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来源 :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 0 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与指导


  2 0 2 0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延续多年来的题型特征,仍为全命题作文,并且继续采用去年的“裸题”模式,不给任何引导语,直截了当地抛出题目。虽然失去了引导语这根“拐杖”,但由于题目口语化,简洁明了,考生在审题上并不存在多少障碍。
  “长学问了”由三个词语组成,其中“学问”是题眼。“学问”是一个名词,指知识和学识,也可扩展为见识、道理、智慧、水平、能耐、视野等。“长”是一个动词,这里是增长、增加的意思。“了”是助词,用在题目最后,表示已经“长”了“学问”。综合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增长了知识、智慧,增加了学识、能耐,明白了道理,拓宽了眼界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长学问”与阅读、学习、家庭生活、人际交往、旅游观光、探索自然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表达角度多种多样,任何一个考生都能结合自身体验,迅速找到切入口。显而易见,这是一道接地气的好题目,通俗易懂却蕴含诗意和理趣,让每个考生都有事可叙,有话可讲,且能写出特色,展现各自丰富多彩的生活,抒发独特的感受。
  那么,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第一步:“问”出思路,切入求新。分析“长学问了”这一题目,不难发现:它其实少了主语;同时“学问”包罗万象,没有指定具体内容;“长”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未作明确要求。因此,解读完题目后,考生可通过“谁长了学问”“长的是什么学问”“如何长学问”这样的追问来打开思路,选择切入角度,搜寻相应素材。
  最常见的切入角度是“我手写我心”,即写自己长学问了。其实,除此之外,也可以写身边的人长学问了;还可以跨越时空,去写古代某个人物长学问了;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写动物是如何吃一堑长一智的。如果考生有充分的材料积累,完全可以去写别人包括动物长学问的故事,以求新颖别致。
  至于“长什么学问”,指向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各种科学知识,也可以是人生道理;既可以是自然理趣,也可以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既可以是生产劳动技巧,也可以是更美的艺术“风景”……“学问”的内容决定选材方向,考生可根据自身素材积累的情况,来确定写什么“学问”;也可先定下内容,再回头来挑选素材。建议少写单纯的学科知识,多写人生体会、自然理趣、艺术体验等。
  当然,写这篇作文,还可跳出具体的“学问”,围绕某一观点,比如“学无止境,长学问了之后绝不能止步”来展开论述,抒发感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根据文题特点,议论文要慎写。
  最后再来看“如何长学问”,既可以阅读一本书长学问,也可以欣赏某一艺术作品长学问;既可以经历一件事儿长学问,也可以通过聆听他人的演讲、介绍长学问;既可以观察某一事物长学问,也可以在旅游探险中长学问;既可以通过采访一个人长学问,也可以隔空与古人对话长学问……根据对“长”的定位,可以把作文相应地写成记叙文、游记、说明文等,也可以写童话。首选记叙文。
  第二步:扣住“学问”,立意求深。写“长学问了”这一作文,多数考生会直接着眼于“学问”立意,通过写人记事、说明事物等来告诉读者自己或他人长了什么学问。这未尝不可,但主题在紧扣“长学问”的同时,如果能在立意上再进一层,体现出思辨性,那文章的品位就会提升一个档次,就能让阅卷者耳目一新。
  比如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关注时事的你搜集了很多资料,在探究阅读中了解了许多与“北斗”及卫星导航有关的知识,长了大学问。但如果只把这篇作文的主旨定位在这些知识开拓了你的视野,让你感到无比自豪上,就會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倘若在立意上再拔高一点,在赞扬“北斗”精神的同时,指出我国在其他领域还缺少像“北斗”这样的核心技术,然后抒发自己长大后立志投身科学事业、报效祖国的决心,如此高屋建瓴,自然脱了俗气。
  第三步:围绕“长”字,谋篇求稳。构思是考场写作非常重要的一步。构思文章时,一定要对“长”的过程进行梳理,既要把握住其中的动态变化,更要把有趣的情节、感人的细节找出来。对整个过程了然于胸后,就可以设计文章的结构,考虑情节的发展了。
  由于是考场作文,在结构上建议求稳为主,可采用“开篇点题→写人记事(绘景、说明、议论)→升华主题,呼应文首”这样的总—分—总式结构,既方便构思,又能突出主题,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比如写游学让“我”长学问了这件事,可先以“学问不只存在于书本中,更存在于许多普通的事物中。这是我去农具博物馆参观后的最大感受”开头;然后再写“我”参观的经过,交代从中获得了哪些学问;最后再以“万事万物皆有学问,只要用心去阅读,你就能每天都感觉到自己又长学问了,日积月累,你就会真正成为学富五车的人”收尾,这样的结构,是不是很紧凑?
  如果写记叙文,采用倒叙也是不错的选择。
  文章整体构思求“稳”的同时,主体部分在记叙时也要求“曲”,可以设计相应的悬念,力争波澜不断,激起读者的兴趣。写说明文、议论文时,中间部分可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结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表达。另外,如果有感人的细节、趣味性强的知识、独特的思想火花,千万别忘了展示。
  第四步:重视表达,语言求“彩”。这里的“彩”是出彩的意思,相关技巧考生都比较熟悉,比如精拟开头、结尾,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语言富有个性和诗意等。一篇作文中如果有几处语言出彩的地方,往往就能获得更高一些的分数。

佳作展示一


  长学问了
  盐城 一考生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啊,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如果你能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甚至是做人的道理。



  不信?请看我的一段经历——
  那是去年暑假,我去乡下看望爷爷。饭后,爷爷去稻田查看秧苗的长势,我闲着没事,跟着爷爷下了田。
  走在细长的田垄上,两边全是绿油油的水稻苗,像碧绿的地毯,一直铺向远方,真美!远处,传来几声水鸟的鸣叫,好一派田园风光!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异常的现象:稻田里竟然没有一点水。我蹲下身来仔细一看,黑泥上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缝隙。水稻,水稻,离开水不就不能存活了吗?它怎么能离开水呢?田地干得这么厉害,这不是要水稻的命吗?
  我带着满脑子的疑惑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爷爷听了我的话,笑了,反问道:“你觉得种田人会这么虐待水稻吗?这当然是为了水稻好。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可这真的是为了水稻好吗?我一头雾水。
  爷爷见状,蹲下身来,指着田里裂开的“口子”对我说:“这种田也有门道呀。水稻苗移入稻田后,拼命向上长身子,可是它的根却扎得不深。这时候就要‘搁田’,也就是把田里的水放掉,任太阳暴晒。烈日炎炎下,水稻被迫拼命向下長根,吸收水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长苗,旱扎根’。十天左右,水稻的根就会扎牢,苗就会变得更壮实了。否则,稻苗就会疯长,就会弱不禁风,就会影响收成。另外,稻田土壤中一般都留有秸秆、根茬,长期泡在水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经过晒田,这些有毒气体就会逸出去。”
  真想不到,种田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以前我总是认为,农民只要把种子往田里一撒,就会有收获。我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呀!
  爷爷站起来,拍拍手,边往前走边自言自语:“人活在世上,其实也是这个理。凡事太顺了并不好,有时也要受受挫折,跌跌跟头,促使你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弥补,把基础打牢。这就好比水稻的‘搁田’……”
  那一次,我不仅从爷爷那儿了解到了种水稻的一些常识,更学到了如何去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真是长了大学问!

简评


  该文有以下优点:
  一、选材特别。该文讲述作者暑期跟随爷爷下地查看水稻苗,发现稻田出现裂缝,了解“搁田”原理,深受启发,长了学问,选材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二、构思精巧。文章开篇引用《红楼梦》中的诗句,点出“学问”,有感而发,引发下文;接着回忆在乡下的经历,讲述“我”长学问的过程;最后通过爷爷的话升华主旨,呼应文首,浑然一体。
  三、语言生动。在描写稻田时,作者把它比喻成“碧绿的地毯”,诗一般的语言,令人眼前一亮。还有爷爷的语言,虽然很质朴,却意味深长,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佳作展示二


  长学问了
  盐城 一考生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其实,培根说的这些话,概括起来就一句:阅读让人长学问。
  我是一个科技迷,爱读科普读物。我每年都订阅《科学2 4小时》《百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大众科学》等杂志。通过阅读,我知道了雨林巨兽亚洲象的进化之旅,知道了什么是“鲸落”,知道了火星的前世今生,知道了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知道了无声无形却可探索世界的超声波是怎样工作的,知道了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恩恩怨怨……每读完一期杂志,我都觉得自己又长学问了。
  我的同桌小林是一个文学迷。她不仅读了许多国内名家的作品,还读了许多国外名著。像《百年孤独》《瓦尔登湖》这些我都没耐心看到结尾的作品,她都读得津津有味,讲起来头头是道。她不但爱看纯文学作品,也爱读纪实类文学作品。记得她曾花了整整一个暑假,把三本厚厚的《南渡北归》啃完。从此,她对民国那些教授的故事了如指掌,一张口就是一个典故,让人佩服得不行。
  我还有一个闺密,虽然我们俩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但每隔一段时间两人就会见上一面。她爱读古典诗词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是她的心爱之物,易安居士的《漱玉集》、柳三变的《乐章集》是她的枕边最爱。她读古典诗词时,不仅要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名句,更爱细读下面的注释,有时候她还会根据注释去检索相关资料。她告诉我,千万别小看古诗词读本下面的注释,那里藏着许多知识。日积月累,她俨然成为古典诗词方面的专家,凡是在学习过程中碰到这方面的难题,向她求教,一准有答案。现在每次见到她,我都察觉到她又长学问了。
  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是呀,如果你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每天坚持到文字丛林中散步,那么你就会不断地长学问。不仅如此,你还会改掉许多坏毛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阅读自然可以长学问,你读的好书越多,长的学问就越多。所以,我要大声对所有人说:“来吧,投身书海吧!”

简评


  该文有以下优点:
  一、构思精巧。作者先引用培根的话开篇,从中概括出主旨;然后以排比段的形式,分别讲述了“我”、“我”的同桌、“我”的闺密三个人的读书故事;最后再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呼吁人们“投身书海”,前呼后应,结构整齐。
  二、中心突出。首段亮出主旨“阅读让人长学问”;中间三段每段讲作者及其朋友“长学问了”的故事;最后点明阅读与学问之间的关系,指出“读的好书越多,长的学问就越多”。文章中心贯穿始终,格外鲜明。
  三、内容充实。文章主体部分讲述了三个人的阅读故事,从“我”所了解的科技知识,到同桌小林看过的文学作品,再到闺密所喜爱的古诗词著作,内容充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让读者读后也感到长了学问。

佳作展示三


  长学问了
  盐城 一考生
  爸爸自从下载了微视频软件,关注了一些介绍生活技巧的视频号后,长了不少学问。
  以前妈妈做凉拌黄瓜这道菜,总是千篇一律地把黄瓜切成圆片,乱糟糟地堆在盘子中,没有一点儿美感。爸爸看了几个做菜的小视频后,决定给我们露一手。爸爸拿来一根黄瓜,去掉头尾,从中间将黄瓜切成两根长条,拿出其中一块,有皮的一面朝上,在两边各放一根毛线针,然后用刀切。由于有毛线针垫在旁边,不能完全把黄瓜切开。切完后,只见爸爸抓住黄瓜的两头往中间一拉,黄瓜就立在盘中,如碧玉一般,非常好看。妈妈的眼睛都看直了。



  爸爸微笑着,拿起另外半块黄瓜,“嚓、嚓、嚓……”一眨眼的工夫,就把黄瓜切成了片,然后把黄瓜片分成三叠,用牙签分别穿起,再用手指轻轻一拨,一朵螺旋上升的“黄瓜花”就出现了,简直太神奇了。我忍不住鼓起掌来。
  除了学会做不少新颖别致的菜,爸爸还掌握了许多厨房小技巧。比如米饭煮稀了,你一定会急得抓耳挠腮,却又束手无策。但爸爸有办法,那就是在锅里放几块切片面包,面包很快就能将多余的水分吸掉。再如汤里的油放多了,看上去很油腻,让人毫无胃口。这时爸爸取来少许冰块放在勺子里,然后把勺子放在汤面上,油脂就凝固到了勺子上,真是简单而实用。
  而最让我高兴的,是爸爸用学来的知识,帮助我解决了老大难问题。过去,我的白色运动鞋穿脏了,总是洗不白,难看死了。爸爸现在有了绝招,能让运动鞋洁白如初。方法很简单,将牙膏挤入小盆中,倒入洗洁精,加入一勺小苏打,搅拌均匀,然后用废旧牙刷不停地刷洗鞋面,脏鞋变新鞋,让你不得不佩服。
  爸爸现在下班后,仍然会看他喜欢的微视频。妈妈每每看到他那痴迷的样子,总要笑着问一句:“老公,你今天又长什么学问了?明天给我们露一手。”爸爸总是答道:“那是一定的。”
  许多人都说微视频软件害人,其实真的不一定,它说到底只是一款工具而已,关键看你怎么用。其实,这世间许多东西都是这样,用得恰当,那就有益;用得不当,那就会害人。弄明白这一道理,也算是长学问了!

简评


  该文有以下优点:
  一、取材新鲜。这篇考场作文不写阅读、游历让人长学问,而是写爸爸通过微视频学习各种生活技巧,长了许多学问,贴近生活,令人倍感新鲜。
  二、描写生动。比如在写爸爸切黃瓜时,连用一系列动词,把整个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一个“直”字,把妈妈难以置信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再比如米饭煮稀了,一个“抓耳挠腮”,就将人们着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三、立意深刻。文章先写爸爸通过微视频学了不少生活技巧,长了许多学问,最后笔锋一转,指出微视频软件只是一款工具,关键看人们怎么用,并推而广之,使文章的立意立刻得到升华。结尾句的点题,更是令人叫绝!
其他文献
窗外下着雪  我和王二喝茶聊天  聊我们少年时  曾有的理想  他少年时  想当一名将军  可是只当了两年大头兵  就退伍了  我少年时  想当一个乐队指挥  到现在  除了筷子  就没拿过像指挥棒一样的东西  茶越喝越淡  此时一片雪花似的月亮  落進我们的杯里  茶已凉透  我们把茶水倒掉  换成酒  杯里的月亮  顿时变成了太阳  我们的脸开始发红发烫  好像太阳在我们的脸上  我们说岁数大
期刊
王二睡觉打呼噜  我住在隔壁  声音穿过墙壁  在我房间里嚣张  他时而咆哮  时而悄声细语  我猜想  他正在一个故事现场  第二天早餐  我盯着他的脸看  他慌张地说  怎么了  我说  给我讲讲你昨夜的梦  他红着脸说  大哥,給我留点隐私吧
期刊
从山下到山上  各种花一层一层地开  春夏秋冬的花  都开在一座山上  我和王二爬到半山腰  坐下来休息  我指着右边说  往那边走是沪沽湖  就是传说的母系社会  我又指着左边说  那边就是衛星发射中心  一会儿咱往哪儿走  猛然一阵风吹了过来  王二双手抱紧自己  说:风太大  别把咱们吹跑了  咱们上山顶  看看那些不融化的雪去
期刊
王二当了干部  第一个变化  就是开始抽烟  有人向他汇报工作  他点上一支烟  文件上需要簽字  他点上一支烟  重要的事必须当场表态  他就把两支烟一起点燃  等着他表态的人  只看到一团烟雾  看不到他的脸
期刊
王二是山东蒲家庄人  他常对我说  什么善鬼恶鬼厉鬼色鬼  都和他好  因为他是蒲松龄的后人  一个晚上  王二在书房看书  只有桌上的台灯亮着  一抬頭  突然发现  一条白皙的手臂  晃动着伸向他的书桌  他猛地站起来  放下书  小心走过去  直至走到窗前  仔细一看  是月亮顺着窗帘缝  挤进来的一束光  他抚摸一下自己的胸脯  喃喃地说  要真是个女鬼  也挺好
期刊
几个环卫工人  在焚烧枯叶  王二走过来  轉圈看  他指着一堆灰中的  一小块灰烬说  这几片叶子  是我家左边那棵树上的  它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啸叫  让我食不甘味睡不成眠  烧成灰  我也认识它们
期刊
2017年3月,《作品》史无前例地刊发了它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请你抱紧我》。在《作品》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访谈中,小说的作者徐晓被贴上“90后”,“美女硕士”、“莫言同乡”、“文学天才”等标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标签足够吸引人眼球,也容易引发更广泛的关注。从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我则心生警惕——一者,文学批评始终以作品文本说话,而绝不是标签;二者,标签往往会将作家及其作品简单化、片面化与符号化,迷信
期刊
只有电话手表  我高中同学的儿子今年刚上六年级,身高已经1 .82米了。昨天,他和同学逛街,一个小姐姐追着他求加微信好友。这小孩儿撸起袖子说:“我没有微信,只有电话手表。”打工人  今天過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员让我把所有东西都掏出来,检查之后检测仪还是一直响。他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打工人。他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
期刊
在凌晨的寒风中,我将手臂抬起、放下,抬起、放下……排球一次次跳起,砸在低矮的墙上,又返回来砸在我的手臂上。  硬硬的排球在我裸露的小臂上留下一块块淤青,火辣辣地疼!这感觉直钻进我的骨髓。凛冽的寒风又刮起来了,似乎连我的痛楚也一并席卷而去,我的手臂一点点麻木。  排球“砰”的一声落在地上。  还是不够4 0次,还是不合格。我深吸一口气,让呼吸道被冰冷的空气包裹。冷静,深呼吸,不要着急,总会成功的,总
期刊
王小民拿着壶站起来,朝那边望望,给乔其的杯子里又加了水。  “我真还是有点饿了。”王小民说,又坐了下来,眼睛还看着那边。  “你该减肥了。”乔其说前天刚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上是一个人不小心摔倒后站不起来了。“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骨折了吗?”王小民看着通向饭店厨房那个门,服务员都是端着东西从那里出出进进。很忙。又有一个服务员从里边出来了。  “你猜猜为什么?”乔其说。  “骨折嘛,还会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