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报纸的编辑与大学文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h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报纸作为校园内最重要的平面媒体,已成为校园传播新闻信息和先进校园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担负着宣传学校政策、呈现校园动态、反映大学生生活的传播重任,因此各类风格和不同侧重点的校园报纸的编辑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地反映出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大学文化。
  
  一、“校园报纸”与“大学文化”的认识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中,相关条约将“报纸”定义为:“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作为大学的“校园报纸”除基本符合上述规定外,由于其传播空间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在报纸的编辑方面则呈现出与一般社会报纸很大的差异。报纸的大部分内容是各高校的新闻报道,校内事情也较多,广告也主要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项,诸如:学生出国留学的咨询服务、学校附近的一些餐饮中心、商场的折扣衣服店,都体现出浓厚的大学生活气息。它的读者群体,又以“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层次高、人文素质高的师生为主要对象,他们要求大学报纸具有高格调、高品位、高质量的特色。《北京大学报》的一位老编辑认为,大学师生这个读者群体的阅读兴趣是:在雅俗共赏时更倾向于高雅;在知识与趣味兼顾时更热衷于知识;在消息与理论并存时更偏爱理论;在传统与现代交叉时更执着于求新求变。①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报纸”的刊数和发行量逐年增加,在报业文化市场中犹如奇葩绽放,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虽然数目之多,但其类型归纳起来主要为三种:①营造治学氛围、弘扬学术创新为主的校报;②传递卓越知识、突显人文气息的校报副刊;③倡导言论自由、聚焦深度报道的学生自办报纸。
  关于“大学文化”,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既是亚文化的一种,属青年文化的支脉,同时又具有学校文化综合性、教化性的鲜明特征,是围绕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②亦即“大学文化”,是立足于大学所形成的宽松的治学氛围、浓厚的人文气息、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自由的环境,可以归纳为“学术性、人文性、自由性”,而这又与上述“校园报纸”的三大类型所契合。由此可见,“校园报纸”和“大学文化”在其内在宗旨的指向性上有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校园报纸”能够体现“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而“大学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校园报纸”的走向。下面则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京师学人》、《师大观察》三大类型的“校园报纸”为例,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二、校园报纸的编辑与大学文化的融合
  
  (一)《北京师范大学校报》——营造治学氛围、弘扬学术创新
  《 礼记·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中国古代把明德修身作为大学的基本精神。随着大学功能的改变,现代的大学精神自然也比古代大学精神有了极大的扩展,它不仅包括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节操为主的人文精神,还包括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科学精神。③也就是说,大学作为先进文化和学术创新的载体,要以形成高端科研成果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宣传部主管的校园报纸,在报纸的编辑上侧重通过不断弘扬和创新具有学术气息的主旋律文化,真正体现出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探索真理的开拓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从事研究的严谨精神。
  纵览《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可以发现每期总有一定的版面用来反映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经验,把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活动,充分地反映到校园报纸上来。同时,该报的编辑也充分体现出崇尚学术、严谨求实的大学文化特性,其选题大多强调大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如“教育管理学院多篇论文入选高水平国际刊物”、“我校7份学术期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启动”等稿件的刊登都反映出大学所独具的“崇尚科学、尊重学术”的文化精神。在大学文化的层面上,学术化还表现为一种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精神力量,表现为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一种深邃的探索精神,一种以创新为乐趣的追求,一种宁静的人生态度和包容宇宙、涵盖社会的哲学意蕴。④《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在报纸的编辑上也注意到相关内容的把握,如连载多期的“何兹全先生自述”和“杨敏如先生自述” ,都透露出作为学术大师所特有的毕生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热爱。而“顾明远教育口述史”和“大学七章”等专栏,也都是在传递和营造一种崇尚研究和鼓励探索的学术氛围。
  综上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在整个报纸编辑过程中都贯穿着“弘扬学术创新、营造治学氛围”的明确宗旨,这种编辑方针对于校园报纸而言又是极其必要的。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地,也是先进文化和学术创新的载体,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应该站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为此,大学要营造崇尚科学的氛围,提供不同学术观点自由碰撞的机会。⑤
  
   (二)《京师学人》——传递卓越知识、突显人文气息
  副刊一般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理论文章等非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及专文的固定版面,高校校报的副刊多是文艺副刊或综合性副刊。⑥《京师学人》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的副刊,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稿件选择和修改上与校报截然不同,报纸风格主要体现为文艺性、知识性、趣味性,编辑更加侧重的是塑造活泼丰富的大学文化,以区别于校报的严肃庄重,强调大学生蓬勃的朝气和饱满的情感,从而体现出“大学文化”在学术性之外所具备的人文性。
   众所周知,报纸的副刊编辑普遍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题材上多是一些清新隽永的散文、意境深远的诗歌、富于文采的杂文随笔,或者登载一些富有启迪性的东西,如一些质量高的电影戏剧评论、读书札记、文艺评论,以及一些名言荟萃、思想点滴、文坛史话等等。《京师学人》作为副刊性质的报纸也不例外。然而,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副刊的《京师学人》,其角色更多的是要立足于“校园报纸”的副刊,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报纸副刊,那么在具体的选材和报纸的编辑上则有其独特之处。纵览《京师学人》,发现每期都会有一些身边同学的文章被登载,而这在社会上所发行的大众报纸副刊几乎是不大可能出现的。除此之外,《京师学人》还会根据校园近期动态每期编辑特定的主题,例如,2008年6月23日临近大四学生毕业,该期报纸适时制作“毕业专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校园报纸”的副刊,其文艺性、知识性、趣味性更多的是要立足于以大学生为主要传播对象,而这也与上述提到的关于“大学文化”属青年文化的支脉这一说法是相符的。从《京师学人》的编辑上看来,无论是其选择登载大学生自行创作的稿件,还是策划与校园生活相关的专题,都反映出“大学文化”中专属于大学生菁菁岁月的“人文性”和“知识性”。
  
  (三)《师大观察》——倡导自由言论、聚焦深度思考
  人类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行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追求。有了自由,人们才能不断思索和改革,人们才有发明与创作。自由是大学精神灵魂之所在,也是大学创新精神和开放精神的根基。长期以来,由于深受这种倡导“独立自由”的“大学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一些学生团体或组织自行编辑和出版的“校园报纸”也逐渐出现,如《学生荟报》、《木铎之声》、《雪绒花》等。由北师大06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自行编辑出版的报纸《师大观察》则也属于该类型的“校园报纸”。它通过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对校园和社会的时事进行报道和评论,体现出一种环境监测和社会整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自由独立以及思考敏锐的文化精神。
  作为大学生自行编辑出版的报纸,《师大观察》,侧重的是充分表达大学生的心声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从香港中文大学的一群学生抗议董建华说起,进而提出“是大学生失落了信仰?还是我们自己跌落了梦想?”“大学是这样吗?有大楼而没有大师、有灰暗而没有光明、有象牙而没有塔”“是谁偷走了大学的纯粹?”等一系列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激发着大学生展开对该问题的独立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这个选题的编辑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这也正是当今“大学文化”所呼吁的。曾有人提出“在现代化的进程的多元社会中,五彩缤纷的世界不断诱惑着人们,人们的生活被撕成了碎片,思考的习惯渐渐淡漠,独立思考精神,这一人类可贵的品质正在远离时髦的现代人。大学仿佛也难逃现代人的悲哀,作为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的大学越来越少独立思考的空间。”⑦然而,纵览这些由大学生自行编辑出版的“校园报纸”,以《师大观察》为例,他们的视角多聚焦在发生在周围与大学生自身的贴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些事件,如:“北师大之惑——校园施工专题”“奥运会!志愿者!北师大”“师大奥迪门”等。此外,对于校外的社会信息,他们也通过自己的敏锐思维判断,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对大学生有价值的一些新闻,并通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引人深思的传播效果,如“2008中国灾难启示录”,从2008年初的“雪灾”、“奥运圣火受阻” 、“胶济铁路车祸” 、“手足口疫情” 、“拉萨事件”,一直到“5·12四川汶川地震”等。整个报道的编辑理念和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都反映出大学生是在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进行分析判断,即“大学文化”中的“独立自由性”:不盲从,不媚俗,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形成自己有深度的见解,由此引发其他人的共鸣并参与到这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来,进而形成他们自身的最终认识和价值判断。
  综上,通过对校园内三大主要类型的“校园报纸”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报纸的编辑都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反映和契合着“大学文化”的特性,也就是说“大学文化”通过“校园报纸”的编辑,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地体现了出来,其实质内涵也通过“校园报纸”潜移默化地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校园报纸”由于所定位的“大学文化”不同,因此在编辑方针和报纸风格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可谓异彩纷呈。除此之外,两者之间又是彼此促动的关系:新的“大学文化”的出现会促使“校园报纸”在相关内容的编辑和处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受众的信息需要。例如,随着大学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考研、出国的压力,“大学文化”逐渐显现出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都是忙里偷闲,通过随意性翻阅来了解周围环境、获取信息,而这种阅报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则迫使“校园报纸”必须以更加生活化和简约化的面孔去面对读者。“校园报纸”新的舆论导向和编辑理念的出现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扮演“风向标”的作用,引领“大学文化”的新走向。
  
   注释:
  ①李顺其.拓展大学报纸新闻传播渠道琐谈[J]. 新闻传播 2004(11).
  ②李国霖.社会蜕变中的台湾学校文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124.
  ③赵敏俐.从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看当代大学精神[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7.
  ④许祥源.现代大学的文化精神[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⑤史桂芳.独立·包容·创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
  ⑥吴忠烈.高校校报编辑[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1.
  ⑦刘海涛.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独立思考精神[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4.
  
   (作者简介:方文婷(1989.2—)女,江西南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传播学。)
其他文献
利益衡量系自由法运动后,由利益法学派所喊出的口号,彼等认为法律的实际作用比法律的抽象内容更为重  要,法官于用法之际,应自命为立法者之“思想助手”,不仅应尊重法条之文字,亦应兼顾立法者之意旨。对立  法者疏未虑及之处,应运用其智慧,自动审查各种利益,加以衡量。    一、利益衡量方法在审判中的生存空间之透视    法促进哪些价值,实际上就是法的本质与目的问题,不同阶级、不同学派思想家、法学家有不同
期刊
保险对于越来越多的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它不仅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方式,也是一种理财途径。“一方有难、四方支援”这种保险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保险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国保险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为55.3美元(保险密度=总保费收入/总人口数量*100%),意思就是全国平均每个人贡献了约380元人民币的保险费。而世界平均保险密度水平为512美元,是中国的
期刊
一、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    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社会对外语,特别是英语高层次应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的数目几乎超过了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主力军。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教学中沿用本科英语教育的模式,缺乏独立特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改进高职高专教
期刊
“人性化教育”一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已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在这一理念的作用下,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强调尊重学生的利益并置学生于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人性化教学”就是要在认真分析学生和教师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寻找、实施更贴近于现代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其内容不仅应该包括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施方式、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还应该包括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期刊
洛克的《政府论》下篇是洛克思想的精髓部分,对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权利做了论述,也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一些构架,阐述了三权分立原则。可以说每一章都是经典。我也就其中的论父权和政治社会的起源和目的等问题做一些归纳理解。  一、对论父权的理解:论父权好像是不恰当的名词,正如洛克所说:“它似乎将父母对儿女的权力完全归属父亲,好像母亲没有份的;可是,如果我们请教一下理性或启示,我们就会知道她也有同等的权利。”(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能否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新的征程上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
期刊
伟大征程,波澜壮阔。在庆祝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精神
期刊
梨花    我喜爱花,花是大自然装点、生动世界的杰作。在五颜六色的花朵中,我尤其喜欢纯白色的花。白色代表朴素与平凡,象征着人间的清白和纯真。  在众多白色的花朵中,我对香息淡淡的梨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童年时代,故乡庭院里的老井旁边,有两棵老梨树,树干粗壮,枝桠繁茂。当春天听了百灵鸟的口笛,穿过了蒙眬如雨的湿雾而到来时,梨花那幼小的花蕾,就在新嫩的绿叶间孕育了。小小的花苞,胀得圆鼓鼓的,泛着鲜嫩
期刊
日前,在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组灌河口卫星监测对比照片。2017年的照片显示,红褐色的灌河水冲击青黄色的海域,混杂成黑黄色的“大喇叭”;而在2021年的照片中,“大喇叭”已经不见,黄色河水与绿色海水交融,灌河口恢复了自然面貌。“大喇叭”消失的背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化工园区整治“风暴”。几年整治,灌河口化工园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工园区下一步又该如何走?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我们走访调
期刊
活跃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英美新批评派曾在文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新批评派强调作品独特的文学性,同时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使文学研究脱离了以往对作品所处社会背景、社会效果、作者的思想、读者的反应、宗教、道德等作品以外诸多因素的研究,即文学研究就是对作品本身系统的研究。  在这种批评理论的指导下,新批评派的理论家们从T.S.艾略特、I.A.理查兹到布鲁克斯、沃伦等形成了对文学作品文学性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