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思考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和党的文化政策的调整,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界关注越来越多。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思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工作的群众文化事业,值得进行思考和探索。笔者结合广东省示范项目--肇庆市群众文化活动孵化中心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孵化中心;地方特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和党的文化政策的调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事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多元化发展态势,鲜明的表现出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代特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城乡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实现。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已经向公共服务体系转变。如何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建立一整套良性循环的新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成为新形势下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拓宽文化培养范围的新课题。本文提出了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概念,浅析了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意义,结合肇庆市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思路和举措。
  一、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概念
  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文化馆在是新形势下,顺应文化事业新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探索。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按照“政府牵头建立、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力量支持、人民群众受益”的模式培育,扶持本土群众文化发展的公益组织。群众文化孵化中心通过公益课程培训、优秀作品展演、群众文化宣传、学校资源对接等多位一体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为本土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培育从业人员搭建交流、活动的平台,打造本土群众文化得到全方位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全面促进我市群众文化建设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群众孵化中心以孵化群众文化优秀人才为核心,兼具四大功能:群众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人才;群众文化展演舞台——服务群众;校园社会资源对接平台——促进融合;文化创意交流空间——助力创新。
  二、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重要意义
  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发挥孵化中心在基层群众文化中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对于推动群众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设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是创新公共文化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研究和部署,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文化馆,这个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门,又一次担负起了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彰显其社会功能的重任。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是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城乡文化阵地建设的新模式。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之一,新形势下,文化馆迫切需要顺应新时期对文化事业的新要求, 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换代,丰富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和供给,以适应当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模式。
  (二)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有利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
  在群众文化孵化中心建设中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三)建设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針的需要
  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党政方针的需要。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从不同角度,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思想,抵制陈旧文化,用社会主义发展观占领文化阵地。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推进群众文化孵化中心建设,可以大大拓宽群众接受新文化、新知识的平台,有利于群众通过更有益、更新鲜、更愉悦的方式,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接受社会新鲜知识,这是建设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在新形势下,文化活动不在是单一的文娱表演,更多的是有效整合了炙手可热的社会新热点、新动态。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传播,寓教于乐中,大大地提高了群众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最大限度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手段。
  三、肇庆市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经验借鉴
  肇庆市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是广东省示范项目。该中心由肇庆市文化馆主导构建,通过探索广场文化、公益培训、流动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亮点。
  (一)因地制宜,以广场舞打造基层公共文化品牌
  肇庆牌坊广场是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是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者广场文化活动辅导示范点。肇庆市文化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平台,积极培育特色广场文化,成功打造牌坊广场(排)舞培训班广场文化品牌项目,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晚定时开展培训活动,并构建长效可行运行机制。目前,肇庆市广场(排)舞示范点已成功孵化成为七个,全市九个县(市、区)累计组建广场(排)舞团队156个,举办广场(排)舞骨干培训班53期,培训广场(排)舞骨干人数2068人,在全省推广广场(排)舞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幅射作用。通过广场舞文化活动,既能陶冶情操,也能使人们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自觉地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和远离不良的社会陋习,有利于促进社会好风气的形成,弘扬正能量,也为构建一个利民益民群众文化孵化中心,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以流动文化馆缩小城乡差异
  肇庆市文化馆针对我市城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不平衡、不均等的现象,提出“流动文化馆”的服务新概念,把文化馆的资源和职能充分流动起来,通过培养和组织全市文化志愿者,把服务送到基层文化馆、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等单位,逐步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网络,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异。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流动文化馆创新服务方式,将文化馆的职能以轻便灵活的方式见缝插针延伸到基层。大规模整台演出的模式取消,成本减少了,内容却更丰富,除了培训、讲学等活动,还有歌曲大家唱、百姓大舞台、肇庆非遗展等项目,简便而贴近群众的活动更受欢迎。
  (三)以文化馆艺术培训基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肇庆文化馆艺术培训基地广泛利用现有的社会文化资源共同从事文化培训,为群众提供更多的艺术辅导,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做好新时代的文化服务,精心打造群众文化平台,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一流的文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一是优势资源共享,提供文化艺术服务。通过开设主题为“百姓课堂”各种公益免费培训班;举办“孵化中心”暑期夏令营少儿音乐培训和关照的外来工子弟活动,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和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优秀文化艺术资源共享,共建艺术人才库。通过与社会艺术培训辅导机构合作,强强联合,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已经培育出200多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总人数已超万人。三是场地及相关硬件设施资源共享。借助成熟的培训场地开展培训辅导工作,降低艺术培训成本,达到“花最少的钱、办群众最满意的事”。四是文化艺术精品创造合作,打造文化强市品牌。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研创文化艺术精品剧目,并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将优秀剧目搬上舞台。五是为文化志愿者提供艺术实践阵地。基地的成立,为艺术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一方面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减少社会就业压力。
  四、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思路举措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文化需求。
  (一)思路要新,感情要真。要对人民群众保持真情实感,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同时要对群众文化事业保持高昂的热情与斗志,结合跳跃性的思维、横向性的思维、纵向性的思维,全方位搞好群众文化创作,用爱心和责任心作为支撑,才能做好群众文化传播工作。
  (二)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以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基础,拓宽思路变旧为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在文化的融合中求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芒;以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为立足点,结合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工作群体,寻找共性,突出个性,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受众面广的文化培育讲座、课堂;以全国、省、市群众文化活动的趋势为导向,做到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动态,更好地以文化为载体传播党政最新政策,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群众文化工作推向深入。
  (三)实事求是,紧抓亮点。突出整合多元文化。把多种文化融合在一起,让群众文化孵化中心活动形式丰富、主题色彩鲜明、焕发生机与活力。继承和发扬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优良传统;重视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的搜集、整理和文化研究。让传统文化赋予时代色彩,让群众文化发展空间更开阔。要突出发展通俗文化。通过对群众进行访问调查、了解网络、媒体最新动态等方式,收集最新鲜、最有活力的通俗文化元素,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全方位地迎合受众的需求,活跃更广大群体的文化生活。要突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两不误。做到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既要立足自身特色和区域优势,努力抓好文化建设、文化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又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加快产业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
  (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要积极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文明向上的文化形式,着力推进群众文化联动。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导向、辐射作用,以城市文艺团体为依托,利用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文化节日,举办群众共同参与的歌咏、戏曲、舞龙、灯会、健身、游艺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吸引大众对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关注,充分提高他们对群众文化的热情,从而促使人们从事高尚的文化活动变为让人们自觉、主动地从事高尚健康的文化活动,并抵制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所谓“文化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心态,使文明和进步成为每个人自覺的行为意识。
  (五)注重拓宽活动平台。校园文化、广场文化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空间,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而开展的一种校园艺术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广场文化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精神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
  减轻人们因日常劳作而产生的疲劳和压力,使人民群众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同时,要推动宣传平台多样化建设:微信、微博、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群众舞台、知识宣传栏、知识讲堂等,都可以成为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广阔平台。
  (六)注重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要想更好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多种空间,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当今社会已步入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微信、微博等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更近距离与群众进行接触与沟通的平台。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快,内容全等特点,开展文化工作,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好帮手,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的视频照片信息传上网络,利用网络,利用其来快速有效传播群众文化,令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更加顺利进行,既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民了解各地方如何进行文化活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活动,还可以跟全国各地的人民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对新形势下的文化活动进行讨论,交流都具有重要帮助。
  实践证明,群众文化活跃之地,便是群众安居乐业之所。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应从发展的高度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探索、研究,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宗旨,寻求更多有效的方法,全力构建利民、惠民的群众文化孵化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01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4-01-01;
  [3]《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
  [4]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的未来发展》《戏剧之家》,2010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层出不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报纸等传统媒体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地方党报的发展面临着更多挑战,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党报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实现党报和自媒体的完美融合,探索一条适合地方党报发展的道路,本文结合目前党报和自媒体的融合现状,进一步探索自媒体时代下地方党报的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地方党报;媒体融合;网络信息;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进一步推进,但是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却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維迟缓、考试焦虑等。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大学生潜在心理疾患的出现,如何引导和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是目前大学教育的关注点。根据2011—2013年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反馈意见,尝试采用“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焦虑、自卑
期刊
摘 要:我国近几年来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动下,各项指标的发展均十分快速,因此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这就给高职专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那么,如何提高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使其与职业资格证书完善衔接已经成为了目前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的相关要点分析,以期更好的推进二者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认证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模式应顺应就业市场做出怎样的转型和变革。  关键词:全媒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形势;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特征  全媒体出现在网络媒介较大程度发展的数字时代,全媒体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是融合所有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和收费渠道呈现多元化形态,票据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在财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健全财务制度、强化内部监管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目前一些高校在票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加强高校收费票据管理的若干建议,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旨在使高校票据管理制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善于把群众文化活动与重大节会活动相结合,借力节会平台,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健康蓬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节会活动;借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群众文化活动是
期刊
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教学目标的原则  张献丽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摘 要: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和教师教学目标功利化、应试化这一反生态的现状,建构一种尊重生命的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势在必行。生态化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生命个体和教师生命个体的鲜活成长,互动发展。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了目前英语教学目标生态失衡现象,进而指出构建生态教学目标的原则。只有构建生态的英语教学目
期刊
摘 要:传统教育模式走的是知识灌输式教学路子,互动教育模式主张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劳动创造性、实践性为目的。更适合服装专业课程教學的发展和要求。  关键词:服装专业课;教学;互动模式;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走的是实用型路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装专业课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服装专业课的教学也应
期刊
摘 要:任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a都要采取一定的形式,都有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课堂教学形式是关于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学习和研究课堂教学形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形式创新策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课堂教学组织得更加和谐,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形式;创新; 
期刊
摘 要:鲁迅以其敏锐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借助小说刻画了20世纪初期不同的层面的人物群象——闰土、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夫妇等。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中,除了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还重视细节的描写,审美情感深刻丰富,审美价值潜在隐蔽。对鲁迅的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观照,是作品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理解学习作家作品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审美价值;豆子;细节描写;美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