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建模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73页“试一试”,是一道开放性的数学应用题。由此加以适当的变化就可以得到2005年“卡西欧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第11(A)题:8个人乘速度相同的两辆小汔车同时赶往火车站,每辆车乘4人(不包括司机)。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现故障,此时距停止检票的时间还有42分钟。这时惟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辆小汽车,已知包括司机在内这辆小汽车限乘5人,且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小时,人步行的平均速度是5千米/小时。试设计一种方案,通过计算说明这8个人能够在停止检票前赶到火车站。
  
  一、 问题探究
  
  分析该问题题意可知,当小汽车出现故障后,乘这辆小汽车的4个人行走方式是完全步行(时间不允许)或原地等候另一小汽车接送直达火车站,或者先步行再乘另一小汽车到达火车站;另一小汽车的4个人可以乘车直达火车站,也可以先乘车再步行到火车站。因此,可以考虑设计的方案有6种,但有些方案受时间限制无需考虑。于是,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当小汽车出现故障时,乘这辆小汽车的4个人下车在原地等待,另一辆小汽车将车内的4个人送到某地方后,让他们下车步行,立即返回接送在故障点等待的4个人,使得两批人员最后同时到达车站;
  方案2当小汽车出现故障时,乘这辆小汽车的4个人下车步行,另一辆小汽车将车内的4个人送到火车站,立即返回接送步行的4个人到达火车站;
  方案3当小汽车出现故障时,乘这辆小汽车的4个人先下车步行,另一辆小汽车将车内的4个人送到某地方后,让他们也下车步行,再立即返回接送小汽车出现故障而步行的另外4个人,使得两批人员最后同时到达车站。
  方案4当小汽车出现故障时,乘这辆小汽车的4个人下车在原地等待,另一辆小汽车将车内的4个人送到火车站后,再立即返回接送在故障点等待的4个人到达火车站。
  
  二、 问题解决
  
  探究方案1设小汽车将车内4个人送到距火车站相遇x千米处,立即返回接在故障点等待的4个人,根据题意得: 
  
  说明 列方程所用的等量关系是:第一批人员步行的时间=小汽车返回后至到火车站所需的行驶时间。
  
  
  说明 列方程所用的等量关系是:步行的4个人与返回的小汽车相遇前的步行时间等于相遇前小汽车的行驶时间。
  这个问题还有一些等量关系,如:小汽车从返回到相遇步行的4个人所用的时间等于小汽车返回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步行的人所行的路程与小汽车行驶路程的和等于故障点与火车站之间的路程的2倍等。利用这些关系,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列方程的思路,请读者自行研究。(下同)。
  探究方案3 设小汽车将第一批的4个人送到距火车站x千米处,立即返回接另外步行的4个人。
  
  解得x=2∴8人全部到火车站所需的时间:2÷5+(15-2)÷60=(小时)=37(分钟)<42(分钟)
  说明列方程所用的等量关系是:步行的4个人与返回的小汽车相遇前所用的步行时间等于小汽车的行驶时间。
  这个方案还有一些等量关系,如:第一批人员步行的路程等于第二批人员步行的路程;小汽车返回前第二批人员步行的路程+小汽车返回后第二批人员步行的路程=第一批人员步行的路程等。
  探究方案4当小汽车出现故障时,乘这辆小汽车的4个人下车在原地等待,另一小汽车要将8个人全部送到火车站需要来回行3个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5÷60×3=0.75(小时)=45(分钟)>42分钟,所以此方案不符合要求。
  
  三、 问题反思
  
  上述方案1、2、3中,每种方案都有多种解决方法,都是可行的赶车方案,但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考虑到汽车调头及上下车所耽误的时间,方案1与方案2的赶车时间仍然有些紧张,以选择方案3为佳。
  
  四、 问题拓展
  
  对于这个竞赛问题,可以进行一般化处理,拓展以下问题:
  现有ab个人(其中a、b为正整数),要从某地赶往火车站乘车,某地与火车站相距C,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汽车,已知包括司机在内这辆汽车限乘(b+1)人,而且这辆汽车平均速度是v/h,人步行的平均速度是v/h,问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使全部人员赶到火车站?
  如果将上述竞赛问题中的8个人变为12个人,其他条件不变,则用一辆小汽车将12个人全部送到火车站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人数再变为16人?由上述方案3的思路不难找到正确的结果,请读者自行解决。
  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需要我们在数学问题特别是实际问题中,不断地体验和运用。这将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探究水平。
  (责任编辑何炳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利益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 思想动机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物质动因,“思想一旦脱离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各种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冲突实质是各种利益矛盾及各种利益观的冲突。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
期刊
学工作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实验证明,适时地、客观地对教师教学工作做出评价,可使教師明确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促使教师进一步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师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
期刊
教学实例(一)  新学期开学后,我教七年级272班的英语课,从小学升入初中,这个班女同学大多数比较沉稳内向,男生活跃积极,有几个特别调皮好动,油嘴滑舌,班主任何老师非常头疼,我也着急。  杨金杰,体重90公斤,人高马大,整天笑呵呵的样子,很是开朗。他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却让老师们皱眉。上课没坐相,总是说话做小動作,不肯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还时常与别的同学打架,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怎
期刊
“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水平、数学思维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不能简单地视为“好与坏”、“强与弱”,因此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试卷形式等应该力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2006年实验区试卷中就出现了许多有利于考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试题,这些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
期刊
在初中英语中,不定式to是一语法难点,考试也是经常考到,在此对其用法作如下归纳:  1. 经常接to的动词有decide to do sth、want to do sth、try to do sth、tell/ask/warn/order/advise sb to do sth等,如:  I want to play football this weekend.  He'll try to cat
期刊
【摘要】广西是实施新课改的最后一个省份,虽然在课改前也进行了培训和网络学习,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差较大,再且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落后,导致实施过程出现较大差异。本文从农村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对未来实施新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资源;反思  我校是一所距县城55公里的农村山区普通高中,2012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新
期刊
我曾经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这种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逗我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里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够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而有一种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在这充满憧憬的眼
期刊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下面一道题型:  I don’t know if he________ tomorrow.If he ________,please tell me at once.( )  A. come,comes B. will come,comes  C. comes,comes D. comes,will come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许多同学对此题一直迷惑不解,两句都
期刊
【内容摘要】从教师的亲身实践出发,用具体的实例,阐述了怎样帮助英语“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好英语  【关键字】英语;“学困生”;树立自信  在数年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中,我发现英语“学困生”比较多,于是我经常观察他们的表现。我发现这些学生上课总低着头,不敢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到名字,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小到听不见;他们不敢开口说英语,唯恐说错被同学笑话;他们有疑问也不敢询问老师和同学,怕遭来嘲笑;有
期刊
【摘要】自“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问世以来,一直是倍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它是直接针对传统教育所显示出来的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弊端,尤其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应试教育”现象而提出的,因此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命题。素质教育概念就其发生发展过程而言,如果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仅仅只着眼于纠偏导正,回归教育本义,只能是停滞于直觉的理解水平,则容易使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混沌不清的概念,从而导致实践方向的模
期刊