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个德,反映的是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一种胸怀与境界,一种坚守。然而,这需要砥砺。
2013年1月,曾为国内团购网五强之一的24券的大股东成功集团明确撤资,24券倒闭,这意味着创始人杜一楠的事业戛然而止。作为一个能力远超同侪的年轻创业者,杜一楠究竟跌倒在哪里?
急生速死
堪称完美创业的开局,谁曾想结局却是鱼死网破。
1983年生于北京的杜一楠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机电工程学学士、硕士及经济学学士,是该校唯一的四年内拿到三个学位的应届生,毕业后任职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KKR,后入哈佛商学院读MBA。2009年从哈佛大学休学后,他携5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回中国,高起点创业,次年3月创立中国最早的团购网之一的24券。此后,马来西亚成功集团、美国伟高达、鼎晖投资等风投数轮注资共5000万美元。天时地利人和之下,24券一度成为中国团购业前五名、月销售额过亿元,鼎盛时有200多个地方站、6000多名员工,月员工薪水支出2000多万元。
未料变故突来。2012年10月20日,24券宣告进入“长假期”,对外理由是“因公司经营业务的重大调整”,而直接导火索则是以CEO杜一楠为首的24券管理层同成功集团出现重大利益分配分歧。杜一楠要求资方在24券下一轮融资时,给予包括他在内的管理层共25%的优先股。资方的态度是给予杜一楠8%的优先股、管理团队2%的优先股。
严重的恶性内耗不期而至。在美国寻求融资的杜一楠被高管告知,成功集团的代表、首席运营官KK正密谋另设新公司,并决定在杜回国前执行完资产转移,杜一楠随即通过邮件罢免了KK。2012年9月13日,KK所代表的投资方将已入24券账内的240万美元转至杜控制之外的一家银行。也就在这个9月,杜一楠从资方打给24券的海外账户中,抽出约200万元人民币转至24券的一个国内账户。
争斗的背后,是24券糟糕的业绩表现。团购鼻祖Groupon的毛利率在40%-50%,国内团购网站的平均毛利率则一直低于10%,而负债数千万元的24券亏损厉害。KK表示,杜一楠没能兑现他几次融资时对投资方承诺的业绩。
2013年1月,杜一楠证实与投资方谈判已近尾声,成功集团已明确表达撤资意向,员工代表和资方谈判的赔偿协议也已达成,24券账下资金已全被最大股东成功集团控制。杜一楠强调,在和投资方谈判时,他已做出最大让步,放弃个人所有股权利益,希望资方能够继续运营24券,但谈判最终无果。
潮起潮落前后不到三年,杜一楠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快鱼”的命门
修炼成“快鱼”的办法有很多,但如果像“速生鸡”一般,只顾埋头吃食、自满于肌肉的急剧膨胀,而忽略了正常的生长规律,难免内外失调、足不能立,直至心脏承受不了生命的重负而暴毙。真正懂得其中利害的人,并不多。
在内斗爆发前不久,杜一楠称,与美团CEO王兴、拉手网董事长吴波多次创业带来的融资便利相比,自己是融资能力最差的。“我只有将企业规模做大才能快速融资,资本至上使我确实无暇顾及公司各个环节的问题。”
融资理由再一次成了替罪羊。就像国内团购网大佬中第一个落败的团宝网创始人任春雷所言,团宝沦落与投资人贪婪有关,创业选择投资人时要看人,如果人不好,拿到的钱“会跟毒药差不多”,特殊时刻会置人死地。
杜一楠也并非没有反思。他最终坦承,团购对管理者的经验要求很高,线上线下能hold住团队和董事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不重视管理的恶果是,公司扩张太快,24券瞬间就从几百人扩张到几千人,此种情况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并不强,公司运营效率非常低,而且各种问题包括客服问题不少。“企业家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两点:一是对企业人、财、战略方面进行规划与管理;另一方面就是融资。我过于聚焦融资,而在人员考核以及财务审核方面,失去了标准。”
相比之下,率先宣布盈利的满座网算是知行合一,及时悬崖勒马。其CEO冯晓海称,满座网之前也按照先扩张再盈利的思路走了弯路,曾经月交易过亿,但在看清楚本地服务电商化的过程是马拉松后,随即调整了战略,改走先盈利再扩张的道路。因此,尽管市场规模和销售额不是领先的,但是“地基打牢固了,自然可以率先盈利”。
杜一楠的醒悟来得太迟。
重剑无锋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然而,这需要砥砺。
2012年9月,杜一楠与KK矛盾纠纷的邮件曝光。KK称,此前董事会曾有协议,引入新投资的人能够得到3%的回报,为鼓励杜一楠等管理团队,董事会曾拿出方案,即给予杜一楠8%的优先股、管理团队2%的优先股,在普通股中,投资方收回投资成本获得净利的40%归杜一楠所有。杜一楠则称,投资方给其和创始团队的利益非常少,远远不像投资方说的那样,“远远超出了我们承受的范围”,“经历过风雨把公司养活,又在投资方已放弃的时刻,通过个人关系带来新生机,这显然不是具体数字比例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每个24券人的尊严,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所有曾经付出的汗水,为资本打工让他们获利?难道我们只是他们达到资本最大化的筹码和工具?”据悉,KK介入营运业务前,24券亏欠供应商逾1亿,KK介入后,网站亏损收窄。
24券“决定从商家、用户和员工长期利益的角度”歇业,明显缺乏对资方利益的考虑。而执著于与资方的利益争斗,很可能双输。这需要创业者对利益有清醒认识,眼光长远,懂“舍得之道”,迈过“利益之坎”,从而赢得主动。
争利中还涉及滥权问题。杜一楠认为,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任由资方摆布,是因为手中缺乏筹码。于是,他让网站休假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在和资方博弈中,创始人滥用了经营权。
创始人日常经营公司,享有经营权甚至实际控制权。而资方往往只派驻董事,不介入日常经营。例如,Naspers入主腾讯11年来一直如此。有争执、博弈原本正常,然而杜一楠意气之下让网站歇业,激化了矛盾,将结局推向双输。
利益之争还不算什么,更要命的问题是企业家的价值观,关乎利义取舍。为什么要创办24券?24小时一款精品推荐的价值主张,是为了什么?扪心自问,相比那些伟大的企业,杜一楠有没有弄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坚守如一?
重剑无锋。失败并不足惧,失败孕育智慧,杜一楠毕竟年轻,他的机会还有很多。
2013年1月,曾为国内团购网五强之一的24券的大股东成功集团明确撤资,24券倒闭,这意味着创始人杜一楠的事业戛然而止。作为一个能力远超同侪的年轻创业者,杜一楠究竟跌倒在哪里?
急生速死
堪称完美创业的开局,谁曾想结局却是鱼死网破。
1983年生于北京的杜一楠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机电工程学学士、硕士及经济学学士,是该校唯一的四年内拿到三个学位的应届生,毕业后任职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KKR,后入哈佛商学院读MBA。2009年从哈佛大学休学后,他携5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回中国,高起点创业,次年3月创立中国最早的团购网之一的24券。此后,马来西亚成功集团、美国伟高达、鼎晖投资等风投数轮注资共5000万美元。天时地利人和之下,24券一度成为中国团购业前五名、月销售额过亿元,鼎盛时有200多个地方站、6000多名员工,月员工薪水支出2000多万元。
未料变故突来。2012年10月20日,24券宣告进入“长假期”,对外理由是“因公司经营业务的重大调整”,而直接导火索则是以CEO杜一楠为首的24券管理层同成功集团出现重大利益分配分歧。杜一楠要求资方在24券下一轮融资时,给予包括他在内的管理层共25%的优先股。资方的态度是给予杜一楠8%的优先股、管理团队2%的优先股。
严重的恶性内耗不期而至。在美国寻求融资的杜一楠被高管告知,成功集团的代表、首席运营官KK正密谋另设新公司,并决定在杜回国前执行完资产转移,杜一楠随即通过邮件罢免了KK。2012年9月13日,KK所代表的投资方将已入24券账内的240万美元转至杜控制之外的一家银行。也就在这个9月,杜一楠从资方打给24券的海外账户中,抽出约200万元人民币转至24券的一个国内账户。
争斗的背后,是24券糟糕的业绩表现。团购鼻祖Groupon的毛利率在40%-50%,国内团购网站的平均毛利率则一直低于10%,而负债数千万元的24券亏损厉害。KK表示,杜一楠没能兑现他几次融资时对投资方承诺的业绩。
2013年1月,杜一楠证实与投资方谈判已近尾声,成功集团已明确表达撤资意向,员工代表和资方谈判的赔偿协议也已达成,24券账下资金已全被最大股东成功集团控制。杜一楠强调,在和投资方谈判时,他已做出最大让步,放弃个人所有股权利益,希望资方能够继续运营24券,但谈判最终无果。
潮起潮落前后不到三年,杜一楠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快鱼”的命门
修炼成“快鱼”的办法有很多,但如果像“速生鸡”一般,只顾埋头吃食、自满于肌肉的急剧膨胀,而忽略了正常的生长规律,难免内外失调、足不能立,直至心脏承受不了生命的重负而暴毙。真正懂得其中利害的人,并不多。
在内斗爆发前不久,杜一楠称,与美团CEO王兴、拉手网董事长吴波多次创业带来的融资便利相比,自己是融资能力最差的。“我只有将企业规模做大才能快速融资,资本至上使我确实无暇顾及公司各个环节的问题。”
融资理由再一次成了替罪羊。就像国内团购网大佬中第一个落败的团宝网创始人任春雷所言,团宝沦落与投资人贪婪有关,创业选择投资人时要看人,如果人不好,拿到的钱“会跟毒药差不多”,特殊时刻会置人死地。
杜一楠也并非没有反思。他最终坦承,团购对管理者的经验要求很高,线上线下能hold住团队和董事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不重视管理的恶果是,公司扩张太快,24券瞬间就从几百人扩张到几千人,此种情况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并不强,公司运营效率非常低,而且各种问题包括客服问题不少。“企业家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两点:一是对企业人、财、战略方面进行规划与管理;另一方面就是融资。我过于聚焦融资,而在人员考核以及财务审核方面,失去了标准。”
相比之下,率先宣布盈利的满座网算是知行合一,及时悬崖勒马。其CEO冯晓海称,满座网之前也按照先扩张再盈利的思路走了弯路,曾经月交易过亿,但在看清楚本地服务电商化的过程是马拉松后,随即调整了战略,改走先盈利再扩张的道路。因此,尽管市场规模和销售额不是领先的,但是“地基打牢固了,自然可以率先盈利”。
杜一楠的醒悟来得太迟。
重剑无锋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然而,这需要砥砺。
2012年9月,杜一楠与KK矛盾纠纷的邮件曝光。KK称,此前董事会曾有协议,引入新投资的人能够得到3%的回报,为鼓励杜一楠等管理团队,董事会曾拿出方案,即给予杜一楠8%的优先股、管理团队2%的优先股,在普通股中,投资方收回投资成本获得净利的40%归杜一楠所有。杜一楠则称,投资方给其和创始团队的利益非常少,远远不像投资方说的那样,“远远超出了我们承受的范围”,“经历过风雨把公司养活,又在投资方已放弃的时刻,通过个人关系带来新生机,这显然不是具体数字比例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每个24券人的尊严,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所有曾经付出的汗水,为资本打工让他们获利?难道我们只是他们达到资本最大化的筹码和工具?”据悉,KK介入营运业务前,24券亏欠供应商逾1亿,KK介入后,网站亏损收窄。
24券“决定从商家、用户和员工长期利益的角度”歇业,明显缺乏对资方利益的考虑。而执著于与资方的利益争斗,很可能双输。这需要创业者对利益有清醒认识,眼光长远,懂“舍得之道”,迈过“利益之坎”,从而赢得主动。
争利中还涉及滥权问题。杜一楠认为,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任由资方摆布,是因为手中缺乏筹码。于是,他让网站休假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在和资方博弈中,创始人滥用了经营权。
创始人日常经营公司,享有经营权甚至实际控制权。而资方往往只派驻董事,不介入日常经营。例如,Naspers入主腾讯11年来一直如此。有争执、博弈原本正常,然而杜一楠意气之下让网站歇业,激化了矛盾,将结局推向双输。
利益之争还不算什么,更要命的问题是企业家的价值观,关乎利义取舍。为什么要创办24券?24小时一款精品推荐的价值主张,是为了什么?扪心自问,相比那些伟大的企业,杜一楠有没有弄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坚守如一?
重剑无锋。失败并不足惧,失败孕育智慧,杜一楠毕竟年轻,他的机会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