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情缘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汉水从陕南宁强出发,一路上跌跌撞撞,在沟谷间奔突,在崖壁处放歌,食山水之仙气,吞草木之瘴气,随物赋形,自在逍遥,与山川相伴,与日月同辉。等到她跑到安康白河的时候,已经有了气魄,发育成妙龄的女子。一条碧水就这样横在两山之间,成为自然的阻隔;一条秀水情牵鄂陕,孕育了秦楚文明。她真的是可爱极了。
  当她路过白河一个小村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处开花的土地,金黄的花朵在轻风下荡漾,绿油油的叶片在微风中招摇。她终于是禁不住诱惑走了过去,想嗅嗅那花儿的味道。那是油菜花,小村里普遍种植的油料作物。于是,她打算歇息一下再启程,她顺势拐了一个弯走到油菜地边坐下来。
  是啊,是该停下来歇息一会了,毕竟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程。
  油菜是村里一户姓谢的人家种的。她蒙头就跑进油菜地,要将那金色的花瓣抖落在自己身上。后来她玩累了,身子一沉竟睡了过去。她似乎还做了一个梦的,梦见那姓谢的庄稼户与自己攀谈起来。她说要去找长江,只因贪恋了好风景才耽误了行程。庄稼户是挽留过她的,毕竟好客是老庄稼人朴实的品质。等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油菜地经过她的一番折腾,已经不成样子。为了表示歉意,天亮以前,她将随身携带的淤泥留在了岸上,自己继续踏上了东到海的行程。而在她退走的身后,自然形成了一个水湾。
  村里人埋怨过她,但天灾不足惧!就在油菜倒地的淤泥里,人们又重新种下了希望,结果庄稼长势比往年更好,连年喜获丰收。为了感念汉水的馈赠,当地的谢家主户就将她走后留下的那处水湾命名为谢家湾。
  水是生命的根。汉水流经的地方,造就了丰富的物产资源。她沿着山谷一路奔跑,劈开了一条自西向东的河道,从一条玉带丰腴成江河。她包罗万象,虚怀若谷,滋润了土地,培育了文明,化蛮荒为神奇。
  人们在河岸大面积开垦土地,人们用渔网在河流里捕鱼,人们用船只在河面行走。斗转星移,经过汉水的日夜打磨,谢家湾地势稍微平坦的河岸上出现了一大片沙滩,沙滩上铺满卵石。在卵石与泥沙的的结合处,长满连根的野草,野草又成为牛群羊群的美食。
  人们在河岸边世代繁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小村里一个普通的谢家女人生下了我。或者说根本就是汉水生下了我。在那个叫做谢家湾的地方。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长到大板凳高的时候,就站在门前的道场边上眺望汉江。我是谢家湾的人!从小母亲就告诉我,谢家湾是人们歇脚的地方,是船儿靠岸的码头,是我们的家乡。岸上的土地能养活人。
  所以我骨子里就把谢家湾爱得死去活来。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走丢,我使劲诵念父母亲的名字,也发誓要记住谢家湾。倘若有一天我真的走丢了,我可以沿着河流找到母亲,找到岸边的村庄。因为我就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冷水镇十里村谢家湾的人。母亲说那是我的出生地址,要是我连出生地都记不住的话,真是要惹她不高兴了。在母亲眼里,谢家湾是村里所有人共有的母亲。尽管她自己生得渺小,但谢家湾的名声天下皆知。不管是村里谁走丢了,只要报上谢家湾的家门,外乡人就会带着迷路的乡亲坐船回来。
  我是一个生在水边的人,注定了要与水打一辈子交情。我以生在谢家湾为豪,所以我懂事起就渴望亲近门前的那条河流,亲近谢家湾。我总想站在道场上就能一泡尿浇到汉江里头,那样就能流到家乡以外的远方。
  (二)
  把尿水撒到汉江去,已经是我小时候积存已久的心愿了。
  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愿望还远没有机会实现。因为孩子是不能去河边玩耍的。传说河里有水鬼,有妖怪,专吃小孩子。我当时是真的害怕极了,所以总是远远地看着她。越想靠近,却越不敢靠近,尿怎么也无法浇到汉水里去。
  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种愿望,哪怕一次也没有!对于我来说,水中世界简直与众不同。水里面有鱼虾贝蟹,有船儿荡漾,有漂亮的石头,有未知的秘密,有恐惧和狂欢。在我还没有机会亲近汉水之前,还好我已经有了长久的时间去观望和想象她。
  事实上,我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与汉水的亲近史。我是伴随着与汉水的距离开始成人的。当我长到桌子高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母亲下地,母亲干农活时,我和哥哥在地头玩耍。我家最肥沃的土地,还属谢家湾沿岸的沙地。我经常会坐在地畔的桑树旁,看着不远处的谢家湾,看着河面上行走的船只,看着草滩上的黄牛白羊,一看就是大半天。有人在河里捞鱼,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有人在谢家湾洗澡,我还太小了,只能坐着等长大吧。所以我主动去学习干农活,栽菜籽、收麦、除草、挖花生、掰包谷……我最喜欢去离谢家湾最近的地方打猪草,目的是趁机去河里摸鱼,而我第一次打算亲身去试探汉水,并没有得逞,换来的是母亲用棍子的一顿乱打。我忘不了自己在前面边跑边哭,母亲追着在后面用枝条抽打骂我时的情景。我恨我自己,总是睡了一觉就把所有的“羞耻”忘得一干二净了,又想着去河边耍水。人家说我脸皮厚,我总结那还是汉水的诱惑太大了啊。
  终于有一天,父亲答应带我下河洗澡。当我第一次脱光衣服扑腾到河里的时候,我是当真在水里撒了一泡尿的,我可能还放过一个响屁呢,就是赤裸裸的报复,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父亲教我游泳,但不让我去谢家湾的河套,说那里是停船的死水,水太深,淹死过人,小孩子进去了就被水鬼拖进泥巴里去了。我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只在河边和小伙伴们玩水,回家的时候,我是捉了些很小的鱼苗的,想着要把鱼苗养大了吃呢。
  等到我第一次去谢家湾河套玩过水后,基本上已经算是水上好手了。母亲也终于不用再为此大打出手,顶多是骂我几句。
  早些年的谢家湾,水美鱼肥。我真不知道当时汉江里到底潜伏有多少“鱼王”。总之,我爱吃肉,更爱吃汉江里的野味。所以我总惦记着下河捞鱼,而伴随着汉江日夜不息的流淌,我童年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三)
  每逢夏季暴雨天气,汉江河面挤满了“鱼嘴”。站在公路上,能看见黑压压的鱼群,它们都探出脑袋吹着泡泡在水面透气哩。这样的天气,是捕鱼的好机会,大鱼小鱼,一网收尽。若天气转晴,整个午后,公路边都蹲满了人,他们密切地监视着水里的动向,每人都备有炸药包,瞅准时机就响上一炮。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汉江沿岸,炸鱼在夏季随处可见,炸鱼的场面亦十分热闹。由于谢家湾附近河道地势北高南低,造成靠近湖北一侧的汉水普遍较深,靠近陕西一侧的水流则平缓。水深的地方,经常会有大鱼出没,湖北人就蹲在公路边,一旦发现大鱼的踪迹,立马点燃炸药包扔进河里,见着水面漂出鱼肚白,就忙不停脱掉裤子冲进河里。倘若鱼还有生命的迹象,其他人就会接连扔出炸药包,直到把鱼炸死为止。混乱的场面,一群人都拥着扎进河里,谁能捞到鱼就归谁。我记得有一次,湖北人炮响了,村里有几个哥哥瞅见水里是大家伙,就想着去分羹。他们水性都好,一口气就游到了河对岸,从陕西跑到湖北去了。湖北人一看着了急,赶紧驾船去抢,哪知道那鱼只是被炸晕了却没有死,河面乱成了一锅粥,最后竟被我们村里一个哥哥来了个浑水摸鱼,抢到了胜利果实。他借着水的浮力硬是将鱼拖回陕西。湖北人不愿意了,驾着船在后面猛追。鱼一上岸,又被几个同村人接应抬跑了。据说鱼有几十公斤重,当时比我个头都大得多,我只是见过那鱼鳞,比牛眼珠都大,见过那鱼骨头,能做成像样的饰品。鱼到底是没有给湖北人分的,最后闹僵了两省的关系,经常是炸鱼的人站在汉江两岸互相骂娘,谁也不服气谁的。   说湖北人炸的是大鱼,我们陕西人自然也有独家的优势,那就是小鱼群特别多。汉江南岸由于水流较缓,鱼群经常会在静水区聚集产卵。随便仍上个炸药包,就能捞起盆装的小鱼。有一次,邻村的人在上游放了一炮,被炸死的鱼就一路顺水往下流。我当时和哥哥拎着竹篮在水里捡,白花花一大片,有的人拿桶装,有人干脆用背篓盛。基本上都能捡满。
  鱼吃不完了,就从鱼背上划开一条口子,冲洗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暴晒,制成鱼干。冬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油炸或是炖汤,那绝对是一道美味。
  关于吃鱼的经历,我印象深刻。由于小鱼刺多,在我还没有完全掌握吃鱼技巧的时候,所有的说教都显得多余。狼吞虎咽,结果一次被鱼刺卡住了喉咙。按照土方法,我塞了满满一口酸菜,再灌下醋和烧酒,最后才打掉鱼刺。
  后来我意识到,生在水边的人,吃鱼简直是一件必须要掌握的本领。不仅如此,还包括划水,所谓的游泳。哪怕是“野路子”,但绝不能当“旱鸭子”。只要学会了游泳,就可以去汉江里洗澡,就可以捞鱼,当然也可以把尿水撒到汉江里,相当于给庄稼地施肥一样。
  (四)
  又过了几年,母亲能放心我去河里洗澡了。每次在谢家湾干完农活,我就和哥哥撒腿往河里跑,一边跑一边脱掉衣服在空中挥舞,兴奋得撒欢。母亲就在地里喊,叮嘱我们不要到深水去。
  我从小到大从没有炸过鱼,但我经常听说为了炸鱼而丢掉胳膊甚至自家性命的事。并不是我不想炸鱼,当时确实也没有那个觉悟。后来,政府管制,规定不能私藏炸药和雷管,在汉江里炸鱼是要罚款的。这项政策,尽管没有立即收到成效,但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真的不敢往汉江里扔炸药包炸鱼了。
  但要想让住在河边的人不吃鱼,那除非猫儿不惦记荤腥。为此,渔网开始在谢家湾流行起来。
  渔网几乎改变了当地传统的捕捞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买来了渔网,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人们纷纷走向河流。不甘于落后潮流,上中学时,我也整来了一张渔网,但我从不下黑手。
  我见不惯那些以卖鱼为生的人。大肆捕捞,使汉江的渔业资源锐减。渔网捕获的鱼儿越来越稀了,汉江上的鱼群越来越少。
  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为了改变当地贫困面貌,人们真是花空了心思。结合陕南山地多的自然条件,政府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封山育林,退耕还草。养殖蚕桑,广种烤烟和黄姜,推广果牧业,人们在不断地尝试。经过苦战,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水平上了台阶。而伴随着盲目性生产,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如黄姜厂为了提取皂素,就近在沟谷建厂,迅速投产。未净化的污水却直接排往下游,所含的化学物质,导致下游鱼群的消失。污水最后又注入汉江,鱼群中毒大量死亡。
  渔网无法满足捕捞需求的时候,渔民干脆放弃渔网捕捞,转而改用电击。将高压的电线导入水中,船行之处,鱼儿皆跳出水面。大鱼小鱼,悉数被电打死。对于渔民来说,汉江就是他们行走的路,他们或许看不见河流的壮美,也并不考虑对鱼苗的伤害,只关心能不能卖到好价钱,只想从河流里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源。
  在谢家湾靠岸的船只是越来越少了,本地的渔民最后都转行干起了其他营生。只有四川的一些渔家还来此打鱼。
  每次我听见渔船发动机的轰鸣声,我总有一种担心,像害怕丢东西一样惦记着河里的鱼儿。我心里暗自骂过那些渔家,恨他们的心肠硬得像石头,骂他们会在水里撞见鬼。
  (五)
  再后来,我家就搬走了,父亲在316国道外盖起了新房。新房距离谢家湾儿更近了,透过窗户,就可以将谢家湾儿收入眼底。
  长大成人后,我总觉得我和谢家湾有某种无法说清的感情。无数次黑里,当月亮爬出山头走到我的窗前,谢家湾儿就像童话里的母亲,她用流动的水波亲吻河滩上的庄稼地,也亲吻我的额头。她还哼着小曲儿,在我疲惫时伴着我进入梦乡。她是那么的爱我呀!我也深爱着她。
  成长总是要面临心灵的拷问的。当我以子女的眼光去审视汉水的时候,我有一种负罪感。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向汉水索取,并不曾有过实质的回报。汉水把肥沃的土地赐予村庄,汉水滋养了鱼虾蟹贝,也净化了人心,汉水为劳作的背影增添了诗情画意。
  为了表示我的悔意,我将我那细密的渔网扔给岁月,发誓不再为了一点腥味大打出手。而村里人挂在房顶的网具,也任其恣意捕捞风雨和日夜的光辉,苟延残喘地寂寞在寡欢的烟尘里。
  现在,谢家湾里已不再有渔船。要不了多久,谢家湾将会被汉水重新“塑身”。南水北调工程,拦河大坝建设,整个汉江的水位线将会上升。美丽的陕南将因为汉江而焕发新的生机,沉默的村庄将变成游船,可以停泊在幸福的港湾。
  □何双,八十年代末生于陕西白河,现供职于媒体。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其他文献
沙坡头短歌  火车穿过的沙漠,细微的内心在震动  芨芨草和骆驼刺绽放着柔软的秋霜  有人的脚印,斜挂在流云的下面  这是十月,毛乌素的沙子聚集着温暖的寒冷  一条正在迷路的河流将和我猝然相逢  宿命中的黄河打着羊皮的灯笼,在草原的 梦中  在沙枣开始落下的季节里,温暖的火挂在 枝头  黄河带着一亿颗流浪的心  每一段人生都会有冬眠——你说过的话  在沙坡头开出一簇最小的花:沙漠姑娘  谁都知道这个
期刊
鼓声  我要把自己掏空  掏得干干净净  只让海的气息  充盈在体内  我要把左手右手  握住的一切丢掉  只将一缕流浪的星光  折作双槌  我要尽情地捶打  让包藏魂魄的这张人皮  释放出风暴和雷霆  的鼓声  我喜欢  我喜欢风袒露剃刀的寒凉  雨点暴出子弹的冷酷  而阳光像石匠手中的凿子  在日轮的锤击下  碎屑纷纷如枯叶败草  看惯了绿青阴柔  我更喜欢端详——  树木赤臂光头的尚武模样 
期刊
一个人的时光  潜阳中路  浸入夜色之时  洒水车已经走过两遍了  空气因单薄而逐渐  变得清晰  我倚在窗台上抽闷烟  一个人的时光  因自私而略显沉寂  公交广告牌上的笑容  依旧清新可人  街道上连灰尘都是干净的  我的肺部  也纤尘不染  慧春担心的事情  终究不会发生  不想什么的傍晚  我就想些这些  心情愉快 身体轻盈  万物都是有灵的  万物也有无知无识的时候  没有幸福  或者不
期刊
浪漫夜都,东方明珠,摩肩接踵,星光璀璨……  在东方明珠对面的地下地铁站里,人流涌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服装的人在这里挤来看那耸立在高楼之中的东方明珠,自然那电梯也显得超负荷工作了。习以为常地跳上电梯,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塔的想望,肩膀轻轻地被拍了一下,转过头,一个并不认识的外国人说:“那很危险。”有些生硬的中国话中,却透着他对人的关心。  走出闷热的地铁站,刚准备冲过马路,觉得反正也没多少车,
期刊
前不久去昭通,准备去书店重温旧梦,走在街上,突然对昭通城很陌生,“穿衣戴帽”美化了昭通城,我也认不出昭通城了,焕然一新的昭通城给我一座文化之城、古典之城的印象。而伴我成长的那些书店,大多找不到了,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十几年前在昭通读书,在昭通城生活了几年,让我时常想起和怀念的,是昭通的书店。昭通的书店遍布全城,给花花绿绿的世界增添了一道淡泊典雅的风景,让人感觉文化的绿洲散发着迷人的书香味,熏陶着
期刊
圆圆的时间  如果我能以光速飞至太空  然后回眸凝视来处  ——那个圆圆的地球  旋转着时间的地球  那么我将欣赏到  包裹着地球的蓝蓝的时间  然后,我以留恋的姿态  瞬间又回到能称作故乡的地球  背对着阳光送来的温暖  在黑暗中沉思默想  如果偶然抬头看见了那轮月亮  那雪亮金黄的星体是否也缠绕着时间  还有那星星点点的闪闪烁烁的  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  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如云雾般的星体
期刊
生  人一活到老年,就爱往回想。上世几十年,喜事、悲事、苦事、乐事都经历过一些,对于平凡得跟你我一样的人来说,淡得跟白开水一样,有啥意思么。一个人,也可能从生到死对世界的贡献,就是一抔生命力旺盛的精子,比如你米金锁。  你  在咱们米家崖,米家是大家族,到你出生的时候,已经排行老九,后面还有老十、老十一。只要没出五服,米家就这么排辈份,仔细算起来,“金”字辈这茬人,老大比起老碎,能大三四十岁。不管
期刊
名家档案  简明,本名张国明,中国作协会员,诗选刊杂志社社长。著有诗集《高贵》《简明短诗选》《朴素》等9部,长篇报告文学《千日养兵》《感恩中华》等5部,评论集《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上下册)、《中国网络诗歌十年(2005—2014)佳作导读》等。作品曾获1987年《星星》诗刊全国首届新诗大赛一等奖,1989年《诗神》全国首届新诗大赛一等奖,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第
期刊
男性作家对婚姻的“谬想”  读周国平先生的一个文集,其中一文,说到关于婚姻的一个谬想,很有一些意思。他说:既然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为什么不像别的契约一样,为它规定一个适当的期限呢?譬如说,五年为期,期满可以续订,否则自动失效。变“终身制”为“竞选制”,表现好才能“连选连任”。此一“谬想”,是建立在提高婚姻质量,及时淘汰劣质和变质婚姻的前提上。果如此,无疑有助于增加当事夫妻维护爱情和婚姻的责任心;且
期刊
1  上周六,我在狭小的租屋里,蒙头昏睡。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年轻时候的母亲,她站在淡桔色的光影里,面容精致,穿一条V字领的碎花连衣裙,袖口和裙边镶一圈素色流苏,随风轻轻摆动。光影里的母亲美丽而圣洁,她看着我,脸上挂着甜美的微笑……  此时,手机蜂鸣。我拒绝接听,翻了个身,将手机塞进枕头底下。片刻,手机再一次蜂鸣,一直响,一直响,枕头随着手机的震动而轻微抖动,在我的耳边发颤。美梦被搅,支离破碎。我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