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口有棵百年老树,躯干弯曲,凹凸不平,长得难看极了。木匠们说它一点用处也没有。别的树早早被木匠买走了,唯有它孤独地立在村口,成为孩子们攀爬的玩物。有一天,一位园艺师偶然发现了这棵奇丑的老树。“好树!真是难得一见的好树啊!雕琢一下,肯定是一件绝世之作!”他以比同品种树木高十倍高价买走了这棵奇丑的老树。
园艺师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树农因其将一无是处的老树卖出了意想不到的“最美价钱”;园艺师因其获得了难得一见的“最美佳作”;丑树也因其绽放出让人难以置信的“美丽价值”……
“教育的眼光”同样也美在不拘一格。教育实践中必然会经常出现诸如“丑树”的情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自然会共同面对,各自审视,也自然会因为视角、阅历、需要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眼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故事中的“丑树”可以幸运地“绽放美丽”,一方面是因为园艺师自身特别的“职业眼光”,他在搜集、培育、修整、鉴赏不同园艺作品的工作过程中锤炼了自己“不拘一格的眼光”,也养成了“不拘一格”观察、判断不同园艺素材的习惯,即使遇到的不是丑树,他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园艺师自身特别的“创造眼光”,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并拥有“可塑之材”,用自己的园艺技艺雕琢并培育出“绝世之作”,丑树的出现自然让他欣喜不已……育人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借鉴园艺师“不拘一格的眼光”去审视、修正自己在不同育人环节中的“习惯眼光”“守旧眼光”,才会让自己的实践对象在成长过程中尽早遇见“最美的眼光”、拥有“最美的心情”、绽放“最美的自己”。
“教育者的发现眼光”美在不拘一格。受教育者外在表现和内在潜力各不相同,蕴藏于其中的“美丽价值”自然不会轻易被发现,要想避免和“丑树”一样被忽略、被漠视、被挖苦甚至被歧视的情形,自然离不开育人者不拘一格的“发现眼光”。一是多些“呵护的眼光”,必须时刻留心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心状况,特别是施教过程中那些沉默的、回避的、冷淡的情形,全面分析并准确把握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变化,不断审视和及时修正自己的每一种“评价眼光”。二是多些“换位的眼光”,每一次实践活动前多去想一想他们的成长愿望,多想一想他们的兴趣取向,多去想一想他们面对的现实生活,多去体会一下孩子们内心的世界,主动摒弃过于机械、“自以为是”的想法和做法,主动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施教目标、评价方式,甚至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尽力让自己的教育愿望和学生的需求一致,让自己的不同时期、不同环节里的施教内容能够尽量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样的“教育眼光”才会真正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活力,才会让他们在成长天地里尽情展现“最美的自己”。
“受教育者的成长眼光”同样美在不拘一格。受教育者因为各自不同的教育条件、自身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在各自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里都会有自己的“期望眼光”“进取眼光”“鉴赏眼光”,对于高明的育人者来说,这同样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教育资源”。一是及时激励,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相机把握其中或浅或深的心理倾向、或易或难的成长冲动,及时给予恰当有力的激励方式,促其滋生出清晰的“自信眼光”。二是及时引导,即时创设体验情境,引导他们充分品尝成功的快乐,让其不断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可以拥有“自强眼光”。三是严格规范,始终不忘给予适当有效的纪律约束,始终不忘施加自然有形的环境熏陶,磨练其意志、感染其品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律的眼光”……育人者尊重、理解、适应、满足不同孩子不拘一格的“眼光”,让其可以清晰地看清自身的差距,可以滋生上进的动力,才会让他们的“成长眼光”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孩子在成长中不仅会有“愿景的差异”,也自然会有“眼光的差异”,尊重孩子,自然需要教育者用自己不拘一格的“育人眼光”去关注、去熟悉、去适应、去呵护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成长眼光”,这样才会营造出“最美的情境”、策划出“最美的方案”、生成出“最美的细节”……“最美的教育”才会得以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园艺师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树农因其将一无是处的老树卖出了意想不到的“最美价钱”;园艺师因其获得了难得一见的“最美佳作”;丑树也因其绽放出让人难以置信的“美丽价值”……
“教育的眼光”同样也美在不拘一格。教育实践中必然会经常出现诸如“丑树”的情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自然会共同面对,各自审视,也自然会因为视角、阅历、需要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眼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故事中的“丑树”可以幸运地“绽放美丽”,一方面是因为园艺师自身特别的“职业眼光”,他在搜集、培育、修整、鉴赏不同园艺作品的工作过程中锤炼了自己“不拘一格的眼光”,也养成了“不拘一格”观察、判断不同园艺素材的习惯,即使遇到的不是丑树,他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园艺师自身特别的“创造眼光”,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并拥有“可塑之材”,用自己的园艺技艺雕琢并培育出“绝世之作”,丑树的出现自然让他欣喜不已……育人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借鉴园艺师“不拘一格的眼光”去审视、修正自己在不同育人环节中的“习惯眼光”“守旧眼光”,才会让自己的实践对象在成长过程中尽早遇见“最美的眼光”、拥有“最美的心情”、绽放“最美的自己”。
“教育者的发现眼光”美在不拘一格。受教育者外在表现和内在潜力各不相同,蕴藏于其中的“美丽价值”自然不会轻易被发现,要想避免和“丑树”一样被忽略、被漠视、被挖苦甚至被歧视的情形,自然离不开育人者不拘一格的“发现眼光”。一是多些“呵护的眼光”,必须时刻留心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心状况,特别是施教过程中那些沉默的、回避的、冷淡的情形,全面分析并准确把握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变化,不断审视和及时修正自己的每一种“评价眼光”。二是多些“换位的眼光”,每一次实践活动前多去想一想他们的成长愿望,多想一想他们的兴趣取向,多去想一想他们面对的现实生活,多去体会一下孩子们内心的世界,主动摒弃过于机械、“自以为是”的想法和做法,主动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施教目标、评价方式,甚至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尽力让自己的教育愿望和学生的需求一致,让自己的不同时期、不同环节里的施教内容能够尽量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样的“教育眼光”才会真正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活力,才会让他们在成长天地里尽情展现“最美的自己”。
“受教育者的成长眼光”同样美在不拘一格。受教育者因为各自不同的教育条件、自身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在各自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里都会有自己的“期望眼光”“进取眼光”“鉴赏眼光”,对于高明的育人者来说,这同样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教育资源”。一是及时激励,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相机把握其中或浅或深的心理倾向、或易或难的成长冲动,及时给予恰当有力的激励方式,促其滋生出清晰的“自信眼光”。二是及时引导,即时创设体验情境,引导他们充分品尝成功的快乐,让其不断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可以拥有“自强眼光”。三是严格规范,始终不忘给予适当有效的纪律约束,始终不忘施加自然有形的环境熏陶,磨练其意志、感染其品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律的眼光”……育人者尊重、理解、适应、满足不同孩子不拘一格的“眼光”,让其可以清晰地看清自身的差距,可以滋生上进的动力,才会让他们的“成长眼光”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孩子在成长中不仅会有“愿景的差异”,也自然会有“眼光的差异”,尊重孩子,自然需要教育者用自己不拘一格的“育人眼光”去关注、去熟悉、去适应、去呵护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成长眼光”,这样才会营造出“最美的情境”、策划出“最美的方案”、生成出“最美的细节”……“最美的教育”才会得以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