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领域的“扫地僧”

来源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里面武功最高强却又不显山漏水的,是一名扫地僧。而曾有一位中国老人,他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扫地僧”,经常脚踏布鞋,衣着简朴,但学术造诣却在世界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他就是中国著名遥感学家、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
   其实,李小文院士是一个十分低调的学者,他常常坐小竹板凳“低姿态”听学生汇报,而他的“盖世神功”却是由来已久。他与学生亲密无间,一直幽默地自称“黄老邪”,而学生们则戏謔自己都是“桃花岛主”的弟子。他一生清廉,安贫乐道,却心系民生,为国分忧,甚至捐出“长江学者”奖励津贴设立奖学金奖励母校师生。在他的心里,却唯独没有自己……
   喜欢坐小竹板凳“低姿态”听学生汇报
   “他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习惯了光脚穿布鞋,他这么穿可能感觉很舒服,我们也觉得很正常。”李小文院士的的“弟子”——博士生丁佩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小文院士的衣着十分朴素,“他要是出门走在大学校园里,只有走近了,你才能认出他来。”
   丁佩佩去过几次李小文院士的家里,看到他家里简朴的陈设与她想象中的“院士楼”有着天壤之别。“没见他之前,我以为他住‘院士楼’,其实学校没有‘院士楼’,他住在学校的教师家属楼,我听说是一个两居室。那天,我第一次进他家门,只能看见一个挺小的客厅,正对门是一个电脑桌,客厅里有一台电视、一个沙发,还有几个柜子,客厅最里面是一个过道,过道里面是卧室。”
   “李老师住的房子大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房子。”李小文的另外一个“弟子”——博士生胡容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他去李小文院士家里汇报自己的学术研究进展时,看到他家里很整洁,家居摆设中没有一件高档家具,看上去就是一对很普通的京城老两口的日常生活布置。
   丁佩佩和胡容海等人一起去过几次李小文的家里,每次去见导师李小文,他总是让学生们坐在沙发上,而自己却随手拉过一条有靠背的小竹板凳坐着,听学生们的汇报。丁佩佩说:“那个小竹板凳本来就比沙发矮,他坐小竹板凳后就显得比我们坐着沙发更矮了,他这么‘低姿态’地听我们汇报,我们很不好意思。我们恳请他坐沙发,他说他坐小竹板凳更舒服。后来,我听过好几个人提起,李老师在家里接待客人,都是坐在小竹板凳上与坐在沙发上的客人交流。”
   十分随性的李小文还给学生们定了一个不成文的“铁规矩”:在校学生到他家里来,绝对不允许带任何东西。有一年中秋节,丁佩佩和同学们带着一袋水果去李小文家里看望导师,李小文不仅把家里好吃的月饼拿出来招待他们,结果在他们走的时候,李小文还特地让他们把自己花钱买的这袋水果都带回宿舍自己吃。“从此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只是买一张贺卡,写上祝福,集体签上名字,当成礼物一起送给他。”丁佩佩说。
  “扫地僧”的“盖世神功”由来已久
   过着平常百姓生活的李小文院士,突然进入公众视野,是源于2014年4月21日网上一张走红的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手拿发言稿讲话,有趣的是老人的衣着:脚上穿着一双手工布鞋,没有穿袜子,上衣和裤子就像村里老人一样土里土气,灰白相间的头发也有些杂乱,面容削瘦,鼻下还蓄着胡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专家教授一类的大知识分子,倒像是隔壁不修边幅的大爷。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就是李小文。
   由于李小文衣着朴素,光着脚穿布鞋在大学讲台上作报告,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很多网友看了这张照片,都觉得李小文是现实版的“扫地僧”——虽然看上去貌不惊人,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他“却有着惊人的天分和盖世神功”。
   对于“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李小文的大学同学、网名“tuerye”在他的博客留言《永远的小文》中说:“今天大家对你光脚布鞋、老式旧衣的打扮大感吃惊,他们哪里会知道,其实这正是你的天性使然,这样的装束你才感觉最自在。这无关什么朴素,无关什么节俭,更无关夫人。”
   该文中还提到1963年的9月,16岁的李小文打着赤脚,穿着他父亲宽大的旧衣服,踏进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大门,从此他就成了6805班全体同学的小弟弟。大一时,全班同学去学校的金工实习工厂实习,守门的老大爷一看李小文这副模样死活不让他进去,连班长来作证都不行,非说李小文是他们班哪个同学的弟弟,想蒙混进去。直到老师来了,他才得进了厂门。
   而对于李小文的“盖世神功”,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楼梯墙上展板上,是这样介绍李小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首席科学家,遥感基础理论研究专家,世界遥感领域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短短89个字,浓缩了李小文一生的卓越成就。
   “李老师为人十分低调,治学十分严谨,他经常鼓励我们要敢于挑战学术权威,善于挑战权威。”年轻人发表论文去质疑学术权威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李小文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他质疑学术权威的方法。李小文说,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发现一位科学家写的一篇论文中,犯了一个错误,他就直接与这位科学家联系,两人当面讨论看其中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再发表论文提出质疑。他这样的沟通方式既维护了学界关系,又赢得了彼此信任。
  博学“黄老邪”生性幽默“没有架子”
   李小文院士生性幽默,没有任何架子,十分平易近人。他在网上以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角色“黄老邪”自称,武侠小说中的“黄老邪”是“黄蓉”之父,是“桃花岛”的岛主,也是“桃花岛派武学”创始人。这和李小文是“世界遥感领域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的学生们也纷纷戏谑以“桃花岛弟子”自居。
   “李老师自称‘黄老邪’,我们这些跟他读硕士、博士的弟子有80多人,大家就在QQ上建了一个群,叫‘桃花岛’。‘黄老邪’就是我们‘桃花岛’岛主,我们就是‘桃花岛’弟子。”丁佩佩回忆说,李小文院士也特别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自由讨论问题。为此,他好几次都抱怨博士们的“组会”开得太少,应该多开“组会”,以增加彼此的学术研讨交流。他还常说,他有时候感觉学生们的观点有点“跑偏”,却为他打开一个窗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机会,又能激发他的思维活力。    据胡容海回忆,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一次,李小文还把他在中国科学院所带的学生和在北师大所带的学生都凑到一起来开会交流。他让大家先自我介绍,然后说说自己正在研究什么课题和目前进度。“我们说话声音都比较小,他并没有喝令我们说话大声点,而是自己从座位上站起来,侧身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金庸笔下的“黄老邪”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这也与李小文院士博学多才有几分相似。丁佩佩说,李小文无论是在给他们上课时,还是平常的闲谈交流中,都经常引经据典。这让文史知识不太好的丁佩佩特别喜欢听他上课,即使是他和师兄师姐们闲谈,她也特别乐意当一个忠实的听众。
   其实,李小文在大学求学期间,对文史知识情有独钟。“有网友觉得一个学工科的学者怎么文史知识那么丰富,好生奇怪,网友哪里知道这是李小文的‘童子功’。”据李小文的大学同班同学撰文回忆,当时,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图书馆一楼全是文史书籍,去光顾的同学却很少。而李小文却是这里的常客,他的课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以至于管理老师任由他“任性”地躺在里面看书。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在浏览李小文院士的大量网络博客中,我们就会发现李小文关注的事情特别广泛,小到一个教师退休、一部电视连续剧,大到渔民死守南海美济礁、汶川地震、“一带一路”的和平梦、中国梦等,真可谓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现实生活中,他爱国敬业,关心他人,情系民生,唯独心里没有自己。
   2009年11月,海归博士后孙爱武在北京摆地摊露宿街头数月,李小文在得知后,便约见了孙爱武,并提出了聘请其为专家的想法。虽然双方在待遇方面的分歧较大而未能如愿,但是,李小文院士的爱才之心一时传为佳话。
   李小文院士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每次见到同学们时总要问问,生活费够不够花。以前,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每月只有380元的津贴,博士1000元;从2013年开始,该校的硕士研究生每月津贴升至500元,博士1200元。
   其实,这个津贴也是在李小文院士的呼吁下才得以实现。2007年开始,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为推动中国博士生津贴改革大声疾呼:“不吃饱肚子,怎么能做科研呢!”“博士生也要有尊严,不能靠家人养活。”最后,在李小文的呼吁和奔走下,多部门协调后,全国部属高校都陆续接到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提高高校博士生奖学金标准的通知。
   社会热点也是李小文关注的焦点。美济礁位于中国南海的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为一天然避风良港,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2014年11月10日,中菲争端愈演愈烈,李小文在电视上看到我国渔民历尽千辛万苦去美济礁网箱养殖、死守国土时,他不由地在博客中分享视频网络链接,还写道:“看来,挺苦的!”这简短5个字,其中饱含李小文对他们爱国之心的崇敬和历尽苦难的同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爆发后,李小文曾在电视上看见温总理当天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手里拿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心急如焚的他第二天在博客上发表《遥感道歉》,他写道:“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事实上,后来,他们也很快送上了遥感图,为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亟需的灾情现势评估、监测灾区堰塞湖和滑坡等次生灾害、预警和防治及灾民安置与疏散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李小文还在《遥感学报》上发表一篇短文《汶川赈灾中遥感的应急与反思》,严肃地提出当前我国遥感技术和学科本身存在的严重不足和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在汶川地震之后,我國遥感各相关部门和其他领域都作出了实际的调整和改进。这直接促进了此后不久发生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时的遥感快速反应。
   平常李小文院士很忙,每次大学同学聚会,他总让班长报个数,却没有时间参加。2013年,李小文大病初愈,又忙着出差,却特意中途在郑州下车,去看望因甲状腺瘤开刀的同学。而在他重病期间,他的学生们去医院看望他时,他一见面后就赶学生们走:“你们不要围在这儿陪着我,你们赶紧回学校忙你们的科研去。”
   “2015年1月10日中午,我听说李老师快不行了,我就赶紧往医院跑,走到半路上,得到电话通知:李老师已经走了……至今我都觉得像做梦一样,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丁佩佩说,他曾经跟我说过,过几年要申请公共卫生领域的国家级项目,把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医学领域里面去,还要多招几个公共卫生方向的师弟师妹,将来为国家防治类似“非典”、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可是,这些愿望,李小文院士还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走了,这无论是对我国遥感事业,还是对于公共卫生事业,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于振华/供 稿)
   “扫地僧”李小文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内心世界中诸如爱国敬业、谦虚乐观、勤奋朴素、刻苦钻研、勇于担当的精神,后人都必须传承下来,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学者的美德,还是一种民族的精神!
其他文献
谁要你每次都藏在同一个地方,當然容易找到呀!
期刊
回忆是一条船,它带领我们见证了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回忆是一张照片,它带领我们看到了祖国在不断地繁荣富强;回忆是一块山楂片,含在嘴里就能忆起和外婆相处的时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我叫李嘉懿,今天能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非常激动,我能有幸参加这次班长竞选,让我心潮起伏,万分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次机会,能够让我坦诚地向大家说:我想竞选班长,请各位同学支持我,投我一票。
期刊
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世界正因为有了生命而绚丽多姿,生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动物也是一样。所以生命值得我们敬畏,值得珍重。   生命是有价值的,也是顽强的。四月的一个早晨,我去大汉龙城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一只花蝴蝶扇着翅膀从空中飞了过来,蝴蝶那色彩斑斓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夺目,格外引人注目,真像一位美丽、活泼的小天使啊!这时蝴蝶落在了一棵小树上,一动不动
期刊
我的祖国,是一个多难的民族,但多难必能兴邦。   记得2008年年年初发生在南方的雪灾吗?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令成千上万归家心切的民众被堵塞在南方,而不能踏上北上回家的路。是我的祖国,在这场雪灾面前,从容镇定,以大无畏的精神,迅速而有效地解决了50年一遇的困难。   记得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吗?在这场亳无预知的灾难中,无数民众被深埋瓦砾中,百姓无家可归,山河在震动,天地在
期刊
我是一个蓝色的小闹钟,头上有两个银色的大圆耳朵,中间有一把锤子,闹钟响动时就会敲击耳朵,提醒人们该起床了。钟面上是皮卡丘的图案,上面有时针分针秒針,它们你追我赶,提醒人们珍惜时间。   我的主人是一个小男孩儿。去商店看到我漂亮的外表,了解了我的强大功能,就一定要磨着妈妈买下我。妈妈拗不过他,还是把我带回家里。我既有一般的功能,也就是显示时间,还可以设置成闹铃,来提醒小主人起床,还可以设置他上班学习
期刊
又一年冬天,梅花迎着白雪绽放。院子里飘着淡淡的花香,粉红中带着点点嫩绿,仔细一看,是才绽放的梅花。   霜雪在枝头,外婆又要忙上一阵。清理掉枝上的白雪,取下花骨朵儿,以便于以后做食物。再折一枝还未开放的苞蕾,插入瓶中,在每个房间放上一瓶。准备好后,便是等待我和父母回家的日子了。   一回到外婆家,我闻到熟悉的梅花香,味道时而浓郁,时而清淡。我親昵地呼唤着外婆,随后被外婆拥在怀中。   餐桌上,梅花
期刊
甘肃省武威市的著名景点——雷台汉墓里有一口神奇的汉代古井。此井“见钱眼开”,能将扔进井里的钱币神奇地放大!  事死如事生   在雷台汉墓里的东南角有一口古井。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古墓里会有一口井呢?   原来,井的出现是汉朝文化的一种反映。因为在汉朝人们非常讲究“事死如事生”,意思是墓葬里面的陈设,完全按照死者生前的状况,以及地上建筑而布置。就连随葬的生活用品也是仿照世间的物品一一摆放。之所以在墓室
期刊
你相信有不怕火的植物吗?在自然界中真的存在不怕火的植物。这些植物天生有着抵抗火焰的独特本领,还有的能借助大火获得新生呢。  身披“防火衣”   中国北方有着大片的落叶松。它们挺拔的树干外面穿着一层厚厚的树皮,这层树皮几乎不含油脂,很难被大火烧透,就像“防火衣”,能够保护树干里的组织不被破坏。即使落叶松的树干被烧伤,还能分泌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伤口涂满。树脂凝固后,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就
期刊
蜥脚类恐龙曾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当今世界上所有已经发现的化石以及所有现存动物都没有能超过它的。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蜥脚类”一族中的梁龙科。它们生活在侏罗纪末期……看!一只老梁龙正在向我们走来。   1905年5月12日,初夏的伦敦热闹非凡,上万人一起涌向自然历史博物馆,大家如此热情是要迎接一位贵客:一具27米长的梁龙骨架模型。这具模型是著名慈善家“钢铁大王”卡耐基送给英国人的礼物。3年前,爱德华七
期刊
火药,由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一般用于军事。传统的火药为黑色,故称为“黑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洋洋兔/編绘)   火药在军事上、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世纪初期和中期,火药传到阿拉伯国家。13世纪后期,欧洲知识分子才从阿拉伯书籍中得到有关火药的知识。14世纪早期,欧洲才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同时,火药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