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茶钵

来源 :贵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成都的雨夜
  2018年秋,于成都和友人相会,在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顺德先生的书房中,见到了由四川茶文化研究会与钧瓷艺术家郭义兴先生联手打造的钧瓷养生茶钵样品,一瞬间我被它的美所惊艳。钧瓷的出窑万彩,像极了大自然的美景。茶钵的外壁上,红与紫的交替,似宜兴的梅花盛开,分外好看。茶钵内的那一抹纯净的蓝,让我想起了幽兰曾经提及的静卧于群峰之间,美得超凡脱俗的天池。
  楊老参与设计制作的钧瓷养生茶钵,设计灵感源于他经年累月对茶文化、茶的养生之道的沉淀与感悟。
  养生茶钵的造型,大气而端庄,双手捧钵,中国传统瓷器的承载之美,在两手之间沉淀。那夜,杨老、叶绿子和我,用钧瓷茶钵共饮茗悦清风。茗悦清风是杨老今年亲手制的茶,配以富有诗意的名字,别有一番风味。茗悦清风,以川茶古树单株为原料,经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复合工艺。成茶褪去了川料茶的苦涩感,伴以浓浓的香气,口感醇厚饱满。
  年过七旬的杨老对茶有着深厚感情,坚持亲手做茶,深入研究茶的内含物质与养生之道。资深茶人的他,内敛,精进,谦虚,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的茶人学习。
  秀外慧中,古典美的叶绿子,将对茶深入骨髓的爱,对美好事物的虔诚之心,融入到生活日常。尤喜看叶绿子饮茶时的一笑一颦,屏气凝神之间,时间仿佛静止了。
  成都的雨夜,静谧,安然。听杨老讲茶,讲瓷器,解析茶与养生之道,三人行,我只想做个安静的学生。
  二、重庆茶博会
  11月中旬,结束陕西之行,回渝便是一周的忙碌,茶成了繁忙中的慰藉与清欢。
  重庆茶博会主办方邀请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来渝交流,11月24日,在秋季茶博会上,我与杨老和钧瓷艺术家郭义兴老师相聚。此次亦是三人,再见钧瓷茶钵,已是面世的成熟产品。
  郭义兴老师耐心为我讲解钧瓷瓷土的特点及烧制工艺的细节,杨老则耐心为茶博会的观者讲解钧瓷之美和养生钵的设计内涵。
  杨老参与设计的养生茶钵,承载的是茶文化的大气、沉稳与端庄——女人持钵,雅而不俗;男人持钵,豪而不粗。用养生钵饮茶,既可让饮者体会到举钵畅饮的大气,亦可让袅袅茶香温润肌肤,修身养性,一举多得。
  用养生茶钵冲泡茗悦清风,钧瓷的色彩万千,是感官上美的享受。于养生茶钵中,浮沉的茗悦清风,是一盏难能可贵的人间清欢一一解渴,涤凡尘,香气对身心的愉悦和老川茶的养生功效,相互融合,茶、器、人,三者间的和谐与美,相得益彰……
  11月25日,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于重庆茶博会上的表演,引起了全场的强烈反响。我因琐事较多,在拜别杨老的当天,驱车赶往其他城市,未能到场观看,着实遗憾。从杨老分享的照片中,茶人欢聚的喜悦和艺术传达的美感,真切而直观。
  钧瓷茶钵在重庆茶博会上惊艳亮相,引起了茶博会组委会领导的关注,受到了众多资深茶人和艺术家的喜爱。茶钵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点赞。
  此时,叶绿子正身在欧洲,学艺精进的她,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向全世界。我们隔着屏幕相互问候,我将钧瓷茶钵的成品图片分享给她,她看后欣喜万分,约定归国后再聚。
  三、午夜静思
  忙完琐事,返城途中,杨老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他叮嘱我一定要多花时间感受钧瓷养生茶钵的时光沉淀之美,感受它和茶的契合。到家时,已近夜间十二点,略微有些疲惫,但惦记饮茶的心更甚。
  温钵洁具,投茶入钵,缓缓注入沸水,茗悦清风的香气,让疲劳感渐渐褪去,我忽然间,顿悟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是一种大气与平和,去掉乖戾,去掉锐气,回归平和。不断精进,丰富内涵;不畏将来,让内心变得日渐强大,与时代的发展共融;不念过往,与岁月和自己握手言和。
  人是自然之子,饮茶是一种向内的回归,观内心,见己,思考生命,平衡世事,把握分寸。经茗悦清风的幽香供奉的这座人体神殿,忽然开了光,经年来,不曾想透彻的问题,豁然开朗。
  今夜,我试着用哀牢山的千年野生古树红茶与养生茶钵共融,在野生红茶独有的红薯香气中,我深深的感受到萦绕于喉的温润。
  物与物的契合是天生的,就像钧瓷钵与茶的和谐统一。钧瓷的沉稳配以茶的幽香,手捧茶盏的温度,是通达灵魂的温润。于袅袅茶香中,我又一次领悟到茶是沟通人与天地的圣物。
  揽一钵风雅入怀,伴袅袅茶香入梦,今夜,将是好眠。
其他文献
“贵阳市茶产业大发展的这12年,我一直身在其中,这些年,看着它,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捧在手里、放在心里。”龚静微笑着说。  学习:永无止境  2007年,《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出台,贵州省结合绿茶的优势,响亮地提出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奋斗目标。贵阳市茶办随即在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原本从事大
期刊
我国茶界对茶艺掀起了一场争鸣,这是一场非常及时有益的讨论。茶艺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复兴已有近四十年,随着时间推移,褒贬越来越两极化,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说它有益,因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茶艺理论说什么的都有,相当混乱,老茶客们感到痛心疾首,青少年爱茶者感到无所适从。理不辩不明,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理论上辩明是非,才能指导茶艺实践健康发展。  那么,当前中国的茶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个人认
期刊
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人才稀缺,1978年,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增设“机械制茶专业”并向全国招生,两年后,莫荣桂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安徽农学院机械制茶专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寒来暑往,4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1984年7月,学有所成的莫荣桂按分配到贵州省土产公司茶叶科工作,这一干,便是34年。  一叶香茗见证历史变迁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从全省收购标准实
期刊
景德镇由青花茶器名声在外的主要是三家:春风祥玉(老贵和祥)、九段烧和小雅,景德镇小件青花最好的就是这三家吗?当然不是,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但东西一流的窑口等待大家去挖掘。先说小雅,小雅在九十年代就被称为小件王,到目前为止,很多人仍然说小雅是小件之王。  小雅的起名,小而雅致,不登大雅之堂的含义,体现了品牌的含蓄与低调,与小雅大部分产品都是小件相符。《诗经》中《小雅》篇也有待客之道的含义。  小雅的作品
期刊
无法标签的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一生传奇,一生爱茶,留下了80多首脍炙人口的茶诗。  说到苏东坡,到处都能看见他的故事,无论语文书上还是在历史书上,甚至在各种野史八卦里,他跟我们平时接触的历史人物稍有不同,其他人,不管是做什么的,我们第一印象他会有一个标签:比如说李清照、辛弃疾,是词人。冯梦龙、曹雪芹,是小说家。我们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标签来理解他们。  但说起苏东坡,他到底是个
期刊
“明前茶,贵如金”,清明来临之际,茶叶拍卖市场一阵热闹。十年前,早春茶拍卖市场唱主角的,是江南茶。近年来,贵州绿茶,在茶叶市场慢慢挺直了腰杆,量价齐升。贵州茶在品质上声名鹊起,在冲泡手艺上,“贵式冲泡”也因其“离经叛道”而受到关注,按贵州冲泡的首倡者胡继承总结“贵州冲泡”十六字经:“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逐步在贵州乃至全国市场打晌了名气,让“贵茶”之味,飘香世界。  古法礼遇
期刊
2016年初闻“小罐茶”风声,心中感叹,运营团队必是高人。经多方打听,果不其然,一系列成果跃然眼前:橡果国际、背背佳、E人E本、8848……那时,还不识杜国楹。  “好听吗?好听就是好茶!”此广告视频应是“小罐茶”推出的第一条广告。听,干茶撞击之声是能初步判断一些基本品质,比如声音上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干茶的紧结度、断碎率。只凭听就判断,有武断之嫌和做作之疑,大家只在茶席间笑谈之……  叫、罐茶,
期刊
习茶问水不器,这是一杯茶背后的践行,真实平淡。在数千次的冲泡关联中,我把自己泡进了这一杯茶汤中。如意把玩、通感体认,联想其凡,加之,寻理入法、琢磨分合,与业界前辈同行交流、切磋,现以道学象、数、理为道,入茶循味,得道茶三昧。  “道茶”之“象”取于《易经》义理学及五行学基础之上,这也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其中的精华就是“阴阳五行论”及“易理变数”。现以茶入引,循循而进,尽其妙用。  伺茶之人
期刊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街上,旁边一整条街都是喝茶的,我每次去叫爸爸吃饭的时候就会路过那条街,四川人喜欢在茶馆里喝茶打长牌,每天爸爸会泡一杯很浓的茶,从那个时候起,茶就注定会伴随我一生了o”李玲好像又回到了记忆中的老茶馆。  茶馆里有世间百态  李玲是一位来自四川的“贵州茶人”,她工作的地方——熙苑茶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在茶馆这种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的地方生活,李玲感到欣慰又满足。  进入熙苑
期刊
十余年的努力,贵阳市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5万余亩,发展到2018年的28万余亩,从默默无闻的“贵阳茶”到有“绿宝石”  “开阳富硒茶”等有市场、有知名度的产品;从各大茶叶赛事上看不见贵阳的身影,到每届省斗茶赛、茶艺赛上贵阳包揽1/3以上的奖项,也几乎包揽了要连续三年获得金奖才能获得“黔茶杯”特等奖的殊荣。贵阳茶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高速发展着。  致力建设高标准精品茶园  截止2018年底,贵阳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