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破产制度要来了还不起网贷的钱可以不还了吗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破产不是免责,更不等于“逃废”债务。
  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关于解决执行难工作时强调,建议完善执行立法,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畅通“执行不能”案件依法退出路径。
  10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万华撰文指出,我国应当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主要原因有三:从维护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制度的科学性考虑;从有效推动以自然人为特征的市场主体制度的完善入手;从彻底解决执行难的角度出发,从维护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稳定性着想。
  “个人破产制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最高法的密集表态似乎预示着,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要加速进行了。
  记者注意到,现在这个时间点提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如火如荼的“消费金融”行业,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度负债问题。
  此前有文章曾提及“万亿网贷的逾期”问题,这里面既有网贷平台利率奇高、恶性催收的问题,也有“撸口子”不还的老赖,但更有确实有困难,暂时没钱还的。
  如果个人破产制度建立,欠了“网贷”或者银行信用卡的钱,一旦还不起了,可以申请个人破产不还了吗?

最高法的考量:解决执行难


  个人破产制度是对应于企业破产制度而言的,是指当作为债务人的自然人的全部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和分配,或对其债务进行豁免,还要确定当事人相应义务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有个人破产制度,大陆并没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正是因为个人破产制度的缺位,造成大量“执行不能”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大难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客观上不具备执行条件,即使法院穷尽一切措施,也无法实际执行到位。
  周强院长在报告中也提到,民商事案件中约18%的案件是“执行不能”案件。涉及到债务的,其中一类便是自然人债务。一些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案件,被执行人自始就财力有限,甚至“家徒四壁”,确无清偿能力。
  根据人民法院报的报道,从世界各国通例来看,“执行不能”案件属于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商业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并非法院执行不力所致,需要通过个人破产、社会救助等制度机制予以解决,不属于申请执行的范围,不能进入执行程序。
  然而,在我国,因为没有个人破产制度,在债务人无力偿债的情形下,债务人本人不能申请破产,债权人也无法申请债务人的破产,一些债权债务就此成为烂账,长期缠绕着债权人和债务人,让双方都背负着包袱。
  而法院对于这些无力还债者也是无能为力,这些“执行不能”的案件进而影响了法院的声誉。
  一位律师告诉记者,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中国司法界的一个难题,最高法提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其实是想通过这一制度解决一部分执行难的问题。
  他同时表示,现在关于个人破產制度的草案都还没有出来,最高法会秉持哪种立法思想还很难猜测。但可以确定的是,个人破产的条件会非常严格,肯定会比企业破产的条件高,不是谁想破产就能破产。

个人债务问题:想说破产不容易


  根据央行《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2017年,网贷行业贷款余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9%。然而部分居民不考虑还款能力,过度借贷,造成逾期无法偿还,甚至引发恶性催收等恶性事件。
  个人破产制度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和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债务问题密切相关,但是从最高法院的表述来看,个人破产法针对的是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徐阳光就指出,不要以为只要申请破产就可获得免责,更不要将个人破产等同于“逃废”个人债务。
  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例,破产人的破产期间为4年或者5年,在住房方面,破产人最长可以居住在其所有的房产内12个月,期满后破产人必须腾退,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将其变现偿还债务。

  在日常生活中,破产人除保留必要的日常生活开支外,其他全部收入均应交付给受托人,用于偿还债务;破产人也不得有任何高消费行为;在信贷消费超过100港币时,应当事先向对方告知其破产人的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家谈论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最高法也有意向推动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但是在记者与多位律师的交流中,他们普遍对短期内个人破产制度的推出持谨慎态度。
  关键点在于个人信用机制在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备。
  虽然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互联网金融征信仍然处于缺失状态,这也给了很多人过度借贷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律师们普遍认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一旦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建立,欠了“网贷”或者银行信用卡的钱,如果还不起了,可以申请个人破产不还了吗?他的回答是,你可以申请破产不还,但是这同时意味着你的信用破产,如果你要恢复信用,还是要把之前欠的钱还掉。
其他文献
近日,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发展再下一城。10月30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于11月5日至12月7日开放申购及定投业务,投资者可以在华夏基金官网、华夏基金官方APP、建设银行等销售渠道进行申购和定投。这也意味着,首只可定投的养老目标基金正式上市。  华夏基金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想更好地利用养老目标基金,让其更多助力养老金积累的方法在于“一
期刊
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以下简称《风险提示》),就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进行了提示。  据记者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首度突破1.4万亿元,成为继股权质押后A股又一大“雷区”。根据《风险提示》要求,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不论其是否具有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这意味着目前上市公司已经进入了减值测试季,可能会影响到2018年上市
期刊
美国各大基金的三季度13F持仓报告陆续出炉,人们发现“股神”巴菲特和“大鳄”索罗斯这次“杠”上了。  仓位:巴菲特大举增仓,索罗斯小幅减仓。  板块:巴菲特继续看好金融、科技板块,砍掉了必需消费品板块的仓位;索罗斯对必需消费品板块日渐青睐,大举减持金融、科技板块。  13F持仓报告主要反映基金经理在美股市场上的买入及持有状况。10月初以来,美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名声显赫的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股市大跌
期刊
安静了几个月之后,比特币这两天又搅得币圈不得安宁。  直到11月14日,比特币的价格还徘徊在6400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内,比特币暴跌近38%。截至北京时间21日凌晨4点半,coinbase平台比特币报价跌破4100美元,创下了13个月以来的新低。  记者注意到,“比特币暴跌”和“比特币击穿矿机成本价”两个话题近日分别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合计接近1亿次。  比特币矿机也随着币价狂泄
期刊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导致的猝死案例愈发频繁。最近,浙商证券一位仍在试用期的研究员被发现在家中猝死,年仅36岁,再次引发大家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与讨论。  近期,由平安财险推出的一款名叫“熬夜险”的新险种,在小程序上线后,短短一天时间便刷屏了朋友圈。该险种将猝死疾病列为第一大保障范围,最高理赔金额2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险种在平安内部备案上显示的价格是11元,但截至11月21日,其
期刊
虽然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但机构资金借道ETF布局市场的热情不减。Wind数据显示,近期ETF持续获得资金关注,全市场非货币ETF规模一举突破3000亿元关口,截至10月22日,已高达3358亿元。ETF规模大幅增长,助力境内首家权益类ETF规模超1000亿元的基金公司诞生——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含投资A股的RQFII-ETF)规模达1050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2日,华
期刊
对于商誉减值的风险,投资者要认真的去甄别,特别是对一些可能会发生大幅商誉减值的中小创公司,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商誉减值的风险一方面已经反映在过去两年創业板大跌的价格之中,所以它的影响应该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反映。另一方面一些公司2017年已经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所以往后看的话,商誉减值对于创业板股价的边际影响在减小。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现在A股市场已经跌出了价值,很多个股的估
期刊
2015年10月29日,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如今3年过去,实施情况如何?大众认知如何?据《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两成的人群认为,即使全面放开生育,再生育孩子的欲望也小多了,其中有17.55%的人群表态坚决不生二胎。  数据显示,在是否打算生二胎的问题上,有41.06%的人群表示已生二胎或正在准备要二胎,而17.55%的人群则坚决表态不生二胎,另外还有8.99%的人群甚至表示一胎都不想要。从年
期刊
笔者曾在今年8月写道,香港房地产正逐步进入一个敏感时刻,一方面是楼宇单价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二手楼市的议价空间渐增,频频出现大额减价卸货情况;更甚者,部分地区的成交价已经开始低过银行估价,反映出业主开始愿意以低于市价卖楼。  但不到3个月的时间,香港的房地产形势已经从“敏感”转至“临危”。根据港府发表的2018年第三季度经济报告,住宅物业市场成交量已经由第二季度的18900宗下跌约24%至第三季度
期刊
细心的投资者到银行去,会发现银行的净值型理财越来越多,究竟该怎么选?  根据融360的统计,从5月起,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大幅增加72.15%。在接下来的6月、7月、8月,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分别为171款、181款、245款,环比均有所增加。与1月份相比,8月份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增长265.67%。  首先,必须逐步走出“刚性兑付”,接受买银行理财必须自负盈亏的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