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行社行业“互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旅行社行业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入改革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模式,提高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根据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从分析重庆市旅行社行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旅行社行业“互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旅行社 互动型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赵纲(1977- ),男,河南郑州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行社、导游的教学研究工作。(重庆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旅游线路设计流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j0915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6-0027-02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我国旅游业经受了严峻考验和挑战,在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人才需求的重要行业。
一、重庆市旅行社人才现状分析
根据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全国旅游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21.5亿人次,增长13%;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增长5%;出境旅游5100万人次,增长7%,新增旅游就业人数将达到约50万人。这必然要求旅行社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杂家”。
1.重庆市旅行社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庆市直辖10年来,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产业质量逐步提高,综合效益逐步显现。2009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增幅更是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增幅20%,居全国第一。同时,截至2009年12月31日,重庆市新增旅行社30家,目前各类旅行社共计353家,其中出境社20家,旅行社资产总额超过12亿元;旅行社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旅行社在册的各类从业人员近万人。
2.重庆市旅行社人才供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旅行社行业人才供给数量跟不上旅行社发展的需要。预计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重庆市旅行社行业从业人员需从2009年的0.9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3万人,净增0.4万人。而目前重庆市高校各种层次旅行社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不到500人,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很大。第二,旅行社专业人才素质不高,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矛盾突出。据调查,目前重庆市部分旅行社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工作上多凭借经验处理,缺乏战略性思考,导致旅行社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问题。旅行社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再培训,客观上增加了旅行社的运营成本。第三,旅行社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据调查:重庆市旅行社从业人员中非旅游专业人员比重高,旅游专业与非旅游专业毕业人员的比例约为2∶8,多数从业人员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旅游基础理论学习,特别是在国际交流中,表现出语言能力不强、专业性不够等问题。第四,高校旅游职业教育与旅行社实际需求相脱节。高校旅游职业教育往往不能主动适应旅行社发展的需要,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许多高校旅游专业没有固定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导致学生毕业后对旅行社的工作不了解,人才的流失率大。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国内外主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介。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而且开发早,措施较为成熟。如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英国“剑桥高科技开发区”和日本“筑波研究联合会”创建的直接动因,就是要解决公司发展受阻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困的两难问题。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①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各地高校都在努力摸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差别简析。由于国外与我国国情不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也比较大。以德国为例:第一,文化背景不同,德国普遍有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风尚;而我国则普遍轻视职业教育。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政府和企业有充足的职业教育资金;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第三,职业教育环境不同,德国具有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健全;而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和推行,接受职業教育的社会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尚未形成。第四,在德国学校和企业有优良的合作传统,企业的积极性高;而我国校企双方合作才刚刚起步,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校企合作教育的思想。②根据我国国情,完善校企合作关系,充实合作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型行业的必然要求。
三、旅行社行业与旅游职业教育“互动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的途径
“互动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指旅游院校在合作教育等理念指导下,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的充分沟通下,通过与部分现代企业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实践结构框架与学生就业指导体系③。
校企双方通过各自利益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双方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相互渗透、整体发展的“互动型”校企合作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既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实践技能。具体运行结构如图所示。
1.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旅行社行业“互动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新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开始。一方面,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正确标准。把旅行社参与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保证;把参与解决旅行社的各种难题看作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提高师资水平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旅行社要更新用人观念,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把旅行社作为“育人主体”的重要部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比如:2006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爱迪尔珠宝公司合作,在校内建起珠宝分店,并全力将之打造成全国分店的示范店。④这样,课堂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完全真实的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模拟训练环境。
2.统一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我国高校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加之旅行社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别于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紧跟旅行社发展的现状。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由校企双方专家通过社会和行业背景调查后共同确定,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旅游行业发展动态,主动调整专业方向,既有针对性,又有超前性。其次,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调整固有的教学时间,构建“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校企双方要加强联系,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双方发展需求和政策走向;学校要加大教学装备投入,建立实训中心;旅行社也要预备一些基层岗位方便学生实训、实习。比如⑤: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着眼于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下大力气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每年5~10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根据这一点,学院旅游管理系创造出“旺进淡出,分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旺季时,专业课教师把课堂搬到企业,学生进企业强化技能培训;淡季时,学生回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既避免了实训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又更加符合旅游人才培养的规律。
3.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统一标准,目标共建。校企双方应建立共同参与的管理协调机构,设计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产学合作教育指标体系,制定一系列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力度和监察企业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计划的措施,给予校企合作制度上的保障。其次,资源共用,效益共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教师”主要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提供的兼职教师等。校企双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完成教师的培养,学校完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企业提供教师旅游职业经历并完成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积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双方长期合作产生最大效益⑥。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表明: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建设一支具有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4.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与旅行社行业的深层次合作。实践证明,旅游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有相当的实践经历,要经过良好条件下的反复训练。而在传统的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只能在旅行社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其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层次理解,校企协作内容逐步丰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完善。校企双方注重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加强“旅行社行业必须从基层干起”的专业思想教育,避免出现高校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高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層次。
目前旅行社行业迫切需要: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具备从事国内、涉外旅游业务操作能力,“会服务、懂管理、有远见”的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重庆实际,研究旅行社发展与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旅行社人才培养体系,是重庆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注释]
①杨金土.校企合作是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条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
②马雁,吕景泉.德国高等专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3):34.
③赵浩兴,刘晓明.构建“整合—互动”(Ⅱ)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5(2):4-5.
④⑤张玉文.无锡商业职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0-07-04.
⑥侯聂成.搞好产学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必由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9(5):14.
[关键词]旅行社 互动型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赵纲(1977- ),男,河南郑州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行社、导游的教学研究工作。(重庆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旅游线路设计流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j0915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6-0027-02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我国旅游业经受了严峻考验和挑战,在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人才需求的重要行业。
一、重庆市旅行社人才现状分析
根据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全国旅游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21.5亿人次,增长13%;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增长5%;出境旅游5100万人次,增长7%,新增旅游就业人数将达到约50万人。这必然要求旅行社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杂家”。
1.重庆市旅行社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庆市直辖10年来,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产业质量逐步提高,综合效益逐步显现。2009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增幅更是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增幅20%,居全国第一。同时,截至2009年12月31日,重庆市新增旅行社30家,目前各类旅行社共计353家,其中出境社20家,旅行社资产总额超过12亿元;旅行社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旅行社在册的各类从业人员近万人。
2.重庆市旅行社人才供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旅行社行业人才供给数量跟不上旅行社发展的需要。预计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重庆市旅行社行业从业人员需从2009年的0.9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3万人,净增0.4万人。而目前重庆市高校各种层次旅行社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不到500人,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很大。第二,旅行社专业人才素质不高,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矛盾突出。据调查,目前重庆市部分旅行社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工作上多凭借经验处理,缺乏战略性思考,导致旅行社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问题。旅行社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再培训,客观上增加了旅行社的运营成本。第三,旅行社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据调查:重庆市旅行社从业人员中非旅游专业人员比重高,旅游专业与非旅游专业毕业人员的比例约为2∶8,多数从业人员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旅游基础理论学习,特别是在国际交流中,表现出语言能力不强、专业性不够等问题。第四,高校旅游职业教育与旅行社实际需求相脱节。高校旅游职业教育往往不能主动适应旅行社发展的需要,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许多高校旅游专业没有固定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导致学生毕业后对旅行社的工作不了解,人才的流失率大。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国内外主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介。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而且开发早,措施较为成熟。如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英国“剑桥高科技开发区”和日本“筑波研究联合会”创建的直接动因,就是要解决公司发展受阻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困的两难问题。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①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各地高校都在努力摸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差别简析。由于国外与我国国情不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也比较大。以德国为例:第一,文化背景不同,德国普遍有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风尚;而我国则普遍轻视职业教育。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政府和企业有充足的职业教育资金;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第三,职业教育环境不同,德国具有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健全;而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和推行,接受职業教育的社会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尚未形成。第四,在德国学校和企业有优良的合作传统,企业的积极性高;而我国校企双方合作才刚刚起步,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校企合作教育的思想。②根据我国国情,完善校企合作关系,充实合作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型行业的必然要求。
三、旅行社行业与旅游职业教育“互动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的途径
“互动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指旅游院校在合作教育等理念指导下,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的充分沟通下,通过与部分现代企业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实践结构框架与学生就业指导体系③。
校企双方通过各自利益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双方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相互渗透、整体发展的“互动型”校企合作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既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实践技能。具体运行结构如图所示。
1.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旅行社行业“互动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新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开始。一方面,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正确标准。把旅行社参与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保证;把参与解决旅行社的各种难题看作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提高师资水平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旅行社要更新用人观念,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把旅行社作为“育人主体”的重要部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比如:2006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爱迪尔珠宝公司合作,在校内建起珠宝分店,并全力将之打造成全国分店的示范店。④这样,课堂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完全真实的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模拟训练环境。
2.统一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我国高校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加之旅行社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别于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紧跟旅行社发展的现状。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由校企双方专家通过社会和行业背景调查后共同确定,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旅游行业发展动态,主动调整专业方向,既有针对性,又有超前性。其次,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调整固有的教学时间,构建“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校企双方要加强联系,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双方发展需求和政策走向;学校要加大教学装备投入,建立实训中心;旅行社也要预备一些基层岗位方便学生实训、实习。比如⑤: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着眼于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下大力气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每年5~10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根据这一点,学院旅游管理系创造出“旺进淡出,分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旺季时,专业课教师把课堂搬到企业,学生进企业强化技能培训;淡季时,学生回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既避免了实训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又更加符合旅游人才培养的规律。
3.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统一标准,目标共建。校企双方应建立共同参与的管理协调机构,设计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产学合作教育指标体系,制定一系列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力度和监察企业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计划的措施,给予校企合作制度上的保障。其次,资源共用,效益共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教师”主要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提供的兼职教师等。校企双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完成教师的培养,学校完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企业提供教师旅游职业经历并完成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积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双方长期合作产生最大效益⑥。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表明: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建设一支具有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4.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与旅行社行业的深层次合作。实践证明,旅游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有相当的实践经历,要经过良好条件下的反复训练。而在传统的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只能在旅行社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其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层次理解,校企协作内容逐步丰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完善。校企双方注重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加强“旅行社行业必须从基层干起”的专业思想教育,避免出现高校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高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層次。
目前旅行社行业迫切需要: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具备从事国内、涉外旅游业务操作能力,“会服务、懂管理、有远见”的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重庆实际,研究旅行社发展与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旅行社人才培养体系,是重庆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注释]
①杨金土.校企合作是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条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
②马雁,吕景泉.德国高等专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3):34.
③赵浩兴,刘晓明.构建“整合—互动”(Ⅱ)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5(2):4-5.
④⑤张玉文.无锡商业职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0-07-04.
⑥侯聂成.搞好产学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必由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