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脾切除的适应证和益处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脾切除曾是治疗脾损伤的惟一方法,但自1952年King及Schumaker报道了5例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而脾切除后两年内发生重症感染的婴幼童后才引起重视.随后的研究逐渐认识到脾具有免疫功能,脾切除后易发生"脾切除后极严重感染(OPSI)",从而对脾损伤后的治疗发生了概念上的改变,即尽量保存脾.例如有选择地采用非手术疗法、各种保脾手术方法、脾部分切除及残脾自体移植等.我国经夏穗生教授倡导经多次脾外科专业会议后,脾损伤后应尽量保脾的概念已取得共识.文献中指出这类手术虽操作较复杂,但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并不影响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率,能保留脾的免疫功能,不至发生OPSI.除了脾损伤外,近年来对较罕见的脾肿瘤、囊肿甚至脓肿均有脾部分切除获得成功的报道.至于脾切除的其他一些适应证,如一些血液病及遗传性疾病则认为属病理脾,应在正规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脾切除的概念未变。

其他文献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较为罕见,临床上易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1970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40岁,平均31.6岁.病程1~6个月。
期刊
对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病因如饮酒、胆石、高脂血症等,已有共识,但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很清楚,实验证明,AP在发病之初,病理变化并非起自胰腺间质、导管,或是脂肪组织,而是开始于腺泡细胞内,甚至在细胞出现形态学变化以前,细胞内即已开始其特有的病理生理进程.胰腺腺泡细胞的惟一功能是制造和分泌各种消化酶原,然后运送至肠管,经活化后产生消化作用,病理生理的变化始于分泌过程的异常.在此仍有必要对胰腺腺泡细胞的
期刊
为纠正Warren术后脾亢不能持久缓解之缺点[1],我院于2000年在Warren传统术式的基础上缩窄脾动脉而创建了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静脉妨魇?DSRS-SAC),临床应用证实DSRS-SAC术预防门脉高压症病人再出血及长期缓解脾功能亢进列疗效确切[2],同时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本文就DSRS-SAC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作一观察并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来,在胆道疾病内镜治疗方面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恶性胆道狭窄、ERCP+EST术后并发症及组织活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与高分辨CT、MRCP等技术相比,ERCP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正朝着技术更加成熟、更安全有效、更经济方面发展。
期刊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对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其中有8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其发生率为4.76%.拔管时间为术后6~10周。
期刊
材料与方法  1.术前准备:选取体重15~21kg的实验用狗13条.  2.麻醉:用3%戊巴比妥以1 ml/kg剂量静脉缓慢注入。
期刊
该研究主要是对比肝部分切除术采用两种不同腹部切口的早期和远期并发症的不同。
期刊
目前对急性重型肝炎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往往需接受肝移植,然而肝供体的缺乏及治疗费用昂贵而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
期刊
经过国内外学者近30年的探索,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显著提高,特别是有许多病人在早期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然而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由于在病程早期即出现难以控制的器官功能障碍而仍有很高的病死率,对这些病人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可望改善预后.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312例,其中重症胰腺炎(SAP)63例,属于FAP 16例.报告如下。
期刊
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痛苦较重,恢复也慢,我院自1994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完善2000余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摸索出中斜切口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总共完成手术2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