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德宏中支的砥砺奋进,2015年3月31日,全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以下简称兑换中心)在德宏州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通过兑换中心这一载体,整合现有4家货币兑换机构力量,发布区域性中缅货币兑换中间指导价,即:“瑞丽指数”,形成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对于逐步规范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推动中缅双边经贸发展、服务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开启了非主要储备货币交易平台的先河,是实施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升级的模式。
一、打破僵局,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德宏州与缅甸毗邻,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2个省级口岸、20多个边民互市点,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桥头堡、金大门。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保持着“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德宏”的重要地位,人民币与缅币兑换需求伴随经贸往来不断增加,但受各种因素限制,辖区无银行开办缅币兑换业务,缅币兑换服务长期缺失,成为制约中缅经济发展的一个“死穴”。同时,由于“正门”未开致使“民间兑换商”的地下活动成为必然。这与国家的改革开放、与沿边金改、与中缅双边经贸发展的新常态格格不入。为解决正规兑换渠道缺失的瓶颈问题,将中缅货币兑换汇率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多年以来,德宏州、瑞丽市两级人行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积极从系统内部突破,最终赢得了在全国首推特许机构缅币经常项目兑换业务的重大政策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充分依靠政府力量,破解职能部门职责受限、力量单一等制约因素,最终促成了兑换中心的成立。
二、创新思维,愿当兑换中心的“设计员”
2012年,在特许机构仅能办理个人兑换业务的政策限制下,德宏中支打破思想藩篱,撰写了《关于在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设立人民币与缅币交易平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在德宏设立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平台,专营人民币缅币兑换业务,通过政府统筹协调,人行、商务、海关等多部门联动配合,由本地某家金融服务公司具体承办”的总体思路,并通过德宏州政府向云南省相关部门进行了呈报,2013年2月16日,副省长和段琪在《云南省金融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关于报请省政府致函国家外管局给予德宏州开展缅币等相关货币兑换政策支持的请示》(云金办【2013】22号)上批示:同意办理,成为兑换中心框架构想的“前身”,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在特许机构因受“民间货币商”垄断业务影响,缅币经常项目业务开展阻力巨大,业绩欠佳,竞争不利的形势下,为不断扩大缅币经常项目兑换试点政策影响,使特许机构抱团聚成一股合力,形成兑换主流市场,扩大正规渠道影响力,德宏中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上报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视角下民间货币兑换市场规范化管理构想》,再次提出了“成立人民币与缅币兑换交易协会,协会下设中缅货币兑换交易信息服务中心,民间兑换商作为协会会员集中在信息服务中心开办兑换业务”的战略构想,为后续兑换中心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年,德宏中支拟写了《规范德宏辖区“民间货币兑换市场”方案》、《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管理办法》等多份材料,详细汇报这一思路的模式构想、承办机构、业务流程及模式、风险控制措施、监督管理手段等详细内容,并由分管局领导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促请地方党政下决心建成兑换平台,发布“瑞丽指数”,将汇率话语权掌握在国家而不是“民间兑换商”手中。
三、深接地气,甘当兑换中心“主推手”
经过多方论证,2015年,最终确定了成立中缅货币兑换中心,为确保风险可控,设计了暂将瑞丽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获得外汇局批准的特许机构纳入兑换中心首批成员的最终思路,思路确定后,德宏州、市两级人民银行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审定了兑换中心的成立通知、兑换管理试行办法、兑换中心章程、具体宣传方案等多项内容。在兑换中心建设初期,云南省委李纪恒书记、省政府陈豪省长亲临兑换中心调研,并充分肯定兑换中心成立的创举和深远意义;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杨小平行长、刘莹副行长等领导和专家亲自谋划,为兑换中心建设指方向、定目标;德宏州委书记、州长先后两次到兑换中心调研,州委书记还作出批示。瑞丽市委市政府更是将该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和2次常委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全力支持推进发展。广西、保山、红河、临沧等政府领导纷纷亲临参观学习。
兑换中心的成立,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得到了国家、省、州、县四级媒体的广泛宣传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香港大公报、搜狐财经、云南电视台、云南网等数十家媒体先后进行宣传报道,德宏州经常项目下人民币与缅币特许兑换影响力逐渐扩大,加之每周定期发布“瑞丽指数”对市场的价格引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与兑换中心及兑换特许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兑换中心成立后短短9个月,业务量已达2亿元多人民币,是过去4年总和的2倍。达到了“兑换币种实现多元”、“服务对象实现多样”、“兑换业务量实现倍增”的良好效应。
一、打破僵局,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德宏州与缅甸毗邻,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2个省级口岸、20多个边民互市点,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桥头堡、金大门。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保持着“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德宏”的重要地位,人民币与缅币兑换需求伴随经贸往来不断增加,但受各种因素限制,辖区无银行开办缅币兑换业务,缅币兑换服务长期缺失,成为制约中缅经济发展的一个“死穴”。同时,由于“正门”未开致使“民间兑换商”的地下活动成为必然。这与国家的改革开放、与沿边金改、与中缅双边经贸发展的新常态格格不入。为解决正规兑换渠道缺失的瓶颈问题,将中缅货币兑换汇率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多年以来,德宏州、瑞丽市两级人行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积极从系统内部突破,最终赢得了在全国首推特许机构缅币经常项目兑换业务的重大政策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充分依靠政府力量,破解职能部门职责受限、力量单一等制约因素,最终促成了兑换中心的成立。
二、创新思维,愿当兑换中心的“设计员”
2012年,在特许机构仅能办理个人兑换业务的政策限制下,德宏中支打破思想藩篱,撰写了《关于在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设立人民币与缅币交易平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在德宏设立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平台,专营人民币缅币兑换业务,通过政府统筹协调,人行、商务、海关等多部门联动配合,由本地某家金融服务公司具体承办”的总体思路,并通过德宏州政府向云南省相关部门进行了呈报,2013年2月16日,副省长和段琪在《云南省金融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关于报请省政府致函国家外管局给予德宏州开展缅币等相关货币兑换政策支持的请示》(云金办【2013】22号)上批示:同意办理,成为兑换中心框架构想的“前身”,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在特许机构因受“民间货币商”垄断业务影响,缅币经常项目业务开展阻力巨大,业绩欠佳,竞争不利的形势下,为不断扩大缅币经常项目兑换试点政策影响,使特许机构抱团聚成一股合力,形成兑换主流市场,扩大正规渠道影响力,德宏中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上报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视角下民间货币兑换市场规范化管理构想》,再次提出了“成立人民币与缅币兑换交易协会,协会下设中缅货币兑换交易信息服务中心,民间兑换商作为协会会员集中在信息服务中心开办兑换业务”的战略构想,为后续兑换中心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年,德宏中支拟写了《规范德宏辖区“民间货币兑换市场”方案》、《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管理办法》等多份材料,详细汇报这一思路的模式构想、承办机构、业务流程及模式、风险控制措施、监督管理手段等详细内容,并由分管局领导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促请地方党政下决心建成兑换平台,发布“瑞丽指数”,将汇率话语权掌握在国家而不是“民间兑换商”手中。
三、深接地气,甘当兑换中心“主推手”
经过多方论证,2015年,最终确定了成立中缅货币兑换中心,为确保风险可控,设计了暂将瑞丽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获得外汇局批准的特许机构纳入兑换中心首批成员的最终思路,思路确定后,德宏州、市两级人民银行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审定了兑换中心的成立通知、兑换管理试行办法、兑换中心章程、具体宣传方案等多项内容。在兑换中心建设初期,云南省委李纪恒书记、省政府陈豪省长亲临兑换中心调研,并充分肯定兑换中心成立的创举和深远意义;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杨小平行长、刘莹副行长等领导和专家亲自谋划,为兑换中心建设指方向、定目标;德宏州委书记、州长先后两次到兑换中心调研,州委书记还作出批示。瑞丽市委市政府更是将该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和2次常委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全力支持推进发展。广西、保山、红河、临沧等政府领导纷纷亲临参观学习。
兑换中心的成立,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得到了国家、省、州、县四级媒体的广泛宣传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香港大公报、搜狐财经、云南电视台、云南网等数十家媒体先后进行宣传报道,德宏州经常项目下人民币与缅币特许兑换影响力逐渐扩大,加之每周定期发布“瑞丽指数”对市场的价格引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与兑换中心及兑换特许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兑换中心成立后短短9个月,业务量已达2亿元多人民币,是过去4年总和的2倍。达到了“兑换币种实现多元”、“服务对象实现多样”、“兑换业务量实现倍增”的良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