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助力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很难自主在大脑中构建数学模型,学习难度系数较大,问题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于各种不同情境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学生的生长点出发,直观的切入新知学习当中,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构建实效性数学课堂.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24-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徐亮(1985.7-),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的讲授多是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也缺乏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教学过程枯燥,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課外素材,揭示教材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维延展性探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质疑、交流、探究中学习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一、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初中生虽已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时还不是很容易,且在传统教学中,受讲课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过于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很难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运用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知、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展开思考、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乘方》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古印度时期,一名宰相在治理国家方面有极高的造诣,等到他年老需回家退养时,国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许他一个要求.宰相提出:他想要国王棋盘上的稻谷.国王疑惑的看着宰相.宰相进一步解释道:棋盘的每一个方格上都要放上稻谷,第一个格放上1粒稻谷,第二个格上放2粒稻谷,第三个格上放4粒稻谷,第四个格上放8粒稻谷,16粒、32粒、64粒一直类推,直到第64个格,将棋盘上所有的稻谷给他.国王笑着点头答应,这么点稻谷还是给得起的.但在之后的实际计算中国王发现,即使将粮仓的所有稻谷都拿出来也不够给宰相的.讲到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竟应该如何计算?因此,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乘方的学习当中.
  案例中,教师通过趣味化的问题情境设置,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当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延展,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启发性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是对教材问题的深度解读,学生必须要通过创造性的操作才能完成.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原有思维和认知体系,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发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促使学生重新构建认知体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启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创造性、科学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助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语言游戏,为学生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教师说一句话后,学生组织语言将教师的话倒过来说,并判断倒置语言表达情况是否与教师的话相一致.如“我是你的老师”,学生则说“你是我的老师”. 在学生玩的兴奋之处,教师说出:“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条线段”.学生倒过来说后就变成了“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你认为刚才倒置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吗?学生认真思考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明显出现了不同意见.借此机会,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1)用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2)是否有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时候?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形成共识.而在第二个问题解决中,学生则出现了不同的想法.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小木棒(分别长2cm、3cm、5cm、6cm),让学生任意取其中的3根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得出了不同结果,从而验证、解决了上述问题.
  案例中,教师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究,并通过动手实践活动验证了问题的正确性,启迪了学生思维意识,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助力了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三、悬念化问题情境,引发思维共鸣
  情境的创设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促进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环境,满足学生的思考所需,引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起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问题的磁场中相互吸引,使思维进入数学知识世界中思考和探究.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基本情况和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多方向延伸,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的应用时,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展开情境设计:学校展开趣味运动比赛,小明和小方两人一起去参加趣味提水比赛,比赛要求:两人要从特定的地点同时向小河出发,然后从河中取水将水桶装满,再提着满桶的水向回跑,再次回到出发点,两人中用时最短的人获胜,小方是小运动员,平时都有体育训练,因此,按照两人平时的速度,获胜者肯定是小方无疑,但结果却是平时跑步速度较慢的小明以绝对的优势获胜.同学们你能想一想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吗?这一悬念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对问题的理解也就变得容易很多.   案例中,教师通过悬念性问题情境的构建,引发了学生的猜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考活动中,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操作性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但教学中如果过于强调知识结论,学生的学习就只剩下模仿和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此种情况,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从知识的形成入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展开知识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操作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操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做”中认知和了解知识,深化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例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渗透“空间观念”过程中,可创设操作情境:上课之初,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6根小木棒,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6根小木棒最大可能性的搭建出多个正三角形,看谁能够最多可能性的搭出正三角形,能搭出多少个?学生兴致勃勃的展开动手操作,但受空间思维限制,有些同学只能在平面内进行搭建,摆出2个正三角形,但富余一根小木棒.以此现象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搭建的这两个三角形中,一根小木棒可以作为几个三角形的边?学生观察后发现:有一根小木棒充当了两个三角形的边.教师继续引导:那么运用这个方法,利用手中的小木棒是不是还可以搭建出更多的正三角形,再嘗试一下.学生在问题中找到了思路,尝试着进行空间搭建,最终搭成了4个正三角形.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做”中感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构建了实效性数学课堂.
  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知识的趣味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性探究,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借助问题情境助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18.
  [2]徐世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20(33):87-88.
  [3]吴建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01):141-142.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折叠、组装及运输的主要场所.当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衡、缺氧以及氧化应激时,过量的未折叠蛋白和(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聚集,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1].ERS作为机体内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维持内质网稳态平衡;但是过度或者持续的ERS又可以诱导细胞凋亡[2].研究发现,HC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发生ERS,并参与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少的学生存在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阻碍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也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学困生的学习障碍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数学学习障碍的改进策略,旨在优化数学教学方式,关注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以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
患者男,44岁.26个月前出现发热、乏力、头痛、上腹部不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B型超声示脾脏肿大,未查明病因自行出院.2年多来,辗转多地就医,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未能明确脾脏肿大原因,且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近半个月出现左上腹阵发性胀痛伴高热而入院.患者无过敏、结核、伤寒等病史,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发病前2个月赴甘肃省古浪县打工.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94次/min,呼吸2
期刊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特性.方法 以肺结核患者27例,肺结核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4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健康对照者29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水平,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肺结核、肺结核合并感染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摘 要:数学是一门集抽象与复杂于一体的学科,学习过程枯燥,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水平.而情境化教学,可以将知识融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感受知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体会知识的内涵,领略数学知识的奥妙,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48-02  收稿日期:2021-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从1965年广泛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有增加趋势.本研究比较分析浙江省丽水地区成人与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特征.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麻疹患者,共纳入符合麻疹确诊或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05例.其中确诊病例90例(儿童54例,成人36例),临床诊断病例
期刊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应用,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明显改变,新生儿和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但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未明显减少,甚至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过流行病史、临床表现、病毒学指标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急性、慢性乙型肝炎,其中非客观性的因素占了大部分,因此在病程早期亟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半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Bc I
期刊
目的 探讨CHB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7例,其中合并MS 45例,未合并MS 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AST、ALT、HBeAg、HBVDNA等指标,分析各项指标与CHB合并MS的关系.对94例患者进行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其中合并MS组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了方向引领.学生掌握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效率更高.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形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与应用.教师要深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效率提
目的 了解我国HIV/艾滋病患者HAART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前瞻性地对137例接受HAART 2年的艾滋病患者16项临床参数,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分期、感染途径、基线实验室指标(体质指数、HIV RNA、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和HAART方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其发生HAART相关脂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