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问;有效性;弊端;策略;整体;时机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弊端
1.问题过于简单,千篇一律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What’s your name?” “I’m…” “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等,从千篇一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完全没有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作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2.师问生答,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英语课堂中普遍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问答形式,忽视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无从体现,综合语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3.问题设计空泛,留于表面
有时,教师在研究教材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具体实施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深入的发掘和追问,使问题留于表面,比较空泛。例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s》的A部分时,有的教师用“Do you like holidays?” 引出课题就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的提问完全没有使学生对“holidays”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对中、西方节日的风俗、特点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精心设计问题
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主动了解所要讨论的主题,并且预先准备好一些关键问题。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临时提出用语得当的问题,但真正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教师,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准备关键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的目的。②提问的目的。③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于实现这些目的。④是否应该提那些属于情感领域的问题。⑤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目的。教师应该事先将问题准备好,否则,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而只注意一些不相干的琐碎细节,所以最好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中。
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排序,将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在教案中标明,从而使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如:Yes/No的由学困生来回答,稍难的让英语较好的学生回答,应尽量避免按座位顺序提问,这样会导致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也会使其余学生无所事事,袖手旁观。教师要关注教室内各个角落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发言的机会。
2.提问要把握时间,切准最佳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復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學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当然,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提问一个漫不经心的学生,最好还是先叫他的名字,使他听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先叫学生的名字,可以使他那部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功课上来。同样对待迟钝的或者腼腆的学生,也是先叫名字好些,使他知道就要问到他了,从而有所准备。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仓促且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3.提问要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量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把手举得很高,问他时,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由于成绩不好,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说他笨,他就不服气。因此,教师提问时,他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他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并且及时表扬他,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课堂提问是一种极具技巧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同时,教师还需要立足教材,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教材有全面、充分的把握。最后,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对所有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足够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恰当的时机向所有学生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问;有效性;弊端;策略;整体;时机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弊端
1.问题过于简单,千篇一律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What’s your name?” “I’m…” “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等,从千篇一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完全没有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作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2.师问生答,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英语课堂中普遍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问答形式,忽视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无从体现,综合语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3.问题设计空泛,留于表面
有时,教师在研究教材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具体实施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深入的发掘和追问,使问题留于表面,比较空泛。例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s》的A部分时,有的教师用“Do you like holidays?” 引出课题就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的提问完全没有使学生对“holidays”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对中、西方节日的风俗、特点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精心设计问题
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主动了解所要讨论的主题,并且预先准备好一些关键问题。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临时提出用语得当的问题,但真正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教师,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准备关键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的目的。②提问的目的。③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于实现这些目的。④是否应该提那些属于情感领域的问题。⑤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目的。教师应该事先将问题准备好,否则,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而只注意一些不相干的琐碎细节,所以最好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中。
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排序,将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在教案中标明,从而使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如:Yes/No的由学困生来回答,稍难的让英语较好的学生回答,应尽量避免按座位顺序提问,这样会导致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也会使其余学生无所事事,袖手旁观。教师要关注教室内各个角落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发言的机会。
2.提问要把握时间,切准最佳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復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學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当然,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提问一个漫不经心的学生,最好还是先叫他的名字,使他听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先叫学生的名字,可以使他那部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功课上来。同样对待迟钝的或者腼腆的学生,也是先叫名字好些,使他知道就要问到他了,从而有所准备。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仓促且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3.提问要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量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把手举得很高,问他时,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由于成绩不好,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说他笨,他就不服气。因此,教师提问时,他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他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并且及时表扬他,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课堂提问是一种极具技巧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同时,教师还需要立足教材,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教材有全面、充分的把握。最后,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对所有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足够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恰当的时机向所有学生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