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对我国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理解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后,发现在实践中,尚存一些困境: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扶贫资金渠道来源单一,社会参与度不足、扶贫管理机制效率低下、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基于此,提出建立贫困户系统,进行全面贫困普查、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完善扶贫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等,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机制;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接着,在多种场合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以及方略,已形成系统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不断践行到实践中去。精准扶贫关系着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深入理解精准扶贫的內涵、实施困境以及路径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方略,实现脱贫的基本前提和现实需要。
  1精准扶贫的内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实践经验,但如何全面深刻的诠释精准扶贫的内涵,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梁土坤认为,要从五个维度出发深刻理解精准扶贫内涵:差异是前提、精准是核心、系统是要求、发展是本质、托底是底线。要区别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差异性。有针对的采取扶贫措施帮助脱贫致富,这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准确识别贫困户,准确了解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帮扶措施,高效的帮助贫困户脱贫,以贫困户为单位,把精准做到极致,这才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精准扶贫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至少有理论、政策、管理、利益相关方四个子系统,理论为其他三者的提供指导,其他三者促进理论不断完善,这才是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扶贫的生命力在于其具有发展性,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之间总会总在差异性,尽管绝对贫困消除了,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因此,精准扶贫这个系统也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贫困群体服务。“十三五”时期我国要解决的是绝对贫困,精准扶贫要解决的至少是现有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这就是精准扶贫要发挥的托底性作用,然后在基本生活得到解决之后再谋求发家致富。葛志军,邢成举认为,精准扶贫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在一定的贫困规模里,找到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实施精准帮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清贫困户的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到户帮扶措施,再次,要进行精准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关键致贫原因,同时保证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也是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的监督。最后,实施精准考核,要改变以往形式化考核方式,采取量化考核,以此调动扶贫工作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黄承伟、覃志敏在研究中指出,精准扶贫的核心与本质在于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将扶贫资源真正用在贫困的人身上中去。上述研究为我们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提供了思路。
  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结合实际致贫原因,投放扶贫资源,达到脱贫效果,这不仅要求要从数据上降低人数,而是通过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自身产生可持续动力,达到稳定脱贫状态。这就要求在实施精准扶贫时,要制定合理的贫困标准,配合科学、准确的识别机制、甄别致贫原因,给予长效的帮扶措施,做到帮扶到户,帮扶到人,实现真正精准扶贫。
  2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结合对大别山片区精准扶贫的调研材料,总结出现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2.1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
  现阶段影响扶贫成效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同样也是核心内容。只有在准确识别贫困人口之后,才能继续实施扶贫工作。由于目前精准扶贫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识别标准和程序。不同地区识别标准和机制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为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致使做到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情况成为难题,直接影响了扶贫成效。地区间存在发展情况不同,贫困标准也自然会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识别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探索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迫在眉睫。
  2.2扶贫资金渠道来源单一,社会参与度不足
  现阶段扶贫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提供,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财政负担,虽然目前正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但仅处于起步阶段,所起作用有限,而且很多地方至今未展开此工作,使社会力量无法与精准扶贫工作对接起来,导致社会参与度不足。中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能够到户的扶贫专项资金非常有限,对贫困户产生的效益也很有限。精准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实践证明,社会力量具有速度快、强大、人才多、方式多样等优势,提高社会参与度,能够更加高效快速的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3扶贫管理机制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一门受理,多方协同”,由扶贫办主要负责扶贫相关工作,各部门按照情况分被负责住房、医疗、低保、残疾人补贴等相关工作,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各部门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但是,这样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问题。这样的执行方式涉及的部门较多,会使得扶贫工作从申请到帮扶的战线拉长,所需时间也多。扶贫各项资源在各部门间传递的成本较大,且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问题也会降低扶贫管理的效率,因此,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一大急需解决的困境。
  2.4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地区都建立了精準扶贫考核机制。多数考评机制都是以减少贫困村数量、贫困户数量为重要标准,但是精准脱贫不仅要求降低数据,而重点在于通过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自身产生可持续动力,防止返贫现象,达到稳定脱贫状态。所以,各地在建立考核机制时,不仅要注重数量的减少,更要注重扶贫质量,扶贫效果的持久性等考核标准。另外,若以减少数量作为扶贫绩效的考核,那么容易导致基层在数字上做文章,具体到扶贫工作产生很多问题。
  3精准扶贫的路径优化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课题,在实践中的诸多困境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以解决。目前,不同研究对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侧重点不同,还没有形成共识,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几点思考。
  3.1建立贫困户系统,进行全面贫困普查
  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为了避免贫困人口的识别偏差,将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应进行一次全面贫困普查工作。建立贫困户系统,以家庭为基础单位,收集贫困家庭的成员信息、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家庭成员技能与从业经验、帮扶需求等信息,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了解贫困家庭状况、贫困户数量、扶贫目标不准等问题。
  3.2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
  社会力量的参与对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扶贫信息系统,便于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精准扶贫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相关事宜,比如说参与形式、内容以及相应的责任都应该做到明晰具体,并进一步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要发掘社会组织所关联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凭借社会力量,进一步扩大扶贫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保证精准扶贫的经济基础,促进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脱贫成效。
  3.3完善扶贫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扶贫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成效。要对协同扶贫工作的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划定,防止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等问题。同时,要提高部门间协调配合效率,通过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信息传递和处理机制以及工作滞后处罚机制,降低因部门间信息传递的损耗,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按质按量高效的展开。另外,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长期战斗在基层的扶贫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扶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社会招募、高人才引进等计划,选派有意愿到基层参与扶贫工作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长远的发展机会,从而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提高扶贫成效和扶贫效率。
  3.4优化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
  要解决扶贫工作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扶贫工作重在过程,扶贫结果重在质量,可以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纳入到考核机制中来,也就是分权、赋权,把权力分出来,赋予贫困人口参与权、选择权以及监督权,让贫困人口从简单的受益者逐渐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这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实现,比如贫困人口参与率、反馈率、建议率以及对扶贫工作评价等级指标反映。另外,要避免出现“一刀切”,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并帮助群众具体了解帮扶措施,然后尊重群众意愿,一起选择帮扶措施。同时,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积极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贫困人口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那些具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人口要进行一定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梁土坤.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长白学刊,2016,(05).
  [2]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3]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
  [4]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5]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09).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三亚旅游餐饮的发展状况,实地调研五大海鲜广场、海南菜餐厅、海南本地小吃店等地,依据实地调研结果,从营销、产品、服务、环境四个角度分析旅游餐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餐饮;营销;产品;服务;环境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海南省作为全域旅游试点省份,而三亚作为海南省旅游发展的先进城市,更应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立全域旅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时期的高职类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出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因此,通过一些例子说明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知识,更加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等数学;工科;信息;经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新时期,知识技能型人才紧缺,为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国家更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而很多高职类院校的教师曲解
期刊
会计理论发展的推动力量  〖STBZ〗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摘要: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了要求,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使这一因素成为了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外部动因;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了美国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缺乏统一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成为了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催化剂;而当时美国已存的“统一会计制
期刊
摘要:调查分析了82家上市公司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实施情况。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门户网站主要注重标题优化,对关键词和描述优化有所忽视;(2)部分公司未考虑到对网页大小的压缩;(3)公司网站虽考虑到对反链接的设置,但不够重视。  关键词:上市公司;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搜索引擎作为用户与网络的主要接口,是用户搜索网络信息最常用的工具,在连接
期刊
摘要:集体建设用地,又称为乡(镇)村建设用地或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已久,却一直面临重重阻碍,究其根本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为此,将围绕着土地流转行为,构建一个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三重博弈框架,以探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收益分配均衡机制为重点,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提供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要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物质力量,必须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工具,任何理论都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通俗化、大众化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教育语言通俗化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广泛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大量使用文学作
期刊
摘要:一线员工的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难题。通过整理离职员工的面谈记录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薪酬水平低、个人发展无望、工作内容枯燥和工作环境欠佳几个方面,这一结论与在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不谋而合。提高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度,拓宽内部沟通渠道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线员工流失问题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
期刊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涉及到费用的分配方法较多、计算量大,初学者不易掌握。以“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为例,该部分内容是《成本会计》课程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如果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很容易混淆,也不容易理解各种方法的本质特点。为此,通过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引入图示教学方法,力图使学生更好理解不同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供方法借鉴。  关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商品化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商品的设计也成了一种竞争,因此产品设计给设计界注入了无限生机。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拥有严谨的态度、熟练地计算建模技术和扎实的手绘技术就可以了,与创造力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在产品设计领域真的不需要其他的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还有创造力,即创意思维。无论在任何领域其实都需要创造力,特别在产品设计的领域里,对于我
期刊
摘要:PPP,全称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该模式在新时期作为与时俱进的一种融资模式,可以通过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项目运营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从而为私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來稳定的收入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一帯一路”战略的不断实施,在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负担不断加重的背景条件下,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然而,PPP项目能否成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