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雨晴风初破冻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动快速作文”,最初叫“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而后又称“滚动快速作文教学法”,最后命名为“滚动快速作文教学组织法”,简称“滚动快速作文”。
  滚动快速作文是基于学校教育之班级授课制度而采用的新型作文教学法。它将多项作文训练任务一次性分队布置、互错式滚动,通过竞赛式列纲、竞赛式铺写、竞赛式点评、竞赛式展示等形式,依照学生诸种精神性心理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以实现班级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滚动”“快速”是本教学组织法的两个关键词。“滚动快速作文”根据学生作文兴趣与起始水平,以“座位组”为“经”,以“程度级”为“纬”,组建成纵横交错的“竞赛队”,将学生编织成一张“教学网”,让教材编定的单元写作“任务”在网上“滚动”。运用这种作文课堂组织模式,一般用连堂的两节课就能完成“下令——激趣——列纲——缀文——评改——展示”这样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循环。最初的一次滚动作文可能不见奇效,但只要学生接触并应用了一次“专用作文纸”,就懂得了这种作文课堂的“竞赛规则”,就会主动地准备下一次的“赛事”,三四轮“滚动”下来,再木讷的学生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写成规定字数的作文。写作活动在课堂进行,学生的写作从而成为一种看得见的学习。
  滚动快速作文立足于课堂写作教学,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课题为支撑,以应用为特征,走进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堂,在全国引发了广泛影响。
  一、研究阶段概述
  “滚动快速作文”实验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5年,草创阶段。2000年,瑞昌五中黄上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专项技能考前强化训练时,尝试将多种应用文的写作任务一次性布置给班里的不同组的同学,各组一次写一种,并由同学当堂互相评改,这种教法比较高效,取名为“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2004年,黄上庚把它推广到单元作文教学中,再次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6年,课题研究阶段。2006年,“多任务同步滚动训练”的作文课型进入了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的视野,他建议改称“滚动快速作文教学法”。同年,这种教学法引起了原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马豫星的关注,他明确其实质为“教学组织法”,为该教法提供了最早的理论支撑,坚实了“滚动快速作文”的理论基础,基于这样的背景,滚动快速作文实验研究团队随即成立。黄上庚、郑福良、陈金海、桂金姣等几个有热情和教育梦想的江西语文人聚在一起,一边立足课堂实验,一边在网上交流、传播、复制,很快地播撒到了全国各地。
  滚动快速作文实验团队教师在网上交流的同时,开启了研究课题申报。2007年德兴市铜都中学郑福良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与写作”的子课题“滚动快速作文”,初显效果。2008年,铜都中学因而被江西省上饶市教研室教科所批準为首批实验基地校。子课题于2012年顺利结题。2010年黄上庚申报了江西省课题办课题“滚动快速作文研究”,于2012年6月顺利结题,并被评为江西省优秀课题。2012年8月,全国参与滚动快速作文研究的教师再度整合,由铜都中学郑福良主持,雷芳弘、黄上庚、陈金海、桂金姣、周文梅、于兰等核心成员参与,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滚动快速作文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同年12月开题,2015年12月按期顺利结题,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二年,出版了《同步滚动快速作文》学案(一年级至九年级上下册18本),教学用书《怎样教滚动快速作文》。
  第三阶段:2016年10月至今,完善推广阶段。2016年10月滚动快速作文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与江西晨报社联合,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暨课题成果发布会,有11个省的近200名教师参会。2017年5月,课题组再度与江西晨报社联合在九江出口加工区学校召开了第二届年会,有13个省的200多名教师参会。2018年10月课题组与甘肃景泰县教育局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年会,有19个省的300多名教师参会。滚动快速作文的熊熊火焰已然燎原全国。
  二、滚动快速作文课型简介
  滚动快速作文实验团队,站在“立德树人”的育人高度,推进写作教学课堂化、课程化建设,提炼出十二种课型。这十二种课型,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了课堂教学手段,支撑起了学科育人的构架。其中单元主题作文和滚动语段是主要类型,其他课型功能各异,特色分明,是主要课型的有力补充。多种课型结合使用,对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技巧与写作速度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课型类型简介如下。
  (一)“单元主题滚动快速作文”课型。这种课型根据教材的单元写作内容,以人文主题为写作内容,制定学期写作任务。每次作文一次性布置多个写作任务,不同的竞赛队写不同的任务,下次滚动,直至完成学期写作计划。这种课型一般安排两课时八个环节。其环节及时间分配见下图:


  (二)“滚动快速语段”课型。滚动语段课是以训练学生写作、评改作文的技能为显性目标,以训练口语交际与阅读技能为隐性目标,利用独创的《语段专用稿纸》把语段写作训练的构思、铺写、点评、反思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全部设计在课堂上完成的一种基于班级授课制的全新的“小作文”教学组织法。其环节及时间分配见下图:


  (三)其他应用课型。我们又从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创建了其他实用课型,见下表:
  总之,滚动快速作文课把写作课提到和阅读课一样重要的位置,安排一定课时,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开展,让学生写作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一种看得见的学习活动,因而彰显了其活动性、独特性和丰富性。   三、研究成果综述


  滚动快速作文在破解传统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吸收最新教研成果,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探索出了一些典范的做法。其主要成果概述如下。
  (一)理论成果。我们提出了写作教学的“三个归位”,即基于课堂写作教学的学生主体的归位、基于写作教学的课堂本位的归位、基于写作教学的教师本职的归位。“三个归位”回答了写作的主体是谁,写作教学的主渠道在哪里,教师的角色是什么等重要问题。
  (二)成熟框架。滚动快速作文一般要完成“拟题——构思——列纲——写作——批改——修改——展示——反思”整个写作闭合系统。它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明确任务”“教师点拨”“生拟提纲”“学生铺写”“互批互改”“学生展示”“学生反思”等流程。每个环节都设计成合作学习的小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多管齐下,培养“听、说、读、写、思、评、赏”等多种能力,树立写作自信、自尊,享受写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自悟,形成能力,培育品格。
  (三)课型成果。构建了丰富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主题滚动快速作文、滚动快速语段课型以及其他实用课型。
  (四)写作教学课程化。课题组出版了滚动快速作文系列成果《同步滚动快速作文》(一至九年级上下册)和教师指导用书《怎样滚动快速作文》,与部编版语文教材同步,在教材与课堂写作教学之间搭起了一座桥,为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常态开展写作教学提供了保证。
  四、教学效果与影响综述
  滚动快速作文立足于课堂,让写作教学常态化、日常化,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一)滚动快速作文定位于“五个一”育人目标,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得以具体化,明朗化。
  滚动快速作文探索与实践的终极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能力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均有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五个一”的具体育人目标,即“一手好字”“一张巧嘴”“一支快笔”“一点诗情画意”“一副好德行”。
  “好字”指规范的书写,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终身受用的技艺,是审美,也是汉字的文化传承。“巧嘴”指灵巧的口头表达,它不仅能映射言者的语言、思维、鉴赏、文化底蕴,还能显现言者的品位、自信与涵养。“快笔”指书面表达能力,能又快又好地写出学段要求的各类文章,写出文质优美的文章。“诗情画意”指让语文的精髓融入孩子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个性品质中。“好德行”指在具备了关键的语文能力基础上,还要涵养必须的品格、品德,让孩子从习惯、能力、情怀、品德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为将来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能力、有担当、有国家情怀的人才与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坚持“五个一”的目标引导,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作文兴趣浓了,滚动快速作文的一课多题、分队合作、竞赛机制、丰富活动,都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第二,写作速度提升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基础好的,20分钟左右,基础中下的,30分钟以内,都能完成600字以上的作文。第三,作文水平提高了,一个学段下来,能写出教材中出现的各类文体,且有不少文质较好的文章在报刊发表。而且,这种教学还拓展了阅读面。上课前,学生有阅读任务;课堂中,听同学展示优秀习作;批改环节,要求每位同学阅批三个同学的文章。这些策略做实了读写的结合。第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竞赛形式,常态训练多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听、说、读、写、思、品、赏等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初中三年学习,我们发现:他们都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都能自信、有条理、大方、文明地与人交流;都能根据不同写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字数的文章;有一定的才情,都能写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懂得人文关怀,有一定的责任与担当。这些素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滚动快速作文为写作学科育人提供了成功范例。
  (二)滚动快速作文推动了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为写作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提供了样板。
  江西省德兴市铜都中学是滚动快速作文最早一批实验学校,滚动快速作文已列为学校校本课程,效果明显,影响不断扩大。近几年,铜都中学语文學科成绩年年攀升,一直名列全市前茅。语文也率先成为学校强势学科,影响也越来越大。郑福良老师所带的2016届、2019届两届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均居德兴市中考第一,在全市产生广泛影响。滚动快速作文因而也成了铜都中学的特色,铜都中学由此成为基地校的样板。2010年、2014年铜都中学语文组先后举办了两次研讨会,全市400多名语文老师受益;2015、2016年作为德兴市教育成果代表在玉山县、上饶市作了校本特色课程专题汇报,受到专家、教师好评。2017年,郑福良主持,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指导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滚动快速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教育成果被江西省课题基地办列为江西省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培育项目,滚动快速作文在理论夯实、框架完善、成果推广上有了进一步提升。2017年,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郑福良执教的七年级(下)第3次滚动快速语段“缤纷描写让语言灵动、飞扬”获“部优”课。随后,南昌、井冈山、抚州、萍乡、丰城、贵溪等多地学校纷纷邀请滚动快速作文核心团队成员上示范课、作讲座。
  (三)“现场”与“网络”双轨培训形式运行,赢得了在全国的广泛传播。
  随着《同步滚动快速作文》系列教材的出版、年会的“推波助澜”,滚动快速作文以更强劲之势,不断向全国中小学校辐射。当下,我们采取“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双轨形式,对滚动快速作文进行了广泛传播。一方面通过上示范课、讲座、体验式培训等多种形式让滚动快速作文课走进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堂。基于其影响力,滚动快速作文先后被浙江丽水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列为“国培计划课程”,几千名教师接受培训。另一方面通过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们有二十多个滚动快速作文群,这些群组成了我们的网络学校,学员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群内汇集了许多致力于作文教学及其改革的探路人。每一年,“滚动快速作文网络学校”都会举办几十次研讨会或分享会。
  暖雨晴风初破冻。滚动快速作文已经唤醒了写作课堂教学的春天。目前,全国已建立了19个基地学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实践、研究、完善、推广滚动快速作文。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滚动快速作文正以燎原的态势向全国迅速蔓延,写作教学的灿烂春天正向我们的课堂走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铜都中学)
  编辑:顾顷
  责任编辑:云之
其他文献
教材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文本来源的选本传统、阅读教学围绕教材选文展开的课程特点,是语文教育最为独特的学科属性。无论篇幅较短的完整选文,还是长篇作品的节选部分,它们既存身于作家群作品生态,又将自身镶嵌在教材的单元群文中,形成多重复杂的跨文本语境。针对这种文本间复杂外部关系,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其称之为跨文本性(Transtextuality)[1]。  阅读教学,从文本术的剖析解读到选文情的涵养内蕴,都
期刊
互文性理论最初由法国学者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与文本之间可互相作为参照面,同时作为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个文本都可以是其他文本的补充与整合,也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它被运用于文学翻译、文艺理论、外国文学等领域中,后来延伸到语文教育领域。著名学者王家新推崇互文性理论,其认为一切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织成”的,每一个文本都包含了其他的无数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
期刊
【教材分析】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被收录在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二单元“唐诗”单元。这一单元诗歌由“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经典作品及李商隐诗两首组成,极具代表意义。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作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创作主张非常难得,其“对人的‘平等’意识,为官的‘平民’意识”也是极其可贵的。  【教学目标】  1.鉴赏
期刊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互为联想,想象出一个“缥缈”梦幻般的“天上的街市”。作者反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关牛郎织女的悲剧故事,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叙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跨过“不甚宽广”的天河在天街来往闲游的自由、幸福、美满生活。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者的这一向往和追求
期刊
2020年高考,全国各省市8套语文卷共采用了11道作文题,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这5道题均为材料作文,命题紧贴时代精神,积极回应了时代性的重大事件,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巧妙传递了当下社会普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命题注重对考生关键性语文能力的考查,体现出导向性、公平性、思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既为考生提供了充足的表达空间,又确保每位考生从题目中直接获取的信息基本一致
期刊
一、教学设想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独立发展的重要階段。其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增强,不再囿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经过前三个单元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但对文言这一语言形式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学习兴趣较低。在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重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文
期刊
在其最根本的意义上,教育无疑是培养人的,而人的培养又是一个宏大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代中国人的培育与塑造直接关涉到国家形象的当下建构。一个教育者首先必须对这样的重大问题形成明确的认识,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致力于当下的、真正的人的塑造与培育。文学教育者同样需要如此。  然而,当下的文学教育状况是否同这一根本要求和指向相协调、相一致呢?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实是,在当下,很多文学教育者在开
期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余年来,梁启超的呐喊仍然振聋发聩,催人奋进。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保持发展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网络文化的发展,社会思潮的碰撞,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错位问题不断凸显。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期刊
2014年的秋天,我一如既往地给学生讲我两次作文考试得高分的经历,但在高三2班上的一次课,令我至今难忘。  上课了,不善唱歌的我给学生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学生也跟着唱。我问:“你们知道这歌词是谁写的吗?”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你们的小学课本曾入选了这篇歌词作为课文,你们的音乐课也曾学过这首歌,但你们却不知道歌词是谁写的。我来告诉大家,这篇歌词是乔羽先生写的。”我一边说着,
期刊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该单元选文涉及了古今中外篇目,旨在“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友谊和爱”[1]。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在展现鲁迅儿时的童真可爱、单纯率真,《再塑生命的人》重在诠释对坚韧生命的不息追求和爱的审美体验,这与该单元另外两篇关于学习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