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群体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非均衡博弈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带来了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利益合作的潜能,因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但由于信息、资源等的天然不平衡性,这种“非均衡”博弈又会给社会的改革和发展造成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应引导这种“非均衡”博弈向正常的利益竞争转化,从而形成社会利益格局的均衡,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 利益群体 非均衡博弈
  利益群体间非均衡“博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利益是能够满足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宗旨,因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往往是通过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反映出来的。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分配利益也就成了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利益本身的多元化存在,又促使持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公民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而这些群体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构成了复杂社会网络系统。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的公共组织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这些社会公共组织的关系构成了我们当下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和谐。由于公共组织成员即利益群体在思想、文化、情感、价值观念、分析判断能力等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利益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追求和实现组织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状态,也展现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我们认为不同组织状态下的利益群体之间因利益差异而产生的竞争是一种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替代再分配体制成为中国主导性的经济整合机制,利益分化的过程开始,利益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形成,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会与其他不同的利益群体进行博弈,利益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为了实现自我利益而结盟,这是一种市场经济状态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的理性选择。在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个体由于自身力量薄弱不足以达到获得利益的目的,追求共同利益的个体的结合是实现利益的优化路径。在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中,为了实现群体利益和个体成员利益,不同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但是由于利益群体是有理性个体构成的,具有相当的智能性,在竞争过程中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使得利益群体从最初的单纯资源竞争走向为更好实现自我利益而采取资源博弈,这也就实现了社会整体的正向发展。
  博弈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与协同的关系,而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就展现了和谐社会构建中虽是利益竞争但是也存在利益协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因为这种利益群体之间获取利益能力状态的非均衡性特征潜伏着产生一个社会公共组织对另一社会公共组织的依附关系存在的可能性。同时,非均衡博弈不一定必然导致竞争,按照“纳什均衡”理论,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也是可以协同和合作的。在不同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中,不同的利益目标得以彰显,解决利益冲突的路径也会被理性的利益群体加以考量,这很可能带来利益群体的目标趋同化,各种资源共享关系的扩大,以及社会公共组织合作的可能性。当然,组织内各个利益群体是否能够建立起合作关系还要考虑诸因素的博弈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带来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和多彩,其积极的存在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
  利益群体间“非均衡”博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利益群体间的博弈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公共组织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给社会利益群体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自由的利益竞争。由于信息、资源持有和经济地位、政治权力等条件的天然不对称,具有优势的利益群体往往主导和控制着利益群体间博弈的程序、原则和规则,并且通过各种制度性安排来调节和控制各个利益群体的关系和博弈的过程,这就必然导致利益群体博弈的非均衡性的进一步扩大。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期,一些业已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如果凭借其优势的经济地位、丰富的政治资源和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来进行社会中的利益博弈,则将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巨大障碍,制约我们改革和发展的空间。所以,突破特殊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体制和制度障碍将是未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之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关键。
  利益群体间对不同利益的博弈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这种博弈为社会整体利益的正向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潜在条件;但如果非均衡博弈源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各种资源获取和占有能力的差异性,也源于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地位、权力分配或影响力的差异性,那么非均衡博弈的存在恰恰反映了弱势利益群体的脆弱性,也意味着一种社会不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一个利益群体在利益博弈中实现公共组织目标价值的机制依赖于利益群体的利益共享,但由于利益非均衡博弈具有的脆弱性越大,则这种利益博弈越容易削弱它的竞争力,这种利益博弈就越容易终止。
  例如,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往往站在自身立场上来判断和决策本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容易忽视民众的意愿、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的现实条件以及法律制度的许可。这就容易造成政府所代表的那部分拥有政治、经济、权力、权威优势的利益群体与民众所代表的那部分弱势利益群体在博弈中的不均衡,并引发一些因利益竞争诱发的社会管理上的问题。“在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建设中,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以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动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组织的发育和完善,增强公共组织的自治能力,把原来由政府独家包揽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部分转移出来,交给公共服务型组织承担,可以发挥公共服务型组织在协调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政府、利益群体、社会三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和自主完善的能力与机制。”①
  所以,当前我国创建社会管理新体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实现政府职能向现代服务性政府转变的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公共组织发展壮大,为他们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提供平台和网络,也就是为能够形成强大竞争能力的利益群体提供条件,最终形成良好的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使这种博弈不构成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   通过非均衡博弈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
  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并不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社会利益的均衡,这也是能够体现和谐社会宗旨的目标。通过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形成社会利益格局的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路径。那么,如何通过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呢?
  首先,均衡的利益格局并不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或相关组织行政调控而得来的,而是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建立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改变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使之转为均衡的利益竞争,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就要求改变我国现存的社会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现象。当下,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普遍,而社会上缺少代表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公共组织,这就造成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被削弱或者表达途径不通畅。而社会上强势的利益群体在占有社会的大部分资源的同时掌握了话语权,便能够在利益博弈中更好地影响政策的制定。
  由此,便形成了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明显博弈优势,以及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依附关系,弱势群体获得利益的许多机会往往由强势群体提供。这两种利益群体间不再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这也就使得两者的利益博弈不可能达到均衡。而这种“非均衡”博弈恰恰是我们分析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而非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的动力。因此,通过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的首要之点是把强弱势利益群体之间的“非均衡”利益博弈实力加以“平衡”,为他们之间的公平利益竞争提供条件,形成真正的非均衡“博弈”,实现动态的社会利益均衡。
  其次,通过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有一个形式要件,即允许多元化的利益群体的存在,鼓励他们在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表达和追求利益。当前我国社会公共组织发展和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尚未达到均衡状态,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公共组织的存在环境很不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促使多元化利益群体形成,而相关利益群体始终因组织构成的不成形而致使利益群体间博弈自始便处于非均衡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必然会造成社会矛盾加剧和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制度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规则程序和价值规范,是与一定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行为、组织和程序的价值稳定性,是保证和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因此,通过利益群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还需要制度转化与创新。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籍磊:“和谐社会建设: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9期。
  ②蒋京议:“制度创新:社会发展的动力性资源”,国研网,2004年5月18日。
  责编/张蕾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两种不同服药方法对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甲真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间歇冲击疗法组(400mg/d分两次服,服1周停3周为1疗程,指甲真菌病服2~3个疗程.趾甲和指甲共患
血浆置换(PE)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式之一,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该方法是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肝病患者含有大量毒性物质的血浆并弃去,回输有形成分,同时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简称SIRS)是机体为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有害物质侵袭时,可触发初期炎症反应,加
目的回顾性总结小儿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108例TOF患儿,均使用Stocker Ⅲ型心肺机,39例使用膜式氧合器,69例使用鼓泡式氧合器.采用中度以上血液稀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急症,是由于心肌持久性及严重的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血清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的心电图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
胭动脉损伤是股骨髁上骨折常见并发症,应引起我们重视.凡遇到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特别是移位比较明显者,应高度怀疑合并胭动脉损伤可能[1],某些休克患者及闭合性骨折患者易出
党的十八大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为国家战略,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成为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发挥主导性作用的优势在于实力雄厚,引领
目的探讨老年人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老年人难治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老年人难治性肺炎患者合并症多,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致病菌种类复杂,
近年来成人麻疹病人明显增多,我们传染科共收治成人麻疹10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我院传染科1999年1月~2002年8月102例成人麻疹患者,其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18~34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阐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育状况和运行模式,分析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的基本思路,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