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自信”是一个改变世界文化格局的宏大命题。国内已有的研究中,存在历史逻辑阙如的倾向。历史逻辑首先要指认文化自信的历史平台。21世纪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平台是中国的崛起,完全不同于19世纪之前的虚幻性“文化自信”,这是真实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历史逻辑还指认出,中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历史过程。鸦片战争击溃了中国文化自信的盲目性,中国文化逐渐进入颓势。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化从自省走向自信,在拯救国家的过程中拯救了文化自身。当下中国“文化自信”必须正确对待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拒绝完全西化的同时继续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因素;二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继续批判其消极面,以构建出能够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增强,语言学习者可以借助多种翻译工具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掌握水平。从早期的词典到后面的电子词典,翻译工具在不断的向方便、多功能、易携带方向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翻译软件种类逐渐多样化,通过网络,翻译软件还能扩充词汇,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服务。在日常学习中,英语学习者可以在移动终端下载翻译软件,用来获取相关信息,这对克服语言障碍有着重要作
结合当今新媒体发展态势,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一个“人人都是历史学家”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rn如果我们去刷一刷抖音、看一看网络传播工具,可能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这种情况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宏观哲学以观念或者概念作为思想形式去制定理想目标和思想表格。它的模式是数学与数量的,暗含着“已经知道”,它是一种变换模样的先验论模式。这种模式的各种思想衍生品隐藏极深,已经成为时下国内很多学者自觉或不自觉的思想框架,以致严重束缚了自由的想象力。这也是中国难以出现真正思想家的重要原因。宏观哲学的衰落,是由于现代欧洲哲学问题趋向微观化。它不从“已经知道”出发,而是探讨“知道”的缘起,解构思维形式,诉诸思想的当下场景,将时间问题空间化,填充了物质内容,以差异消解统一,日常用语成为微观哲学的新词源,返回原样的生活
亨廷顿所命名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展开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近半个世纪后,这波浪潮走了多远?在卷入其中的国家中,有多少走向了民主稳固,有多少走向了民主困境?在多大程度上出现了民主衰退?又在何种意义上呈现了政体韧性?在Polity IV、Freedom House、World Value Survey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后可以发现,大约一半左右的第三波案例走向了民主的阶段性稳固(在人口大国中,则为1/3),有近2/5经受了不同意义上的民主挫败(在人口大国中,则为一半左右)。就“民主衰退”现象而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学术传统的国度,从诸子百家,到晚清各派,再到现当代学人,学术的发展建构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传统积淀的过程中,一部部经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