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可能是考前师生“功课”做得最足,也是考后最担心出问题的。“年年考前说切题,岁岁考后喊偏题”,的确,作文审题一旦失误就是原则性的满盘皆输,你的构思再巧、语言再好、思想再深都将毫无意义。
新材料作文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呢?给你一个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的窍门:行文之前审题要准、行文之初入题要快、行文之中析题要明、行文之末扣题要紧。
先说“行文之前审题要准”。
拿到作文要求后,不要急于动笔。如何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需要定力,更要法眼。其实考场作文设题难度不会很大,“没有难审的题,只有蒙住的眼”。关键在你要从容淡定,把握要领。审题就是审材料,考生务必读懂材料、读透材料。下面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作文及一篇满分作文《正确对待改变》为例谈谈如何做到“切合题意”。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此类材料,寻找切合题意的突破口可从两方面入手:
1.提炼中心。提炼中心法是准确理解材料最实在、稳妥、有效的方法,材料的中心提炼出来了,对材料的理解也就及时到位了。
文中老师的感慨和四位学生的议论,表面上看是谈“书信”的兴衰,但这绝不是命题专家的终极目的。如果你只写书信的变化,就太实,立意太实就显拙。新材料作文就是要考生将材料的含意上升到一定高度,在这里,书信不仅仅是家人之间传递的信件,还是亲情的纽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要理性看待。有了这样一个中心,你可以写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写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渐行渐远的伤感,也可写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冲击,大胆扬弃、与时俱进等。如果离开由材料规定的主题范围去随意发挥,那就是偏题离题。这是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本质不同。
2.抓关键语。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湖北卷四位学生的争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丁的话,抓住“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考生就可以由书信引申到其他方面,材料中的“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则明确告诉我们,如此改变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文章就不会偏题。
再说“行文之初入题要快”。
“入题”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一开始就要紧扣材料或题目,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者情感,短短的800字的作文,那些曲径通幽、迂回包抄、犹抱琵琶“技法”就大可不必了。对材料,考生宜适当引用而切忌大段抄录,可以概括要点而切忌片面曲解。
请看2012年湖北卷满分作文《正确对待改变》的开头:
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木门换成防盗书,门锁有了指纹鉴别功能,我们的安全措施不断改变;汽车变火车,火车变飞机,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
第一句“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准确概括了材料大意,末句“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亮出观点,入题明快。
第三,“行文之中析题要明”。
一篇“切合题意”的作文不仅开头、结尾要切题,行文之中也要保证文章“切题”。这就要求做好瞻前顾后、一步三回头。我们要做好这一步就是要“析”字当头,即始终围绕文章的主旨和文意来加以分析。“析”不能太松散,张开创新的翅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必要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更是高考倡导的,但要有放有收,收放适度。有很多考生一任思想的野马奔驰,当发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时,为时已晚。所以,行文过程中“一步三回头”特别重要。
《正确对待改变》的行文过程很好体现了“行文之中析题要明”。这篇作文用分段式的“析”,把文章的主旨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改变。”“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好与坏。”“最后,改变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逐段分析,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题意,紧紧扣住题意,也就做到了切题。
第四,“行文之末扣题要紧”。
在完成文章的主体后,最后一步就是行文之末的扣题了。一篇好作文,离不开一个好的结尾,作为文章的压轴部分,是留给读者的最后印象,更是作文中的最后一道“风景”。结尾的方式很多,不管是归纳全文式,照应开头式,深化主旨式,还是余音袅袅式,戛然而止式,感悟召唤式,关键要巧妙、自然、得体,扣紧题旨,体现全文脉络,顺势而为。
《正确对待改变》的结尾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归纳了全文;又由书信提升了思考的高度,深化了主旨。
【附】作文展示
正确对待改变
湖北一考生
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以书信与信息入题,紧扣材料。〕木门换成防盗书,门锁有了指纹鉴别功能,我们的安全措施不断改变;汽车变火车,火车变飞机,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于开头的结尾处亮出观点,开宗明义。〕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改变。〔展开部分采取“首先”“其次”这样的平行式结构,易于考生驾驭,行文思路也一目了然。〕改变并不代表着消失。就像从古延续至今的书信,它比起电话、短信、邮件,可能并不快捷方便,但是它却最充满诗意,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同时,这种书信承载了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怎能被弃,怎能消失?正如同学丙所说,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但是书信本质是不会消失的。〔说理中巧妙穿插材料,很机智。〕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优与劣。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变得多元化,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保持那些正确改变而摒弃那些错误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变得更加便利,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颗心却不能改变,应该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我们的防盗措施越来越高级,但却不能让竖起的铁门阻隔我们的心,改变我们心的温度,让它变得冰冷,冷漠;我们的交流在逐渐发达,人们努力提高着行驶速度,可是交通质量怎能改变呢?越来越多的高空坠落机、高铁追尾……速度提升,交通安全却在逐步下降,这无疑是坏的改变。〔联系现实说改变,用对比方式说道理,采用常规的议论方法,道理说明白就好。〕
最后,改变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正确的改变可以帮助你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改变蕴含着希望,包含着机遇,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改变的机会,提升自我。试想,如果没有改变,鲁迅怎能成为时代的精英、民族之魂;没有改变,齐白石与川端康成怎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怎能为世人留下不朽的巨作;如果没有刘翔将起跑到上栏由8步改为7步,就没有“飞人”震惊世界的奇迹出现,就没有有黄色闪电惊艳世界时!〔由认识到判断再到提升,紧扣改变,逐层深入。〕
改变是多种多样的,有优有劣,我们应该做的便是正确对待它。只有正确对待改变,我们才能提升自我,使社会有更大的进步。〔结尾既总结全文,又照应了标题。〕
【点评】本篇考场作文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对待改变”的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概括作结;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说理充分。内容项评为一等。本文一扫地下中学生作文的浮华,十分朴实,结构完整,层次逻辑联系紧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突出。表达项也在一等之列。
新材料作文如何做到“切合题意”呢?给你一个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的窍门:行文之前审题要准、行文之初入题要快、行文之中析题要明、行文之末扣题要紧。
先说“行文之前审题要准”。
拿到作文要求后,不要急于动笔。如何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需要定力,更要法眼。其实考场作文设题难度不会很大,“没有难审的题,只有蒙住的眼”。关键在你要从容淡定,把握要领。审题就是审材料,考生务必读懂材料、读透材料。下面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作文及一篇满分作文《正确对待改变》为例谈谈如何做到“切合题意”。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此类材料,寻找切合题意的突破口可从两方面入手:
1.提炼中心。提炼中心法是准确理解材料最实在、稳妥、有效的方法,材料的中心提炼出来了,对材料的理解也就及时到位了。
文中老师的感慨和四位学生的议论,表面上看是谈“书信”的兴衰,但这绝不是命题专家的终极目的。如果你只写书信的变化,就太实,立意太实就显拙。新材料作文就是要考生将材料的含意上升到一定高度,在这里,书信不仅仅是家人之间传递的信件,还是亲情的纽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要理性看待。有了这样一个中心,你可以写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写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渐行渐远的伤感,也可写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冲击,大胆扬弃、与时俱进等。如果离开由材料规定的主题范围去随意发挥,那就是偏题离题。这是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本质不同。
2.抓关键语。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湖北卷四位学生的争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丁的话,抓住“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考生就可以由书信引申到其他方面,材料中的“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则明确告诉我们,如此改变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文章就不会偏题。
再说“行文之初入题要快”。
“入题”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一开始就要紧扣材料或题目,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者情感,短短的800字的作文,那些曲径通幽、迂回包抄、犹抱琵琶“技法”就大可不必了。对材料,考生宜适当引用而切忌大段抄录,可以概括要点而切忌片面曲解。
请看2012年湖北卷满分作文《正确对待改变》的开头:
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木门换成防盗书,门锁有了指纹鉴别功能,我们的安全措施不断改变;汽车变火车,火车变飞机,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
第一句“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准确概括了材料大意,末句“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亮出观点,入题明快。
第三,“行文之中析题要明”。
一篇“切合题意”的作文不仅开头、结尾要切题,行文之中也要保证文章“切题”。这就要求做好瞻前顾后、一步三回头。我们要做好这一步就是要“析”字当头,即始终围绕文章的主旨和文意来加以分析。“析”不能太松散,张开创新的翅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必要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更是高考倡导的,但要有放有收,收放适度。有很多考生一任思想的野马奔驰,当发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时,为时已晚。所以,行文过程中“一步三回头”特别重要。
《正确对待改变》的行文过程很好体现了“行文之中析题要明”。这篇作文用分段式的“析”,把文章的主旨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改变。”“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好与坏。”“最后,改变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逐段分析,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题意,紧紧扣住题意,也就做到了切题。
第四,“行文之末扣题要紧”。
在完成文章的主体后,最后一步就是行文之末的扣题了。一篇好作文,离不开一个好的结尾,作为文章的压轴部分,是留给读者的最后印象,更是作文中的最后一道“风景”。结尾的方式很多,不管是归纳全文式,照应开头式,深化主旨式,还是余音袅袅式,戛然而止式,感悟召唤式,关键要巧妙、自然、得体,扣紧题旨,体现全文脉络,顺势而为。
《正确对待改变》的结尾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归纳了全文;又由书信提升了思考的高度,深化了主旨。
【附】作文展示
正确对待改变
湖北一考生
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以书信与信息入题,紧扣材料。〕木门换成防盗书,门锁有了指纹鉴别功能,我们的安全措施不断改变;汽车变火车,火车变飞机,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于开头的结尾处亮出观点,开宗明义。〕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改变。〔展开部分采取“首先”“其次”这样的平行式结构,易于考生驾驭,行文思路也一目了然。〕改变并不代表着消失。就像从古延续至今的书信,它比起电话、短信、邮件,可能并不快捷方便,但是它却最充满诗意,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同时,这种书信承载了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怎能被弃,怎能消失?正如同学丙所说,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但是书信本质是不会消失的。〔说理中巧妙穿插材料,很机智。〕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优与劣。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变得多元化,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保持那些正确改变而摒弃那些错误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变得更加便利,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颗心却不能改变,应该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我们的防盗措施越来越高级,但却不能让竖起的铁门阻隔我们的心,改变我们心的温度,让它变得冰冷,冷漠;我们的交流在逐渐发达,人们努力提高着行驶速度,可是交通质量怎能改变呢?越来越多的高空坠落机、高铁追尾……速度提升,交通安全却在逐步下降,这无疑是坏的改变。〔联系现实说改变,用对比方式说道理,采用常规的议论方法,道理说明白就好。〕
最后,改变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正确的改变可以帮助你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改变蕴含着希望,包含着机遇,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改变的机会,提升自我。试想,如果没有改变,鲁迅怎能成为时代的精英、民族之魂;没有改变,齐白石与川端康成怎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怎能为世人留下不朽的巨作;如果没有刘翔将起跑到上栏由8步改为7步,就没有“飞人”震惊世界的奇迹出现,就没有有黄色闪电惊艳世界时!〔由认识到判断再到提升,紧扣改变,逐层深入。〕
改变是多种多样的,有优有劣,我们应该做的便是正确对待它。只有正确对待改变,我们才能提升自我,使社会有更大的进步。〔结尾既总结全文,又照应了标题。〕
【点评】本篇考场作文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对待改变”的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概括作结;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说理充分。内容项评为一等。本文一扫地下中学生作文的浮华,十分朴实,结构完整,层次逻辑联系紧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突出。表达项也在一等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