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讼田案
鹿州百姓陈智有两个儿子,长子阿明次子阿定。兄弟俩年少时一起读书,成人后一起耕地,形影不离。后来二人分别娶妻生子,分家析产,感情渐渐淡薄。陈智辞世后,留下七亩田地的遗产,兄弟俩争夺起来互不相让,亲戚们都无法调解,最后闹到官府。
阿明说:“这些田地是父亲给我的。”有手书为凭,内有老人死后,田产交给长孙的话;阿定也说:“这些田地是父亲给我的。”有临终遗嘱为据;县令分别观看后,开言道:“你们说的都对,责任在你们的父亲,应当把他的棺材劈开。”阿明和阿定面面相觑,无话可讲。
县令拍了一下惊堂木:“田产只不过是区区小事,而你们不顾兄弟之情,争夺诉讼,也真是可恶。我没办法断这个案。你们各伸一只脚来,合在一起上夹板,能忍耐而不叫疼的那个,田产就归他。但不知你们哪只脚能忍受疼痛?左右脚由你们自己选择,我不勉强,你们各伸出一只不感到疼的脚来。”阿明和阿定异口同声地说:“都疼的。”
县令说:“奇怪了,你们的两只脚都不能忍受疼痛,你们的身体就像你们父亲一般,你们看自己的左脚就像你们父亲看待阿明,看右脚就像看待阿定,你们不能够舍弃两只脚中的一只,难道你们父亲能够舍弃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吗?此案过几天再审,退堂!”然后差役用一条铁索把兄弟俩拴在一起,封上锁孔,不许私自开启,说这是县太爷的吩咐。
阿明阿定就这样坐在一起,一同吃饭并头睡觉,要走就一同走,要停就一起停,吃喝拉撒一刻也不能分离。起初两人互相怨恨而不理睬,背对背侧坐;一两天后,就渐渐地面对面了;三四天后,就相对叹息,不多一会儿就互相说起话来,再后来就一起吃饭了。这种变化,自有差役向县令禀告,于是县令又一次升堂提审他们。
县令和颜悦色地问:“你二人是否有孩儿?”兄弟俩惴惴不安地回答:各自有两个儿子,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不等,年龄不相上下。县令就下令把四个儿子都拘留起来,然后对兄弟俩说:“你们父亲因为生了你们兄弟二人,所以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如果只生你们其中的一个,田宅就归一人所有,这是多么快乐。而现在你们又不幸都有两个儿子,以后互相争夺,要砍要杀,没完没了,本官深为你们忧虑,为了防患于未然,你们二人各留一个儿子就足够了,阿明是长子,留下长子,送走小的即可;阿定是次子,留下次子,舍去长子即可。差役将阿明次子、阿定长子押送收容院,卖给乞丐头子为儿子,收据存在案卷中,那乞丐无田可争,今后不会发生兄弟相争的事情了。”
阿明阿定听了号啕大哭,连连叩头:“今后不敢了!”县令问:“不敢什么?”阿明说:“我知罪了,愿把田产让给兄弟,到死都不敢争夺!”阿定说:“我不要,愿意把田产让兄长,终身不悔。”县官问:“是否真心实意?本官不敢相信。”二人叩头说:“是真心实意,如有反悔,天打雷劈!”县令说:“你二人即使有这份心意,你们的妻子也不一定同意,你们都回去与妻子商量一下,三天后来作定论。”
到了第二天,阿明及妻子郭氏,阿定及妻子林氏,邀请其族长到公堂,请求平息此事。郭氏、林氏互相携手跪在地上哭泣请求:“从今以后,永远和好,不再为了田产伤感情。”阿明、阿定也哭着说:“我们兄弟二人愚蠢,不知道情理,使大人您如此费心,今天如梦初醒,羞愧难当,我们都不要这份田产,情愿施舍给佛寺长老。”
县令叹道:“你们父亲辛勤劳动积下这份产业,你们兄弟鹬蚌相争,却使和尚渔人得利,你们父亲九泉之下能瞑目吗?做兄长的就应该让兄弟,做兄弟的就应该让兄长,推让不得就还给你们父亲,现在把这田产作为给你父亲祭奠的资财,兄弟俩轮流收租祭祀,子子孙孙永无争端,这叫做一举多得。”
族长叩头叫好,阿明、阿定、郭氏、林氏都高兴感激,当场再三拜谢而去,从此兄弟妯娌之间互相礼让,相亲相爱,不比从前。
此案如按平时审案办法,各打五十大板,将田产平均分配,便可片言只语了结此事。县令却偏偏婉转开导,使得他们良心发现,以至于到了痛哭流涕互相谦让的地步,这岂不是上古礼让之风啊。唯有做到这点,才能使百姓守法而有政绩。
举人案
华亭知县许治一向以廉洁贤明著称,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一天,有个武举人扭着一个乡下人前来告状,许治认识这个举人,询问是什么事。
武举人说:“我在街上好好地行走,他挑着的粪桶碰脏了我的衣服。”许治看了看衣服,对乡下人说:“你做事情怎会如此漫不经心呢,还不快向举人道歉。”乡下人便苦苦哀求举人,说都是自己的错,以后再也不敢了。举人却置若罔闻,不肯善罢甘休,请求知县一定要重罚乡下人,不能饶恕。
许治询问乡下人:“你可愿意受罚吗?愿意受罚可向举人叩头百下。”可怜的乡下人只好同意。于是举人朝南而坐,乡下人叩头于下,衙役在旁边数清楚,数到七十下时,许治突然叫停,说“我也太糊涂了,还没有问你是文举人还是武举人?”
对方回答是武举人,许治说“错了,文举人得叩头百下,武举人只需叩五十下,你该叩还二十。”于是许治又令乡下人向南而坐,令武举人叩头于下。武举人无论如何不肯,两个衙役便一齐按着他叩头。待叩头完毕,武举人又羞又气,赶快跑了。
此案乍看令人哭笑不得,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忍俊不禁的解决办法,讲理不管用,便不能讲理了,将计就计的小小惩戒或许更有实效,知县表面的稚拙其实是有大智慧在里面。
古画案
荆州有个叫王华宇的,擅长临摹古画,曾经临摹湘中八景图出售,声称是明代石田翁亲笔所画。八景图中,衡山雄伟,湘水浩瀚,洞庭以南,潇湘以北,南岳、九嶷遥相对峙,烟云万丈,尺幅千里,美不胜收。
有一个叫朱章的人爱上这画,二百两银子压给王华宇,把画拿回来细细观赏,视若珍宝。吴江县有个叫张清一的行家,看画后,指出是伪造的。朱章悔恨自己看走了眼,找王华宇理论,逼迫对方出钱来赎回这幅画。王华宇昂然不睬,朱章便告到官府。
当时徐馀是此地县令,他对朱章说:“收藏书画,本是雅事一桩,但是为了它同人打官司,就落了俗套了。你不知前人的书画,伪造的占大多数,古今鉴赏家,受人欺骗的也占大多数,但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掩饰失误,自夸眼力胜过别人,他人认为是假,我却独识为真,大概骗己就能骗人,这是千百年来收藏家的秘诀。如今你欲效颦而不知章法,岂不让内行人贻笑大方呢。”
一番话说的朱章满腔怨气云消雾散,徐馀进一步安慰他:“仔细察看这幅画,功力并不亚于石田翁的亲笔,湘中风景,颇有意境,好似真山真水的浓缩,你又何必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试着把我的话作为此画的一篇跋,这幅画不是物有所值了吗。”朱章豁然开朗,欢呼雀跃。徐馀就把自己的话写在上面,然后把画还给朱章。
其实临摹的赝品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也就称得上绝技了,像朱章那样患得患失,也太不学无术了,而徐馀以意味深长的话解决争端,使古董行又添一段佳话趣闻,徐馀既是贤明县令也是一位雅士啊。
鹿州百姓陈智有两个儿子,长子阿明次子阿定。兄弟俩年少时一起读书,成人后一起耕地,形影不离。后来二人分别娶妻生子,分家析产,感情渐渐淡薄。陈智辞世后,留下七亩田地的遗产,兄弟俩争夺起来互不相让,亲戚们都无法调解,最后闹到官府。
阿明说:“这些田地是父亲给我的。”有手书为凭,内有老人死后,田产交给长孙的话;阿定也说:“这些田地是父亲给我的。”有临终遗嘱为据;县令分别观看后,开言道:“你们说的都对,责任在你们的父亲,应当把他的棺材劈开。”阿明和阿定面面相觑,无话可讲。
县令拍了一下惊堂木:“田产只不过是区区小事,而你们不顾兄弟之情,争夺诉讼,也真是可恶。我没办法断这个案。你们各伸一只脚来,合在一起上夹板,能忍耐而不叫疼的那个,田产就归他。但不知你们哪只脚能忍受疼痛?左右脚由你们自己选择,我不勉强,你们各伸出一只不感到疼的脚来。”阿明和阿定异口同声地说:“都疼的。”
县令说:“奇怪了,你们的两只脚都不能忍受疼痛,你们的身体就像你们父亲一般,你们看自己的左脚就像你们父亲看待阿明,看右脚就像看待阿定,你们不能够舍弃两只脚中的一只,难道你们父亲能够舍弃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吗?此案过几天再审,退堂!”然后差役用一条铁索把兄弟俩拴在一起,封上锁孔,不许私自开启,说这是县太爷的吩咐。
阿明阿定就这样坐在一起,一同吃饭并头睡觉,要走就一同走,要停就一起停,吃喝拉撒一刻也不能分离。起初两人互相怨恨而不理睬,背对背侧坐;一两天后,就渐渐地面对面了;三四天后,就相对叹息,不多一会儿就互相说起话来,再后来就一起吃饭了。这种变化,自有差役向县令禀告,于是县令又一次升堂提审他们。
县令和颜悦色地问:“你二人是否有孩儿?”兄弟俩惴惴不安地回答:各自有两个儿子,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不等,年龄不相上下。县令就下令把四个儿子都拘留起来,然后对兄弟俩说:“你们父亲因为生了你们兄弟二人,所以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如果只生你们其中的一个,田宅就归一人所有,这是多么快乐。而现在你们又不幸都有两个儿子,以后互相争夺,要砍要杀,没完没了,本官深为你们忧虑,为了防患于未然,你们二人各留一个儿子就足够了,阿明是长子,留下长子,送走小的即可;阿定是次子,留下次子,舍去长子即可。差役将阿明次子、阿定长子押送收容院,卖给乞丐头子为儿子,收据存在案卷中,那乞丐无田可争,今后不会发生兄弟相争的事情了。”
阿明阿定听了号啕大哭,连连叩头:“今后不敢了!”县令问:“不敢什么?”阿明说:“我知罪了,愿把田产让给兄弟,到死都不敢争夺!”阿定说:“我不要,愿意把田产让兄长,终身不悔。”县官问:“是否真心实意?本官不敢相信。”二人叩头说:“是真心实意,如有反悔,天打雷劈!”县令说:“你二人即使有这份心意,你们的妻子也不一定同意,你们都回去与妻子商量一下,三天后来作定论。”
到了第二天,阿明及妻子郭氏,阿定及妻子林氏,邀请其族长到公堂,请求平息此事。郭氏、林氏互相携手跪在地上哭泣请求:“从今以后,永远和好,不再为了田产伤感情。”阿明、阿定也哭着说:“我们兄弟二人愚蠢,不知道情理,使大人您如此费心,今天如梦初醒,羞愧难当,我们都不要这份田产,情愿施舍给佛寺长老。”
县令叹道:“你们父亲辛勤劳动积下这份产业,你们兄弟鹬蚌相争,却使和尚渔人得利,你们父亲九泉之下能瞑目吗?做兄长的就应该让兄弟,做兄弟的就应该让兄长,推让不得就还给你们父亲,现在把这田产作为给你父亲祭奠的资财,兄弟俩轮流收租祭祀,子子孙孙永无争端,这叫做一举多得。”
族长叩头叫好,阿明、阿定、郭氏、林氏都高兴感激,当场再三拜谢而去,从此兄弟妯娌之间互相礼让,相亲相爱,不比从前。
此案如按平时审案办法,各打五十大板,将田产平均分配,便可片言只语了结此事。县令却偏偏婉转开导,使得他们良心发现,以至于到了痛哭流涕互相谦让的地步,这岂不是上古礼让之风啊。唯有做到这点,才能使百姓守法而有政绩。
举人案
华亭知县许治一向以廉洁贤明著称,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一天,有个武举人扭着一个乡下人前来告状,许治认识这个举人,询问是什么事。
武举人说:“我在街上好好地行走,他挑着的粪桶碰脏了我的衣服。”许治看了看衣服,对乡下人说:“你做事情怎会如此漫不经心呢,还不快向举人道歉。”乡下人便苦苦哀求举人,说都是自己的错,以后再也不敢了。举人却置若罔闻,不肯善罢甘休,请求知县一定要重罚乡下人,不能饶恕。
许治询问乡下人:“你可愿意受罚吗?愿意受罚可向举人叩头百下。”可怜的乡下人只好同意。于是举人朝南而坐,乡下人叩头于下,衙役在旁边数清楚,数到七十下时,许治突然叫停,说“我也太糊涂了,还没有问你是文举人还是武举人?”
对方回答是武举人,许治说“错了,文举人得叩头百下,武举人只需叩五十下,你该叩还二十。”于是许治又令乡下人向南而坐,令武举人叩头于下。武举人无论如何不肯,两个衙役便一齐按着他叩头。待叩头完毕,武举人又羞又气,赶快跑了。
此案乍看令人哭笑不得,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忍俊不禁的解决办法,讲理不管用,便不能讲理了,将计就计的小小惩戒或许更有实效,知县表面的稚拙其实是有大智慧在里面。
古画案
荆州有个叫王华宇的,擅长临摹古画,曾经临摹湘中八景图出售,声称是明代石田翁亲笔所画。八景图中,衡山雄伟,湘水浩瀚,洞庭以南,潇湘以北,南岳、九嶷遥相对峙,烟云万丈,尺幅千里,美不胜收。
有一个叫朱章的人爱上这画,二百两银子压给王华宇,把画拿回来细细观赏,视若珍宝。吴江县有个叫张清一的行家,看画后,指出是伪造的。朱章悔恨自己看走了眼,找王华宇理论,逼迫对方出钱来赎回这幅画。王华宇昂然不睬,朱章便告到官府。
当时徐馀是此地县令,他对朱章说:“收藏书画,本是雅事一桩,但是为了它同人打官司,就落了俗套了。你不知前人的书画,伪造的占大多数,古今鉴赏家,受人欺骗的也占大多数,但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掩饰失误,自夸眼力胜过别人,他人认为是假,我却独识为真,大概骗己就能骗人,这是千百年来收藏家的秘诀。如今你欲效颦而不知章法,岂不让内行人贻笑大方呢。”
一番话说的朱章满腔怨气云消雾散,徐馀进一步安慰他:“仔细察看这幅画,功力并不亚于石田翁的亲笔,湘中风景,颇有意境,好似真山真水的浓缩,你又何必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试着把我的话作为此画的一篇跋,这幅画不是物有所值了吗。”朱章豁然开朗,欢呼雀跃。徐馀就把自己的话写在上面,然后把画还给朱章。
其实临摹的赝品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也就称得上绝技了,像朱章那样患得患失,也太不学无术了,而徐馀以意味深长的话解决争端,使古董行又添一段佳话趣闻,徐馀既是贤明县令也是一位雅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