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银行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公建筑,一直在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一体化在世界的蔓延,银行自身业务的开展,银行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对银行建筑的影响,从而探析现代银行建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银行,銀行建筑,发展趋势,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曾经说过:“金钱是现代的信仰”。而作为金钱储物柜的银行建筑却早已成为城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几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将银行建筑塑造成一种安全而神圣的建筑形象。人们热衷将钱存在银行,认为银行是安全的,但它的神圣感也使人们疏远,认为银行建筑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接近。许多建筑师都认为银行建筑是一种挑战,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他们在这条路上也进行了许多探索。这样的探索也同样影响到作为未来建筑师的我们,从而激发了我们对未来银行建筑发展趋势的一种探究。
一、银行混业经营与产业性质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混业经营对功能空间的影响
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而言的。随着全球经济趋于自由化一体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业务的拓展,以前那种单一的金融业务经营模式开始改变,各种金融企业在业务上交叉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之间经营界限逐渐被打破,金融业务趋于一体化。银行不仅可以从事短期和长期贷款业务,经营本外币业务,而且可以经营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等各种非银行金融业务。
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银行建筑随之成为改变的重点,其功能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改进和重组,特别是银行建筑对外服务的营业厅部分,将随之改变。比如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传统银行建筑营业厅的空间将不能满足需要,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业务种类的多样化也使产生更多的服务项目,营业厅中的分区也随之增加,开始出现分区营业、分层营业的模式。如营业厅中一些针对公司业务、大额度或国际业务的服务往往以单独设立VIP窗口或设置在其他楼层。再如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证券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合作将逐渐发展成熟,这些势必会影响到银行建筑的内部办公空间,灵活可变的办公空间将会在银行建筑中大大增加,同时办公空间数量与种类的增加势必会使各部门间的交流空间也相应的增加。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将会发现,在银行混业的经营模式的影响下,银行建筑将会作为金融综合体的办公建筑出现,且成为主流。
2、产业性质使建筑设计更具人性化
银行作为社会的第三产业,随着银行业务的逐步拓展,金融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相关,银行开始向顾客提供多样性、大范围的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考虑顾客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一种全新的银行建筑形式的产生。银行建筑开始打破传统形式,变得不在那么孤傲而神秘、充满教堂色彩,而是越来越类似超市更加强调贴近市民生活,树立开放可信的公共形式,在这里人们感到受欢迎,没有恐惧,营造出一种归属感、亲近感。黑川纪章的福冈银行总部大楼(图1)便是一栋富有人性味,并深受人们喜爱的工作生活场所。
图1 福冈银行
福冈银行这栋银行建筑以面向公众区域的姿态来建设,在日本城市中心显著发展的气氛中作用明显,是对公众领域、城市、顾客和工作员工的一种慷慨行为。主题建筑群中分离出的空心圆柱(与L形的主建筑相对),体积巨大,并形成拐角,支撑九层以上的顶面,在下部形成一个非露天的广场,一种半公共空间。建筑边界之内的高平台形成了台地、台阶,并配有休憩座椅、花木、雕塑等建筑小品,从而形成一个员工吃午饭、闲聊,顾客闲坐、感受舒适的场所。广场的顶部悬挂结构形成一个人造天空,天棚上悬挂着许多灯,在晚上当参观者抬起头,就会看到闪烁的灯光。灯光照亮了广场上的日本撒那树,在这个时候它也成了连接建筑顶部与底部的桥梁。
二、全球化与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全球性与地域性下的建筑现状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频繁的流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时都卷入现代化大潮中,整个社会处于现代主义均质化过程中,建筑领域也深受其影响。科学技术在给建筑带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同时也打破了建筑所处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建筑之间的相似性逐渐明显,使建筑在历史中培育出来的固有地域文化逐渐失去其民族特色趋向于国际化的建筑形态。
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各城市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性现代建筑的泛滥,导致全球城市大同小异,无论你是走在上海、香港还是美国的纽约,你会发现城市都变得相同,建筑物几乎都变成了平屋顶、白瓷砖、玻璃幕墙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开始对着相仿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感到麻木,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无法实现对往事的回忆,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对周围环境开始厌恶,逐渐感受到建筑和城市所在地区、民族、艺术审美上的差异逐渐消失带来的危机。这使得世界各国建筑师开始重新去认识现代建筑,保护本国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延续,从而地域性建筑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面对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呢?全球化的现代建筑使人们不能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但过分的强调追求地域性也会使我们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从而忽视对先进理念和文化的吸收。建筑需要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开始认识“全球性”和“地域性”,而不是简单在它们之间取此舍彼。“全球性”与“地域性”之间可以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它们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即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在它们之间寻找到那些契合点,从而不断的去整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融合。 2、全球性与地域性下的银行建筑
在金融服務全球化已成为基本共识的行业背景下,作为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银行建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开始追求国际风格,高大体量、高科技等,但这并没能够使其企业从现代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反而人们不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信任感、归属感。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获得较强的归属感呢?这就需要文化认同上的一致,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也恰恰符合这一点。所以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挑战,要成为现代世界设计文化多元化中的一员,在参与未来国际风格的同时也要避免设计文化断层,使国际文化和地域文化平等对话,最终融合成新的相携共生的设计文化。徐州农业银行的金穗大厦(图2)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图2 徐州金穗大厦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金穗大厦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其形体特征、艺术个性和文化气质颇受徐州汉代建筑和汉代雕塑浑厚与朴拙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对气候因素与使用性质的考虑。通过理性的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徐州当地建筑“内向、沉稳而不袒露”,这种判断恰恰可以与汉代建筑艺术所产生的粗放的感觉联系起来。然而,徐州也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所以金穗大厦的设计过程中,把“粗中有细、拙中有秀”的城市体验柔合到它的创作构思中来,粗放中渗透典雅之气。
三、现代经济与技术发展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银行网络数字化
银行网络数字化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银行系统网络化,也就是银行普遍采用的内部互联网络管理系统;另一种就是在我们身边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钱包在内的电子银行体系。
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各地的银行都已开始通过电脑和互联网来提供服务,银行的服务方式开始走向网络数字化。随着银行网络数字化发展使我们不在受到银行营业点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数字化平台进行我们的汇兑、代收、存、取等业务。银行主体业务逐步向非现金、非实物单证业务向电子渠道的转移,实现网点营销向网点与电子渠道并举的转移,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的转变;同时,数字化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享受到24小时不间断可以获得人工、电话、短信、网络的多种媒体服务方式,从而减少了银行客户经理和实体网点为主的服务,形成电子银行与客户经理、实体网点组成的立体化服务模式,使传统银行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减少。
传统银行拥有众多的员工、办公设施和象征性的高大建筑实体,银行发展壮大通过机构网点拓展来实现。当银行网络数字化的到来,使现代银行不再以其物理建筑和有形机构的扩展来展现自身,而是以其高新技术产品和安全、快捷的服务来体现。银行业务的开展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银行业务流程,操作模式发生改变,不再需要固定的场所也能开展业务往来。银行网络数字化的发展使银行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银行建筑开始将会变小,不再需要体量巨大的建筑来满足一些功能的需求,营业厅空间有所改变,面积减小,自主交易的空间加大,金库不再需要存取大量的现金。但银行的网络电子化也会带来一些空间的增加,如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交易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使数据的处理和维护势必加大,从而管理技术中心机房将成为银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化建筑
随着信息社会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多功能的要求的提高,智能化建筑开始在我国得到发展,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前景广阔。智能化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的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它是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及影像技术及图形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结晶。
银行业务涉及大量现金和有价证券等的交易,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注重技术与管理的建筑类型现代银行办公建筑,始终走在运用智能化系统的前列。经过广泛发展,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在办公楼、酒店、住宅区等各大建筑类型中渐渐投入使用。智能化建筑优点众多,它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被给予;有着强大的语音、数据通讯系统;整个建筑的机电设备集中管理,完成监视控制记录等功能;更重要的一点也是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点便是节能人力、节省资源。如今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建筑采用了智能化设计,如上海浦东的中银大厦、上海花旗银行大厦等。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相信在未来银行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的运用将智能化的设计更加成熟,银行建筑成为新一代智能化设计的代表性建筑物。
3、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今天,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面对人类永恒的话题——发展,人类开始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从而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行业,理应成为高度文明意识形态的领跑者,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银行作为世界经济的命脉产业,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银行建筑自然也成为焦点。银行建筑近些年来在趋于高层化、标识性的同时也考虑到绿色节能这一环节,在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社会中,通过对节能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不仅使自身在社会中占有稳固的地位,也对社会有所贡献。基于这一认识,很多银行建筑以开始利用建筑形态通风,并积极调动温度调节、绿色庭院等各种生态手段;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量,选用对环境污染小的环保建材,并尽可能的使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建材和建筑制品,减少远距离运输能耗;在摩天大楼中创造出健康宜人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调节设备对大气的污染。其中,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大楼(图3)就是注重环保的典范。
图3 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大楼
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大楼采用三角形的平面设计,整个大楼的中央形成一个高160米的三角形中厅,中厅的周围每层楼都被划分成单个区域,连个办公区一个花园,花园螺旋式的分布在都内,为整个大楼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和绿色植物。由于使用中央大厅,加之花园的布局使得楼内产生的自然通风效果机械通风设备仅做备用,创造了室内良好的环境,节约了能源。
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个银行业务全球化、金融业触角密集、企业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通过分析银行产业发展、全球一体化与地域文化碰撞以及经济、技术发展对银行建筑影响,从而归纳出银行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建筑师广阔的想象空间,为银行建筑的发展提供契机,开创了银行建筑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埃德温·希斯科特[英].银行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5
[3] 郭颖莹.现代金融类办公建筑设计初探[D].同济大学,2009.03
[4] 李越.银行建筑,凝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文化[J].现代商业建筑,2008(8)
[5] 袁炜.地域性建筑的实践探索——钟训正院士访谈录[J].城市建筑,2009(6)
【关键词】 银行,銀行建筑,发展趋势,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曾经说过:“金钱是现代的信仰”。而作为金钱储物柜的银行建筑却早已成为城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几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将银行建筑塑造成一种安全而神圣的建筑形象。人们热衷将钱存在银行,认为银行是安全的,但它的神圣感也使人们疏远,认为银行建筑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接近。许多建筑师都认为银行建筑是一种挑战,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他们在这条路上也进行了许多探索。这样的探索也同样影响到作为未来建筑师的我们,从而激发了我们对未来银行建筑发展趋势的一种探究。
一、银行混业经营与产业性质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混业经营对功能空间的影响
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而言的。随着全球经济趋于自由化一体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业务的拓展,以前那种单一的金融业务经营模式开始改变,各种金融企业在业务上交叉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之间经营界限逐渐被打破,金融业务趋于一体化。银行不仅可以从事短期和长期贷款业务,经营本外币业务,而且可以经营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等各种非银行金融业务。
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银行建筑随之成为改变的重点,其功能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改进和重组,特别是银行建筑对外服务的营业厅部分,将随之改变。比如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传统银行建筑营业厅的空间将不能满足需要,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业务种类的多样化也使产生更多的服务项目,营业厅中的分区也随之增加,开始出现分区营业、分层营业的模式。如营业厅中一些针对公司业务、大额度或国际业务的服务往往以单独设立VIP窗口或设置在其他楼层。再如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证券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合作将逐渐发展成熟,这些势必会影响到银行建筑的内部办公空间,灵活可变的办公空间将会在银行建筑中大大增加,同时办公空间数量与种类的增加势必会使各部门间的交流空间也相应的增加。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将会发现,在银行混业的经营模式的影响下,银行建筑将会作为金融综合体的办公建筑出现,且成为主流。
2、产业性质使建筑设计更具人性化
银行作为社会的第三产业,随着银行业务的逐步拓展,金融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相关,银行开始向顾客提供多样性、大范围的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考虑顾客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一种全新的银行建筑形式的产生。银行建筑开始打破传统形式,变得不在那么孤傲而神秘、充满教堂色彩,而是越来越类似超市更加强调贴近市民生活,树立开放可信的公共形式,在这里人们感到受欢迎,没有恐惧,营造出一种归属感、亲近感。黑川纪章的福冈银行总部大楼(图1)便是一栋富有人性味,并深受人们喜爱的工作生活场所。
图1 福冈银行
福冈银行这栋银行建筑以面向公众区域的姿态来建设,在日本城市中心显著发展的气氛中作用明显,是对公众领域、城市、顾客和工作员工的一种慷慨行为。主题建筑群中分离出的空心圆柱(与L形的主建筑相对),体积巨大,并形成拐角,支撑九层以上的顶面,在下部形成一个非露天的广场,一种半公共空间。建筑边界之内的高平台形成了台地、台阶,并配有休憩座椅、花木、雕塑等建筑小品,从而形成一个员工吃午饭、闲聊,顾客闲坐、感受舒适的场所。广场的顶部悬挂结构形成一个人造天空,天棚上悬挂着许多灯,在晚上当参观者抬起头,就会看到闪烁的灯光。灯光照亮了广场上的日本撒那树,在这个时候它也成了连接建筑顶部与底部的桥梁。
二、全球化与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全球性与地域性下的建筑现状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频繁的流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时都卷入现代化大潮中,整个社会处于现代主义均质化过程中,建筑领域也深受其影响。科学技术在给建筑带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同时也打破了建筑所处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建筑之间的相似性逐渐明显,使建筑在历史中培育出来的固有地域文化逐渐失去其民族特色趋向于国际化的建筑形态。
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各城市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性现代建筑的泛滥,导致全球城市大同小异,无论你是走在上海、香港还是美国的纽约,你会发现城市都变得相同,建筑物几乎都变成了平屋顶、白瓷砖、玻璃幕墙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开始对着相仿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感到麻木,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无法实现对往事的回忆,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对周围环境开始厌恶,逐渐感受到建筑和城市所在地区、民族、艺术审美上的差异逐渐消失带来的危机。这使得世界各国建筑师开始重新去认识现代建筑,保护本国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延续,从而地域性建筑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面对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呢?全球化的现代建筑使人们不能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但过分的强调追求地域性也会使我们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从而忽视对先进理念和文化的吸收。建筑需要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开始认识“全球性”和“地域性”,而不是简单在它们之间取此舍彼。“全球性”与“地域性”之间可以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它们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即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在它们之间寻找到那些契合点,从而不断的去整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融合。 2、全球性与地域性下的银行建筑
在金融服務全球化已成为基本共识的行业背景下,作为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银行建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开始追求国际风格,高大体量、高科技等,但这并没能够使其企业从现代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反而人们不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信任感、归属感。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获得较强的归属感呢?这就需要文化认同上的一致,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也恰恰符合这一点。所以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挑战,要成为现代世界设计文化多元化中的一员,在参与未来国际风格的同时也要避免设计文化断层,使国际文化和地域文化平等对话,最终融合成新的相携共生的设计文化。徐州农业银行的金穗大厦(图2)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图2 徐州金穗大厦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金穗大厦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其形体特征、艺术个性和文化气质颇受徐州汉代建筑和汉代雕塑浑厚与朴拙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对气候因素与使用性质的考虑。通过理性的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徐州当地建筑“内向、沉稳而不袒露”,这种判断恰恰可以与汉代建筑艺术所产生的粗放的感觉联系起来。然而,徐州也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所以金穗大厦的设计过程中,把“粗中有细、拙中有秀”的城市体验柔合到它的创作构思中来,粗放中渗透典雅之气。
三、现代经济与技术发展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银行网络数字化
银行网络数字化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银行系统网络化,也就是银行普遍采用的内部互联网络管理系统;另一种就是在我们身边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钱包在内的电子银行体系。
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各地的银行都已开始通过电脑和互联网来提供服务,银行的服务方式开始走向网络数字化。随着银行网络数字化发展使我们不在受到银行营业点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数字化平台进行我们的汇兑、代收、存、取等业务。银行主体业务逐步向非现金、非实物单证业务向电子渠道的转移,实现网点营销向网点与电子渠道并举的转移,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的转变;同时,数字化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享受到24小时不间断可以获得人工、电话、短信、网络的多种媒体服务方式,从而减少了银行客户经理和实体网点为主的服务,形成电子银行与客户经理、实体网点组成的立体化服务模式,使传统银行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减少。
传统银行拥有众多的员工、办公设施和象征性的高大建筑实体,银行发展壮大通过机构网点拓展来实现。当银行网络数字化的到来,使现代银行不再以其物理建筑和有形机构的扩展来展现自身,而是以其高新技术产品和安全、快捷的服务来体现。银行业务的开展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银行业务流程,操作模式发生改变,不再需要固定的场所也能开展业务往来。银行网络数字化的发展使银行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银行建筑开始将会变小,不再需要体量巨大的建筑来满足一些功能的需求,营业厅空间有所改变,面积减小,自主交易的空间加大,金库不再需要存取大量的现金。但银行的网络电子化也会带来一些空间的增加,如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交易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使数据的处理和维护势必加大,从而管理技术中心机房将成为银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化建筑
随着信息社会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多功能的要求的提高,智能化建筑开始在我国得到发展,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前景广阔。智能化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的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它是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及影像技术及图形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结晶。
银行业务涉及大量现金和有价证券等的交易,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注重技术与管理的建筑类型现代银行办公建筑,始终走在运用智能化系统的前列。经过广泛发展,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在办公楼、酒店、住宅区等各大建筑类型中渐渐投入使用。智能化建筑优点众多,它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被给予;有着强大的语音、数据通讯系统;整个建筑的机电设备集中管理,完成监视控制记录等功能;更重要的一点也是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点便是节能人力、节省资源。如今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建筑采用了智能化设计,如上海浦东的中银大厦、上海花旗银行大厦等。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相信在未来银行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的运用将智能化的设计更加成熟,银行建筑成为新一代智能化设计的代表性建筑物。
3、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今天,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面对人类永恒的话题——发展,人类开始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从而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行业,理应成为高度文明意识形态的领跑者,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银行作为世界经济的命脉产业,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银行建筑自然也成为焦点。银行建筑近些年来在趋于高层化、标识性的同时也考虑到绿色节能这一环节,在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社会中,通过对节能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不仅使自身在社会中占有稳固的地位,也对社会有所贡献。基于这一认识,很多银行建筑以开始利用建筑形态通风,并积极调动温度调节、绿色庭院等各种生态手段;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量,选用对环境污染小的环保建材,并尽可能的使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建材和建筑制品,减少远距离运输能耗;在摩天大楼中创造出健康宜人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调节设备对大气的污染。其中,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大楼(图3)就是注重环保的典范。
图3 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大楼
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大楼采用三角形的平面设计,整个大楼的中央形成一个高160米的三角形中厅,中厅的周围每层楼都被划分成单个区域,连个办公区一个花园,花园螺旋式的分布在都内,为整个大楼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和绿色植物。由于使用中央大厅,加之花园的布局使得楼内产生的自然通风效果机械通风设备仅做备用,创造了室内良好的环境,节约了能源。
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个银行业务全球化、金融业触角密集、企业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通过分析银行产业发展、全球一体化与地域文化碰撞以及经济、技术发展对银行建筑影响,从而归纳出银行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建筑师广阔的想象空间,为银行建筑的发展提供契机,开创了银行建筑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埃德温·希斯科特[英].银行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5
[3] 郭颖莹.现代金融类办公建筑设计初探[D].同济大学,2009.03
[4] 李越.银行建筑,凝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文化[J].现代商业建筑,2008(8)
[5] 袁炜.地域性建筑的实践探索——钟训正院士访谈录[J].城市建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