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多元互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入话题,激趣导入
  
  1.新年到了,听说动物王国决定召开一个庆功宴,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动物联欢晚会的热闹场面。)
  2.原来这是一个表彰有贡献的动物的大会。看到什么?请你跟大家说一说。
  3.让我们来说说这些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有益的动物(出示课题),最后不仅要评出最佳表现奖,还要评出最佳听众和评点嘉宾。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演讲,听完后要抓住同学的发言进行质疑。
  【评:新课标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环节的教学,正是体现了对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多元互动
  
  1.汇报搜集的资料。
  巧妙引导:谁知道哪些动物对人有益?能叫出动物的名字吗?
  2.提出要求:(出示刚才的图)听说小动物遇到难题了:它们平时工作太忙了,没时间互相交流,可是今天它们突然要去参加庆典大会了,见面时,你们说它们该怎么办?(互相自我介绍、上台给大伙介绍、互相采访……)
  3.示范模仿:同学们的点子可真多啊,可是要怎样介绍自己呢?你们来听听老师这样说对吗?(师故意说话含糊其辞,让学生听不明白,然后对如何正确表达作引导。)
  假设我就是小青蛙,我来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以下为预设教学情节)
  师:你听明白老师刚才说的话吗?
  生:(摇着头)不明白、不太清楚。
  师:为什么?
  生:老师没把话一句一句地说清楚。
  生:老师说话的声音太小。
  生:老师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师:从刚才同学对老师的点评中,你们是否明白了,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让大家听明白你的话?你能告诉老师吗?
  生:要按一定的顺序说,大胆流畅地把要表达的意思一句一句说出来,而且声音要响亮。
  师:看来同学们的领悟能力不错,都学会了如何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评: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是从示范开始的。模仿是学习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做出样子给他们看,让他们学,常常是最有效的指导。】
  4.生生互动:现在你们就是有益的动物,戴上动物头饰和同桌交朋友。
  5.师生互动:现在我就是我校红领巾电视台的一名小记者,我想采访你们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对人类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呢?谁上台来给大家表演一下?(与一生合作,众生评价)
  6.群体互动:其余的同学各找一个同学,两个人分工,围绕“有益的动物”这个话题采访,想提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要注意礼貌用语。(学生纷纷参与)
  7.换位互动:接下来,咱们换个角度,请同学们采访老师,然后和听课的老师交交朋友,让在座的老师也来认识你这个“可爱的小动物”。
  【评:口语交际课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动物会面”、“记者采访”、“戴上动物头饰表演”这些生活化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多元互动:师与生、生与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采访对方、评议他人等,建立起了多边信息交流网。】
  
  三、提高认识,想象说话
  
  1.虽然小动物们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观看迫害动物现象)
  2.同学们,听了刚才小动物的哭诉,你的心情如何?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呢?(自由发言)
  除了劝阻行为以外,还有哪些办法也可以来保护有益的动物?(可写警示语、做广告牌,或在电视上广而告之……)
  【评: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它虽是口头语言表达,不像书面语言那样规范,但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这个环节,教师努力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把保护小动物写成小作文或用画图等形式表现出来。
  2.评出保护动物小卫士及最佳表现者、最佳听众、最佳评点嘉宾。
  3.动物庆典会结束。(随着轻音乐的播放,学生带着动物头饰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总评:
  这节口语交际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课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人人参与,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情境中进行。小学生对教学不感兴趣、训练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教死了。因此,每次要根据口语训练要求,精心设计交际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热情。本课创设了多处情境:音乐渲染、角色表演、记者采访、观看录像、语言描绘等。
  二、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
  本课,教师精心设计了“记者采访”等生活化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元互动。在“记者采访”这个环节,教师先示范引路,以记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而后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接着人人参与;最后的换位采访,使课堂达到了交际高潮。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重点指导“塑、抑”的字形,随文理解“抑扬顿挫、亲昵”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批注法,抓住老人的言行、神态以及
前段时间,我市举办了一次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5位年轻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一课,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其认真的态度、良好的素养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评比活动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就这五节课而言,也留下了诸多遗憾,尤其是群体患上“失语症”的现象引起了我深深的忧虑。    1.教学目标迷失  以《麋鹿》一课为例。5位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正确、流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对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我们依据小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切入点,开展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以课堂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更要注重言语形式,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都蕴藏在具体的文字中。  一、精读教材是关键  教材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同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媒介。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阅读教学的深度。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常常会精心选择和采用恰当的表达形式。因此,解读文本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读进去,感悟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3.在欣赏诗歌中,培养鉴赏能力,提高品读词句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乐曲伴奏。  2.回忆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    教学策略  一、切入举隅,启动情感  1.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教师轻轻吟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出示课文中
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内有限的巡视时间,促使学生一课一得,甚至多得,尽可能地给学生释疑解惑。鉴于此,教师务必在课堂巡视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关注课堂间的巡视呢?    一、点、横、竖、撇、捺——“塑身正”蕴其美学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课堂巡视,并且在巡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有效的巡视不仅能规范学生正确书写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上充斥着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而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形式几乎无暇关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离,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我认真研读教材,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习作训练有机地融进阅读教学中,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细细品味,“守”本身就包含了“创”,要守住业就必须不断创业。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的一切都在进步。就电脑来说,换代之快,让人应接不暇。如果创下电脑事业的企业只守着生产386,那么不管他的电脑造型如何美观,包装如何精美、豪华,相信现在的你要买电脑亦不会去抱回一台386。如此,可以想见该企业的发展方向——淘汰。唯有创新,继而生产486、586……才能守住自己的
语文教材正如教材编写者所说: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给学生的是语言习得的方法,是对语言领悟的能力,是对母语承载文化的认识和积累的途径。课文本身是单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局限的,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却不是教好这篇课文而已,我们要毅然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使命和文化使命,就必定要站在课文之上,站在教材之上研究我们的课堂。课堂给予学生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我们用文本启发文本的阅读,用文字对文字的
【问题思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  生1:想不到。  师:想不到什么?  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  师:怎么轻?  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  (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师:母亲挑的担子多重?  生4:100多斤。  师:猜猜妹妹大约有多重?  生5:大约40斤。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