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无功利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经典”是现在许多父母给孩子挑选书籍的主要标准,“这些书一定要有用!”但父母眼里的“有用”和孩子理解的“有用”,往往有出入。有位妈妈就为女儿痛恨阅读而烦恼:“女儿只喜欢读《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没有教育意义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只能读妈妈为她挑选的那些书,女儿干脆罢读,以此抗议妈妈的逼迫行为。
  因為父母的坚持而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的事并不少见。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选择喜欢的书籍和阅读的方法,又不偏离父母的“有用论”?
  我儿子从小喜欢动物,在亲子阅读期时,他常常会挑出一些和动物有关的书籍,比如《恐龙》、《海底发光鱼》、《鸟类》等让我阅读。只要读这些书,才2岁的他就能长时间专注地坐在我身边。
  长大一点,他的兴趣有了转移:“妈妈,我喜欢车子和建筑工地。”于是我又带他去书店和图书馆挑选这方面的书。到了每天的读书时间,他就很自觉地翻出这些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并要求我读给他听。这样不到4岁,他就读完了3000多本绘本。
  这些书有没有用?也许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但除了增长见识,我更看重孩子借此培养起来的阅读好习惯。
  电子阅读时代,父母们头痛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爱看书,更喜欢对着屏幕。互联网和书是不是对立的?不见得。
  儿子六年级时,学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成一篇演讲稿。那年夏天我们回国探亲,国内正热播《三国演义》动画片。儿子非常喜欢片中的诸葛亮,于是回加拿大后就挑选了诸葛亮作为演讲比赛的主题人物。
  身处国外,要找诸葛亮的资料不是一件易事。儿子告诉我,“妈妈,我可以在网上查。”于是那几个星期,儿子上网就做一件事:查资料。从诸葛亮的生平、发明到他的军事成就,一番努力下来,儿子俨然成了一个研究诸葛亮的小专家。在此基础上,儿子顺利完成了作业,还夺得了比赛的金奖。
  所以父母对阅读的理解,不能局限于阅读纸质的实体书。随着网络、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现代通讯方式的兴起,在书籍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阅读。只要运用得当,互联网也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成为新的阅读工具。
  国内关于阅读的风气,最后多会落脚到“识字”上,似乎读书就是为认字打基础。许多父母常常为幼儿多认得了几个字、会背了几首儿歌沾沾自喜。但我认为,幼儿不需要过早进行识字教育。研究显示:无论早识字还是晚识字,孩子到了7岁之后,他们在阅读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异。
  强制让孩子识字,孩子会提早产生厌学情绪。因为那不是他感兴趣的。5岁时,儿子跟着我们回国探亲,一见到表哥的神奇宝贝游戏卡就喜欢上了。回加拿大后他每天都把卡片铺在床上,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为了搞清楚卡片上神奇宝宝所具有的各种特殊能力和技能,小家伙除了看卡片上的图画,还让我把卡片上的字一一念给他听。不久后的一天,他拿着自己最喜欢的皮卡丘卡兴奋地告诉我他知道皮卡丘最擅长的技能了,然后指着卡片上的字,一字不差地读给我听。惊喜之余,我也不乏怀疑,这也许是孩子的强制记忆呢?可再从那叠卡片中随意抽出几张卡片,儿子依然毫不费力地读了出来。
  有兴趣,孩子才会从父母的陪伴阅读进化为自主阅读,从图像阅读进展到文字阅读。可见在早期教育中,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都不如孩子的需求重要。不然,“无用”的游戏卡怎么能成为比识字卡片更好的阅读工具呢?
其他文献
相爱却害怕结婚  老欢最近和女朋友闹得厉害,三天两头来找长安吃饭。两个人本来好好的,四年恋爱风平浪静,前段日子突然触礁。起因是女友随口问老欢打算什么时候结婚,老欢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就点燃了地雷。  “你缺钱?”长安问他。“不缺。”  “你家里不同意?”长安又问。老欢摇头。  “你有绝症?还是,有不能说的毛病?”长安假装不经意地往桌子底下瞄。老欢一拍桌子,“没有。”  “那你对你女朋友有意见
期刊
我们驾车离开医院,在第一个路口等红灯时,我打破了对露丝许下的两个最重要的结婚誓言:第一,我以一个医生的口吻和她说话;第二,我欺骗了她。  不能讨论的秘密  从牛皮纸信封里取出X光片,只借助车顶上方微弱的灯光,我便已知道露丝体内发生了什么。但我一边发动车子,一边说:“嗯,我什么也看不出来,我们还是回家去咨询专科医生吧。”我当然是在佯装,我是肺癌专家,即使对妇科领域不是很在行,但只一眼我就已经看出,露
期刊
老家成了团圆地  2014年10月13日,俞春芳和大哥俞春军特地从江西遂川来到广东肇庆市睦岗镇的大龙外迳村。同行的还有俞氏宗亲会遂川分会会长俞建中。  俞春芳是为来年春节的团圆地踩点。6月时父亲去世,母亲多年前就已仙去,兄妹四人顿时有种“家散了”的凄凉感。来参加葬礼的俞建中是父亲隔了两房的兄弟,虽然两房人已经二十多年没联系过,但葬礼结束后,俞建中主动邀请俞家老大68岁的俞春军:“今年10月你们要不
期刊
一天,母亲对我说:“你去给我做一个牌儿。”  牌儿?什么牌儿?我没听懂。  “就是挂在胸口,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和你的电话的那种牌儿。”母亲连比带划地讲解着,“万一哪天我糊涂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如果有好心人看到这牌儿,好给你打电话来接我啊!”  母亲的话让我一时语塞又心酸。  这都是让前面巷子里老冯走失这件事给闹的。老冯的儿子们都在南方打工,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平时就老冯和老伴两个人在家。老
期刊
中国人在正月初一这天过了两千余年的春节,如今,人们开始重新为春节寻觅信仰。  民间至今将春节称为“大年”,言下之意,法律意义上的新年——公历1月1日只是“小年”,真正的年非农历正月初一莫属。  这自然是传统使然。从公元前102年开始,中国人有二千余年时间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的。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才改用公历,以每年1月1日为新年之始。由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宣统皇帝尚未退位,北京和北
期刊
婚前,云儿觉得婆婆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没想到,她和大海刚结婚,婆婆就变了。  那天晚上,本是她和大海的洞房花烛夜。小两口正在床上卿卿我我,卧室门突然被推开了,水晶灯也一下亮了。小两口吓得赶紧把被子拽过来,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藏好。婆婆笑容满面地端着两杯牛奶:“还没睡吧。赶紧地,我热了两杯牛奶,补钙壮骨。”小两口尴尬地笑着,连连点头。  大海说:“妈,您出去时帮我们把门带上啊。”婆婆刚出去,小两口互相取
期刊
十多年前,我们还称兄道弟的时候,他是个内向的男孩,吃饭的时候低着头,走路的时候一声不吭,见了面仅仅是打个招呼便没有下一句了。十多年后,我们都已各自组成家庭,而他已成了一位沧桑的父亲,疲惫而坚强。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乐乐。上天真不公平,给了内向的他,一个自闭的孩子。那一年,这个宫内窒息差点亡命的孩子生下来后,所有的发育都差了一截。医生告诉他孩子的病症后,他抱着孩子,沉默了一个晚上。  自闭症不是绝症
期刊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与我同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地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想吗?”  男:“我也想,一会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就是这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两个人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不急不躁。东北人很少有这么温
期刊
吃了个“闭门羹”  周六,开了一辈子出租车的老杨,特地找同事调了班——女儿要带准女婿回家吃饭,这让老杨和妻子既激动又忐忑。他们就这么一个女儿,30岁了,还是第一次带男友回家呢。  这天一大早,吃过早饭,老两口就忙开了,洗肉、洗水果、切菜、炖汤……看着厨房里少许白烟在早晨的阳光中腾跃,老杨觉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味道。忙了大半个上午,11点半,门铃响了,老杨急忙去开门。  门外,女儿杨佳手里拎着一袋水果
期刊
远方亲戚来了   没有血缘关系、不知道远到哪个旮旯的远房表姑,同老妈神交多日后终于相逢在了我的婚礼上。  两个人其实正式建交也不过两月时间。那天老妈接到一陌生女人的电话,对方客客气气地问候,说了一堆老家的事儿后终于唤醒了老妈的记忆:是姥姥同村的老邻居,年轻时见过几次。  然后老妈就多了一个聊天的老姐妹,再然后听说了我的婚事,表姑当场就在电话里嚷起来:“今年我承包了二亩棉花田,正好小勇考上公务员要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