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在消化道畸形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在消化道畸形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治疗8例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岁10个月~12岁8个月,平均5.4岁。患儿取仰卧位,气管插管。脐轮右上、左下分别置入3.5、5.0 mm Trocar。腹腔镜监视下,经病变于腹壁体表投影水平与左/右腹直肌外侧缘交界处置入5 mm Trocar。脐轮左上Trocar置入3 mm目镜,另2个5 mm Trocar置入操作器械。探查肠管,找到病变位置后,超声刀切除病变两端肠管,经腹壁进针(4-0带针丝线),浆肌层缝合两断端肠壁后牵引。5-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肠腔后壁(超过系膜侧肠壁),前壁连续浆肌层单层缝合。

结果

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9 h。术中均未出血,术后6~12 h下床活动,疼痛均可耐受。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病理检查报告肠重复畸形5例,梅克尔憩室3例。

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对于部分消化道畸形患儿是安全、有效的技术,但在病例选择上要严格把握指征。

其他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儿童年龄组占主要比例,是导致儿童时期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既往进行经体外循环外科手术、经胸微创手术治疗,因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手术费用高
目的 研究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对内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对临床实践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100名,按照
冠心病治疗措施尽管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研究发现心肌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终梗死面积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几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及技术应用
期刊
@@
期刊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性斑块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易损斑块不仅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脑血管缺血性症状,更重要的是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动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通过对人病变组织及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主要的发病机制有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机制、动脉壁炎症机制及氧化应激机制.本文回顾了近20年研究其发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药物涂层球囊是将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结合,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上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安
对于心力衰竭的研究,已由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张神经体液过度激活改变血流动力学加剧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转变为当今细胞分子的研究,白介素激活的Janus激酶
肾动脉狭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肾素活性变化明显的患者行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的疗效较佳,尤其是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浓度/非狭窄侧肾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