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伯克认同理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与启示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防疫时期乃至今后大学生思想指导、价值引导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课程。基于伯克认同理论视角,本文试从“抓住情感认同的共鸣点”“找到达成共识的对立面”“打通共享交流的传播链”三个层面探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伯克认同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向全国发出总动员令,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主流思想理论的认同教育,对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培养正确的国家观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实现由多向一的转变,并统一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上,不断提升和加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认同说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在内的诸多领域。肯尼斯·伯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修辭学家,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修辞定义,将“认同”作为贯穿修辞学说的核心要义,并创新性地提出,只有当我们能够讲另外一个人的话,在言辞、姿势、声调、语序、形象、态度、思想等方面做到和他一致,我们的言谈方式和这个人的方式相认同时,我们才能说得动他[1]。这里的“认同”包括了“理想化的认同”,即在主张、态度、感觉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也包含“形式上的认同”,如传播双方共同参与事件的组织、安排和形式等。伯克认同理论的实质及精髓在于其同一性,而为了实现不同个人或实体的“同一”,他将认同细分为同情认同(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认同(identification by an antithesis)与误同认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三种情境下来实现[2]。从这一理解层面出发,伯克认同理论对于疫情防控背景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以及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具有以下三点重要启示。
  一、以情融教:抓住情感认同的共鸣点
  就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首先是精准定位以抗“疫”为主题的思政大课所要讲授的理论。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准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情感交融点。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每个中华儿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坚实的情感基石。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许多有情感、有温度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家国情怀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积极融入思政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素材。讲授好疫情防控这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就必须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优势、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自信心”“获得感”。其次,这种“同一”的实现基础在于科学界定个体在特定场景下“作为谁”的角色定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学生应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属性,而角色被社会化的同时也决定了在这场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大学生不应仅仅被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对象,而更多的是讲述人、参与者。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3]。此次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90后、00后达到1.2万人左右,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社区工作者、警察、志愿者、记者中的年轻人的身影比比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青春答卷。因此,思政教师可抓住抗疫过程中情感的共鸣点,促使学生在感动与祝福中厚植爱国情怀,在致敬和表白中树立崇高理想,在奋斗与担当中谱写青春赞歌,在理解“同情点”中不断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
  二、寻异促教:找到达成共识的对立面
  除了找寻情感的共鸣点、达到共情的价值目标外,还可从共同的“对立面”中汲取教学素材。基于伯克认同理论,可将其“对立认同”理论加以运用。“对立认同”是指双方因共同反对而结成联盟,强调不同实体之间的一种新的衔接形式,即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这种“敌人”是由不同实体之间的共同分裂或对立所形成的,因为它们有共同的敌人,因此更容易实现“同一”,这个敌人不限于人,它可能是对象、环境或任何东西。面对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对本国人民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同时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例如,向世界及时主动公开疫情信息,向各国分享诊治经验。2020年4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瞿介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国内防疫专家在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对话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等地专家,交流新冠病毒防治和诊疗的最新经验[4]。再如,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先后向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和医疗物资,协助多国开展疫情防控。当下中国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国内疫苗接种,并向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和疫苗出口。印尼最新两款邮票上都是印尼总统佐科接种中国疫苗的画面,这表明中国在疫情中的义举注定载入史册,被世界人民所铭记。此外,当抗疫物资到达塞尔维亚机场之时,总统武契奇更是在五星红旗上献上了他深情的一吻,这一幕让现场很多人为之动容。
  通过融入抗疫过程中各国之间守望相助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
  三、纠偏共教;打通共享交流的传播链   相较于“同情认同”与“对立认同”,“误差认同”虽然是伯克认同理论中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但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经历的一种行为认同模式。例如在一些宣传视频中,常常会创设这样的场景:广告中的男性在购买某款价格高昂的汽车后便化身成功人士的形象,抑或某女性在享受某项服务后立刻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所谓的“误差认同”,就是让信息的接受者在大脑意识中产生一种幻觉式投射,将两个实体的属性不自觉地等同起来,即如果“我”是宣传片中的男性或女性在实行某种同样行为后,也能成为与其相同的人或收获与行为人等同的行为结果。
  这样的角色思维模式其实在思政课教学中也时有发生:在教学场域中,学生认为教师是教学场景中的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教学实践活动,而自己作为信息被动接受的客体,是知识链底端的接收者。这样固有的传播链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误的”的身份设定信号,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固化了。当教学活动开始进行时,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被割裂,这也是传统思政课堂的弊端之一。忽略以学生主体参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会使思政课缺乏体验感、参与度与认同度,以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要打破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固有的传播角色链关系,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旨在摆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台下“看客”的心态,鼓励他们与教师共同站在知识传播的“舞台”中央,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增强获得感。鉴于此,教师应当更为积极地供给丰富精准的教学资源。例如,巧妙融入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题材,讲授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等,提升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关注、自发讨论的积极性。疫情期间,由于无法进行面对面授课,高校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的时间延伸性与空间覆盖性,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效延伸。从伯克认同理论中“误差认同”角度出发,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原有角色定位,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参与的有效性,成为学习的主动体,将“要我学”“叫我做”转变为“我应学”“我要做”。
  四、结语
  通过对伯克认同理论的教学运用,大学生能在疫情这一特定的案例场景中完成思政课预设的课程目标,如理想信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以情融教抓住情感认同的共鸣点,寻异促教找到达成共识的对立面,纠偏共教打通共享交流的传播链,以伯克认同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以上三点措施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后做到内记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孙建冰,周若婕.新修辞受众理论视域下中国文化外译研究[J].英语广场,2021(2):38-40.
  [2]吕飞,卢文丽.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认同理论视角[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34.
  [3]蔡红建.“90后”在抗疫中诠释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21(1):88-90.
  [4]胡益群,等.第二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会议纪要[J].胃肠病学,2009,14(10):618-619.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16 修改日期:2021-07-07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与对策”(2020SJB0626)
  作者简介:许都(1992—),女,江苏南通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凯(1988—),男,江苏常州人,助
  教,硕士,主要从事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CIW全称Certified Intemet Webmaster,是针对互联网专业人员的国际权威认证。CIW代表着国际培训方向的主流,与Microsoft、Sun、Cisco等众多国际性的培训项目所不同的是,CIW不是针对某厂商产品的培训,而是立足于应用,超越厂商背景的中立性的培训,CIW系统管理课程涉及Windows NT、Linux、Unix、Novell等网络操作系统, CIW整个培训体系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受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极大挑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三个注重”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注重”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坚守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三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群众性、地域性的特点,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形式,破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参与性、认同感和满意度,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调查,呈现了该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学习型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游”逐步普及,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喜欢。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乡村景观的设计也逐步受到重视。如何通过设计乡村景观强化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全面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沉浸式体验通俗来说就是能够让游客全身心融入乡村环境,去享受乡村生活的一种体验。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研究,以新昌棠村为例,从乡村建筑立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西学东渐,国内学者越来越专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了弘扬国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认知语言学这一舶来品用于汉语本土化的认知研究日渐兴起。基于此,本文以曹雪芹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中“火”的隐喻为始发点,揭示隐喻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思维的方式,与人类自身的经验和社
期刊
摘 要:目前,全国医学院校有数百万医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护佑生命的医务工作者,是医学院校的神圣职责。医学院校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医德教育资源,更要利用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中白衣天使们所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让抗疫精神内化在广大医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成为新时代像抗疫英雄般的白衣天使。  关键词:医德教育资源;白衣天使;抗疫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R-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混合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为例,将超星学习通平台融入混合教学模式,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示范实施智慧英语课程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合型教学模式;超星学习通;高职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多以校企合作为前提,让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以“学徒”身份走向岗位。学徒制培养模式让学生将知识与实务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就业能力。但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针对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制定严格的实习生和企业幼教的筛选制度等措施,为培养有真才实学、具备专业实用技能的学前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学习似乎变得很容易,却也很难深入。不知道从何时起,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几乎丧失殆尽。对于《机械制图》这样的专业课程,尤其需要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制图并且能深入学习,本文提供了一则案例,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设计,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表达,注重评价,及时鼓励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26-4;G
期刊
摘 要: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弘扬的精神高地和人才培育的实践阵地,肩上担负着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重任和使命。本文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研究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现状,探析高职医学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培育对策,以期能为中国医护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泉州;高职院校;医学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