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治理的正义尺度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法治理是数字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反映着数字社会的生活规律和运行逻辑,已经超出了工商社会的治理机制与体系框架,其价值尺度也突破了物理空间的正义范围,新型的数字正义则应运而生。因此,在算法治理过程中,应适时确立数字正义原则,框定数字正义领域,探索数字正义实现路径,从而构建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算法治理秩序,促进我国的数字法治建设。
其他文献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效率,以及患者积极的支持与配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及满意。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能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减少护理纠纷。
<正>共享单车的诞生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然而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浮现了报废基数大、损坏率高等回收难题。文章针对呼和浩特市报废共享单车回收问题,首先分析呼和浩特市共享单车行业开展回收工作的必要性,然后分析报废单车回收现状,通过回收现状发掘单车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的先进治理经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呼和浩特市报废共享单车回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随着物流成本管控日趋标准化和精细化,局部的成本管控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有力支撑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运营。因此,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推动着邮政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进行财务转型。文章对邮政企业的财务转型路径分析,针对邮政企业业务范围繁杂和业财管理脱节的问题,提出了从业财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和人员组织优化这三方面着手帮助实现企
媒介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伴随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麦克卢汉提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媒介观,着重阐释了媒介本身对于社会的巨大价值,把媒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视为历史发展之必然。他利用其独特且富有开创性地媒介理论,向人们阐述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传播学和文学等领域都充斥着对媒介技术的探索,这包括人物和范式的述评,但不足之处没有结合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分蘖肥增氮10%(B2),调节肥增氮10%(B3),穗肥增氮10%(B4)。以常规施氮作对照,就秸秆还田与增
以乙二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乙腈作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比例、溶剂用量对亚硫酸乙烯酯(ES)收率的影响及催化剂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并对比不同除酸剂的除酸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0℃条件下,n(C2H6O2)∶n(SOCl2)=1∶1.1,m(CH3CN)∶m(SOCl2)=2∶1,ES收率最佳为90.5%。ES粗品经碳酸锂(Li2CO3)除酸,实验室精馏处理,产品指标合格。
区块链司法存证已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从规范层面来看,电子数据的证据保全创新是区块链存证的本质;从事实层面来看,区块链存证主要解决的是电子数据的推定真实性。区块链存证的公有链模式和私有链模式都存在缺陷,联盟链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区块链司法存证的运用尚不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对最佳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等证据规则有直接影响,亦对刑事辩护提出了挑战。法律规制的重点是需要保障上链前电子数据的原始性
数字正义是指导和约束人类开发、设计、应用数字技术的价值准则,其本质是社会正义而非“机器正义”。在数字社会,数字正义的基本内涵是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数字权利的充分配置、算法决策的公开透明和代码规制的规范有效,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互动正义和信息正义四种形式。数字化塑造正义空间,使正义的存在形态发生了从“比例正义”到“计算正义”、从“个体正义”到“群组正义”、从“契约正义”到“场景正义”、从“
在UF6化工干法转化过程中,会产生氟化氢尾气,尾气经水吸收后形成含铀氢氟酸,由于氢氟酸腐蚀性极强,使得树脂吸附、离子交换及溶剂萃取等处理方法的关键技术较为苛刻,不宜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处理。微波加热具有加热迅速、节能高效、热穿透能力强、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本文采用微波蒸发技术处理含铀氢氟酸的方法,利用不同组分沸点差异实现氢氟酸与铀溶液的分离。本文研究了相同蒸发温度下不同铀浓度、氢氟酸浓度、压力对分离
阐述大数据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创建教学管理云平台。以大数据和资源整合为基础,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