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To Be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母亲曾对儿子说,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儿子听从了母亲。后来,他成为美国第三十四届总统。
  
  Vicky的眼球儿是灰白色的,和结膜几乎混在一起——没有瞳孔。没有了那个小孔,就封闭了一切形形色色,世界万物对她来说,是能够摸到的那一个物件和听到的那一片嘈杂,所有的存在,只要能归属于物件和嘈杂的,她都在心中赋予了它们新的属性和自以为的模样,并拼接了一个只有自己能够走进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缺陷挖掘了天赋,天赋正在造就着完美,完美将还给常人世界一只骄傲的“夜”莺——一个音域跨3个8度、第9级和第10级声乐考试分别获皇家音乐学院同等考试最高分94分和92分、冀望与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盲人歌唱家Andrea Bocelli(安德裂·波切利)媲美的女中音。
  “夜”莺的故事是从“夜”开始的。
  
  10多次的角膜移植100多次的手术修补
  
  18年前,出生5天的Vicky又睁开了眼睛,大大的。37岁刚刚做了妈妈的妈妈一丝不苟地端详着怀里的这个粉嘟嘟的小东西,猛然,她发现女儿的眼睛好像不对劲——瞳孔呢?!她没瞳孔?!难道我的孩子也是个盲人? 生产前的那个晚上,准妈妈在电视上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女儿,小女是盲人,没有去读书,却很聪明,能解开姐姐书本上的难题。经过一番奋斗,盲女终于考上大学,还找到了幸福的婚姻。
  盲人,一直在故事里,一直在别人家里,我的女儿……怎么可能!?
  惊恐颤栗的验证开始了,满世界地寻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只为求得一句话:女儿不是……但是夫妻俩彻底失望了,医生的诊断与下乡时曾为赤脚医生的妈妈的结论一样:“先天性无瞳孔”!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女儿一生不见天地,不见世界,不见人,不见物,不见父母,不见自己……妈妈垮了,一度想到死:“我们温尼伯的家里有个游泳池,我——不会游泳……可我死了,女儿不死,她可怎么活?!”是女儿“救”了母亲。那段时间,丈夫请长假寸步不离妻子。
  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夫妇俩来到多伦多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对他们说:“婴儿是看不见东西的,只有经过外界光线的不断刺激,视神经才能发育。对你的孩子来说,我们能做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持光感,但是孩子的角膜有问题,光线被挡住了,唯一的办法是角膜移植。世界最好的眼科在美国,我们的一个医生去那里学习了,你们等一等吧。”
  一个月后,医生带回来世界一流的技术,Vicky作为他的第一例病人接受了第一次角膜移植,那一天,Vicky出生整整60天。近20年来,因排异、感染、眼压高、不适应等多种原因,同一名医生为这同一双眼睛做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手术,更换了10多个角膜,最后一次是在8年前,医生说,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为保护唯一能拯救光感的角膜,襁褓中的Vicky就戴上了隐形眼镜,白天戴上去,晚上拿下来,这个过程很痛苦,对大人、对孩子都是,但必须天天如此这般地做,全家人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这个薄薄的、软软的“小眼镜”,但有一天它却丢失了。
  那是一个零下40多度寒冷无比的日子,温尼伯街上没有人,甚至没有车,妈妈抱着快一岁的小Vicky到医院去,护士说:所有病人都取消了预约,只有你们来了;在回家的路上,汽车轮胎被冻爆了,慌乱中,妈妈抱着孩子冒着寒风跑到银行给丈夫打电话;丈夫叫来了拖车,把车拉走了;妈妈叫出租回家……一切事情解决后,妈妈突然发现女儿眼中的隐形眼镜不见了。
  那“小眼镜”是万万丢不得的,因Vicky的眼球与常人不同,多位专家经过多次测试特制了这唯一的一对儿,因而它“珍贵”。夫妻俩马上原路退了回去。天寒地冻的深夜12点,夫妇二人走一处,趴在地上细细地摸索一处,步子不敢大,怕踩碎,又不敢快,怕匆忙中遗漏……停车场管理员走过来问:“你们在找什么,钻戒吗?”妈妈说:“比钻戒珍贵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它和一块冰冻在了一起。妈妈赶紧把它们焐在胸口,直到冰变成了水。妈妈说,幸亏天那么冷,幸亏人都没出来,要不眼镜就完了。
  家有盲童,父母难呐,难在哪里?难在必须让自己也 “盲”,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孩子生命的存在方式,懂得孩子用手摸出的、用耳听出的那个世界;难在可自己并不“盲”,根本无法真正懂得吃饭摸不到碗,出外找不到门,内急无法如厕,这些最基本的所需做不到是什么滋味;难在既要让孩子分分秒秒能“看”到不远处站着的父母,又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独立面对纷扰;难在已经“盲”了的孩子还对多种食物过敏,沾了虾的筷子再送到嘴里,就会出现窒息甚至休克……是血缘的生命连接充填着“盲”与“不盲”这中间遥远的距离,把父母和孩子再次还原为“一体”。
  
  自由,从不自由开始
  
  父母的慈爱有时并不用慈爱的方式来表现。已经成人的Vicky听妈妈讲述小时候的故事,听到那些曾经历过的严厉说教和做法,时不时地笑出声来,说明她完全懂得父母煞费的那片苦心,并告诉父母——你们是对的。
  2岁半的时候,Vicky在小朋友家第一次听到一种奇妙的声音,“叮叮咚咚”,高高低低。坐在了琴凳前,她的两只小手在琴键上拍来砸去,弄出个震天响的动静,兴奋至极,再也不想离开。父亲是个科学家,对孩子的培养有着科学地认识,他说,人的左右脑功能不同,但它们各自的优势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很大关系,让孩子玩玩琴吧,对她的脑子发育很有好处的。夫妇俩买来了一架电子琴,Vicky“拍”了一下,扭头对妈妈说:“这声音跟那声音不一样,不好听。”夫妇俩只好又买来了一台真正的旧钢琴让他拍来砸去。
  4岁半的Vicky开始学琴了,老师采用Suzuki日本教授法教学,学生不用乐谱,而是听曲目学习弹奏。一年后,Vicky开始登台表演。
  5岁,Vicky进入了加拿大唯一的位于多伦多附近的盲人学校寄宿学习,每周末回家,每周三夫妻俩必定前去探望。慢慢地他们发现,学校的课余活动偏多,文化、钢琴等方面的学习管理太松懈,已经三年级了,孩子却不会一个盲文。学校有学校的教学原则:“不要给孩子们压力,要让他们享受生活。至于盲文,该会的时候,他们必定就会了”。母亲并不赞同,她对学校、对Vicky都提出了要求,有些要求听起来挺苛刻:凡是学校组织的诸如逛商场、“看”电影之类的活动,Vicky均不参加,必须留在学校练琴。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表示拒绝。经过反复交涉,双方各退一步,所有活动Vicky必须参加,但可在活动前的吃饭时间里挤出半小时练琴。争取来的那半个小时,把Vicky“锁”进了琴房。
  母亲还用两个暑假强迫Vicky完成了两件事,摸认盲文和盲文五线谱,鼓励的办法很简单:带你去吃饭。Vicky从小失去了女孩儿对自身美丽的欣赏和雕琢,唯一喜爱的就是“吃”,最爱吃的是酸辣汤。密匝匝的突出的小颗粒样的字体,小Vicky一摸上去就哭泣不止,盲文五线谱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加上那些四分之三拍、八分之三拍等对小Vicky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拍,简直就是一堆乱麻,她哭喊道:“妈妈,我学不了的。”妈妈软硬兼施地说:“你必须学,今天只学一个生字好吗?”“同学们说我太可怜了,没有自由,我为什么没有自由?!”妈妈说:“你现在自由了,将来就没有自由,懂吗?”小 Vicky肯定不懂得的,她太小,但是,那碗“酸菜汤”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小Vicky的学习突飞猛进。
  再回到学校的Vicky有资格“骄傲”了。上课,老师对班上的同学说,谁能读完这本书,我请他吃晚饭。小Vicky第一次举起了手,第一次读完了书,第一次得到了荣誉,她感到了自豪。老师说:“看看,我说盲文该会的时候就会了吧。”妈妈听了哭笑不得。
  Vicky第一次参加钢琴考试,就达到了4级,同学们开始叫她“钢琴皇后”。
  该上八年级的时候,Vicky进入了Uniounville中学艺术班,60人报考,收取10人,年年淘汰,至毕业时,全班仅剩下4人,Vicky是其中之一。
  16岁时,她取得了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演奏文凭,并在烈治文山音乐歌唱比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钢琴Vicky,在日臻完美。
  
  她的声音像在银行存了很多钱,本钱十分丰厚
  
  天籁的和凡俗的,精细的和粗糙的,柔软的和坚硬的,洁净的和龌龊的,等等等等,Vicky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对声音的储存,18年中,逐渐丰采了一个“声”的世界。然而,Vicky却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声音。
  Vicky的歌唱天赋是在偶然中发现的,而且居然那么优秀,那么得天独厚,已经是Vicky声乐老师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李小护惊叹道:她的声音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本钱十分丰厚。
  那次是全家和亲戚一起外出旅游。路途中,车内不断放送着中外歌曲,Vicky几乎都跟着唱 ,大家很吃惊,谁也没想到Vicky会唱歌,而且是那么多的歌,而且唱得那么好听。阿姨建议说,你放开嗓子唱一首。Vicky开唱了,是那首荡气回肠的My Heart Will Go On,旋律、感觉、节奏、韵味,非常棒,特别是那条嗓子洁净如水,音色丰满柔和靓丽动人。“咱们Vicky的歌唱得这么好啊!”一个小小的发现,给Vicky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Vicky开始了声乐的专业学习。钢琴老师曾严格要求她不可接近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更不能听卡拉OK,否则,将毁坏了对严肃音乐的崇敬和感觉。Vicky毕竟是个孩子,抵挡不住对那些上口的、优美的、大家都在传唱的歌曲的诱惑,她经常在父母睡下后,躺在被窝儿里面偷偷地听,美国的,加拿大的,流行的,乡村的,还有中国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她钟爱的中外歌曲是否在正规的声乐学习中发挥了非正规的促进作用,只有Vicky自己知道。
  在3年半的声乐学习中,Vicky的学习速度和成绩屡屡让老师吃惊:一年,考8级获90分,而后的9级考试94分,10级考试92分,3次均得银奖。Peel York 声乐比赛中,Vicky获教堂声乐女中音第一名,女高音第二名,歌剧类别第二名。妈妈说,参加比赛的全部都是大人,只有Vicky是个孩子。评委的评价是:你的声音非常好,演唱非常好。你大概学习声乐的时间不很长,他们可都学了10多年了,你会有很好的前途的。去年新年后,Vicky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200多人应邀参加。站在台上的Vicky听到了浪潮般的声音,一波接着一波,它们来自多个方向,但都涌向了她,她感到了“幸福”。
  有人赞叹道:Vicky,你将来就是加拿大的Andrea Bocelli。今天的姑娘不敢有这样的奢望。她由衷地崇仰这位意大利盲人歌唱家超越命运的生命传奇,崇拜他那感动灵魂的来自天堂般的歌声,那歌声正如加拿大著名歌手Celine Dion(席琳·迪翁)所说:“如果上帝也有歌声的话,那声音就是Andrea Bocelli”。
  Vicky要进入大学了,曾主考过她的皇后大学教授对她说:“你不要去美国,一定要留在加拿大。”她决定留下来,加拿大两所大学录取了她。
  应该说,Vicky在音乐领域是超常的,其实,孩提时代的Vicky也有着非常令人震惊的表现。说来人们也许不信,她5个月时会叫爸爸、妈妈和叔叔,8个月就可以说比较长的句子,10个月时会背“窗前明月光”之类的唐诗,一岁时候已经是一群诗歌朗朗上口,父母的朋友亲眼得见,大呼:“快把我吓死了。”
  人们都说,如果人的眼睛看不见,那么他的听力一定非常好。不错,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资料说:盲人的空间感知是不完整的和较模糊的,因此,听觉空间知觉和触觉空间知觉成为盲人认知的主要途径,并形成了特别的感知觉,其本体的感知觉、听觉和触觉较正常人发达,类似医学上人体器官的获得性补偿,比方说,摘掉一个肾脏,而另一个肾脏功能不是减弱,反而是更强。小Vicky的获得性补偿大概非常人可比。
  
  孤独的挫折
  
  世界究竟美好还是不美好,天下到底有贼还是无贼,终究没有理出个结果。常人尚且如此,对Vicky来说就更是别有一番体会。18年中,Vicky当然感受过自然的和人间的灿烂的阳光、充足的雨露,但她还是被一些潜在的不公所困扰,那是种疏远的冷漠,彬彬有礼的歧视,甚或有些掩饰得很好的蔑视和讥讽:当初,母亲想让Vicky上私立学校,但因为私立学校没有政府资助的残疾人福利补贴而被拒绝;高中时要求上补习班,老师说:不行,你来了,别人就不肯来了,所以,对不起,你不能来;同学帮她拿过书包,带她去过厕所…… 但“她没有朋友”, 妈妈这样说。Vicky感到很孤独。
  有时,这种不公表现得赤裸裸。在上八年级的时候,一天,政府聘用的协助盲人学生的专职老师给Vicky的妈妈打电话说:“你到学校来一下。” 妈妈急急忙忙跑去了,老师对她说:“Vicky在骂人,说了很不好听的话。” 妈妈问站在一边的Vicky:“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Vicky说:“那个同学骂我是瞎子,我就骂他。” 妈妈明白了缘由后对老师说:“你是Vicky的老师,你的学生被别人骂了,你不该维护正义,保护自己的学生吗?再说,瞎子怎么啦?影响到别人了吗?关别人什么事?!”愤怒了的母亲给教育局写信反映了情况,这位教师被调换了,临离开时,教师给了Vicky一件礼物,是一个没有眼睛的泥塑天使,也许这位老师没有恶意,但Vicky和妈妈并不喜欢,她们把它扔掉了。
  想问一个不知道是否忌讳的问题,但还是问了:“Vicky,你做梦吗?”梦是一种形象的演绎,没有形象的概念该如何做梦?不是好奇,是因为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无法摸到、听到、闻到的,比如说月亮、太阳、蓝天、白云,Vicky能描述它们吗?没敢这么问。Vicky回答了“梦”的问题,她说:“做梦的。”“能讲述一个梦吗?”沉默了很久,她说:“就是很多人在一起的那种吧。”孤独的姑娘啊,做梦都在想着摆脱孤独,能有很多人和她在一起。
  
  像来时那样,姑娘一定迎送到门口。尽管知道姑娘是在自己家中,熟门熟路,但还是想帮她一下,于是拉起了姑娘的一只手。那手怎么会那么软,那么小,它能有力地跨过钢琴那基本的八度?
  多余的问题,免问。
  有一个问题还是要问的:“你的钢琴很棒,歌又唱得好,将来发展那一个呢?”
  姑娘说:“当然是唱歌了,钢琴用了12年半才到最高级,唱歌只用3年半就达到了10级,6月份就要考ARCT了,到那时候,所有的声乐级别考试就都考完了。”
  妈妈说:“因为有规定,10级以下考试不设金奖,所以只能拿银奖,银奖拿了好几次了,也该争取换个颜色,拿个金奖了。”
  问姑娘:“决定上哪所大学?”
  姑娘说:“西安大略大学。将来我学好唱歌,成为有用的人,可以为社会服务,为残疾人做事情,为盲人筹款。”
  朴素的姑娘,朴素的语言,朴素的志向,朴素的情感,这就足够了。
  社会是个大花园,也是个大森林,那里还是美好的,回到姹紫嫣红,回到郁郁葱葱,那就是你的天下了,Vicky,明天的小夜莺。
其他文献
1827年,普希金结束流放生活,回到彼得堡。1828年初,他爱上了美女奥列宁娜。  安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奥列宁娜(1808—1888),出身贵族家庭,父亲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奥列宁当过公共图书馆的馆长、艺术科学院院长,此时是三等文官、国会议员,母亲伊丽莎白·马尔科芙娜·波尔托拉茨卡娅是安娜·凯恩(普希金曾给她写了著名的《致凯恩》一诗)的亲姑妈。奥列宁娜长相娇媚,美貌出众,腰身纤细,胸部丰满,
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1969-)是欧美文学界公认的新一代小说大师,“为21世纪英语小说开启了全新的模式与风貌”。他的作品充斥着全球视野和历史深度——从19世纪的南太平洋到20世纪的布鲁日和加州,从当代的日本到遥远的英伦,从四川圣山下的老妇人、圣彼得堡的艺术窃贼到日本地铁上的恐怖袭击者,最终抵达异域的未来世界……米切尔就像是在“对着地球仪写作”,于不同的时空之间驰骋漫
在推理小说界,岛田庄司无疑在20世纪80年代的“本格派”推理小说家中占有重要一席,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神”。他继承了自江户川乱步以来推理小说的“逻辑性”和“思索性”,加以其小说绝妙的构思和深刻的人性讨论,开启了日本侦探小说的新时代。  《异邦骑士》可以说是岛田庄司的处女作,但从其动笔开始创作,到小说1988年正式出版,经过了九年,到文库本发行,整整经过十二年。据岛田庄司在出版后记中的说法,他对这部处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1942
作者简介文孝治韩国群山市出生,毕业于韩国东国大学国语国文系,高丽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1966年韩国日报新春文艺奖大赛获奖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站在烟气里》、《武宁王的木头鸟》、《百济的月亮落于江面荡漾》、《去百济的路》、《海的门》、《遥望仙游岛》、《“南内里”明信片》等。曾获东国文学奖、和平文学奖、诗艺术奖、PEN文学奖。现任国际PENCLUB韩国本部董事长、密涅瓦(Minerva)发行人兼主编。
每个年代生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之歌,也许泰勒·斯威夫特的《22》最能描写时下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斯威夫特在她22岁时写下的这首歌中唱道:“夜复一夜,我们不会入眠。”这歌词套在像她那样富裕的年轻人身上描写的是不醉不眠,而套在职场新人身上则是因为工作无法休息。  凯茜·麦金泰尔28岁,是一名在纽约工作的图书公关。她说:“如果不在办公室,我的智能手机也会让客户找到我。”  麦金泰尔不过是20多岁大
遇见爱德华,是一种幸运。  虽然我们不能像他的主人阿比林那样真正地拥抱他,但我十分坚定地相信,每个遇见爱德华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他,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他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陶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一点自命不凡,可那不过是每个完美的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他的主人阿比林是那么爱他。每天晚上,她都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爱德华。”  可爱德华并不懂得爱。他能够感受到夜晚中点点星光带来的安慰;
镜子里装满了人。不为人所见的人,望着我们。被人遗忘的人,记着我们。我们看到自己,也看到了他们。我们离去时,他们是否也会离去?  我为那些不能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为那些底层人,那些几个世纪以来排在历史尾巴的人,那些不识字或没有办法识字的人写作。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和加莱亚诺的现实关怀  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史充满了不同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各式各样的神话传说,却很少提及
21世纪“读图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人类的阅读经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图像无孔不入,占据了这个时代的各个角落。一方面人们渴求着感观世界五光十色的新奇体验,可另一方面却仍有那么一些人在怀念曾经逝去的纯白记忆:幸好,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过渡地带,存在着一种能够满足双方诉求的事物——绘本,它既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色彩形象的国度,又带领人去往充满了纸本特有的想象世界。  一  绘本,英文名为P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他的所谓“英雄”,是这样一些人物,近现代的,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意大利诗人邓南遮,还有英国的托玛斯·哈代……他的理由:“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近大的?”对于这些英雄,他不仅阅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还说:“在我有力量爬的时候,总不教放过一个‘登高’的机会。”他想亲炙他们,“多瞻仰几个英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