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予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穴取耳和髎、手三里、合谷、阳白、瞳子髎、足三里等,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清相关指标[5-羟色胺(
【机 构】
:
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湖北武汉43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予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穴取耳和髎、手三里、合谷、阳白、瞳子髎、足三里等,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清相关指标[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46/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ACA、PCA、MCA、BA血流速度)及血清VEGF、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TH水平及MSQ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可减少慢性偏头痛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脑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CGRP、VEGF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调研和德尔菲专家共识,总结针刺治疗癌痛的重要穴位,为制订《针刺治疗癌痛临床实践指南》提供证据基础.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28项,归纳分析选穴方法和高频使用的穴位,据此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对30名国内外针灸、肿瘤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认为针刺治疗癌痛应采用个性化取穴方案,取穴以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阳陵泉和阿是穴为主.结合临床研究证据与专家调研结果得出针刺治疗癌痛的重要穴位,然而临证选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细化.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CSVD)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用于治疗高LDL-C血症的主要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其他可选药物包括依折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抑制剂(inhibitors of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i-PSCK9)等.这些
通过统计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腧穴学》《经络腧穴学》中上肢不同部位腧穴主治病证的分布情况,发现臂部腧穴常有治疗瘰疬、瘿病的记录,而手经中位于肘关节以下的腧穴以及循行过颈的足经的下肢腧穴却少有此类主治作用.基于古今文献进一步分析,认为臂外侧部的腧穴,尤其是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可能具有治疗瘰疬、瘿病的特殊作用.
患者,男,73岁,于2020年6月18日就诊.主诉:右侧外耳及耳周疼痛18 d,伴右侧口眼歪斜15 d.现病史:18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部疼痛,耳周区域不可触摸,疼痛程度及范围呈进行性加重,伴口苦口干.15 d 前突然出现右侧面肌无力瘫痪,采用止痛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疗效.刻下症:右侧外耳部及耳周疼痛难耐,风吹即痛,不可触摸,入夜尤甚,疼痛范围为整个右头部及右侧面部,右侧外耳道可见数个疱疹.
总结针刺参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应用价值.围手术期针刺不仅可在术中阶段有效镇痛并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在术前也可缓解以术前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在术后则对手术造成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的非药物疗法展现出参与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学科干预的核心优势.未来的研究需多维度地探索与评价围手术期针刺的作用,在建立围手术期针刺循证依据的同时,逐步揭示围手术期针刺的作用机制.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肿瘤防控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内容,肿瘤防控,登记先行.中国的肿瘤登记,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历经50年代艰难萌芽、70-80年代起步发展、90年代项目维持、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已走过63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肿瘤登记道路,产生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登记成果,在世界肿瘤登记领域彰显了中国影响.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肿瘤登记发展历程,梳理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肿瘤登记现状,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不同时间段结肠远端、中段、近端黏膜损伤及结肠远端黏膜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1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7 d对照组(8只)、7 d模型组(7只)、7 d艾灸组(7只)、14 d对照组(6只)、14 d模型组(14只)和14 d艾灸组(9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均予2%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UC模型.造模3 d后,7 d艾灸组及14 d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干预,每天1次,每次10 min,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瘫患儿(脑瘫组)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11例)和康复组(9例),并纳入1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针刺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大椎、身柱、命门等,其中四神针(左右两穴)和同侧颞三针各连接一组电极,断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评估两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取穴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26日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处方并使用SPSS24.0、SPSS Modeler14.0软件,统计高频腧穴、中药,并进行腧穴、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穴位贴敷处方122首,涉及腧穴32个,核心
总结符文彬教授针灸治疗神志病的思路和取穴特点.符教授认为神志病表现为“心”“身”共病,在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基础上,提出“疏肝调神、心胆论治”的治疗思路.临证重用阴阳调和组穴以安神定志,八脉交会穴、五脏俞以调节脏腑功能,鬼穴、膀胱经第二侧线穴、特效穴以镇静开窍、巩固疗效,同时关注兼证的处理.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