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二次备课的“五化”实现路径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从课程改革入手,让“三落实”真正落地,狠抓备课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活动的参与者、获奖者和教学展示者,真切感受到它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发展力。诚以“为转化而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以笔者展示的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为例,分享参与本次活动的体会与感悟。
  一、化思想为教案——功夫在赛前
  (一)让思想跃迁
  二次备课就是在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已有教案进行反思和改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学科科学与教育艺术而进行的个性化创新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化思想为教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研制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既要完善自我的认知地图,还要有认知教材、学情等能力,对二次备课有足够的认识。
  (二)让思考落地
  笔者根据江苏省教研室下发的比赛通知精神,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动突围:
  1.主动突围自问。选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編写组编写的“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三年级第一学期“武术与游戏单元”。
  自问:⑴为何选报武术单元内容?⑵学生武术基础怎样?⑶用什么器材教具创新教法?⑷重、难点如何把握?⑸运动负荷、练习密度如何考量?⑹如何设计和选用游戏?⑺如何体现武术课特色?⑻用何种形式呈现教案?
  报武术单元内容的理由:一是普遍的武术课堂存在“本领恐慌”的现象,各类比赛中上武术课教师很少;二是对武术项目关注还不够,研究得也不深、不透;三是笔者作为武术类教材的主编,有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做法:区域教研员做好动员、引领和指导,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发挥团队智慧。教研组层面要对“二次备课”内涵进行解读,让每位教师知晓、明了,指导督促教师要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平时上课、上公开课和示范课等实践,将积攒的经验进行梳理,再通过教研组集体教研,汇集大家的课堂智慧,保证每位教师吃透比赛精神。教师个人则要清楚比赛具体要求,做到规定要求和个人特色相得益彰,不能“跑题”“漏项”“走调”,要不懂就问,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比赛,且优化的方法一定是来自课堂实践的。
  2.关注学生情况。学情是课的起点。怎样改变武术课的单调、枯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摸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基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将武术、游戏、生活紧密联系,并以此作为备课的敲门砖,有效融入数学、语文、音乐、美术、科技等元素,使武术课堂变成学生功夫、能力、德行的共育场。
  3.研究教材地位。备课用书不是绝对权威,教师要有批判的思维和行动,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再权衡,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和联系,以实践为前提进行科学的判断、修正。再对单元及课时教案从格式、内容、表述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实用化、个性化的设计。
  4.完善教学设计。学情是起点,学习目标就是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设计几个台阶,就串起教学环节,各环节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就是设计解决如何用方法教的问题。教师还要基于常态课实际,考虑到大班额、小场地等因素,充分调动多种资源融到课堂中。经过多次打磨,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门派”等角色、情境,对对碰、照镜子、你攻我防、你进我退等游戏,归纳的功夫口诀,人、垫子、场地、音乐等有效结合,体现出单元计划的递进性、教学组织的生本性、学习目标的可观测性。
  5.联系相关知识。一是积极到网上、教参、书籍中查找动作教法;二是向同行、武术专业人员请教;三是汇总信息,筛选适合的内容。在筛选、优选过程中,需要教师用经验来判断和确定,特别是如何将复杂的运动技术儿童化、简单化、趣味化,编成口诀、三字经,或提炼关键的词和字。本次展示课中改编动作口诀为“快速旋转,力达拳面;快速旋转,力达掌根;弓步冲拳,脚跟发力。”以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
  6.准备场地器材。武术教材场地选择有余地,室内外均可,小场地也能适应。器材选用生活用品四色“锅垫子”,自然分组,又便于携带,顶、举、绕、夹、翻、抛、卷、蹬等玩法可设计到攻、防游戏中。而人作为课的主角,更应作为设计的主体,与场地、器材(或教具)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的精神状态、交往互动、安全学练有充分的考虑。
  7.熟悉备课环节。教案写成是课的前奏,是方法、语言不断推翻、调整、完善的过程。上课前要将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反复“模拟试教”,动作方法要亲自示范体验。平时要养成锻炼的习惯,保持良好的体能是对专业的尊重。课堂语言更要精心打磨,做到精讲多练,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有预知和应对,对动作的练习次数、时间、规格、组织队形、练习评价等做到心中有数。要能从小处入手,关注课堂细节,帮助学生全员参与、建立自信。
  二、化教案为行动——功夫在思考
  教师要善于将教案上创设的问题情境、教法设计巧妙地落实到课堂,诱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身学练,智慧的课堂就能水到渠成。
  (一)思考突围新表达
  目前,普遍使用的体育课教案大多是表格式,在完成第1学时教案后,笔者脑中突然想到,其他3学时教案如果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挺有意义的。于是,再次查找不同的教案格式,从中吸取精华,结合武术单元教学实际,形成了表格式、陈述式、图表式和思维导图式四种教案格式,既给比赛增色,又给教师一些借鉴和启发。
  说明:一是“表格式教案”中,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调整为“引思设计和让学活动”,改变了原来内容重复、概念不清等问题;二是运用“设计意图”说明每部分、各教学环节中的理念特色;三是如何进行“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通过让出主体地位、让出学习时间、让出思考空间,体现于教学全过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二)教法试教新发现
  为确保课的效果,“试教”是最好的办法。
  1.自主试教。学生手型、步型有没有学会对本课有影响;冲拳、推掌动作秘籍中“快速旋转”时机没有明确;两人一组的攻、防合作练习中“举垫”的要求不明确影响练习效果。其中第二个问题最棘手。
  2.请教高手。笔者从查找的资料、他人武术课堂中都没有找到关于冲拳、推掌时“快速旋转”时机的教法。纠结之余,请教了盐城师范学院专业武术教授,当笔者将课的流程告知他,需要解决旋转时机的时候,他非常认可,这一点就是关键,随即传授破解旋转时机的方法:抱拳预备,向前冲拳时,当肘关节到腰间时,立刻做旋转冲拳动作。自我体验了一下,笔者顿时豁然开朗,就有了课堂中:“拳在腰,肘在腰,快速旋转向前冲,力达拳面(力达掌根)”的教法互动。然后又用数学的方式做分解1-2-3,再到连贯1-2动作。又通过“少林武功,强身健体”的口令互动,强化动作练习,提高练习效果。
  3.請教同行。借班试教,发现问题。“蹬腿冲拳”放在素质游戏前教有些乱,因为赶时间一带而过,应在冲拳、推掌后面教,再通过过关游戏巩固练习就更顺了;体会“脚跟发力”时利用“除四害”用脚跟发力踩蟑螂,诱导学练;合作练习时有点儿重形式,学生关注点在垫子,忘记动作的要求。置身课中往往看不到盲点,有了同行的介入,就能找到问题要害所在。
  (三)教案修改有新突破
  有了试教的底气,教案又进行了新的突破,如:配实练照片、动作口诀、音乐名称、安全提示、课后小结、小贴士等。另外,上报的单元计划封面也融入武术元素,对参评资料出处明确交代,就“二次备课”设计,从基于教学理念、传承传统文化、创新教案格式、提炼教学风格四方面作了个性说明。
  三、化行动为成效——功夫在实践
  于素梅博士说过“技能的学习要达到会说、会做、会用的目的”。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行动,教给学生认识运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化行动为成效,在于教师用心、用情、用智慧,最终上成孩子们喜欢的武术课。
  1.简约有器材——好亮。选用四色锅垫(功夫垫),直径20cm,一面贴数字,一面贴功夫。简约之效:颜色分组、站位点、限制物、方向盘、攻击物、标志靶、标志物。
  2.趣味有游戏——好玩。准备部分“照镜子”指认身体部位,“对对碰”、武术操复习手型名称,为主教材埋下伏笔。基本部分“寻找秘籍”、武术版“石头、剪刀、布”“你进我退”“随时停车”“移动打垫”体现教师“引思”的主导性和学生“让学”的主体性,在过关游戏的层层推进中,融弓步冲拳、马步推掌等玩法,既巩固动作,又渗透攻防意识,在和教师对练、生生对练中体会动作、感受武德。
  3.情境有氛围——好练。设置“少林方丈爷爷”角色,激励学生学练热情。选用“少林寺”主题音乐做准备活动,“中国功夫”音乐展示汇报,有带入感和角色认同,同时,也增强练武的自豪感。
  4.学练有方法——好学。课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自学挂图,发现秘籍并比画动作,再通过教师冲拳慢动作、直臂冲拳和抱拳冲拳的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旋转时机,点化学练方法,有效解决重、难点。
  5.教后有遗撼——好事。给学生消化练习的时间少了,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动作问题没能及时纠正,发挥小骨干助力课堂还不够。
  四、化成效为成果——功夫在坚持
  (一)“课程调查问卷”显示课堂达成度
  笔者在本节课设计上突出了武术的“攻防”学习目标。91.3%(通过“课程调查问卷”所得)的学生表示愿意努力合作练习,表达了“攻防”这一学习目标已经得到深入实施。
  (二)创新教法找到课堂真秘籍
  笔者本次展示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冲拳旋转时机的把握:拳在腰,肘在腰,快速旋转向前冲,力达拳面。创新教法,一下子就解决了关键问题,突破了重难点。在探索教材教法的路上,需要教师沉下心来,以坚持的理由,找到更多更妙的好方法、好手段。
  五、化成果为成长——功夫在习得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摇篮。好课有好的情境素材、好的驱动任务、好的学习活动、好的教师行为。好课无绝对标准,但有基本要求。学生被触动,被激发,学生成长有增值。我们要用童心、责任、智慧,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在每一年、每一天、每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感悟、习得,在改进中创造成长机遇。
  本次活动虽圆满结束,但投身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我们将继续优化和改善课堂教学,以童心致敬教育,解码课堂,不断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共享、共进、共乐,努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现行课程标準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和质量,提高速度练习的趣味性、多样性与科学性,在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速度训练既是体能训练的重点内容,也是身体训练的重要内容。由于速度是体育运动中重要的强度指标之一,所以速度训练对于学生掌握体育专业技能、发展体能及保持运动状态起着重要作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简称《课标》)为指导,以《跨越式跳高》为载体,依据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要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自制跳高架、多样的教学手段与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以问题引导与方法叠加有效地促使学生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在注重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同时,通过挖掘跳跃项目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勇于挑战,培养勇敢
一、教师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  1.课上教师的口误、示范失误等,如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遇到此情况时,教师应以自身的错误为例,应先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实事求是,同时,教育学生不要怕犯错,犯错后,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能化解教师的窘境,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应对问题。  2.在课上经常发生被学生问倒的事情。教师以此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未解决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下节课,请
案例:《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第1个练习为:传球跑练习,2名学生1组不停地进行绕身传球跑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执教教师强调学生侧身伸手要球的同时绕过同伴建立摆脱防守的概念,并提示传球学生要注意传球的时机和提前量,培养同伴之间的配合意识。第2个练习为:4名学生纵向传球跑练习,执教教师要求跑动纵切的学生先摆脱防守对手,防守强度由弱到强,提高摆脱切入的难度。整个练习中4名学生一直在不停地转换角色练习。
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仍然受到一些阻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巧妙化解由于学训引发的各种矛盾,对于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打造学校体育工作亮点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用工作证明——化解学校不重视的矛盾  有些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认为课余体
一、明晰体能组合练习导向  (一)体能组合练习的目标优化  设计体能组合练习首先要考虑发展哪些体能,即体能发展目标。针对不同项目所需要的体能,进行组合优化是发展不同项目体能的关键。如短跑起跑阶段的核心控制能力,需要以核心控制下上下肢协同综合能力。在进行短跑改进起跑阶段的核心力量练习时,可选用俯撑成“一”字形的平板支撑,结合俯撑单脚支撑另外一脚做向前抬腿练习,以达到起跑阶段核心控制稳定下的向前摆腿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爱心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份激情与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我在幼教岗位已工作三十多年,不忘初心,诠释师爱。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通向孩子心灵深处的桥梁。为了践行爱与责任,我以言行成为孩子楷模,以担责抚慰孩子的心灵,以爱心托起教育责任,以真心换取爱的回
笔者认真仔细地拜读了本刊第8期《一节值得商榷的公开课》一文,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再次在课堂中尝试了原文提出“前滚翻”教学的器材设置和保护帮助的改进策略,颇有收获,深感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甚是佩服。  常言道:发现问题是有水平的表现,能够正视问题是有勇气的表现,解决问题是有能力的表现。周老师在观摩课时能敏锐地发现上课教师在器材设置和保护帮助中存在不合理的细节问题,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是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专门运动能力,并将所学的运动技能运用到复杂的运动环境中。在初中阶段,田径教材的站立式起跑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站立式起跑技术,笔者将观摩学习到的运用体操棒进行教学引入课堂,有效解决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同手同脚、重心不前移、反应不够迅速等
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旨在通过简单有效的练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健康体能,运用具有游戏性、竞争性的组织方法,激发学生想动、要动、喜欢动的心理情绪,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体育小器械的适当使用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体育教师重复劳动的工作量。使用体育小器械辅助体育活动,可以使体育活动形式变得多样,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