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问;有效性;弊端;策略;整体;时机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弊端
  1.问题过于简单,千篇一律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What’s your name?” “I’m…” “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等,从千篇一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完全没有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作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2.师问生答,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英语课堂中普遍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问答形式,忽视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无从体现,综合语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3.问题设计空泛,留于表面
  有时,教师在研究教材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具体实施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深入的发掘和追问,使问题留于表面,比较空泛。例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s》的A部分时,有的教师用“Do you like holidays?” 引出课题就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的提问完全没有使学生对“holidays”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对中、西方节日的风俗、特点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精心设计问题
  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主动了解所要讨论的主题,并且预先准备好一些关键问题。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临时提出用语得当的问题,但真正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教师,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准备关键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的目的。②提问的目的。③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于实现这些目的。④是否应该提那些属于情感领域的问题。⑤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目的。教师应该事先将问题准备好,否则,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而只注意一些不相干的琐碎细节,所以最好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中。
  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排序,将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在教案中标明,从而使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如:Yes/No的由学困生来回答,稍难的让英语较好的学生回答,应尽量避免按座位顺序提问,这样会导致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也会使其余学生无所事事,袖手旁观。教师要关注教室内各个角落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发言的机会。
  2.提问要把握时间,切准最佳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復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學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当然,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提问一个漫不经心的学生,最好还是先叫他的名字,使他听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先叫学生的名字,可以使他那部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功课上来。同样对待迟钝的或者腼腆的学生,也是先叫名字好些,使他知道就要问到他了,从而有所准备。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仓促且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3.提问要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量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把手举得很高,问他时,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由于成绩不好,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说他笨,他就不服气。因此,教师提问时,他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他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并且及时表扬他,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课堂提问是一种极具技巧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同时,教师还需要立足教材,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教材有全面、充分的把握。最后,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对所有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足够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恰当的时机向所有学生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
其他文献
《论语》是记载孔子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最全面的资料,对孔子德育思想作了细致的记载.研究孔子的德育思想应该从《论语》入手,通过细致分析“仁”、“礼”及“仁”“礼”之间
勘查森林火灾、火因的目的,就是为确定起火部位或起火点、分析火源种类、查明案件性质、排查和认定犯罪嫌疑人、估测火灾损失等提供依据。根据森林火灾案件现场范围大、火因
孟子以推行王道平治天下为己任,因此,他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仁政”是孟子设想的实现王道蓝图的政治纲领.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
摘 要:数学学习的成败最直接的表现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靠传授掌握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逐步提高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要注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解题能力;做法  素质教育的实行和新课程的逐步推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要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
期刊
大学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在社会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大学教育应完成在知识教授的手段下,综合各种方式,完成对人才的培养任务,尤其是价值观的塑造任务,这关乎大学生心理健康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当人有错误行为的时候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引导便会言行得当.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摘 要:新课改的精神: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门基本功课,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写作是语言的输出过程,是听、说、读 、写的綜合反映,直接反映学生水平的高低。新课标指出:“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的能力。”  关键词:积累词汇;强化思维;反馈信息;活学活用;关爱学生  一提起写作,我们就会想起汉语写作。看着题目要求,稍作思考,洋洋洒洒不用二十分钟,一篇千八百字的作文,跃然纸上。引古论今
期刊
摘 要:回顾所有学科知识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语文知识与人们的情感發展关系最为密切,而数学知识与人们思维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展现“智慧”,数学教学就是关于“智慧的教学”。在高中学段,学生各方面能力趋于成熟,他们的发展更为理性。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他们的能力可以再次通过培养实现“升华”。在以思维发展为主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思维发散能力应该
期刊
摘 要:传统教学的“满堂灌” “一言堂”等教学模式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前进的步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枯燥与单调的教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顺应小学生的“口味”,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中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小学生正是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开始不能正确的对其加以引导,就会严重挫伤他们对
期刊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细节,大学生们通过网络社交的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新形势下的新情况,需要我们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