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科书中情境化试题特点分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总是与具体的活动、相关的情境紧密交织在一起,只有当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加以运用时,才能体现并考查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情境化试题是考查并体现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2004年审定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设计的“问题与练习”有着极大的研究意义。
  一、“问题与练习”情境化试题的特点分析
  必修1共分为四章,23小节。除了第二章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和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每节课后均设有“问题与练习”,其试题总数为86道,其中情境化试题总数为37道,占总数的43.02%。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教科书在编制時十分注重情境化试题的应用。在21节课的“问题与练习”中,每节课有3-7道题,平均每节课后有4道题。在86道题中均为简答题及计算题,无选择题、填空题。
  1.注重情景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中情境化试题的图片为彩印,色彩清晰明了,实物照片为真实照片,而不是示意图或灰色图片,这种鲜明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人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典型例题如第二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二题,将火车通过桥梁时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水面、火车,车头颜色鲜明,使学生看到一列火车从桥梁驶过瞬间的真实照片,如此清晰的图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使得物理问题的解决变得真实而又生动有趣。
  2.倾向能力的考查内容。
  (1)思辨性:在物理学中,矛盾的问题及看似与真理相悖的问题才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典型例题如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以某同学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认为这两个力就会相互平衡”为情境,由此认为高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应该互相平衡。这一矛盾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要考点。必修1充分考虑初中与高中的过渡,找到知识矛盾的突破口,突破学生的原有认知,帮助学生在自我矛盾思考中认识初中知识的局限性,最终获得新知。
  (2)操作性:教科书中的情境化试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其操作简单,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物理现象,深刻理解并解释物理问题。典型例题如45页第一题,观察纸片和文具橡皮哪个下落得快。操作性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经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
  (3)论证性:教科书中情境化试题具有一定的论证性。典型例题如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第5题,要求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推导焦耳与基本单位米、千克、秒之间的关系。这种论证思想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推出新的结论,值得借鉴。如今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我们只有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应对更多的挑战,迎接新的机遇。
  3.贴近生活情境的选材。在物理教科书必修1中,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习的意义。典型例题如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题,以京九铁路列车时刻表为情境,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代人物理学习中,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更加深对生活的认知。
  二、反思与不足
  教科书中情境化试题也存在略微不足,有部分理论性问题缺少一定的物理思维。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的分析,带给了我们关于情境化试题的思考,一方面是关注科学探究与论证过程,另一方面是要创设真实科学的测评情境。另外,需要合理控制情境化试题背景材料的复杂程度,创设学生运用知识的新情境和条件,避免由此控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其他文献
褚时健,曾经叱咤商业界的风云人物,一生酿过酒,榨过糖,种过烟,栽过橙。  在栽种冰糖橙的时候,需要到养鸡场买鸡粪,大多数买鸡粪的人都是直接拎着鸡场装好的鸡粪袋子,过秤,交钱。但褚时健会把鸡粪倒出来放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有没有掺过多的锯末,他会据此跟鸡场的主人讨价还价。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把一袋袋鸡粪倒在地上,用手抓起来捻,他眼睛又不大好,还要凑到眼前看,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起初栽种冰糖橙对于褚时健
每次看见《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宣传,演员黄轩心里都会抖一下。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最初被定下的“小王子”。同样,没有人知道,他曾是娄烨、王小帅的首选,是梁朝伟看好的影帝,是周迅看好的男一号。早些年,知乎上有人问“如何评价演员黄轩?”几个网友都打个“火钳刘明”(火前留名的谐音)的标记,赌他在《芈月传》播出后必火。如今,这位“国民初恋”、“文艺男神”带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不需要炒作,就能让人们
在网络搜索“杜甫”,弹出“杜甫很忙”或“最炫杜甫风”等恶搞,想他老人家九泉有知,也会一笑置之吧。  玩笑之余,可见杜甫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读书时,我们几乎是在他诗句的陪伴下成长:见到大好山河,我们会情不自禁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遭遇人生挫败,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令胸襟瞬间豁然开朗;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不禁珍惜当下,体味到彼时的忧国忧民。  杜甫真的很忙
在这个地球上一住就是四十余年,越住越不适应,越住越陌生,越住越茫然,越住越恐慌。以机器和数字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使得生存日益组织化和平均化,削弱了人类对大自然和宇宙的直接感受,重商主义又使得利害大于是非,我们还没有走出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又在奥尔德斯·赫胥黎预言的美丽新世界里更进一步地失去了自由、快乐和尊严。“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
摘要:认真梳理西方翻译和叙事学交叉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隐含作者在当前的翻译叙事交流研究中,存在着纷繁无序的状态,这导致了隐含译者在认识上的混乱。本文认为,隐含译者是在翻译某部作品时处于某种翻译状态的译者,翻译状态包括翻译目的、翻译策略、文化特质、意识形态、审美标准等。此外,在翻译叙事交流中,翻译叙事者是另一个重要角色。翻译叙事者分为可靠叙事者和不可靠叙事者,而不可靠叙事主要体现在事实/事件轴、
甲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媒体上与文学相关的新闻,关键词一般是:颁奖会、排行榜、换届会。作家们发的微信朋友圈也大多与此相关:发表了新作的期刊和选本目录、新书广告、获奖消息、出席的能彰显本人文学段位的会议等。  这样的资讯,关注的人主要是业内相关当事人。  大众对纯文学的疏离,固然与文学语境的变化有关,另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文坛能提供给社会的信息太单一。  很多地方的文学圈都存在类似的偏科:最活跃的因素是少数作家才够得着的文
让心灵飘洋过海,带着爱去丰富这心灵的舞台,我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爱,便能感受幸福。  给心灵洗静铅华,带着仁厚与质朴去拓宽心灵的舞台,我始终相信,心怀他人便是心怀自己,为这份善良喝彩。  夏日的暑气席地卷起,天气越来越热,一位看起来年纪很大的清洁工正在街道上打扫,一个年轻人扔着香蕉皮随意地走过。老人很惊讶,走过去说:“垃圾应该扔在垃圾桶里。”那个年轻人不吭声地把香蕉皮踢到了一边,扬长而去。他太过分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试题】  “谢谢你”是我们经常说,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短短的三个字,总会带给我们些许温暖与感动。那么,在你的心中,有没有一段关于“谢谢”的故事,你有没有要感谢的人呢?请以“谢谢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短语型命题,命题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体验感恩之心。身边之人之事,但凡有值得你感谢之处均可入笔。然而在大家都有话可说的情况下,
摘要:李洱通过《应物兄》描绘了一众自己非常熟悉而又极其复杂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试图在一种巨变的现实面前,把握住一个群体的精神肖像,进而辨识出一个时代的面影。这种“现在”本体论综合了物质与精神、经验与伦理,是当代文学重大的价值。李洱在创作中大约受到了杂语体典籍的启发,文本中混杂了各种文体,而且旁征博引、旁指曲谕,知识点多而杂,机锋与趣味并存。不仅如此,《应物兄》的叙事视角也颇为复杂,第一、二、三人称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