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早产儿相关疾病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_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早期在早产儿的研究中主要用于红细胞生成.现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儿神经保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中也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其他文献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母亲孕期原发性或再发性HCMV感染都可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婴儿先天性HCMV感染,部分病例出现血液系统异常.该文综述HCMV垂直传播所致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以及HCMV垂直传播的诊断、高危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认知功能是癫疒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二者的关系至今仍未阐述清楚。临床研究显示癫疒间和癫疒间相关因素均会对患儿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通常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年龄阶段,癫疒间患儿认知损害表现不同。该文主要讨论6岁以下癫疒间患儿的认知功能,以期阐明6岁以下癫疒间患儿认知功能的特点。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作用的化学物,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业中.长期暴露BPA可对机体多系统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包括生殖、发育、神经、内分泌等,其中与肥胖的关系尤其受到关注.孕期及生后早期的暴露能够导致子代肥胖易患性增加.BPA可能通过促进甘油三酯的聚集和脂肪细胞分化,影响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和血糖、胰岛素代谢,促进了肥胖的发生发展.BPA的剂量效应关系并非呈简单的线
随着新生儿筛查工作的不断规范及大规模开展,近年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高促甲状腺素血症患儿被发现.如何正确认识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仍是儿科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该文就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的病因、诊断、转归以及处理原则进行综述。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微小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其高度同源拷贝SMN2基因可调节疾病的严重性,两个基因间功能的不同是编码区单个核苷酸不同致沉默突变使SMN2转录翻译大为降低.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实验中已显示出较好前景。
国外学者报道了一组既往正常的儿童,在发热后出现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或癫(癎)持续状态,预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药物抵抗性癫(癎)的临床病例,将其命名为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癎)综合征.目前该病病因不明,病情危重,预后差,脑脊液、脑活检和神经影像学未见特异性改变,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报道生酮饮食可能有效.该文就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在IRI急性期,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C3沉积和Toll样受体2、4表达增加;树突状细胞早期活化导致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T细胞和B细胞等迁移到缺血后肾脏.可溶性免疫分子(如补体活化产物、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肾脏IRI急性损
神经母细胞瘤是极易发生骨转移的儿童实体肿瘤,其发生骨转移后引起影像学可见的溶骨性破坏.在这个过程中,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成骨细胞和骨基质细胞通过分泌一系列相关因子促进骨转移发生.该文对引起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破坏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因素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被激活,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以及血中皮质醇水平增高,这是机体适应应激,维持器官和细胞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噪音对新生儿具有潜在性危害.该文总结了噪音对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同时指出提高医务人员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加强NICU管理、科学设计和建设NICU、更新设备及改进医疗过程等,可减少NICU的噪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