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术在供受区制备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记为实验组;另45例只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记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管吻合时间,测算两组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术后7 d采用4级评判标准判断组织瓣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35.26±1.48)min,对照组为(2
【基金项目】
: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18A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术在供受区制备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记为实验组;另45例只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记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管吻合时间,测算两组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术后7 d采用4级评判标准判断组织瓣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35.26±1.48)min,对照组为(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miR-363-3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样本各26、21例份,常规培养人NSCLC细胞株A549及高转移性NSCLC细胞株H44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及细胞中miR-363-3p相对表达量。将对数生长期的H44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363-3p mimics组、miR-363-3p inhibitor组,分别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盒转染对照miRNA、miR-363-3p
目的观察胆碱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血管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胆碱治疗组各12只。IR组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IR模型,胆碱治疗组根据体质量舌下静脉注射胆碱10 mg/kg后建立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各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HE染色后观察血管组织病理改变。收集各组腹主动脉血,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肠系膜上动脉组织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
目的总结接受血管内治疗(EV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接受EV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术后3个月使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房颤、冠心病)、责任血管等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支架取栓、动脉溶栓、抽吸取栓、桥接治疗、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替罗非班局部给药)、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EVT操作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再通率、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突变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T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一级亲属进行家系调查。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分析该家系成员的突变基因,然后进行一代DNA测序验证。结果本例CMT患者青年发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伴肌萎缩,同时出现腱反射降低或消失;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水平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四肢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或引不出波。该家系共两代4人,均为山东省常住居民,汉族,共发现1例CMT患者。突变基因分析发现,CMT患者同时存在缝隙连接
目的观察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双相Ⅱ型障碍抑郁患者大脑分数低频振幅(fALFF)、功能连接(FC)变化情况,以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双相Ⅱ型障碍抑郁患者(患者组)2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志愿者(对照组)24例。对患者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RMS)、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评估临床症状。对两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差异,并分析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TEMI患者1 120例,男661例、女45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临床结局。分析不同性别STEMI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STEMI患者年龄,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例数,多支冠脉病变比例、冠脉狭窄率、Gensini评分,PCI后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热,其中3例伴有干咳少痰、2例出现胸闷、2例出现肌肉酸痛、1例出现腹泻伴精神恍惚。2例有鸽子接触史,1例养鸟,1例有家禽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低钠、转氨酶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胸部薄层CT检查显示5例患者均为单侧肺叶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5例患者均收集BALF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目的对比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CT引导下血肿穿刺术用于重症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重症脑干出血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开颅组(21例)和微创组(34例)。开颅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血肿穿刺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患者死亡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MRS评分0~2分视为患者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再出血、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并分析患者初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血肿体积与术后30 d内死亡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开颅组21例患者中,术后MRS评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变化与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颈椎手术的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52例,其中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72例、接受颈后路双开门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182例、接受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98例。通过HSS-DDI量表评估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并按照Bazaz分级系统评估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吞咽困难程度。根据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是否发生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与无吞咽困难组,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手术相关资料(
目的观察Zeste同源复合物2(EZH2)基因表达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ox-LDL作用12、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显示,100μg/mL ox-LDL作用后上清IL-6水平升高最明显(P均<0.05),因0μg/mL ox-LDL作用24 h后上清IL-6水平升高,故选择100μg/mL ox-LDL作用12 h作为后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