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教学和焊接作业的特点,分析了高职焊接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风险,找出了隐患,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焊接实训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0-02
高职院校开设焊接专业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焊接应用技术型人才,操作实训是其主要课程。根据高职教学理实一体化特点,主要突出实践的原则,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实际操作的岗位,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要求,在学校期间应尽量模拟实际生产条件进行操作实训。所以,焊接实训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不少于总课时的50%。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实训基地学习操作方法。
焊接属于特殊工种,安全要求较高,由于学生在实训初期不可能获取焊工操作证,但又不得不动手操作,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劳动保护意识薄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学生的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必须要引起学院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事故风险
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分析,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有火灾、爆炸、触电、烧伤、烫伤、中暑、弧光灼伤和气体中毒等类型。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因素
1.高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掌握较差,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很快熟悉操作方法,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原理,不能举一反三,换个环境,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2.高职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惰性。部分学生在实践学习前,没有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不理解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的含义,忽视一些安全细节,使安全风险加大。如学生在打磨时,虽然知道戴平光眼镜保护眼睛,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习惯、不自觉,需要提醒。
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虽然学习了安全操作规程,但当遇到突发情况时,仍然表现为慌乱,缺乏处置经验。例如,在学习气割时,很可能出现乙炔回火,造成爆破响声,本来乙炔瓶装有回火防止器,是可以防止回火爆炸的,但大部分学生被响声吓住,第一反应是丢掉割炬,火焰在未熄灭的情况下,可能会点燃衣物或设备,导致火灾或烧伤。
4.学生具有好奇心、好动、贪玩、自以为是的本性。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接触及乱动不熟悉的设备;在实训室嬉戏等,这些行为都会留下安全隐患。假如上课期间两位同学在工位上打闹,就有可能将同学推倒在正在焊接的板件上,造成刺伤或烫伤。
(二)实训场所因素
高职实训基地相对于生产场所有自己的特点。实训基地主要安全隐患为火灾、气体泄漏、触电、中毒、烫伤、机械事故等。主要原因是设备、器械利用率较低,长久不用造成部位故障,例如线缆老化破损、气管老化漏气;实训场所排风扇损坏通风不良;消防设施设备失效及学生不会使用灭火机扑灭初期火灾;场地堆码混乱,安全通道不畅通;没有醒目的安全标识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这些都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原因。
(三)实训教师因素
部分实训教师本身对焊接工艺不熟悉,对设备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教师对安全操作规程理解及讲解不全面,不仔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人数超过教师管理范围;教师管理不够严格等均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二、事故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开设焊接专业实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要点如下:
(一)开设焊接专业之前,应先组织专业人员针对本专业特点以及学校实训环境制定对应HSE保障体系和程序文件;制定焊接操作指导书;制定风险预控方案;重点控制易发生和危险性较大的安全风险,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或降低风险。
(二)实训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而且要保证课时量。培训内容为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焊接设备操作规程、生产现场6S管理、实训纪律等内容,培训后应进行考试并留下培训记录,不及格者应进行补考,未经考试合格不得进入实训。
(三)安全防护意识仅从课本中获取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缺的是工作经验,所以指导教师应把自己工作经验讲给学生听,并可收集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四)实训条件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1.焊接实训场地应符合消防要求、环保要求、劳动卫生要求。
2.手工电焊实训场地应有隔离墙,以免电弧光灼伤,同时应有排风装置。气焊气割场地的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应分开存放并相距不小于5米,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否则应采取隔离措施。
3.实训场所应张贴醒目的安全标志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上(或旁边)应张贴使用说明。
4.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指挥人员及职责、响应程序、报警方式、逃离路线等,若发生事故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有序的撤离,抢救伤员及财产,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组织每一届学生进行一次现场安全演练。
(五)加强实训现场安全管理
1.实训场地应规范化管理,保持实训场所和设备干净、整洁、有序,焊接设备接地有效,定期清理焊机的灰尘,避免机壳带电。
2.实训设备应由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检查和教学前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若发现设备故障,学生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严禁擅自检修。
3.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实训室人员进出管理,杜绝与实训无关人员进入实训场地,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严禁在实训场地嬉戏打闹。
4.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5.通风、排烟设施工作正常,并应随时检测粉尘浓度、颗粒度,并定期清理风机。
6.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面罩、风帽、防护眼镜、耳塞、口罩、焊接防护服、焊接专用手套、防护鞋必须齐全,在上课之前,指导教师应对防护品穿戴进行指导,并监督学生使用。
7.实训设备未经允许,严禁擅自使用。
(六)加强现场监控
1.指导教师要加强巡视,纠正违规行为,指出危害,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习惯。
2.指导教师应讲解当日实训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设备、器具工作原理。并对设备、器具使用方法进行演示。每次上课前,指导教师要对本节实训课操作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提出要求,强调禁忌,特别是细小不注意的地方,提醒学生留意。
3.严格执行学生在指导教师监护下的学习制度,实训前对学生精神状态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评价,若学生没有做好实训准备工作,应禁止学生操作。
4.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不仅具备教师资格,还要具备焊接专业资格及经过安全培训学习,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和实践教学经验,能教、能做、敢管。
5.应配备充足的教师。教师的监控管理范围是有限的,若学生人数过多,既影响教学效果,又难以起到良好的监控及指导作用,建议每名教师带领学生人数不超过12人。
6.应建立教学安全责任制。教师是现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对学生安全负责,要对设施、设备安全负责。若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7.实行学生安全值日制度。每个学习小组从学生中选出一名安全员,协助指导教师进行安全管理,实行值日轮换制度,这样既增加了管理人手,降低成本,又可对安全值日的学生进行管理能力的锻炼,提高安全意识及管理能力。
8.实训中若发现事故前兆,立即停止作业。夏天气温高,容易造成中暑,实训应避开高温时段并配备防暑药品,应随时观察学生身体状态,对体质差的学生应控制操作时间,防止中暑。
参考文献:
[1]孙登科,杨兵兵.焊接实训中学生安全教育刍议[J],湖南农机,2013,40(3),188-189.
[2]陈观寿,甘成君.手工焊接课的安全教学与实训[J],科技信息,2010,(20).303.
【关键词】高职教育 焊接实训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0-02
高职院校开设焊接专业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焊接应用技术型人才,操作实训是其主要课程。根据高职教学理实一体化特点,主要突出实践的原则,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实际操作的岗位,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要求,在学校期间应尽量模拟实际生产条件进行操作实训。所以,焊接实训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不少于总课时的50%。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实训基地学习操作方法。
焊接属于特殊工种,安全要求较高,由于学生在实训初期不可能获取焊工操作证,但又不得不动手操作,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劳动保护意识薄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学生的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必须要引起学院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事故风险
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分析,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有火灾、爆炸、触电、烧伤、烫伤、中暑、弧光灼伤和气体中毒等类型。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因素
1.高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掌握较差,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很快熟悉操作方法,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原理,不能举一反三,换个环境,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2.高职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惰性。部分学生在实践学习前,没有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不理解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的含义,忽视一些安全细节,使安全风险加大。如学生在打磨时,虽然知道戴平光眼镜保护眼睛,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习惯、不自觉,需要提醒。
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虽然学习了安全操作规程,但当遇到突发情况时,仍然表现为慌乱,缺乏处置经验。例如,在学习气割时,很可能出现乙炔回火,造成爆破响声,本来乙炔瓶装有回火防止器,是可以防止回火爆炸的,但大部分学生被响声吓住,第一反应是丢掉割炬,火焰在未熄灭的情况下,可能会点燃衣物或设备,导致火灾或烧伤。
4.学生具有好奇心、好动、贪玩、自以为是的本性。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接触及乱动不熟悉的设备;在实训室嬉戏等,这些行为都会留下安全隐患。假如上课期间两位同学在工位上打闹,就有可能将同学推倒在正在焊接的板件上,造成刺伤或烫伤。
(二)实训场所因素
高职实训基地相对于生产场所有自己的特点。实训基地主要安全隐患为火灾、气体泄漏、触电、中毒、烫伤、机械事故等。主要原因是设备、器械利用率较低,长久不用造成部位故障,例如线缆老化破损、气管老化漏气;实训场所排风扇损坏通风不良;消防设施设备失效及学生不会使用灭火机扑灭初期火灾;场地堆码混乱,安全通道不畅通;没有醒目的安全标识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这些都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原因。
(三)实训教师因素
部分实训教师本身对焊接工艺不熟悉,对设备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教师对安全操作规程理解及讲解不全面,不仔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人数超过教师管理范围;教师管理不够严格等均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二、事故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开设焊接专业实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要点如下:
(一)开设焊接专业之前,应先组织专业人员针对本专业特点以及学校实训环境制定对应HSE保障体系和程序文件;制定焊接操作指导书;制定风险预控方案;重点控制易发生和危险性较大的安全风险,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或降低风险。
(二)实训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而且要保证课时量。培训内容为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焊接设备操作规程、生产现场6S管理、实训纪律等内容,培训后应进行考试并留下培训记录,不及格者应进行补考,未经考试合格不得进入实训。
(三)安全防护意识仅从课本中获取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缺的是工作经验,所以指导教师应把自己工作经验讲给学生听,并可收集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四)实训条件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1.焊接实训场地应符合消防要求、环保要求、劳动卫生要求。
2.手工电焊实训场地应有隔离墙,以免电弧光灼伤,同时应有排风装置。气焊气割场地的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应分开存放并相距不小于5米,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否则应采取隔离措施。
3.实训场所应张贴醒目的安全标志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上(或旁边)应张贴使用说明。
4.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指挥人员及职责、响应程序、报警方式、逃离路线等,若发生事故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有序的撤离,抢救伤员及财产,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组织每一届学生进行一次现场安全演练。
(五)加强实训现场安全管理
1.实训场地应规范化管理,保持实训场所和设备干净、整洁、有序,焊接设备接地有效,定期清理焊机的灰尘,避免机壳带电。
2.实训设备应由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检查和教学前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若发现设备故障,学生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严禁擅自检修。
3.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实训室人员进出管理,杜绝与实训无关人员进入实训场地,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严禁在实训场地嬉戏打闹。
4.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5.通风、排烟设施工作正常,并应随时检测粉尘浓度、颗粒度,并定期清理风机。
6.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面罩、风帽、防护眼镜、耳塞、口罩、焊接防护服、焊接专用手套、防护鞋必须齐全,在上课之前,指导教师应对防护品穿戴进行指导,并监督学生使用。
7.实训设备未经允许,严禁擅自使用。
(六)加强现场监控
1.指导教师要加强巡视,纠正违规行为,指出危害,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习惯。
2.指导教师应讲解当日实训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设备、器具工作原理。并对设备、器具使用方法进行演示。每次上课前,指导教师要对本节实训课操作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提出要求,强调禁忌,特别是细小不注意的地方,提醒学生留意。
3.严格执行学生在指导教师监护下的学习制度,实训前对学生精神状态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评价,若学生没有做好实训准备工作,应禁止学生操作。
4.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不仅具备教师资格,还要具备焊接专业资格及经过安全培训学习,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和实践教学经验,能教、能做、敢管。
5.应配备充足的教师。教师的监控管理范围是有限的,若学生人数过多,既影响教学效果,又难以起到良好的监控及指导作用,建议每名教师带领学生人数不超过12人。
6.应建立教学安全责任制。教师是现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对学生安全负责,要对设施、设备安全负责。若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7.实行学生安全值日制度。每个学习小组从学生中选出一名安全员,协助指导教师进行安全管理,实行值日轮换制度,这样既增加了管理人手,降低成本,又可对安全值日的学生进行管理能力的锻炼,提高安全意识及管理能力。
8.实训中若发现事故前兆,立即停止作业。夏天气温高,容易造成中暑,实训应避开高温时段并配备防暑药品,应随时观察学生身体状态,对体质差的学生应控制操作时间,防止中暑。
参考文献:
[1]孙登科,杨兵兵.焊接实训中学生安全教育刍议[J],湖南农机,2013,40(3),188-189.
[2]陈观寿,甘成君.手工焊接课的安全教学与实训[J],科技信息,2010,(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