并没有自己
期刊
期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惠崇和尚的一幅《春江晚景》画作上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虽说原画作早已失传,然而,这首题画诗却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留传至今。特别是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更广为人们千古传颂。    这里,诗人并没有只是单纯地去解说画面上的内容,而是以画面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进而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