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和手术显微镜下鼻内手术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腔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病灶清除不易彻底,复发率高。我科近年来分别采用鼻内窥镜和手术显微镜行125例鼻内筛窦切除、蝶窦前壁切除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术中发现全部筛窦内有不同程度粘膜水肿和积脓等改变,上颌窦与蝶窦内有类似改变者分别占46%和28%,额窦很少受侵。手术中,在鼻内窥镜或手术显微镜下操作视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可避免严重并发症。

其他文献
期刊
通过10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其治疗前的CT分析,探讨了鼻咽癌的CT表现与临床联系,分析了鼻咽癌的侵犯和转移的特点,并提出了鼻咽癌侵犯海绵窦引起眼上静脉异常扩张的表现。
期刊
测试20~69岁50名健康者的扫视、跟踪、视动眼震三种眼动功能,得出不同年龄组各项试验的正常值和年龄老化的敏感指征。发现随年龄增长扫视潜伏期延长(P<0.05),精确度下降。跟踪试验在两种不同幅度、不同速度刺激条件下,眼速的增益与年龄无关;但随年龄增长跟踪总失真度明显增大。在10° /s, 20° /s、40° /s三种视动刺激条件下,>40岁组较<40岁组增益大,随刺激速度增大,各年龄组增益均下
期刊
期刊
对22名健康青年进行了90° /s及180 ° /s冲击式正、逆方向旋转前庭速度级试验(WST)。用起始慢相眼速(ISPV)/头速得出增益(G)。时间常数(T)为ISPV下降至0.37处的时间。诱发眼震持续时间(D)为诱发的第一个眼震波至眼震停止的时间。三个参数的方向优势(DP)用(R-L) / (R+L) × 100%公式求出。90%正俜范围90° /s为G: 0.37~1.09,T: 8.0~
期刊
丛棘波是指眼震电图凝视试验中所出现的丛棘样的波型。我们总结分析440例眼震电图中丛棘波的表现,结果表明:颅内占位等器质性病变出现率为55.6%,周围性病变很少出现,其它中枢性病变也很少出现。因此,丛棘波对中枢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采用长12μm、宽8μm、面积为96μm2的小视野毛细胞计数方法定量观察正常及庆大霉素致病变豚鼠的球嚢斑、椭圆嚢斑和壶腹嵴铺片,并与全计数结果进行比较。以100μm2范围毛细胞数做为密度指标,全计数法所测密度与小视野密度经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0.05)。正常组与病理组前庭各终器毛细胞数经t检验,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视野法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