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的前提下,结合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强化一种观点——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关系——师生和谐,确定一个地位——学生主体。在实践中,笔者遵循此理念,注重唤起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此模式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前小组自学,二是课上小组研学,三是课后小组固学。
关键词:学生主体;德州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策略是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各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它是推进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包括强化一种观点——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关系——师生和谐,确定一个地位——学生主体。
一、强化一种观点——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尊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水平的需求,尊重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差异。
(一)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认清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理清学情,把握方向,教师整理学案,讲解分析也要从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心理出发。从问卷中发现,语文水平越低的学生越依赖教师的授课方式,而语文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关注文章本身的内涵。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这些心理差异的实际情况将教学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尊重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差异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调整部分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如文科学生相对感性,但是在理性概括思维方面显得相对较弱,在文科班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除引领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等抽象方面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理科生理性思维较发达,但感性理解力、表达能力较薄弱,那么在教学中在读与写等方面加以引导与加强,反复感悟作者情感,与作者同喜同悲、同乐同怒,深入理解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与向往。相对而言,高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预习、课上记笔记、课下复习的良好习惯;高二学生要求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高三学生则注重迁移运用、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基础,稳步提升、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升阅读和鉴赏能力。尊重学生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才能更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
二、营造一种关系——师生和谐
(一)教师角色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师生是相对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放下“一言堂”,放下自己的话语权和决定权,那么教师需放在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主体性功能,力求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的位置。为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可以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实际上对什么内容应由学生先学、什么内容应由教师后教,做出了明确地划分。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已有的发展区之内,就应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要学习的内容落在最近发展区之外,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或讲授。”这样,就可以选择最好的时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确立的。
(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学生心理
教师放低姿态,设身处地,拉近师生距离。师生关系需要平等互助、和谐合作。把学生当成独立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给他们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教师言语刺激,激发学生热情。“教师如果对学生抱有期待,坚定地认为学生知识能力会有长足的发展,并积极主动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种期待效应已经被洛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研究所确证,所以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这种期待,自然会使师生关系更为密切、融洽、和谐和默契。”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学生在熏陶浸染中自然被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也会逐渐提高,教师自然就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威信,学生觉得他们的老师真实、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自然就和谐了,这反过来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确定一个地位——学生主体
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程和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资源,学会根据文言文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与发展,最终确定健康、积极的学习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性,给学生以主动选择的空间,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任,自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教师规范的指导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与社会上的学习者相比,学校中的学生最大的优势是有教师教、有规范、有指导。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不再僵硬,师生成为朋友,合作完成一个目标,教师把握方向,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通过学生积累文言实虚词和自测以及各组的检查督促,学生文言文“言”掌握效果明显;通过充分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细节,从而将文言统一,文言并重。
在文言文教學课堂中采用以课前小组自学,课上小组研学,课后小组固学为主要环节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笔者的课堂实践在具体可操作性上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笔者任教的两个教学班的语文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态度积极,教学效果也通过一次次测试成绩的提高得到了证实。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学生会让你在文言文教学中感受到一个别样的天地。并且尝试将这种文言文教学的理念与具体做法推广到现代文教学,诗歌教学,作文教学中,改变语文教学的总体面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25-27.
[4]张伟忠.经典作品与文化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0):40-41.
关键词:学生主体;德州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策略是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各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它是推进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包括强化一种观点——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关系——师生和谐,确定一个地位——学生主体。
一、强化一种观点——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尊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水平的需求,尊重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差异。
(一)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认清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理清学情,把握方向,教师整理学案,讲解分析也要从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心理出发。从问卷中发现,语文水平越低的学生越依赖教师的授课方式,而语文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关注文章本身的内涵。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这些心理差异的实际情况将教学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尊重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差异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调整部分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如文科学生相对感性,但是在理性概括思维方面显得相对较弱,在文科班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除引领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等抽象方面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理科生理性思维较发达,但感性理解力、表达能力较薄弱,那么在教学中在读与写等方面加以引导与加强,反复感悟作者情感,与作者同喜同悲、同乐同怒,深入理解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与向往。相对而言,高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预习、课上记笔记、课下复习的良好习惯;高二学生要求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高三学生则注重迁移运用、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基础,稳步提升、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升阅读和鉴赏能力。尊重学生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才能更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
二、营造一种关系——师生和谐
(一)教师角色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师生是相对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放下“一言堂”,放下自己的话语权和决定权,那么教师需放在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主体性功能,力求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的位置。为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可以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实际上对什么内容应由学生先学、什么内容应由教师后教,做出了明确地划分。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已有的发展区之内,就应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要学习的内容落在最近发展区之外,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或讲授。”这样,就可以选择最好的时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确立的。
(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学生心理
教师放低姿态,设身处地,拉近师生距离。师生关系需要平等互助、和谐合作。把学生当成独立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给他们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教师言语刺激,激发学生热情。“教师如果对学生抱有期待,坚定地认为学生知识能力会有长足的发展,并积极主动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种期待效应已经被洛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研究所确证,所以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这种期待,自然会使师生关系更为密切、融洽、和谐和默契。”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学生在熏陶浸染中自然被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也会逐渐提高,教师自然就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威信,学生觉得他们的老师真实、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自然就和谐了,这反过来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确定一个地位——学生主体
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程和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资源,学会根据文言文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与发展,最终确定健康、积极的学习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性,给学生以主动选择的空间,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任,自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教师规范的指导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与社会上的学习者相比,学校中的学生最大的优势是有教师教、有规范、有指导。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不再僵硬,师生成为朋友,合作完成一个目标,教师把握方向,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通过学生积累文言实虚词和自测以及各组的检查督促,学生文言文“言”掌握效果明显;通过充分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细节,从而将文言统一,文言并重。
在文言文教學课堂中采用以课前小组自学,课上小组研学,课后小组固学为主要环节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笔者的课堂实践在具体可操作性上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笔者任教的两个教学班的语文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态度积极,教学效果也通过一次次测试成绩的提高得到了证实。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学生会让你在文言文教学中感受到一个别样的天地。并且尝试将这种文言文教学的理念与具体做法推广到现代文教学,诗歌教学,作文教学中,改变语文教学的总体面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25-27.
[4]张伟忠.经典作品与文化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