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考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LIJ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素质提升,必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网络培训无疑是较为适合的培训方式,四川省绵阳市在创新和构建继续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经验。
  关键词: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与创新的代名词,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培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社会的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上在线学习是培训工作应对信息社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成人教育,特别是职后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2008年“5.12”大地震后,绵阳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针对灾后培训场地和设施毁损、集中面授无法开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培训思路,大胆创新培训手段,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变革了传统培训模式,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本文就近几年绵阳市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网络培训的实践与创新进行研究,力求实现网络培训短期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变,促进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一、网络培训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培训模式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突出,组织管理难度大,培训成本高,培训效益低,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等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突破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施教机构能够提供针对性强的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采取有效的培训手段和创新培训管理机制。而网络培训模式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能够提供重要和有效的支撑,因为网络与培训的结合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培训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网络既是培训工具,又是培训资源、培训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培训的阻力,培训课程更新速度更快,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更加直接,这种所谓的远程网络培训其实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更近距离的培训。
  
  (一)提高认识、转变理念、创新手段是网络培训顺利实施的前提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培训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围绕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面对绵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急需得到提升的现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及时将原定的“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试运行”转变为全面实施远程网络培训,将培训网络平台作为灾后培训工作的“主阵地”,灾后仅仅4个多月时间就培训了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既达到了快速提高灾区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又探索了新的培训手段,大大提高了培训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协调配合是网络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在全面推开网络培训后,无论是市县人事部门领导,还是基层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对网络培训的宣传和协调,建立了条块合理、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出现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绵阳市人事局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为抓手,狠抓学用结合,以结果使用来刚性推动培训工作。二是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培训规划制定、任务实施和质量保证。三是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事局负责培训工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落实,并通过会议、文件、骨干培训等形式营造氛围,把继续教育的政策规定,传达到各行政主管部门,传达到各基层单位,传达到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各基层单位认识到位,配合积极,宣传认真,支持到位。
  
  (三)整合资源、狠抓质量、强化服务是网络培训得到认同的关键
  在网络培训课程设置上,施教机构将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提供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视频授课与当地专家教授的授课有机结合,既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又考虑到他们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在实施网络培训过程中,切实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学习考试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培训者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办了网络学习骨干培训班,印发了网络学习方法步骤资料,添加了网络学习动画演示,开通了网络学习专线,降低了灾区学员的培训费。
  
  二、网络培训面临的困惑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几年的培训实践来看,网络培训模式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可利用问题
  尽管网络培训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逐年增大,课程类型不断完善,课程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承载量无法与时代的飞速发展实时同步,这种滞后性局限了施教机构对课程的更新,况且,现有课程资源在系统性与专题性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经验性与创新性结合、前沿性与针对性结合上也嫌不足,施教机构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分享及利用的困难变得更为突出。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学习问题
  网络培训促进了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培训理念。然而,从一年的网络培训实践来看,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自主化学习形式上接受和欢迎,但行为上是背离的,存在应付学习,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有的是不下载课件资源、不听课不学习,直接就进入考试程序,以尽快完成规定学时为最终目标;有的是请别人代为挂网,代为考试。究其原因,一是名目繁多的培训和日常工作压力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身心疲惫,二是以往传统培训方式的经验降低了对新培训形式的期望和信任,三是部分年龄较大和电脑基础差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进取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网络学习的管理问题
  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为关注核心的管理变为利用一个网络平台、筛选优质资源、学习权限处理、培训结果确认等方面。管理对象虚拟化、管理语言网络化,这对培训管理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培训环境中,培训机构的管理,注重的是平等与服务、沟通与配合,依靠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益。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单向的,培训对象个性化的需求无有效的满足途径,培训对象作为培训设计者之一的角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三、网络培训完善与创新的路径思考
  
  针对培训体系开放化、培训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培训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平等化等网络培训新特征,要以破解网络困惑、解决培 训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网络培训。
  
  (一)创新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培训内容直接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兴趣,乃至培训效果。这就要求施教机构对培训内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的需求,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时代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当前形势下,就应将继续教育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及震后心理调适相结合起来;二是针对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需求,采用“菜单式”培训或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结合起来,增大灵活性;三是系统性原则,要结合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统筹规划课程,要让培训者一年一个收获,通过培训较为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总之,网络课程设置要做到:立足岗位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少而精,新而实,真正将远程网络培训平台打造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成长和不断发展的平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割舍的良师益友。
  
  (二)创新培训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管理工作的有序化、科学化和人本化
  网络培训催生了管理职能的转变,创新培训管理,就是要通过专业的、人文化的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员顺利完成培训任务。首先,做好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网络培训方法步骤的宣传;其次,加强调研,听取基层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再次,开好工作安排会、工作总结表彰会。培训工作必须自始至终突出抓好培训效能提升,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究竟如何,基层单位和参训人员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经常的基层调研,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调研情况和工作决策有机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重点关注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任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统筹推进各类培训,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培训评估,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热情
  网络培训是一种先进的培训手段,培训的目的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现实中,往往是以拿到合格证为目的,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不太关注,这种现象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无论是施教机构还是基层单位都应重视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既是对学习者参加网络培训行为和结果的判断和评定,更是对施教机构工作情况的全方位评价。基于网络培训的特点,培训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及时反馈,监控学习进程,保证学习质量。而创新培训评估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看重结果的做法,要在评价功能、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有效的培训,其评价功能应当是激励性和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开放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评价过程应当是交互的,在开放、交互、多元的培训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评促学。
  
  参考文献:
  [1]网络培训:实践、困惑和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8)
  [2]现代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3)
  [3]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
  [4]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的问题、对策与前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3)
  责任编辑 王红军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已被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顺应发展形势,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语统考基于信息化改革理念,推进、加深信息技术与教育考试的应用和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教育;考试;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
期刊
摘 要: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可以让学员课前自主学习来减少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弥补项目教学课堂时间紧张的缺陷,也可以解决真实工作情境难以模仿的难题。江苏开放大学两类教育课程共享性网络资源建设采用时间推进的项目模块来搭建课程整体框架,网络资源的主体——课程学习资源,围绕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个要素來建设。对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和良好的交互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导师指导程度不够、论文过程管理环节落实不到位等,并通过加强招生和培养环节、学位点建设、导师遴选、论文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摘要:学员本身的精英特点决定中国高端培训不能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型培训;原有的以“名校、名师、名课程”等为优势和重点的讲授型培训,必须向着重提供学习、交友等多功能高端生活平台的服务型培训转型。要顺利实现这个转型,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课程开发体系创新、学员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最根本的培训体制机制创新,等等。本文从北大高端培训的实践出发,对如何促进中国高端培训从讲授型培训向服务型培训转型做了一个初步的
期刊
摘 要: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特点之一是围绕真实工作项目来进行,重点强调的是实践和学习的结合。本文以培训员培训项目为案例。介绍了如何应用“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循环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员培训项目开发实施与管理能力。  关键词:培训模式;循环学习;知识转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学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培训后行为的转变,在于学员通过培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能有效地推动多种社会资源的重组,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有机联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于集成创新理论,归纳了宁波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同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高职院校;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宁波中小企业众多,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解放军装备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总结了多年探索实践的几点经验,指出了当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军队院校;工程硕士;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解放军装备学院是隶属总装备部的一所正军级任职教育院校,是全军重点院校,学科体系覆盖6大门类、15个一级学科、4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开展全日制博士硕士、
期刊
摘要:文章以“自主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动性、独立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其次论述了成人高教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客观上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工作忙,学习时间少;主观上存在学习兴趣不浓,态度不正,动机不纯等困难。最后以西方经济学为例,研究了其自主学习的特点以及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自主学习;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不断变化,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紧随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高校”的战略目标,创新性地进行战略转型,在高端培训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端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高端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是以专门针对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三高”人群
期刊
摘要:强化“学员主体”理念是军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面临教学困境的任职教育来讲,重申“学员主体”理念是任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指导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员主体;任职教育;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践行“学员主体”理念的现实价值  教员和学员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特征不变量”,没有学员或教员,院校教育机构就不复存在。但是倡导“学员主体”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