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简单传授学生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可取,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方法的传授、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那么在化学教学中会有一些怎样的思维方式呢?
一、定向思维
定向思维并不是定式思维。定向思维就是初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定向思维让学生更易掌握这些知识,并为他们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指明了方向。如初中化学经常用稀盐酸来检验碳酸盐,这就是利用了H 与CO2-3相结合会产生CO2的特点。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碳酸盐(CO2-3)就应该定向想起酸(H )。形成这种定向思维对解题很有帮助,可减少思考时间。如除去括号中的杂质:KCl(K2CO3)、K2SO4(K2CO3)、KNO3(K2CO3),学生就不难想起可分别用稀HCl、稀H2SO4、稀HNO3来解决问题。
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考命题更趋向于素质测试,这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定的层次。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发散思维并非漫无目的地思考,而是围绕一个中心——解决某个问题,遵循一定原则——符合基础理论知识,提出不同的想法——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结论的开放性。如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2-3,这个中心就是解决上述问题;遵循的原则就是利用某物质与CO2-3反应产生特殊现象的理论知识;提出不同的方法:可利用稀HCl和石灰水、稀H2SO4和石灰水、稀HNO3和石灰水、CaCl2溶液、Ca(NO3)2溶液等解决问题。长期这样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极限思维
极限思维就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或理解某个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极端假设的方法。极限思维也适用于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初中化学的很多问题,利用这种思维方式解答可能会让学生更好理解。如溶液中的pH值与溶液中H 、OH-的离子浓度有关,而初中所学内容又不涉及离子浓度,这时就可采用极限思维。
例:将某硫酸溶液稀释,这个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我们采用极限思维,假设稀释到最后“没了硫酸”而只有水,则此时的pH=7,那么稀释硫酸的过程pH值应逐渐向7靠近,这样解释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利用相同的思维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甚至解决其他问题。再如:已知镁在空气中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氮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Mg N2=Mg3N2,问24克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如果我们只根据正常的思维方式是很难下手的。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极限思维,假设24克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就能算出生成40克的MgO,假设全部与氮气反应就能生33.3克的Mg3N2,这样就不难得出24克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33.3克﹤M固体﹤40克。如果能经常性地训练极限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四、平均思维
平均思维主要针对计算题而言,一般是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平均思维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句话说,混合物两个成分中的这个值肯定一个比平均值要大,一个比平均值要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判断出混合物的组成。平均思维解题的范围很广,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断。例如: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克,与足量的Cl2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7.1克,则该合金组成可能是什么?我们在求解的过程中不要把它当作混合物,而作为一个整体,可求出这一整体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即平均值为50,那么合金成分中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大于50,另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小于50,这样就很容易做出选择。当然平均思维不仅仅限于两种混合物,可以延伸到多种混合物,只要混合物中的成分有比平均值大的也有比平均值小的就可以。所以思维方式也只是一个方向,在这一方向可以不断延伸拓展。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去教育培养学生,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因而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去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定向思维
定向思维并不是定式思维。定向思维就是初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定向思维让学生更易掌握这些知识,并为他们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指明了方向。如初中化学经常用稀盐酸来检验碳酸盐,这就是利用了H 与CO2-3相结合会产生CO2的特点。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碳酸盐(CO2-3)就应该定向想起酸(H )。形成这种定向思维对解题很有帮助,可减少思考时间。如除去括号中的杂质:KCl(K2CO3)、K2SO4(K2CO3)、KNO3(K2CO3),学生就不难想起可分别用稀HCl、稀H2SO4、稀HNO3来解决问题。
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考命题更趋向于素质测试,这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定的层次。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发散思维并非漫无目的地思考,而是围绕一个中心——解决某个问题,遵循一定原则——符合基础理论知识,提出不同的想法——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结论的开放性。如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2-3,这个中心就是解决上述问题;遵循的原则就是利用某物质与CO2-3反应产生特殊现象的理论知识;提出不同的方法:可利用稀HCl和石灰水、稀H2SO4和石灰水、稀HNO3和石灰水、CaCl2溶液、Ca(NO3)2溶液等解决问题。长期这样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极限思维
极限思维就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或理解某个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极端假设的方法。极限思维也适用于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初中化学的很多问题,利用这种思维方式解答可能会让学生更好理解。如溶液中的pH值与溶液中H 、OH-的离子浓度有关,而初中所学内容又不涉及离子浓度,这时就可采用极限思维。
例:将某硫酸溶液稀释,这个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我们采用极限思维,假设稀释到最后“没了硫酸”而只有水,则此时的pH=7,那么稀释硫酸的过程pH值应逐渐向7靠近,这样解释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利用相同的思维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甚至解决其他问题。再如:已知镁在空气中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氮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Mg N2=Mg3N2,问24克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如果我们只根据正常的思维方式是很难下手的。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极限思维,假设24克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就能算出生成40克的MgO,假设全部与氮气反应就能生33.3克的Mg3N2,这样就不难得出24克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33.3克﹤M固体﹤40克。如果能经常性地训练极限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四、平均思维
平均思维主要针对计算题而言,一般是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平均思维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句话说,混合物两个成分中的这个值肯定一个比平均值要大,一个比平均值要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判断出混合物的组成。平均思维解题的范围很广,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断。例如: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克,与足量的Cl2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7.1克,则该合金组成可能是什么?我们在求解的过程中不要把它当作混合物,而作为一个整体,可求出这一整体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即平均值为50,那么合金成分中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大于50,另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小于50,这样就很容易做出选择。当然平均思维不仅仅限于两种混合物,可以延伸到多种混合物,只要混合物中的成分有比平均值大的也有比平均值小的就可以。所以思维方式也只是一个方向,在这一方向可以不断延伸拓展。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去教育培养学生,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因而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去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