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调查与对策建议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通过实践调查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概念知晓度深入了解不够,作用认识度正由知识整合走向跨界发展,实施目的性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不够,计划执行依据教学进度实施不够,实施评价过于随性评价甚至不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从意愿、能力和未来行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C/08C-0042-04
  一、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形成的回溯探究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学术用语被提出,其可视作源头的权威文献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职成〔2000〕7号)。当然,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研究”与美国的“社会参与性学习”。[1]研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不难发现,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的“学习方式”。从此,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被视为职校生的重要学习活动。
  回溯探究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时为什么要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职校语文课程。应该说,职校语文课程改革并不完全是源于当时职校语文自身的改革需要。当然,也不是说职校语文自身没有这种需要,而是职校语文自我革新的内生动力还不足以“破茧化蝶”。不仅职校语文课程,而且当时的中国职教教学理论也都处在一个探究发展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掀起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提出的六大改革诉求以及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对于处于相同教学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同样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被正式引入。尽管如此,对于“综合性学习”概念解读成为了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献研究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大致经历了解读期(2001—2004年)、争论期(2005—2008年)和沉思期(2009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2]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的研究相对基础教育要滞后一些。主要原因是,职校语文课程改革是“参照式”的改革,不仅自身研究力量不足,而且是“跟进式”的探索。当然,职校“语文综合实践”也不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翻版”,而是“有选择”的学习借鉴。
  首先,用语表述上更为科学。职校语文课程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代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较好地处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形态、是学习方式还是活动形式之争。因为新中国初期的“活动课”是“学习方式”,而第八次基礎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是“课程形态”。职校语文课程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将“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有机统一。
  其次,课程本质上更鲜明。职校语文课程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直接体现了“语言实践”的语文课程性质,而且作为被纳入到职校课程体系的语文学科课程,同样也与“以能力培养”职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践性强”的类型教育特质。
  最后,学习方式上更综合。职校语文课程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不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明晰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又与之有别的一种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有助于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条分缕析”为“综合运用”,实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由单项训练向情境中的言语综合的转变,并培养与一定情境相关的语文综合能力。
  正因为如此,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职校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大对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自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正式颁布之后,在出版的教材中都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模块,并试图进一步推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入。然而,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未能取得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出现了“教学设计被虚化、教学实践被弱化、教学评价被窄化”等现象。[3]显然,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已有40个年头的新阶段,特别是2020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分析,让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重视并取得教学实效。
  二、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切实提高对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研判,研究者面向江苏省职校语文教师发布网络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7份,其中城市中职校语文教师214人,农村职校语文教师87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26人。现就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数据来挖掘隐含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背后的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实施规律。
  (一)总体评价
  1. 实施评价:整体满意度低。职校语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其对活动的实施认识最深、感受最直接。在被调查的327名语文教师中,“不满意”的26人,“不太满意”的192人,二者共占样本总数的67%;“满意”的教师只有109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块,自2009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式进入职校语文且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其课程实施评价并不高。教师访谈不乏“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少实施甚至不开展”的牢骚甚至哀怨之语,也表明活动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落地生根。
  2.实施现状:组织开展不到位。“是否在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是对当前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情况的整体判断。数据表明,“正常组织”“偶有组织但不正常”分别占23.5%(77人)、58.7%(192人)。也就是说,对于职校语文新增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82%的教师是组织开展过这种教学活动的。但仍然有24.1%、2.4%的教师“没有考虑组织”和“想组织但没有开展”。数据警示我们,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还没有组织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多维分析
  1.概念知晓度:知道但深入了解不够。概念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实践的基石。调研显示,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其中“了解”的221人(68%)、“非常了解”的106人(32%)。虽然知晓率百分之百,且主要是通过“阅读语文大纲或者课程标准的相关阐述”来获得的,但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认识并不够。
  2.作用认识度:由知识整合到跨界发展。数据调查显示,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模块中的作用认识,3.9%的教师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语文各类知识的融合发展”;11.9%的教师认为“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6%的教师认为兼具上述两种作用。由此可见,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具有“学科内”整合促进作用。2.8%的教师认为“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语文学习与其他学习的跨界发展”;再有70.6%的教师认为“促进语文各类知识的融合发展,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语文学习与其他学习的跨界发展”。充分表明,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学科内”整合作用,而且更具有“跨学科”的综合促进作用。
  3.实施目的性: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不够。“是否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目的性调查数据表明,“没有指向”和“非常注重”等两种极端性表现都很少,分别占8.9%和23.8%,更多的状态是“有时组织”,约占67.3%。显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职校虽有组织开展,但许多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指向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亟待加强。
  4.实施计划执行:依据教学进度实施不够。就目前江苏职校使用的教材看,苏教2011版职校《语文》1—5册共安排27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高教2013版5册教材设计了 30项,平均每学期至少4个以上。数据显示,只有67人(20.4%)依据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组织实施。一学期实施1次的69人(21.1%)、2次的94人(28.7%)、3次的61人(18.7%),仍有36人(11%)未组织实施。由此可见,职校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的计划执行力。
  5.制约因素:主客观兼有但关键在主观。调查表明,有80.7%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组织有难度。显然,学生的课外组织有难度是影响活动实施的主要原因。有39.7%的语文教师自身对做好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愿不强。除此之外,也有认为课程实施时间不足。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意图看,大纲规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课时仅有34—36学时。活动主要是在课外组织学生实施,课内学时是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基于课外组织学生活动的设计难度、安全隐患等原因,教师在主观上并不想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这是制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
  6.实施方式的选择:在情境中展开。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性表明,综合实践活动总是在特定时空中展开的。59.9%的语文教师倾向在真实或者仿真情境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57.5%的语文教师主张在虚拟情境中组织实施,60%的语文教师提倡“运用多种情境开展实施”。显然,在情境中展开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共识,且这种情境可以是真实的、虚拟的或者仿真的。
  7.实施评价:随性评价甚至不评价。基于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性以及活动开展的自主性,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尚未完全到位。调查显示,有41.9%的语文教师既组织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开展了评价,有32.7%的语文教师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但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36.4%的语文教师开展活动但未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评价。显然,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尚处于随性评价与纸笔测试阶段。
  8.未来发展:继续推进语文综合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被引入职校语文课程之后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的课程改革目的,但其革新意义是显著的。除了有2.7%的语文教师提出要“取消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外,更多的语文教师都肯定其实践意义,其中32.1%的语文教师主张要进一步强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65.1%(213人)的语文教师呼吁要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语文教学形式融合。
  三、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愿
  教师是教學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实践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一是职校语文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职校语文教学实践的应有之义。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确保国家意志与质量要求在学科层面的实现。二是教师要树立质量意识。人才质量规格的形成需要学科教学的支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更加有助于职校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三是教师要确立教学专业意识。要求职校语文教师发自内心地树立以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专业规范为行动准则的意识,确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到位。只有在课程意识、质量意识和专业意识等意识的牵引、引导下,才能增强职校语文教师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想动”意愿。
  (二)助力做好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
  从制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归因分析看,职校语文教师需要在方案设计、实施和过程管理等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因此,首先提供活动“示例”。方案设计:一是活动目标一定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二是活动一定是“语言情境活动”,即从语文学科性来设计活动情境,而情境要能将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效整合。三是凸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学习、集体学习的价值。语文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嵌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分享、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协同能力与合作能力。其次要提供活动“示范”。要组织优秀教师研制出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观摩并组织研讨,整体推进职校教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最后提供活动的“保障”。总之,要基于活动过程的重点、关键环节做好方案的设计、活动实施与管理以及其他安全辅助准备。
  (三)推动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
  一是活动的“微型化”。降低活动的综合难度,以主题下的“子主题”形成系列活动。二是活动的“微跨界”。不刻意设立独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形成拓展式的“微跨界”。注意提高知识点间的“关联度”。三是活动的“信息化”。将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方式和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有机融合,构建仿真情境和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现活动的“在境”与“脱境”的自由转换。
  参考文献:
  [1]徐健. 为学业到职业的过渡奠基:职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5.
  [3] 徐健.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江苏教育研究, 2019(9C).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闽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的SWOT分析,探索出闽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的四种备选模式。并进一步运用QSPM矩阵模型构建出以融合对接模式为主、链式对接模式和聚集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公务员队伍不断壮大,县级政府公务员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本文结合相关的激励理论,对南漳县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以
摘要: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通过不断摸索和改进线上教育,逐渐形成了“生命必修 学科必修 兴趣选修”的三类学习内容、“区本课程 校本资源 班本指导”的三级学习资源、“每一位老师负责 每一位家长配合 每一个学生自管”的三重管理模式,保障学生的居家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线上教育;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期望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
摘要:“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浪潮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师作为职教改革实践者,其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导—训—研—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并应用于实践,不断修正完善,全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路径研究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项目简介]   “博雅教育”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教育,在东方其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的儒家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博雅教育的思想内涵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拥有13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为代表的大批具有博雅素养的优秀女性。2018年,学校“从优秀走向优雅:涵养女生品格的博雅教育”成功立项为江苏
"五业联动"是国务院推广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是区域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其基本特征就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以盐城市为例,探讨在建立联动机制、创新联动
摘要: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基于学校的课堂改革探索,结合线上教学特点,进行了任务式线上教学的探索。任务式线上教学以“课前发布学习任务一课中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一课后进行在线辅导和答疑一阶段检验任务达成效果”为基本流程,内容不仅包括学科课程,还包括公共卫生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教育等。任务式线上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密切配合、碑及时沟通。  关键词:任务式线上教学;教学研究;教学内容;家校
目的讨论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与EPCs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挑选了我院从2016年—2017年诊断治疗经动脉粥样硬化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关指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