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作为铬接触过敏的辅助诊断方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ovicovicov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铬过敏是职业接触性皮炎的重要病因,特别是在建筑业。作者研究了这种病人的淋巴细胞对3价、6价铬化合物的增殖应答。选择8例病例(7男),年龄24~64岁,对照8例(男),年龄36~63岁,6例病人和8名对照者都从事建筑工业,全部病人和7名对照者有手湿疹病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0.5%,0.1%,0.01%)和氯化钴(1%,0.1%,0,01%),作斑贴试验,检验其对铬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作者对1例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患者的不同时期皮疹连续活检,动态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进一步证实炎症浸润具有动态变化特性.患者男,66岁.因无症状性皮疹伴腹痛12小时入院.既往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心律不齐及服用普鲁卡因酰胺而引起的药物性红斑狼疮病史.住院时所用药物有胰岛素、地高辛、华法令、奎尼丁等,其中只有奎尼丁是近3周开始服用的.
氟嗪酸是羧基喹诺酮类氟化物,是一种在体外具有很强的抗β-内酰胺酶阴性和阳性奈瑟氏淋球菌活性的抗菌剂。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02~0.02μg/ml,一次口服氟嗪酸400mg,血浆中均峰值可达3.2μg/ml,半衰期约为6小时。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单剂量口服氟嗪酸400mg治疗成年无并发症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对象为1989年2月22日至1989年6月10日在纽约Brooklyn的Gr
期刊
对309例1988年1月~1989年12月在塞维利亚医学院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的新的男性同性恋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目的在于检测这组患者中有症状和无症状STD感染的患病率。
1991年在北美艾滋病传播率似乎正在下降,但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却保持上升势头。在非洲患艾滋病者的比例已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已有近6百万成年人和50万儿童受到感染。
期刊
使念珠菌粘合于人类细胞表面及产生蛋白酶的粘附因素在皮肤念珠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中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给念珠菌以充分的时间粘附于靶细胞,并溶解细胞表面的屏障,从而建立起增殖的安全处所,便于深部侵入.
应用21%的高浓度水杨酸梧桐胶贴剂治疗跖疣,并对其疗效和实用价值作出评价。选择10例仅1~2个跖疣患者,疣直径不超过20mm,病期少于1年。无药物过敏、妊娠、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免疫抑制病史。测量和记录跖疣高度和直径。每例病人发一套治疗物品,包括25张直径20mm的跖疣贴剂、一把金钢砂锉和25条皮肤粘胶带。
期刊
作者报道了2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经Lovastatin治疗后发生多关节炎,白细胞减少,肝炎和荧光抗核抗体(FANAs)阳性的狼疮样反应。例1.女,64岁,患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1988年测定血脂:胆固醇9.05mmol/L,甘油三酯2.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2mmol/L,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平均2.8倍,故给予Lovastatin 20mg/d,在密切监督下服药,未同时接受任何辅
在以往不同的报道中有关皮肌炎(DM)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差异,故作者从22个皮肤病科收集1981~1985年5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皮肤病中心所见DM的发生率,(2)肿瘤的数目、部位和出现时间;(3)伴发恶性肿瘤的类型;(4)生存情况.
为了弄清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D)和儿童慢性大疱性皮病(CBDC)的关系,以及它们和其它表皮下水疱病的关系。作者取18例CBDC血清和15例LAD血清,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它们的靶抗原。以针对Ⅶ型胶原羧基端的单克隆抗体LH7.2作为体内的标准,以揭示LAD/CBDC抗原和Ⅶ型胶原的关系。
由于生殖器溃疡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传播关系密切,因此,对生殖器疱疹(GH)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仅无环鸟苷对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的疗效可靠.对GH的治疗,初次发疹的疗效较好,而对复发性损害的疗效较差,在发病的前驱期用药疗效最好.治疗应根据局部和全身症状的轻重、复发情况给以全身或局部治疗,预防复发则需长期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