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聚两优919丰产稳产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7—2019年福建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通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分析方法,研究聚两优919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综合表现.结果表明,聚两优919在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771.13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3.7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998.5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4.00%.2年区域试验平均变异系数为13.85%,低于对照品种T78优2155(14.38%);平均高稳系数为81.25%,高于对照品种(77.84%);平均适应度为68.9%,明显高于对照品种(41.7%).全生育期2年区域试验平均128.3 d,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早熟0.6 d,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由此说明,聚两优919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抗病性、稻米品质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其他文献
实验课程一直以来是国内大部分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相关课程目前大多采用PPT讲授+学生操作+实验报告或试卷提交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学生存在实践参与兴趣不高、主观能动性差的问题.针对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为例,通过对“互联网+”基础上的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利用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实验课程创新与实践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增加防水透气结构及台架试验验证(起雾除雾试验、淋雨试验、防雨试验)合格,无雾气产生,可以取消外面罩内侧的防雾涂层,降低零件及整车成本.
在玉米灌水定额一定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灌溉频次对高密栽培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灌溉频次.结果表明:在灌量一定(6750 m3/hm2)及每月灌水比例相同的基础上,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增加,秃尖长度逐渐降低;灌溉次数与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比关系不明显.
本文阐述了甜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选地整地、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间苗补苗、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人工辅助授粉及去雄、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本文以宽幅沟播技术为核心,集成了小麦宽幅沟播栽培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播前精细整地、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合适沟播机型、适期播种、肥水管理、春季控旺、预防倒春寒、病虫草害防控、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实车发生的线束包裹材料相关常见失效问题,使用对应场景匹配的包裹材质,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包裹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低压线束的性能和成本,因而分析包裹材料的特性和选用原则很有意义,可对后期的线束设计提供简单指导.
红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胡萝卜素、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香、糯、甜的红薯品种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和市场的热捧.本文总结了早稻与秋红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早稻、秋红薯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短季棉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杂草封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整枝打顶、化学催熟、摘花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棉花种植户参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本文立足新能源汽车电子诊断技术,探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糯玉米水肥一体化与膜侧栽培综合应用技术,提升了玉米的商品品质,提高了水、肥和土地的利用率,是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糯玉米水肥一体化膜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铺管、隔离种植、播种、膜带同铺、浇水、肥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