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結晶。高效课堂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构建高效课堂、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83-02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那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备教材,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根据学情恰当设计教学目标。这样的一节课不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我认为这就是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1]。
1 让“数学”与“生活”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生活的每一篇教材。
1.1 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认识》的引入。举一个事例,2个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人就得1个,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1个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学生心里知道是半个,但这半个怎样用数字表示出来?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强烈的求知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数扩充到分数。”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电梯、拉抽屉、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生活化”;学生学习完这节课后,再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平移或旋转设计一个图案,这又使生活“数学化”了。
1.2 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现代社会里,“数学能让我们获得各种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直观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例如学校组织290名学生去春游,大车坐45人,每辆车的租金是800元;小车坐20人,租金是450元。怎样租车最便宜?”。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人数去确定租车的情况。这就能很好地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到生活问题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然后再遵循认知的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 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无限的,只是埋藏在心里。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与他人分享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思想碰撞的过程。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还要敢于“放”,让学生看课本,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找疑难,让学生得结论,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质量如何,学生是内在作用,教师是外在作用,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把学习的内容内化成个人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分享,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被动状态,达到“发现─创新─解答”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3 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题目,采用开放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评价学生的方法往往以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学习评价新模式。
对比于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封闭的评价方法,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创意设计、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这样就能更具体直观地评价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利用开放性试题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关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表现;创造力、个性发展的表现、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进一步规范和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同时,探索出科学高效的和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形成和美课堂教学模式与和美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丰富和美课堂文化内涵,并进一步升华“和美”教育理念[3]。
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我们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这是新课标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解题策略,不同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之间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康玲.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8).
[2]张桂峰.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4(1).
[3]范泽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飞:素质教育版,2013(1).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83-02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那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备教材,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根据学情恰当设计教学目标。这样的一节课不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我认为这就是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1]。
1 让“数学”与“生活”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生活的每一篇教材。
1.1 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认识》的引入。举一个事例,2个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人就得1个,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1个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学生心里知道是半个,但这半个怎样用数字表示出来?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强烈的求知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数扩充到分数。”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电梯、拉抽屉、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生活化”;学生学习完这节课后,再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平移或旋转设计一个图案,这又使生活“数学化”了。
1.2 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现代社会里,“数学能让我们获得各种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直观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例如学校组织290名学生去春游,大车坐45人,每辆车的租金是800元;小车坐20人,租金是450元。怎样租车最便宜?”。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人数去确定租车的情况。这就能很好地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到生活问题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然后再遵循认知的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 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无限的,只是埋藏在心里。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与他人分享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思想碰撞的过程。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还要敢于“放”,让学生看课本,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找疑难,让学生得结论,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质量如何,学生是内在作用,教师是外在作用,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把学习的内容内化成个人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分享,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被动状态,达到“发现─创新─解答”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3 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题目,采用开放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评价学生的方法往往以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学习评价新模式。
对比于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封闭的评价方法,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创意设计、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这样就能更具体直观地评价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利用开放性试题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关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表现;创造力、个性发展的表现、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进一步规范和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同时,探索出科学高效的和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形成和美课堂教学模式与和美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丰富和美课堂文化内涵,并进一步升华“和美”教育理念[3]。
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我们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这是新课标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解题策略,不同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之间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康玲.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8).
[2]张桂峰.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4(1).
[3]范泽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飞:素质教育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