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现代化刍议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现状,突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就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现代化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生 德育工作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35-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从传统社会逐步转型为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系、文化形态、社会面貌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人们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渗透,使得高职校园不可避免受到强烈的冲击,加之“90后”高职生群体个性张扬、情感冲动、价值信念多变的心理发展特征,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职生德育现状分析
  当前,“90后”群体已然是高职生的主力。“90后”大學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很少有学生因为经济拮据、生活困难而求学受阻,物质基础的相对充裕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特别是自我成长和价值追求,所谓的“另类、个性化”就是为了寻求认可和接纳的心理自信,他们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阐释对世界的理解和改造理念,这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价值追寻和实现的过程。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心理、道德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成果非常丰富,我们进行了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对“90后”高职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质性分析等方法,归纳出高职生德育发展的现状。
  (一)总体上看,高职生主流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各类调研结论均表明,“90后”高职生群体在价值取向上更加多元化,他们务实、求真,既关照传统又面向现代,既追求个性彰显亦兼顾社会效益,既渴望功利成就也追求规则公平,既殚精竭虑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但又能注重团队协作与集体价值。在政治观念方面,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与振兴、国家富强和“中国梦”持以肯定认同和积极向往的态度,并能将个人理想和民族大义紧密联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他们的思想和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能主动适应社会生活,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养成,并付诸行动于道德实践,注重人际交往,团结友爱,充满活力,意志坚强,敢于创新,是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少部分学生呈现信仰缺失和功利化倾向。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近年来在社会生活中被不断放大,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潮的影响,一部分高职生抱着功利思想,唯实用主义为上,只关注个人眼前物质利益,贪图享乐,不去关注精神领域的建设和道德情操的陶冶,对现实社会漠不关心,情感冷淡,人格不健全。一些高职生舍弃了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政治信念模糊,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同学不加辨析刻意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盲目反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极少数学生甚至转而崇拜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或接纳“神本”思想,笃信宗教。这些问题必须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及时矫正。
  (三)学业、就业等压力引发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疾患。近年来,我国大中专毕业生人数连年攀高,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逼近749万,远远超过人力市场接纳度,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对处在学历背景较低层次的高职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实。面对职业教育高昂的学费支出和就业前景的黯然无助,高职生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就业压力以及身心发展、人际、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极易出现思想问题甚至心理疾患。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对高职教育持以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在就业竞争中感到自卑、茫然无措甚至自暴自弃,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积极乐观的认知和规划。少数学生为了找个好工作,功利性地申请入党、争当学生干部,在就业材料上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四)传统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效果不甚理想。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就是加强品德教育,只要学生能做到遵纪守法就意味着德育工作达标了。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冲击,如注重短期效益、注重实用价值、把对人的教育和社会化大生产相类同等,一部分高职院校只关注专业教育,只关注学生就业率,甚至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流水线,只要尽快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顺利上岗就业就完成工作指标了。因此,很多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从简,包括在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培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消极懈怠,只讲理论认知,不讲落实践行,考核和思想现实严重脱节,常常是开卷考查全员通过,这样使学生对德育不重视。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大部分是高考的失利者,他们在认知基础、人格发展、品德素质方面与普通院校大学生有一定差异性,而如果德育工作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依葫芦画瓢”,依靠说教、管教、调教等传统方法,单调枯燥,形式主义色彩浓重,社会实践走马观花难以深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努力和成效必然在复杂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消解殆尽。
  二、促进高职生德育工作现代化的几点建议
  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现在看来,还应该将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列入其中,形成一个大德育系统。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12年9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因此,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新型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实现高职生德育工作现代化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革新传统德育工作思路,树立现代化德育新理念。过去,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实践中,仅仅注重通过说教、管教、调教的方式影响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在笔者看来,这种德育工作是狭隘的、封闭的、僵化的、被动的,很难达到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现代化的德育应该是帮助和引导个体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等,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个体主动建构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造就一大批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进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与心理素质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职生德育工作的核心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意识、政治信仰、道德品格的培育和养成,即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发声筒,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增强课程实效性和说服力,引导高职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要改变过去注重理论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价值观念、政治思想、道德养成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实践落脚点,使道德“认知—情操—行为”相统一,实现想得高尚、说得动听,更要做得漂亮,使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学生成长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成为个人品性和修为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这首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下工夫,认真调研“90后”高职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实际,把握规律,有的放矢,运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通过理论学习、榜样激励、校园文化生活、校内外专题实践、社会调研、灵活考核等多种途径,使德育工作真正呈现实效。
  (二)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奋进校园文化。不可否认,高职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校过度扩招致使学生学习和生活资源十分紧张,宿舍、教室、餐厅、运动场地拥挤不堪;有的学校在师资和设施很不完备的条件下,盲目设置新专业以吸引生源,教师现学现卖,学生一知半解,必要的教学资料、仪器设备明显不足,专业实验和社会实践难以开展;还有的学校虚假宣传,打着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入学报到即签订就业协议的旗号故意哄抬学费。也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把新校区迁建到郊区,边建设边办学,学生学习、生活条件难以正常保证。如此种种,学生看到太多负面现象,得到很多負面信息,对高职教育失去了信心,对学校教育失去了信任,这很不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科教兴国,教育为基。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是一项事业而非产业,不应该简单以规模增长和经济效益来衡量。今天的高职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导向、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去驱动,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对象是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学相长,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诚信办学,切实以学生利益为重,尊重“90后”高职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他们努力营造软硬件条件成熟而优良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环境,以积极奋进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道德情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三)注重师德师风及校风学风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很大冲击,教师权威也备受质疑。所以,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思想的点拨者、专业的领跑者、灵魂的塑造者、行动的楷模,通过高尚的师德师风、深厚的学术积淀、博实的专业素养、平易可亲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感染、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大爱无痕,大音希声,润泽心田”的教育方式,才是德育现代化的真谛。
  有一种误解,认为高职生德育是一项专门性很强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是主体,其他人员无需参与干涉,专业课教师只管上好专业课和专业指导,教育管理工作者只需做好行政管理本职。这是一种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另一方面面对现实生活,学生很难建立起对德育积极的信念。因此,必须狠抓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构建起全校上下全员参与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和凝聚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关爱成长”,关注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实际,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看到实效。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英模事迹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和博物馆等,深入学生宿舍、家庭、社区、工厂、部队、农村、街道、机关等进行调查研究和服务实践,倡导践行孝道、学雷锋做好事、青年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把学校德育与家庭微观环境相联系,把高职生德育扩展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锤炼,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个维度的良性发展。
  (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带动德育工作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集中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诉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行为原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主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特征,真正做到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同、内化、实践的一致性。其次,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染和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学会团结互助、合作共赢。再次,将法治、诚信、敬业、友善等价值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德育工作,形成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心理人格培育相互呼应、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良好机制,多渠道促成学生人格全面、协调、健全发展。   (五)主动出击,占领新时期德育工作信息化新阵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冲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教育领域巨大而深刻的革命,電脑、手机等信息终端日益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开发和流行,对传统德育模式提出巨大的挑战。是回避还是迎难而上主动出击,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快速占领互联网这个新的德育工作载体,利用校园网、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开辟德育工作新阵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寓教于乐,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注重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筛选、利用有效信息,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使德育工作在无形网络中有力延伸,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现代化的新境界。
  与此同时,如何利用大数据时代社会研究方法的拓展,注意甄别、归纳、分析、把握高职生思想和心理发展新动态,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及时应对、处置、疏导、解决各类问题与危机,也是信息化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社会转型时期做好高职生德育工作,为高职教育现代化添油助力,是考验智慧和能力的新挑战,这需要德育工作者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尝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学校、家庭、社会、互联网纳入其中,形成多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拧成德育大合力,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展,这才是德育工作的最高诉求。
  【参考文献】
  [1]彭小兰.中国大学德育课程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邱健.试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8)
  [3]吴伟.高等教育大众化印发的教育质量问题及应对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陈霖,等.影响高职生德育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7(2)
  [5]徐梅.高职生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YB2014477)
  【作者简介】马翠凤(1981- ),女,陕西大荔人,硕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读到<联谊报>一个专版,分析厦门、潮汕两地大案留下的后遗症,其中一文的题目就是:"厦门--恢复信心两年都不够".
【摘 要】广西与东盟在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对“钻石十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加强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寻求一条富有区域国际合作特色的办学道路,构建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广西 东盟 高等教育 交流合作 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004-03  在中国和东盟打造自由贸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与之相适应,管理层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政策,促使不同学科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期刊
鲁迅逝世前一个多月,以超脱的态度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死》,他说他的怨敌可谓多矣,即令到死,我一个也不宽恕!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找点小事干,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彭真同志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首倡者、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和敏锐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群众自治这一创举的生命力,几十年来艰苦求索、殚精竭虑,为广大基层
期刊
[摘 要]导数是研究函数及其性质的重要工具.导数可以解决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恒成立问题、不等式问题.研究导数在解题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导数;高考;解题;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04-02近年有的省高考题中出现将导数和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等有机设计的综合题.本人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就导数在解题中的应用作个浅析
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等语文素养,就需要有一定量和质并重的阅读来保证。基于此,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组给每本教科书(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都编写了配套的语文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大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前景,统一思想,发展创新的大会.这次大会历史性地把"三个
[摘 要]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利用地图,有助于记忆零碎难记的知识点,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帮助很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用好地图的策略方法,一是根据学习目标,熟悉地图内容,把教学内容镶嵌到地图中去;二是根据重点难点,突出地图的作用,突破教学重难点;三是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用图,用好地图。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1977年前,我和周培源老师接触不多.50年代中,我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时,周老是教务长,教过我们理论力学课程.听人说,国内物理学和力学界内,当时一些知名学者不少是周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