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和幽门螺旋杆菌在肠道内富集度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具核梭杆菌(Fn)、幽门螺旋杆菌(Hp)在粪便和组织中的富集度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方法

收集24例结直肠癌、31例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粪便、病变组织、病变旁组织,收集20例正常体检者的粪便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ETBF、Fn、Hp的拷贝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正常对照组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的表达,分析EGFR、p53表达强度与3种细菌的关系。

结果

粪便中,ETBF、Fn拷贝数表现为结直肠癌组>腺瘤性息肉组>正常对照组(P<0.05),Hp拷贝数表现为结直肠癌组>正常对照组(P<0.01),腺瘤性息肉组>正常对照组(P<0.01)。组织中,ETBF、Fn拷贝数表现为结直肠癌组>腺瘤性息肉组>正常对照组(P<0.05),Hp拷贝数表现为结直肠癌组>正常对照组(P<0.01),腺瘤性息肉组>正常对照组(P<0.01)。腺瘤性息肉组、结直肠癌组的病变组织与病变旁组织中3种细菌的拷贝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83.33%(20/24),p53表达的阳性率为66.67%(16/24)。EGFR、p53表达强度分别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的结直肠癌3种细菌的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TBF、Fn、Hp在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患者粪便和组织中的富集度高,可能与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有关。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BOC-17012509。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同侧拇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45指)进行前瞻性观察,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2组:逆行组24例(24指),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0(39.0± 10.7)岁,采用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顺行组21例(21指),男15例、女6例,年龄
目的探讨术后精准营养疗法对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1例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4例,根据间接测热法所得静息能量消耗(REE)计算每日能量消耗,进行术后精准营养治疗。对照组37例,常规使用Harris-Benndict(HB)公式得到的基础能量消耗(BEE)计算每日能量消耗,进行术后营养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测量体重、体质指数,静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用于新辅助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ⅢA期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新辅助靶向治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各43例。新辅助靶向治疗组口服厄洛替尼,150 mg/次,1次/d,治疗9周。新辅助化疗组采用P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2周期后休息3周。两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靶向治疗
目的评价脊柱骨髓瘤手术治疗对改善疼痛、神经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意义,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手术治疗脊柱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平均53.3岁。病灶位于颈椎1例,胸椎12例,腰椎6例,骶椎1例。主要症状为疼痛20例,不全截瘫5例。手术方式为单纯后侧入路15例,单纯前侧入路3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脊髓
不断累积的基因组变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本质。克隆进化学说与肿瘤干细胞学说为肿瘤发生的两大重要学说,由相互对立逐渐趋于统一,共同解释了肿瘤异质性。基于深度测序及大数据的精准医学更为精准描述了肿瘤的异质性。新的治疗模式必须全面、动态掌握肿瘤亚克隆灶发展方向,因势利导,全程管理。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39例行21基因检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21基因R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295例)、中危组(111例)和高危组(33例),分析21基因RS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及复发转移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无复发生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肝癌切除术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癌切除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电针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部(C3~5,交感神经节)夹脊穴,对照组予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联合治疗,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疗效,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电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
目的评价MRI特征及术后病理指标对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新辅助放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放化疗前MRI特征和术后病理指标对无进展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到随访截止日期,95例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转移21例,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3例,死亡19例,47例未出
目的探讨首发于消化系统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首发于消化系统的138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138例首发于消化系统的多原发癌患者,占同期10 5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30%。其中双原发癌129例,三原发癌8例,五原发癌1例。138例患者中,第二原发癌好发于消化系统(61例,占44.2%)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